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 被引量:81
1
作者 王思明 卢勇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1,共9页
当前中国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正在不断升温,社会各界关注日增,同时也对农业遗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中国的农业遗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回顾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与各阶段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中... 当前中国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正在不断升温,社会各界关注日增,同时也对农业遗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中国的农业遗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回顾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与各阶段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在研究重心、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诸多变化,肯定其卓越成果,并指出今后的农业遗产研究不仅应进一步丰富其研究内容、拓展其研究手段,而且要努力从单纯的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转化,在关注社会民生与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遗产 保护和利用 进展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76
2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2 位作者 成升魁 钟林生 齐晓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62,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概念存在一定争议,暂时将其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研究了农业文...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概念存在一定争议,暂时将其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特征。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属于一种遗产旅游,从本质上区别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特色明显、分布范围广、脆弱性和敏感性高、可参与性强和复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资源特征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中应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 被引量:58
3
作者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10,共9页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十个大类,界定了各类农业遗产的特征与特点。在结合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系、保护主体与多方协调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关系、现实保护与记忆留存的关系、政策导向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及保护主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遗产 物质遗产 非物质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农业历史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被引量:57
4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袁正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0-1065,共6页
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 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具有承继茶叶起源与茶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但近50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古茶树资源面积不断减小,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现有研究资料分析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的现状,认为其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包括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标准,并可以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中下游 古茶树资源 多重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珠三角桑基鱼塘的价值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45
5
作者 郭盛晖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对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详细分析评估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剖析其现状与问题,认为珠三角桑基鱼塘具有非常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具体表现在:具有丰富的生产多样性、生物多样... 对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详细分析评估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剖析其现状与问题,认为珠三角桑基鱼塘具有非常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具体表现在:具有丰富的生产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的协同进化;蕴含着朴素的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珠三角桑基鱼塘已大面积萎缩和濒危,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及时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积极向现代生态农业升级换代;开发为旅游休闲与科普教育基地;发挥湿地功能,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加速向珠二三角以外地区转移和推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基鱼塘 农业文化遗产 珠江三角洲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常旭 吴殿廷 乔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3-38,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新的遗产类型,关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旅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生态旅游是有效进行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与保护的最佳选择,其对遗产的保护性倾向...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新的遗产类型,关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旅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生态旅游是有效进行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与保护的最佳选择,其对遗产的保护性倾向是开发旅游的应有之义。文章将农业文化遗产界定为介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农业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遗产类型,并从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中获得启迪和借鉴经验,以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最后,本文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环境保护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下载PDF
旅游化生存与产业化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德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4,共9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以传统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越来越走向衰落,如何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以产业融合为手段、以发展旅游为主导方向的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以传统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越来越走向衰落,如何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以产业融合为手段、以发展旅游为主导方向的产业化模式,通过提高单位土地和地上资源的经济价值,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跨越式提升,从而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找到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主导、有志于社区营造的企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旅游化 产业化
下载PDF
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振民 邹宏霞 +1 位作者 易倩倩 周琴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8-201,208,共5页
文章构建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体系和市场吸引力—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通过专家和游客问卷调查与评估打分得出其旅游资源潜力级别为:市场吸引力高,承载力中高,适合旅游开发。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资源... 文章构建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体系和市场吸引力—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通过专家和游客问卷调查与评估打分得出其旅游资源潜力级别为:市场吸引力高,承载力中高,适合旅游开发。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资源较单一、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农耕体验活动少、可进入性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参与性不强、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本研究可为紫鹊界及其它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评估 紫鹊界梯田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刍议 被引量:35
9
作者 崔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保护项目的开展,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新的研究...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保护项目的开展,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旅游研究也开始起步。在界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性旅游开发概念的基础上,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属性、旅游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当前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机理;最后,结合当前农业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三种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性旅游开发 开发机理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地有机生产转换期农产品价格补偿测算——以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例 被引量:35
10
作者 张永勋 刘某承 +3 位作者 闵庆文 袁正 李静 樊淼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383,共10页
高效农业技术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传统农业文化逐渐消失等负面效应。哈尼梯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生态价值、农业生产价值和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保... 高效农业技术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传统农业文化逐渐消失等负面效应。哈尼梯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生态价值、农业生产价值和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意义重大。通过有机生产提高稻谷价格的方式,推动农民继续种植水稻,可以达到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的目的。然而,从非有机到有机生产有一个转换期,这期间稻谷无法以有机产品的价格出售,所以,政府须给予一定的价格补偿才可保证农民利益和生产的持续性。论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取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有机转换期种植投入产出状况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状况,以及现代规模生产方式下的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分析对比和核算,得到结果如下:1哈尼梯田地区有机转换期水稻种植直接投入高于现代水稻种植方式,总投入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比最大,而单产低于现代水稻种植方式;2哈尼梯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偏向于在城市生活和务工,外出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常规农业收入,使农业机会成本较高;3有机转换期的稻谷价格补偿至少2.84元/kg才可保证有机转换期农民收入稳定,从而达到保护哈尼梯田景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有机转换期 价格补偿 哈尼梯田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 被引量:29
11
作者 崔峰 尚久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4-1304,共11页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学术界对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系统考察和直观反映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学术界对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系统考察和直观反映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2006—2019年相关文献共240篇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9年,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3个阶段。在刊文载体上,已形成由《中国农史》《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资源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等8种期刊组成的核心期刊群;在研究机构上,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占据重要地位;在发文作者上,以闵庆文、王思明及其团队为引领而取得的成果最为丰硕;在研究内容上,多侧重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等方面;在研究案例选择上,主要集中于拥有全球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广西等省;在研究方法上,仍以个案分析、定性分析居多。今后应继续深化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分类、保护机制与模式等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农业文化遗产时空动态演变、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等新领域研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一带一路”、大运河、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不断拓宽研究视野,推进多学科理论、方法、技术集成和综合应用,打造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多元融合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梯田旅游发展探索——以浙江梅源梯田为例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建国 何方 +1 位作者 肖胜和 胡云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3,共7页
如何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在经济快速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尤其显得迫切。文章从梅源梯田保护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其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和目标定位,并在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 如何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在经济快速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尤其显得迫切。文章从梅源梯田保护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其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和目标定位,并在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旅游发展的产品类型进行了深入的策划,以保障旅游开发效益的实现。本研究可为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云和梅源梯田 旅游发展 保护性开发
下载PDF
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路径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灿强 龙文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2,共8页
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火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农耕文化遗产呈加速消亡态势,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传承危机,保护制度未成体系,传承途径缺乏创新。新时代,要切实转变观念和思路... 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火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农耕文化遗产呈加速消亡态势,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传承危机,保护制度未成体系,传承途径缺乏创新。新时代,要切实转变观念和思路,让农耕文化遗产"活"起来,彰显其时代价值。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农耕文化遗产,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做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思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21,共9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世界遗产体系中新近单列出来的一类文化遗产。论文在梳理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认为它是一个五位一体的系统,根据农业文... 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世界遗产体系中新近单列出来的一类文化遗产。论文在梳理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认为它是一个五位一体的系统,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将农业遗产划分为农业种质资源、农业生产技术等10个大类。农业文化遗产复合性和交叉性的特征决定它主要支撑学科和研究方法具有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学 文化遗产保护 农业历史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转化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认定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上述农业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农村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分布地域、发展目标、可用资源等方面紧密关联和高度契合。从目前的研究...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认定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上述农业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农村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分布地域、发展目标、可用资源等方面紧密关联和高度契合。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开发实践来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在提供资源基础、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创新式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开发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再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打造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点带面,协调推进,积极探寻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村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 价值 转化
下载PDF
基于文献统计的国内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永勋 何璐璐 闵庆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2005年至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快速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2005-2015年11年间发表的513篇农业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应用文献统计方法分别从论文发表量变化、载文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群特征、研究区分布、研究内容... 2005年至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快速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2005-2015年11年间发表的513篇农业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应用文献统计方法分别从论文发表量变化、载文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群特征、研究区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刚进入发展阶段;(2)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资源、农学等几个学科;(3)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而西北和东北等遗产地较多的地区相关研究力量薄弱;(4)作者群呈现高学历、年轻化、高职称特点,利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5)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走向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十分集中,仍然有不少领域缺乏研究;(6)研究方法以基于文献研究的定性描述较多,实验和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申遗后的遗产系统变化研究相对较弱。未来的研究应注意吸引更多学科、更多研究机构参与;应强化基础性研究,以便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科学性解读提供支撑;应加快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估研究,尤其是申遗后遗产系统要素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应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研究进展 发文分析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13地为例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琳 贺浩浩 杨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1-896,共6页
通过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以我国西南地区13地为样本,综合测算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西南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分布零散,在实践中仍以中央机构把握具体方向... 通过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以我国西南地区13地为样本,综合测算了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西南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分布零散,在实践中仍以中央机构把握具体方向,各区县依据自身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策引领等因素形成不同的旅游经营发展模式。②在时间维度上,样本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存在长期均衡协调的相互促进关系,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由重度失调转为优质协调。③在类别维度上,农田景观类、茶叶类、林果类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较好,而动物养殖类则较为滞后。基于测算结果与对各地实践经验的分析,建议从政治层面的政策规制整合、经济层面的特色业态融合、社会层面的多元协同治理3个方面着手,构建可持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产业开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文化旅游 耦合协调模型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从传统农业的衰落谈农业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468-2469,2500,共3页
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途径与多方参与等问题,并着重对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传统农业 现代化农业 农业遗产 文化遗产 资源遗产
下载PDF
江苏稻田养鱼的发展历史及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昕升 王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江苏稻田养鱼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对传统稻作农耕的合理发展,其发展经历了唐代的挫折,至迟在明代,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放养鱼种逐渐多样化。民国时期,江苏出现了专门机构指导稻田养鱼的发展。新中国成立... 江苏稻田养鱼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对传统稻作农耕的合理发展,其发展经历了唐代的挫折,至迟在明代,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放养鱼种逐渐多样化。民国时期,江苏出现了专门机构指导稻田养鱼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4个阶段的发展,江苏稻田养鱼走向了成熟。稻田养鱼作为一种农业多种经营,是生物多样性在宏观系统层面上的有效利用,在江苏稻田养鱼系统中,水稻是主体,鱼类是绝对优势种群。结合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思想,提出了江苏稻田养鱼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遏制水体污染,保护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养殖对象,加强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稻田养鱼的技术水平;健全服务体系,规范稻田产鱼的市场管理行为;改善生产条件,完善稻田养鱼工程的硬件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生物多样性 发展历史 农业遗产 优势种群
下载PDF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特征与景观资源利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胡伟芳 张永勋 +3 位作者 王维奇 闵庆文 章文龙 曾从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52-1760,共9页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一个持续了1 300多年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景观生态系统正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和方法,分析联合...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一个持续了1 300多年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景观生态系统正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和方法,分析联合梯田景观指数和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景观资源现状,并提出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是联合梯田的景观优势类型,分别占总景观面积的67.93%和20.40%。林地的景观破碎度(0.05)和斑块数目(83个)较低,体现森林覆盖度较高且分布较集中。耕地的斑块数目(1 369个)、斑块密度(1 327个×km-2)、边缘密度(89.91 m×hm^(-2))、景观破碎度(0.75)和景观形状指数(50.85)均最大,体现耕地面积破碎化、形状多样化及边界复杂的特征。2)联合梯田形成"水源林-聚落-梯田-复合景观"的垂直立体分布格局,具良性生产功能、宜居功能、水土保持功能和美学功能。3)联合梯田发育了丰富的景观资源,但仍存在较多景观资源破坏及未能深刻挖掘利用的问题,使联合梯田文化遗产地陷入"景观资源闲置-遗产地贫困-人口流失-梯田生态景观破坏-景观资源消失"恶性循环。4)未来应重点恢复与改造梯田景观,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发展生态农业、第二产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旅游,促进梯田景观复兴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梯田 景观格局 景观资源 景观生态 景观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