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术、藿香等中药对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1 位作者 桂先勇 陈东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白术、藿香等10味中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2000在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为指标,观察各实验组对在体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结果:10味中药均对大鼠的胃排空或肠推进有促进作用(P<0... 目的:探讨白术、藿香等10味中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2000在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为指标,观察各实验组对在体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结果:10味中药均对大鼠的胃排空或肠推进有促进作用(P<0.05或0.01),其中白术的促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10味中药均有一定的促胃肠动力作用,白术的促动力作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 肠推进 中药 药对 白术 大鼠 影响 结论 目的 促进作用
下载PDF
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5
2
作者 杨得坡 Chaumont Jean-Pierre Millet Jolle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筛选天然抗皮肤真菌新药和开发芳香油植物资源。方法 :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研究了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 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 ,比较了 3种不同地理来源(中国... 目的 :筛选天然抗皮肤真菌新药和开发芳香油植物资源。方法 :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研究了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 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 ,比较了 3种不同地理来源(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爪哇 )广藿香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这 4种挥发油都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 ,其中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 ,其最低抑制浓度 (MIC) 5 0~ 4 0 0 μl·L-1,主要化学成分为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藿香烯。藿香油最弱 ,MIC位于 70 0~ 10 0 0 μl·L-1,主要成分是薄荷酮类化合物。结论 :证明了广藿香油的选择性皮肤癣菌抑制作用 ,为进一步筛选抗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广藿者 挥发油 皮肤癣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的抗皮肤细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得坡 Jean-PierreCHAUMONT JoёlleMILLET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4,16,共5页
研究了4种来源于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和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挥发油对16种皮肤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它可以完全抑制大部分皮肤细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与人体腋臭和脚气有关的负责菌,MIC小于... 研究了4种来源于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和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挥发油对16种皮肤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它可以完全抑制大部分皮肤细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与人体腋臭和脚气有关的负责菌,MIC小于400μl/L。同样情况下,藿香油的抗性很弱或无。通过GC—MS分析发现,藿香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酮类化合物,而广藿香油的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藿香烯,挥发油抗细菌活性与其主要成分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广藿香 挥发油 抗细菌 皮肤微区系
下载PDF
东北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岳金龙 潘雪峰 王举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2-74,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确定了15种化合物,鉴定组成占挥发油总量的986%,其主要组成是百里香醌(>70%)。东北藿香挥发油含量高(051%鲜重),香气持...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确定了15种化合物,鉴定组成占挥发油总量的986%,其主要组成是百里香醌(>70%)。东北藿香挥发油含量高(051%鲜重),香气持久独特、稳定性好,是很好的食用和日用香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香 挥发油 气相色谱 质谱 百里香醌
下载PDF
野生藿香中多糖的提取与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田光辉 刘存芳 +3 位作者 辜天琪 赵桦 聂峰 赖普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9-251,共3页
对野生藿香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藿香中多糖的含量,设计正交实验探讨藿香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对野生藿香粉末在Soxhelt提取器里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之后,再用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作为介质,在85℃时浸提30min,可使... 对野生藿香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藿香中多糖的含量,设计正交实验探讨藿香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对野生藿香粉末在Soxhelt提取器里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之后,再用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作为介质,在85℃时浸提30min,可使藿香中多糖的提取率达到极大值。利用纸色谱法分析藿香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藿香多糖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半乳糖,有少量的果糖和甘露糖。藿香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对Fenton反应产生的.OH具有明显地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多糖 提取方法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藿香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薛启 王康才 +1 位作者 梁永富 苏芸芸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1-617,共7页
[目的]研究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分析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化感作用较明显的藿香为材料,采用水浸提液来模拟自然条件下雨雾淋溶的化感作用方式,以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0、0.... [目的]研究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为分析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化感作用较明显的藿香为材料,采用水浸提液来模拟自然条件下雨雾淋溶的化感作用方式,以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0、0.012 5、0.025 0、0.050 0、0.100 0 g·m L^(-1))水浸提液处理藿香种子及幼苗,检测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霍香叶、茎、根各部位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处理降低了藿香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含量。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均能抑制藿香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梯度效应和部位差异,水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中同一部位以质量浓度0.100 0 g·m L^(-1)的水浸提液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部位相同浓度处理以叶的水浸提液处理对幼苗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藿香水浸提液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化感自毒作用,生产中应采取必要的耕作措施避免连作障碍。藿香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其幼苗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叶、根、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化感作用 水浸提液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藿香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周和 刘建成 +1 位作者 吴小刚 吴传茂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20,39,共4页
研究藿香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用酸性食用酒精提取藿香中防腐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醇酸比10∶1、固液比1∶6、抽提温度95℃、抽提时间为5h。藿香酸性醇提取物对实验用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 研究藿香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用酸性食用酒精提取藿香中防腐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醇酸比10∶1、固液比1∶6、抽提温度95℃、抽提时间为5h。藿香酸性醇提取物对实验用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mg/mL,对汉逊氏酵母菌为25mg/mL,对大肠杆菌及黑曲霉为50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为100mg/mL;对所有试验菌的抑菌活性pH范围均为3.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天然防腐剂 提取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空间飞行对藿香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文远 赵淑平 +2 位作者 薛岚 权丽辉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藿香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研究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失重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与地面组接近,略低于地面对照组,而击中组...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藿香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研究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失重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与地面组接近,略低于地面对照组,而击中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则明显高于地面对照组。3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电泳图谱基本相同,失重组和地面对照组的蛋白质电泳图谱也基本相同,而击中组材料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则与另外两组材料有所区别。结论:微重力对藿香的影响小于高能重离子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空间环境 过氧化物酶 酯酶 蛋白质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藿香中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18
9
作者 范文秀 杨素兰 +2 位作者 荆瑞俊 朱芳坤 冯晨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5年第7期52-55,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广藿香与土藿香中Ca、Mn、Fe、K、Cu、Mg、Zn七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的回收率在95.6%~110.0%之间,RSD在0.9%~2.5%之间,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广藿香中Mn、Fe、K、Cu、Zn等五种元素的含量较为丰...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广藿香与土藿香中Ca、Mn、Fe、K、Cu、Mg、Zn七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的回收率在95.6%~110.0%之间,RSD在0.9%~2.5%之间,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广藿香中Mn、Fe、K、Cu、Zn等五种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特别是Mn、K两种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土藿香.此测定结果可作为探讨藿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药效相关性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广藿香 土藿香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9-196,共8页
主要对不同产地的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各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检测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选择红墨水法,柱头可授性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藿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自然... 主要对不同产地的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各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检测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选择红墨水法,柱头可授性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藿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各产地开花习性较为一致,均在7至8月开花,群体花期15~28d,单花花期约为3~5d。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平均花粉活力在18.46%~26.52%之间。5个产地当中,成都产地藿香平均花粉活力最高,长春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最低。花粉寿命在4~5d之间,柱头可授性可持续5~6d。同时,在藿香刚开花第1天各产地柱头具可授性,在2~3d内,具有较强的可授性。因而,不同产地藿香进行人工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2~3d。此外,不同产地藿香花粉粒形状主要为近球形或椭球形。花粉粒大小在42.93μm×31.99μm^46.59μm×37.67μm之间,均具6条萌发沟,萌发沟狭长、裂痕近两极。花粉外壁纹饰呈网状,网眼为不规则多角形,近圆形,大小不一。本文较为系统的比较了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以期为藿香的人工栽培以及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形态
下载PDF
藿香与广藿香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魏金凤 王士苗 +3 位作者 沈丹 李瑞萍 曹鹏然 康文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藿香和广藿香的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并分析二者药理药效是否具有可替代性。方法: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r=0.609 9... 目的:研究藿香和广藿香的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并分析二者药理药效是否具有可替代性。方法: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r=0.609 9)。通过比较藿香与广藿香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广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79.6±3.14)mg·L-1],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4.41±0.23)mg·L-1],广藿香石油醚部位Fe3+的还原能力最强[TEAC(1 822.99±1 141.13)μmol·g-1]。结论:广藿香与藿香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广藿香 抗氧化能力 总多酚 总黄酮
原文传递
川藿香与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林彦君 许莉 +1 位作者 陈佳江 罗方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00-10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川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88种成... 目的:对比分析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川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88种成分,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3.81%;广藿香中分离出92个成分,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5.80%。结论: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藿香 广藿香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藿香根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邹忠梅 丛浦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906-910,共5页
从藿香(Agastache rugosa O.Kuntze)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Ⅰ~Ⅷ分别鉴定为山楂酸(maslinic acid,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3-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 oleanolic aldehvde,Ⅲ),刺槐素(acacetin,Ⅳ),tilianin(Ⅴ).藿香... 从藿香(Agastache rugosa O.Kuntze)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Ⅰ~Ⅷ分别鉴定为山楂酸(maslinic acid,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3-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 oleanolic aldehvde,Ⅲ),刺槐素(acacetin,Ⅳ),tilianin(Ⅴ).藿香甙(agastachoside,Ⅵ),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Ⅶ)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Ⅸ为一新的二萜成分,经光谱测定其结构为19(4→3)abeo-11,14-dihydroxy-12-methoxy-abieta-8。11,13,15-tetraen-7-one,命名为去氢藿香酚(dehydroagastol)。Ⅹ和Ⅺ的结构在继续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二萜 去氢藿香酚
下载PDF
藿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建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3-225,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藿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藿香挥发油得率为0.37%,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98.04%;其主要成分为胡椒酚甲醚(47.60%)、D-柠檬烯(5.9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藿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藿香挥发油得率为0.37%,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98.04%;其主要成分为胡椒酚甲醚(47.60%)、D-柠檬烯(5.91%)、丁香烯(6.59%)、丁香酚甲醚(1.87%)、β-衣兰油烯(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藿香光合作用、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3-54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藿香光合特性、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为藿香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蛭石为栽培基质,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处理下藿香的光合特性、氮素代谢相...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藿香光合特性、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为藿香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蛭石为栽培基质,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处理下藿香的光合特性、氮素代谢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生物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藿香光合色素含量随着铵硝比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NH^+_4-N/NO^-_3-N为25∶75(质量比,下同)时,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均最高,且主要化学成分胡薄荷酮及长叶薄荷酮的相对含量均最高。在全NH^+_4-N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低,而主要化学成分D-柠檬烯及胡椒酚甲醚的相对含量最高;NH^+_4-N/NO^-_3-N为75∶25时,叶片中GS、GOGAT、NR活性及其不同部位铵态氮含量均达到最大值;NH^+_4-N/NO^-_3-N为50∶50时,茎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最低。随着NO^-_3-N比例的增加,单株干质量、鲜质量以及叶片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NH^+_4-N/NO^-_3-N为25∶75时,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均最高。[结论]当NH^+_4-N/NO^-_3-N为25∶75时,对藿香的光合特性、生物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其他铵硝配比显著,并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藿香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挥发油含量,其促进效果也比单一形态氮素营养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氮素形态 光合特性 氮素代谢 品质
下载PDF
太空飞行对药用植物藿香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文远 赵淑平 +3 位作者 薛岚 权丽辉 傅荣昭 肖培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8-482,共5页
目的 通过对藿香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 以药用植物藿香的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卫星,回到地面后用电镜观察其叶绿体的变化。结果 地面对照组细胞的叶绿体中常含有囊泡,而失重组和击中组细胞的叶... 目的 通过对藿香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 以药用植物藿香的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卫星,回到地面后用电镜观察其叶绿体的变化。结果 地面对照组细胞的叶绿体中常含有囊泡,而失重组和击中组细胞的叶绿体中则很少或缺失。失重组细胞的叶绿体有解体的表现。结论 空间环境对藿香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太空飞行 叶绿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藿香茎、叶和花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得坡 王发松 +1 位作者 苏镜娱 曾陇梅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类生药藿香(Agastache rugosa)不同部位(茎、叶和花)的化学组成与相对含量,确定了32种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叶油24种、茎油27种和花油22种。藿香茎、叶和花主要成分均为甲基胡椒酚(60.01~88.43%),另外,d... 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类生药藿香(Agastache rugosa)不同部位(茎、叶和花)的化学组成与相对含量,确定了32种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叶油24种、茎油27种和花油22种。藿香茎、叶和花主要成分均为甲基胡椒酚(60.01~88.43%),另外,d-柠檬烯、丁香烯、十六酸、亚油酸、十氢-7-甲基-3-甲烯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基[1,3]环丙基[1,2]苯等也为其重要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挥发油 成分分析 GC-MS技术
下载PDF
氮锌互作对藿香生长、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启 王康才 +2 位作者 梁永富 隋利 易家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654-2663,共10页
为探究氮锌互作对藿香生长、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以藿香Agastache rugosa为试验材料,研究2个施氮量(120,300 kg·hm-2)和5个供锌水平(0,20,50,100,150 kg·hm-2)处理对藿香生理指标、氮锌分配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氮锌互作对藿香生长、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以藿香Agastache rugosa为试验材料,研究2个施氮量(120,300 kg·hm-2)和5个供锌水平(0,20,50,100,150 kg·hm-2)处理对藿香生理指标、氮锌分配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锌互作能显著影响藿香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挥发油成分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藿香在高施氮量300 kg·hm-2时配施锌肥50 kg·hm-2能获得最高产量。在同种施氮水平下,锌的增产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施锌量呈正相关,但过量施锌反而导致产量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锌的增产作用也明显提高,氮锌互作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高施氮量有利于藿香对氮、锌的吸收与累积,施用锌肥也能促进藿香对氮的吸收与累积。氮锌互作对藿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影响,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胡薄荷酮(34.56%~53.91%)和胡椒酚甲醚(18.86%~42.27%)。同种施氮量水平下,不同的施锌量对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也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氮锌互作 产量 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5个不同产地藿香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芸芸 王康才 李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以5个不同产地的藿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为藿香在引进地的栽培技术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藿香叶片栅栏组织均由1列长柱形细胞构成,其叶片海绵组织细胞在4~6层之间,并在叶片下表皮有较多的气... 以5个不同产地的藿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为藿香在引进地的栽培技术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藿香叶片栅栏组织均由1列长柱形细胞构成,其叶片海绵组织细胞在4~6层之间,并在叶片下表皮有较多的气孔和非腺毛,叶片气孔多为卵圆形;其中,成都藿香气孔密度、直径最大,非腺毛长度最长,且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地。(2)不同产地藿香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在688.67~1 244.56和19.42~73.62μmol·m^(-2)·s^(-1)之间,表观量子效率(AQY)则为商丘藿香最高。(3)5个产地的藿香光合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两个净光合速率(Pn)峰值点均出现在10:00和16:00左右,14:00左右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且均由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研究表明,各产地间藿香叶片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并在部分产地中,藿香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响应特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都藿香表现出较强的光环境适应性和光合能力,可作为当地引种优先考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叶片解剖结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藿香、葫芦巴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晓林 王文姣 +1 位作者 钟方丽 罗亚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35,52,共8页
探索藿香及葫芦巴总黄酮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NaNO_2-Al(NO_3)_3-NaOH为显色剂,测定了藿香及葫芦巴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藿香及葫芦巴总黄酮提取液对各种自由基、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藿香... 探索藿香及葫芦巴总黄酮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NaNO_2-Al(NO_3)_3-NaOH为显色剂,测定了藿香及葫芦巴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藿香及葫芦巴总黄酮提取液对各种自由基、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藿香及葫芦巴总黄酮提取液对DPPH·,·OH,·O_2-,NaNO_2,ABTS自由基阳离子均具有清除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而且随着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率均逐渐增加。该研究为藿香、葫芦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葫芦巴 总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