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焓降后部加载弯叶栅压力场与壁面流场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石玉文 王振峰 韩万金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9,共6页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对亚临界600MW汽轮机中间级大焓降静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应用五孔球头测针,详细测量了在3个冲角下叶片沿叶高和节距的气流参数分布;借助沿叶型的静压测孔测量了在9个相对叶高位置沿叶型的静压系数;并应用墨迹显...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对亚临界600MW汽轮机中间级大焓降静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应用五孔球头测针,详细测量了在3个冲角下叶片沿叶高和节距的气流参数分布;借助沿叶型的静压测孔测量了在9个相对叶高位置沿叶型的静压系数;并应用墨迹显示技术,显示了沿上、下端壁及叶片表面的极限流线。实验结果表明,大焓降静叶栅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焓降叶片 后部加载 压力测量 流动显示 气动性能
下载PDF
载荷分布对叶栅损失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岳国强 黄洪雁 +1 位作者 韩万金 芦文才 《航空发动机》 2005年第2期28-31,共4页
采用5孔探针、表面静压孔和墨迹显示技术,对2套具有不同载荷分布的后部加载涡轮叶栅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载荷分布的叶栅和原叶栅相比,总流动损失明显降低。
关键词 涡轮叶栅 后部加载 载荷分布 流动损失 叶栅损失 试验研究 显示技术 测量分析 三维流场
下载PDF
飞行员着舰纵向控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齐丹 赵恩娇 +1 位作者 张雯 张智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为了对飞行员准确着舰操控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在F/A-18A纵向着舰飞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经典飞行员建模理论建立了跟踪飞行状态下的飞行员着舰纵向控制模型,对操纵系统的跟踪能力进行了验证。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程序研究了飞行员的... 为了对飞行员准确着舰操控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在F/A-18A纵向着舰飞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经典飞行员建模理论建立了跟踪飞行状态下的飞行员着舰纵向控制模型,对操纵系统的跟踪能力进行了验证。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程序研究了飞行员的着舰纵向控制规律,着重研究了在舰尾流干扰和航母运动情况下的飞行员操控特性,总结了在扰动下的控制规律。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控制系统有良好的跟踪控制能力,可以有效的抑制舰尾气流影响,抗干扰能力强,满足安全着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模型 舰尾流 甲板运动
下载PDF
直升机尾部流动控制及减阻计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旭 吴林波 《航空科学技术》 2019年第8期18-27,共10页
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直升机尾部流动分离的特征及机理,采用了加装导流片的方式对尾部流动进行控制,并计算分析了导流片的位置、安装角和尺寸对机身减阻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导流片能对机身尾部分离涡进行有效抑制... 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直升机尾部流动分离的特征及机理,采用了加装导流片的方式对尾部流动进行控制,并计算分析了导流片的位置、安装角和尺寸对机身减阻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导流片能对机身尾部分离涡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减小机身阻力;导流片安装在尾舱门与尾梁交接处两侧减阻效果较好,导流片尺寸对减阻效果影响显著,巡航状态选定的导流片方案相比无导流片机身可减阻15.8%,且可使机身横向静稳定性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部 导流片 流动控制 减阻 直升机
下载PDF
后甲板对S弯激波矢量喷管流动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梁爽 史经纬 王占学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3年第1期13-24,共12页
收-扩型S弯激波矢量控制喷管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发动机尾部的红外和电磁辐射强度,还可以实现超声速飞机俯仰方向的推力矢量控制,极大地增强了飞机的隐身性和机动性。由于矩形出口需要与后机身融合,通常将下壁面延长作为后甲板,此时喷流的... 收-扩型S弯激波矢量控制喷管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发动机尾部的红外和电磁辐射强度,还可以实现超声速飞机俯仰方向的推力矢量控制,极大地增强了飞机的隐身性和机动性。由于矩形出口需要与后机身融合,通常将下壁面延长作为后甲板,此时喷流的偏转规律与对称出口喷流的偏转规律不同。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了有后甲板和无后甲板S弯激波矢量控制喷管的流动特性,分别研究了有后甲板S弯激波矢量控制喷管的长度和角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些工况下,上壁面二次流注入所诱导产生的斜激波会被后甲板反射,不利于向下推力矢量角的产生;当后甲板表面没有发生开式分离时,下壁面出口喷流会沿后甲板表面附壁流动,因此后甲板长度或角度的增加会使喷流速度轴线向下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甲板 S弯喷管 推力矢量喷管 激波矢量控制 流动特性
下载PDF
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静叶栅的旋涡结构
6
作者 周逊 韩万金 周广勤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为了详细研究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静叶栅的流场结构,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上对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弯曲叶片静叶栅上、下端壁以及叶片型面进行了墨迹显示实验,同时应用拓扑学原理分析了叶栅的壁面流谱,并据此分析提出了本实验叶栅... 为了详细研究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静叶栅的流场结构,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上对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弯曲叶片静叶栅上、下端壁以及叶片型面进行了墨迹显示实验,同时应用拓扑学原理分析了叶栅的壁面流谱,并据此分析提出了本实验叶栅的二次流动的拓扑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静叶栅 旋涡结构 流动显示 拓扑原理 汽轮机
下载PDF
大型飞机后体流动控制及减阻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彦泽 刘景飞 +1 位作者 蒋增龑 陈宝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0-644,663,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大型飞机机身后体的流动特征和机理,并采用涡流发生器对机身后体流动分离进行控制,分析了其控制减阻的机理,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减阻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型飞机机身后体流动分离是导致巡航阻力增加的一个重...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大型飞机机身后体的流动特征和机理,并采用涡流发生器对机身后体流动分离进行控制,分析了其控制减阻的机理,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减阻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型飞机机身后体流动分离是导致巡航阻力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后体底部附近安装涡流发生器,当来流迎角为负时减阻效果较明显,随着迎角的逐渐增大,减阻效果降低;涡流发生器的尺寸、周向距离、安装在机身后体上的前后位置、安装角度等参数对减阻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飞机后体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涡流发生器
下载PDF
基于涡流发生器控制民机后体流动分离与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杜希奇 蒋增 +1 位作者 佟胜喜 何宏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60-365,共6页
该文通过风洞测力、油流和PIV流动显示测量实验,研究了涡流发生器对民机后体流动分离控制及减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是影响后体流动分离控制的主要参数,前缘后掠角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该文通过风洞测力、油流和PIV流动显示测量实验,研究了涡流发生器对民机后体流动分离控制及减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是影响后体流动分离控制的主要参数,前缘后掠角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负迎角时在靠近机身尾部位置布置涡流发生器的减阻效率较高;较佳的涡流发生器控制方案中,后体分离的油流聚集线明显后移,同时空间PIV测得的分离涡量明显变小,从机理上印证了测力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机后体 流动控制 涡流发生器 风洞实验 流动显示
原文传递
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钟涛 《应用科技》 CAS 2013年第2期40-43,共4页
舰载机事故主要发生在着舰过程,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引起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不稳定现象而产生的推力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克服舰载机低速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并减轻飞行员在着舰... 舰载机事故主要发生在着舰过程,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引起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不稳定现象而产生的推力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克服舰载机低速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并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速度恒定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建立舰载机纵向运动小扰动线性化模型,分析模型飞行品质,并引入飞机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俯仰控制不稳定的现象并使飞机满足一级飞行品质,之后采用衰减曲线法设计PID参数完成对速度恒定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设计,解决航迹角无法跟踪俯仰角这一航迹控制不稳定问题,最后又引入舰尾流的垂直稳态分量验证了系统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进场动力补偿系统 飞行控制 PID 舰艉流
下载PDF
AFT Fathom在某大型化工厂循环水系统水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10
作者 庞子涛 付宝华 白冰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应用AFT Fathom软件对某大型化工厂循环水系统管网进行水力学分析计算,得出循环水系统管网的流量、压力分配情况。与传统手算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准确性,减少工程运行成本,对于同类型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 应用AFT Fathom软件对某大型化工厂循环水系统管网进行水力学分析计算,得出循环水系统管网的流量、压力分配情况。与传统手算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准确性,减少工程运行成本,对于同类型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aft Fathom 设计优化 循环水管网 流量分配
下载PDF
舰尾流影响下的舰载机着舰控制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巩鹏潇 詹浩 柳子栋 《航空工程进展》 2013年第3期339-345,357,共8页
舰载机着舰时处于"低速大迎角下滑"的飞行状态,飞机的操纵性下降,加上舰尾雄鸡尾流的干扰,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很可能造成着舰失败。搭建考虑高度影响的舰载机着舰动力学模型,从"力与运动的动态关系"和"能量转... 舰载机着舰时处于"低速大迎角下滑"的飞行状态,飞机的操纵性下降,加上舰尾雄鸡尾流的干扰,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很可能造成着舰失败。搭建考虑高度影响的舰载机着舰动力学模型,从"力与运动的动态关系"和"能量转换"两个角度进行舰载机着舰过程物理机理的研究,并利用模糊PID控制器的快速收敛能力对比分析迎角、速度和高度三个反馈量,升降舵和油门杆两个控制量,共六个控制通道的控制机理和内在关系,得出它们的优劣势和适用情况。进行有风扰动下的控制仿真及分析,筛选出油门杆高度反馈PID控制器作为舰尾流扰动下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尾流 模糊控制 PID控制 能量补偿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自流式加压泵站泵后负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庆蓉 江春波 焦云乔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采用了AFT impulse3.0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上惠南庄泵站的管网模型,并对泵站过渡过程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后,发现对于大流量的管线按照自流形式布置的泵站,泵站掉电过程中并未产生正压水锤,泵后水流流速大,掉电后容易在泵后形成比较大的负... 采用了AFT impulse3.0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上惠南庄泵站的管网模型,并对泵站过渡过程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后,发现对于大流量的管线按照自流形式布置的泵站,泵站掉电过程中并未产生正压水锤,泵后水流流速大,掉电后容易在泵后形成比较大的负压,且在备用泵后的盲管端更易产生较大的负压,采用空气阀对泵后负压的控制比较有限,有效的方法是加大泵的转动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t IMPULSE 3.0 负压 转动惯量 水力过渡过程 凋水系统
下载PDF
可调向心涡轮后加载型导叶设计和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登峰 杨策 +1 位作者 胡良军 孙惠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30-2138,共9页
针对某可调向心涡轮导叶段存在的强激波和端壁泄漏损失,设计了一种后加载特性导叶,并在级环境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比了原模型设计开度下的数值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进行了将原模型和新模型的定常与非定常计算。结果... 针对某可调向心涡轮导叶段存在的强激波和端壁泄漏损失,设计了一种后加载特性导叶,并在级环境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比了原模型设计开度下的数值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进行了将原模型和新模型的定常与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后加载型导叶在通过降低导叶端壁泄漏涡强度而减小其总压损失的同时可大幅度弱化导叶喉部和尾缘激波强度;导叶间隙泄漏流和尾缘激波的减弱使转子叶片静压波动强度降低,增强了转子叶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向心涡轮 后加载 激波 间隙泄漏流 压力波动
原文传递
排气道钛合金环形声衬声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霍施宇 杨嘉丰 +2 位作者 邓云华 高翔 薛东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2-279,共8页
根据钛合金蜂窝声衬潜在的应用环境,提出了考虑温度梯度影响的环形声衬消声效果的试验方法并研制了模拟发动机风扇排气道声学试验台,开展了钛合金环形声衬的声学特性试验研究。针对2500 Hz、2阶周向模态的入射噪声和马赫数为0.2的切向... 根据钛合金蜂窝声衬潜在的应用环境,提出了考虑温度梯度影响的环形声衬消声效果的试验方法并研制了模拟发动机风扇排气道声学试验台,开展了钛合金环形声衬的声学特性试验研究。针对2500 Hz、2阶周向模态的入射噪声和马赫数为0.2的切向来流工况,设计并制备了钛合金环形声衬,分别通过管道内声模态测试和远场指向性测试研究钛合金环形声衬的声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钛合金声衬在目标工况下管道内降噪量为31.9 dB,远场1 m半径、30°~120°范围内的降噪量都超过20 dB;增加切向流速会扩展降噪频谱带宽,使降噪频谱峰值由低频向高频移动;增加背板温度对降噪频谱带宽几乎没有影响,但会使得降噪频谱峰值由低频向高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道 钛合金声衬 声学试验 切向流 温度梯度 降噪
原文传递
斜流中船后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及伴流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想 万民 吉志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8,85,共6页
为了探究斜流中船体尾部流场对于螺旋桨水动力性能与受力变化的影响,采用混合网格技术,通过RANS方法对DTMB4679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及船尾桨盘面处伴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并与敞水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无... 为了探究斜流中船体尾部流场对于螺旋桨水动力性能与受力变化的影响,采用混合网格技术,通过RANS方法对DTMB4679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及船尾桨盘面处伴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并与敞水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无斜流角时船尾伴流场基本对称,但由于船体对于流场有一定的阻滞作用,敞水工况的轴向速度大于船后工况,且船后螺旋桨具有更高的涡强度;随着斜流角度的增加,旋桨中线一侧的轴向速度增加,伴流场不均匀性增大,严重影响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与空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流 船后桨 CFD 伴流场
下载PDF
叶片内外流耦合分析在涡轮导叶开裂排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伟鹏 黄康才 苏云亮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叶开裂故障,通过对故障叶片冲击冷却后腔与主流流动的耦合分析,得出了故障的主要原因:故障部位内腔冲击冷却的冷气流速较低、冷气流量分配不均导致冷却不足,长时间高温工作后,内外壁压差使得叶背区域发生蠕变变形,...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叶开裂故障,通过对故障叶片冲击冷却后腔与主流流动的耦合分析,得出了故障的主要原因:故障部位内腔冲击冷却的冷气流速较低、冷气流量分配不均导致冷却不足,长时间高温工作后,内外壁压差使得叶背区域发生蠕变变形,最终形成鼓包并开裂。通过调整冲击孔径、孔数和孔排布,使得冲击冷气的流量分配更均匀,冲击流速更高,更有效地冷却叶片壁面,减小叶片后腔内外壁压差。初步计算验证表明,该改进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 导叶后腔 蠕变 裂纹 冲击冷却 冷气流量分配 压差
下载PDF
尾喷流对飞机升力特性影响的研究与估算
17
作者 高法贤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7,共4页
本文对飞机低速飞行时尾部喷流对飞机机身的影响进行了定性讨论和研究 ,阐明了发动机尾喷流对飞机水平尾翼的影响。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给出了供飞机设计者在飞机初步设计阶段使用的升力特性工程估算公式和曲线。
关键词 发动机尾喷流 升力特性 飞机 工程估算公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