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趋势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沈洁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亡率等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上升下降增减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2005年为76.57岁,2008年达到峰值,为80.03岁。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居民死亡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在所有年龄组中,2005--2006年期望寿命的快速提高主要由55~85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所引起;2008--2009年,期望寿命下降0.49岁,主要是因80岁以上、尤其是85岁以上老人期望寿命下降所致。从病因别分析,2005--2008年,期望寿命3年内增加3.46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对于期望寿命作用的快速增加(2.15岁,62.14%),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等外部原因,分别导致期望寿命上升0.75岁(21.68%)和0.64岁(18.50%)。肿瘤对期望寿命增长的作用为0.28岁(8.09%),传染病为0.06岁(1.73%)。2008—2010年,期望寿命在2年内下降了1.94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I.22岁,62.89%)。结论针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大力宣传戒烟、减少肥胖、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将有助于期望寿命的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期望寿命的第二大因素,肺炎对于期望寿命的影响始终为负作用,建议在5岁内的婴幼儿和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发病高危人群中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肺炎发病,降低影响期望寿命的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差异 期望寿命年龄分解 期望寿命死因分解
下载PDF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沈洁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0-695,共6页
目的了解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及其受年龄和死因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期望寿命年龄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等死亡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 目的了解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及其受年龄和死因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期望寿命年龄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等死亡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及其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白2005年中国城市人群期望寿命开始呈上升趋势,女性期望寿命始终高于男性;2007年期望寿命性别差异显著增加(相差5.3岁)并呈现一个尖峰,其中以60~79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死亡率的差异最为显著,是导致性别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因素(42%~47%)。2005—2007年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增大,主要为0~1岁婴幼儿和〉75岁老年组;2007—2008年该差异缩小,仅表现为1。15岁和50~55岁年龄组;2009--2010年差异增大,主要为60~70岁年龄组。影响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死因为肿瘤(1.638~2.019岁)、循环系统疾病(1.271—1.606岁)、呼吸系统疾病(0.551。0.800岁)。肿瘤中以肺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每年有约0.6岁的差异;而肝癌导致男女性死亡差异不断缩小。损伤和中毒等原因也影响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10.60%~15.78%)。结论缩小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的性别差距,重点应关注男性≥60岁老年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中国城市人群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疾病,同时不可忽视外伤、自杀等对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性别差异 期望寿命的年龄分解法 期望寿命的病因分解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