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30
1
作者 王小鲁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32,共13页
鉴于城市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未来城市化进程将要给予的关注,本文尝试探讨我国城市的合理规模和城市化路径。本文回顾了我国过去城市化的一些重要经验教训,认为我国目前一百万人口以上大城... 鉴于城市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未来城市化进程将要给予的关注,本文尝试探讨我国城市的合理规模和城市化路径。本文回顾了我国过去城市化的一些重要经验教训,认为我国目前一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不是太多,而是仍然太少。市场调节下的大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节约土地资源。但不同规模城市及小城镇之间存在某些共生和互补关系,处在大城市辐射区内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市群。本文还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证明各国大城市的发展有规律可循,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本文预测我国一百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20年可能达到30%左右,在2030年可能达到39%。这需要未来至少增加上百座百万人级别的大城市。文章还对政府在城市化中应起的作用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规模 聚集效应 城市布局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402
2
作者 林伯强 谭睿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本文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在超效率DEA框架下构建能够评价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了解决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由于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各城... 本文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在超效率DEA框架下构建能够评价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了解决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由于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各城市地形起伏度以及1933年是否通铁路作为经济集聚度的工具变量,主要发现有:经济集聚度大小合理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主要表现出集聚效应),当经济集聚程度大于临界值时影响是负向的(主要表现出拥堵效应)。分行业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与整体集聚度的影响类似。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高级程度以及环境规制起作用的。在加入东部地区虚拟变量、中部地区虚拟变量或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和经济集聚度的交叉项,采用ivTobit或Fractional Response模型,以及剔除四个直辖市的数据对模型系数重新进行估计后,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要继续增加集聚程度,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防止集聚度过大带来的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集聚效应 拥堵效应 工具变量法
原文传递
创新驱动政策是否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40
3
作者 白俊红 张艺璇 卞元超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78,共18页
如何从政策层面有效推动城市创业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议题。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制度设计,是否对城市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内在机理是什么?本文在理论分析创新驱动政策影响城市创业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国家创新... 如何从政策层面有效推动城市创业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议题。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制度设计,是否对城市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内在机理是什么?本文在理论分析创新驱动政策影响城市创业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创新驱动政策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更高、地理区位更具优势的城市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驱动政策通过风险投资集聚效应、人才集聚效应、技术集聚效应和政策集聚效应对城市创业产生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的创业效应,进而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创业活跃度 国家创新型城市 集聚效应
原文传递
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31
4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陈昌兵 +2 位作者 张平 刘霞辉 张自然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21,共18页
在中国低价工业化时期即将结束,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和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 在中国低价工业化时期即将结束,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和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工资成本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负向效应,住房成本对服务竞争力产生了负向效应。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减少城市化成本的过快上升,转变城市化模式,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积聚效应 产业竞争力 可持续增长
原文传递
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07
5
作者 雷潇雨 龚六堂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7,共14页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类型消费者(城市市民、城市非市民及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城镇化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选取全国176个城市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推动城市消...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类型消费者(城市市民、城市非市民及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城镇化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选取全国176个城市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推动城市消费率的增长,但城镇化速度过快则会阻碍消费率增长。实证显示这一关系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区别,中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通过扩大人口规模来提高城市生产能力和消费率增速,而东部城市只有通过提升农民工福利待遇,才能够促进消费率增长。进一步,本文还通过参数估计给出了我国城市人口集聚效应的产出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集聚效应 农民工 居民消费率
原文传递
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集聚效应还是选择效应? 被引量:187
6
作者 王永进 张国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71,共14页
准确识别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对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区影响生产率的渠道进行了论证,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对开发区和非... 准确识别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对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区影响生产率的渠道进行了论证,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对开发区和非开发区的生产率分布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定量识别了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研究发现:(1)"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都显著提高了开发区的生产率水平;(2)平均而言,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主要源自"集聚效应",但是这种"集聚效应"持续期非常短,在开发区成立三年后就基本消失。由制度和政策优惠所形成"选择效应"则是开发区长期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源泉;(3)民营、小规模、年轻的低效率企业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这一方面意味着开发区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说明开发区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生产率优势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 被引量:165
7
作者 曾艺 韩峰 刘俊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100,共18页
研究目标: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运用空间杜宾(SDM)模型对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但对邻近地... 研究目标: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运用空间杜宾(SDM)模型对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但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却产生了抑制作用,且该影响效果因生产性服务行业和城市规模等级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创新:从动能转换、结构升级、增长效率、节能减排、成果分享等方面系统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指标,并从行业及城市规模异质性视角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研究价值:为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效应 经济增长 空间杜宾
原文传递
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8
作者 张华 梁进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4,共11页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产业区位论、新产业区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对产业集聚的理论阐述。并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突出了要素禀赋、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产业集聚形成后对产业区位、产业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国内产业集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聚效应 外部性 规模经济
下载PDF
中国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孙慧 朱俏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发展效率予以度量,运用多种计量分析和检验方法,在通过两阶段SYS-GMM方法有效控制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实证考察了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发展效率予以度量,运用多种计量分析和检验方法,在通过两阶段SYS-GMM方法有效控制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实证考察了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表现出强稳定性,资源型产业最优集聚规模为0.891,当资源型产业集聚度小于倒"U"型曲线的拐点0.891时,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旦资源型产业集聚度超过这一拐点时,产业的过度集聚就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由于资源型产业以水平型集聚为主,使得资源型产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于技术进步,当集聚类型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化时,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有利影响将会凸显出来;资源型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倒"U"型曲线的拐点值对于不同传导机制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科技创新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因素推延了资源型产业最佳集聚规模阈值,降低了由于集聚规模扩大而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拥塞效应"的风险;中国48.39%的省份处于资源型产业集聚"规模效应"阶段,集聚规模的扩大会继续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51.61%的省份大多属于资源富集省份,处于产业集聚"拥塞效应"凸显阶段,若继续扩大集聚规模,过度集聚将进一步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集聚效应 拥塞效应 两阶段系统GMM
下载PDF
集聚效应、集聚效率与城市规模分布变化 被引量:56
10
作者 高鸿鹰 武康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7,共5页
本文从城市集聚效应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性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集聚效应的城市总量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然后应用OLS方法估算我国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平均集聚效应指数和平均集聚效率指数,并对比分析其... 本文从城市集聚效应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性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集聚效应的城市总量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然后应用OLS方法估算我国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平均集聚效应指数和平均集聚效率指数,并对比分析其对城市规模分布变化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平均集聚效率指数的高低与城市规模分布比重的增减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效应 积聚效率 城市规模分布
下载PDF
中国环境污染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339个地级行政单元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3
11
作者 周侃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11-1925,共15页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 基于2012年环境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及污染源结构指标,定量研究中国339个地级行政单元环境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和集聚效应,解析环境污染源及排放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控措施与综合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源结构区域差异显著,水环境污染源以农业源主导型、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城镇生活和农业源复合型为主,三者比重分别为35.40%、33.92%和25.66%,农业源主导型排放强度最高,主要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以工业源绝对主导型为主,其比重为74.63%,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区的广大区域。2农业源主导使水污染物集聚式排放加剧,工业源主导则促进了大气污染物集聚式排放,特别在环渤海及其经济腹地区域,污染源结构强化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3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人口规模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模型中呈现不同的影响效应,对工业源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呈正向影响,而对城镇生活源主导型区域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工业化程度对工业源绝对主导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正向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源 区域差异 集聚效应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产业布局的空间关联性——基于Moran指数的解释 被引量:62
12
作者 袁冬梅 魏后凯 于斌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0-102,共13页
本文在对地区差距进行产业分解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间我国31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且... 本文在对地区差距进行产业分解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间我国31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且在极化区域内通过集聚的路径依赖与累积循环机制,影响地区差距的演变。尽管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强强集聚区产生了正向增长极效应,但这不足以短期内完全打破两极化发展的分化现象。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考虑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事实与趋势,发现服务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日益强化并可能成长为主导因素。因此,从长远发展看,要缩小地区差距,应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三大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同时,应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培育强势产业,积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分工合作,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MORAN指数 集聚效应 辐射效应
下载PDF
城市群、集聚效应与“投资潮涌”——基于中国20个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赵娜 王博 刘燕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99,共19页
本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中国20个核心城市群的划分,以沪深两市2003—2016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通过其空间集聚特征影响企业间投资支出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分析,从集聚效应... 本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中国20个核心城市群的划分,以沪深两市2003—2016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通过其空间集聚特征影响企业间投资支出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分析,从集聚效应的不同来源将其分为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地区集聚两个方面,并构建相应的衡量指标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不仅会通过行业内集聚效应影响同行业企业间的投资策略联动性,且跨行业的同地区集聚效应也会导致同区域内的企业间投资支出产生"潮涌"现象。本文还进一步从主导行业的外部溢出效应和上下游纵向关联性,以及不动产抵押融资担保渠道视角,检验了城市群的空间集聚效应对企业投资支出联动影响的传导路径。这为客观评估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微观证据,也对中国未来城市群建设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效应 投资潮涌 主导行业 不动产抵押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依赖效应 被引量:59
14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1 位作者 田云 周晓时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6-289,共14页
科学测度农业碳生产率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状况是构建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碳减排政策的基石。本文对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考察,并运用空间杜... 科学测度农业碳生产率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状况是构建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碳减排政策的基石。本文对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考察,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01-2012年中国各省区农业碳生产率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趋势,除个别省域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与其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农业碳生产率区域间"异质化"与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显现,且以地区间农业碳生产率的"分化"与"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2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各省区农业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农村教育水平和农业开放程度对其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灾程度和农业公共投资对其影响不甚明显;此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其中一省区农村教育水平和农业开放水平对邻域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则起到抑制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自然灾害和农业公共投资对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生产率 空间分异 集聚效应 空间依赖 空间Durbin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第三产业发展 被引量:49
15
作者 马鹏 李文秀 方文超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108,共8页
已有对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从集聚的角度来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或扩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 已有对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从集聚的角度来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或扩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显著,但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的影响还取决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类型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集聚效应 第三产业发展 国际比较
原文传递
多维贫困的空间集聚与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4
16
作者 傅鹏 张鹏 周颖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农村贫困的空间集聚效应和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不管是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经济距离权重还是嵌套权重,农民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医疗贫困均呈现出显...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农村贫困的空间集聚效应和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不管是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经济距离权重还是嵌套权重,农民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医疗贫困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意味着贫困分布呈现典型的"穷-穷"集聚特征,这一分布特征实际上从贫困角度验证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农村金融发展不仅具有直接的减贫作用,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发挥间接减贫作用,且这种溢出效应带来的减贫效果比直接效应更为显著。对医疗贫困等公共服务上的贫困,其改善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和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从多维视角重新审视农民面临的贫困问题,为"十三五"实施全面脱贫拓宽了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集聚效应 溢出效应 金融减贫
原文传递
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奋 韩伯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9,共9页
通过对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构建了基于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指数的知识生产模型,提出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可以利用单位经费投入产出来度量,并通过近四年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区域集聚 集聚效应
下载PDF
开发区层级与域内企业创新:激励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基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蔡庆丰 陈熠辉 林海涵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170,共18页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各层级开发区能否激励域内企业创新,对于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与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家级开发区不同,本文以2007-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手工收集整理的开发区域内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各层级开发区能否激励域内企业创新,对于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与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家级开发区不同,本文以2007-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手工收集整理的开发区域内企业信息,对比研究了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对域内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国家级开发区显著促进域内企业创新投入不同,省级开发区表现出负向抑制作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对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也存在明显差异:国家级开发区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助和融资支持等“政策效应”,以及金融资源、研发人才和经济主体的“集聚效应”激励企业创新;而省级开发区的发展更容易受地方经济竞争的影响从而挤出企业的创新投入。进一步,国家级开发区对域内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中央国有企业中更明显;省级开发区的抑制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研究为我国优化各层级开发区建设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层级 企业创新 地方经济竞争 集聚效应 政策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规模偏差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魏守华 周山人 千慧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7,共13页
有别于探讨单个城市最优(绝对)规模的研究,本文从城市体系角度,运用Gibrat对数正态分布定律,以2011年为例,检验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际规模与理论规模偏差,并划分出偏大、合理和偏小三种类型:偏大城市集中在3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 有别于探讨单个城市最优(绝对)规模的研究,本文从城市体系角度,运用Gibrat对数正态分布定律,以2011年为例,检验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际规模与理论规模偏差,并划分出偏大、合理和偏小三种类型:偏大城市集中在3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偏小城市集中在人口规模1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而通常以绝对规模衡量的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却相对合理。进一步地,构造居民效用最大化目标函数,分析市场机制下的集聚效应和政府引导下的公共服务对城市规模偏差的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偏大城市由显著的集聚效应和优越的公共服务共同引致,其中,集聚效应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多样化就业和提升工资水平等途径推进城市规模过度增长,然而拥挤效应开始显现;相对偏小的中等城市尽管有一定的集聚效应,但滞后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却制约了城市规模的合理增长。该结果间接表明,绝对规模小的城市因具有的公共服务功能超越了经济发展功能而相对合理。因此,中国城市体系优化的重点是加快发展具有一定集聚效应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的中等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集聚效应 公共服务 Gibrat定律 偏差
原文传递
基于POI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0
20
作者 黄伟力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7-95,共9页
以兴趣点数据为切入点研究中、微观尺度下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空间功能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聚散规律。中观尺度下,研究兴趣点点密度分布、城市功能聚合和扩散的演化行为以及区县中心的定位方法,并通过兴趣点分类聚集识别行业聚集... 以兴趣点数据为切入点研究中、微观尺度下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空间功能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聚散规律。中观尺度下,研究兴趣点点密度分布、城市功能聚合和扩散的演化行为以及区县中心的定位方法,并通过兴趣点分类聚集识别行业聚集子区。微观尺度下,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街角具有较强的局部聚集效应和中心引力,街角的兴趣点分类分布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优势街角的定位也为识别核心街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以北京为例,不同层面的城市兴趣点结构空间分析证实,兴趣点有良好的城市形态表征能力,是探索城市功能结构的聚散规律和空间特征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点密度 聚集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