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控制面机翼阵风减缓主动控制与风洞试验验证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磊 吴志刚 +2 位作者 杨超 唐长红 楚龙飞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50-2256,共7页
针对某大展弦比多控制面弹性机翼风洞模型,分别从频域和时域进行阵风响应分析和阵风响应减缓控制律设计。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律,通过操纵位于0.6和0.8翼展处的内外侧控制面减小由正弦阵风引起的翼尖加速度(WTA)。低频段的阵风减... 针对某大展弦比多控制面弹性机翼风洞模型,分别从频域和时域进行阵风响应分析和阵风响应减缓控制律设计。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律,通过操纵位于0.6和0.8翼展处的内外侧控制面减小由正弦阵风引起的翼尖加速度(WTA)。低频段的阵风减缓的数值分析与风洞试验结果均表明:多控制面的阵风减缓效果优于单控制面。当来流速度为14 m/s时,针对频率为2~5 Hz的阵风,采用多控制面得到的WTA减小10%~24%;当来流速度在8~16 m/s时,针对频率为2 Hz的正弦阵风,闭环状态下的翼尖加速度减小10%~40%;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真实模型存在工程允许的误差导致理论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的工作对工程实际中采用阵风减缓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 气动伺服弹性 阵风响应 阵风减缓 风洞试验验证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有翼导弹多场耦合动力学的研究和进展(上)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炳渊 史晓鸣 梁强 《强度与环境》 2008年第5期55-63,共9页
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就有关高超声速有翼导弹多场耦合动力学分析和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述,包括气动加热、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结构传热和温度场分析、热弹性耦合和热模态分析、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就有关高超声速有翼导弹多场耦合动力学分析和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述,包括气动加热、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结构传热和温度场分析、热弹性耦合和热模态分析、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等内容。最后针对高超声速有翼导弹提出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气动加热 模态分析 气动弹性 气动伺服弹性
下载PDF
飞翼布局飞机阵风减缓主动控制风洞试验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俊斌 吴志刚 +2 位作者 戴玉婷 马成骥 杨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4-192,共9页
飞翼布局飞机具有优越的隐身和气动特性,但由于布局原因无法配置常规控制面,因此常规布局飞机的阵风减缓控制方法不再适用。针对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设计了风洞模型、具有沉浮和俯仰2个方向自由度的支持系统以及能够产生连续正弦阵风... 飞翼布局飞机具有优越的隐身和气动特性,但由于布局原因无法配置常规控制面,因此常规布局飞机的阵风减缓控制方法不再适用。针对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设计了风洞模型、具有沉浮和俯仰2个方向自由度的支持系统以及能够产生连续正弦阵风的阵风发生器,采用经典控制律理论设计了能够同时减缓翼尖过载和翼根弯矩的3组控制方案,开展了阵风减缓主动控制风洞试验,对开、闭环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试验数据表明,和正常式布局飞机不同,阵风引起的飞翼布局飞机的翼尖过载和翼根弯矩在俯仰模态对应的频率处有一个很大的峰值,而在一弯频率附近峰值比较小;对于不同控制面组合,阵风减缓效果不一样;对于飞翼布局飞机,选用合适的控制面组合可以有效减缓阵风载荷和阵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弹性 飞翼布局 阵风减缓 主动控制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弹性机翼阵风响应和载荷减缓与风洞试验验证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磊 吴志刚 +2 位作者 杨超 唐长红 王立波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218,共7页
针对弹性机翼风洞模型,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能够同时减缓翼尖加速度(WTA)和翼根弯矩(WRBM)的阵风减缓控制律。试验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9低速风洞进行。风洞试验段尺寸为3m×3m。理论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当来流速度为14m/s时... 针对弹性机翼风洞模型,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能够同时减缓翼尖加速度(WTA)和翼根弯矩(WRBM)的阵风减缓控制律。试验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9低速风洞进行。风洞试验段尺寸为3m×3m。理论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当来流速度为14m/s时,针对频率为2Hz―3Hz的阵风,阵风减缓控制律可使WTA和WRBM分别减小25%―35%和30%―40%。当来流速度为10m/s―16m/s时,针对频率为2Hz的阵风,阵风减缓控制律使WTA和WRBM分别减小27%―34%和30%―40%。本算例中控制律在低频段对WTA的减缓效果直接影响该控制律对WRBM的减缓效果。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真实模型存在工程允许的误差使得理论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相关工作对工程实际中采用阵风减缓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 气动伺服弹性 阵风响应减缓 阵风载荷减缓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Gust response modeling and alleviation scheme design for an elastic aircraft 被引量:6
5
作者 WU ZhiGang CHEN Lei +1 位作者 YANG Chao TANG ChangH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1期3110-3118,共9页
Time-domain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for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eroservoelastic systems to atmospheric gust excitations. The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gust inputs are defined in the time domain. The time-d... Time-domain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for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eroservoelastic systems to atmospheric gust excitations. The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gust inputs are defined in the time domain. The time-domain approach to continuous gust response uses a state-space formulation that requires the frequency-dependent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to be approximated with the rational function of a Laplace variable. A hybrid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Fourier transform and time-domain approaches is used to calculate discrete gust response. The purpose of this approach is to obtain a time-domain state-space model without using rational function approximation of the gust columns. Three control schemes are designed for gust alleviation on an elastic aircraft, and three control surfaces are used: aileron, elevator and spoiler. The signals from the rate of pitch angle gyroscope or angle of attack sensor are sent to the elevator while the signals from accelerometers at the wing tip and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aircraft are sent to the aileron and spoiler, respectively. All the control laws are based on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eleration at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aircraft and bending-moment at the wing-root section are mainly excited by rigid modes of the aircraft and the accelerations at the wing-tip are mainly excited by elastic modes of the aircraft. All the three control schemes can be used to alleviate the wing-root moments and the accelerations. The gust response can be alleviated using control scheme 3, in which the spoiler is used as a control surface, but the effects are not as good as those of control schemes 1 an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elastic aeroservoelastic gust response gust alleviation control scheme design
原文传递
弹性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耦合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炳渊 樊则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4-138,共5页
针对常见的轴对称串置翼布局外形,结构方面以分枝模态法为基础,气动力方面分别采用修正活塞理论和细长体理论计算升力面和旋成体机身的非定常气动力,干扰因子法考虑翼身干扰和串置翼下洗,通过控制系统敏感元件输入参数与结构振型的关系... 针对常见的轴对称串置翼布局外形,结构方面以分枝模态法为基础,气动力方面分别采用修正活塞理论和细长体理论计算升力面和旋成体机身的非定常气动力,干扰因子法考虑翼身干扰和串置翼下洗,通过控制系统敏感元件输入参数与结构振型的关系,输出控制力对结构振动的激励关系,考虑弹性振动产生的非定常气动力,建立由模态坐标运动微分方程和控制系统传递函数联合表示的受控弹性飞行器耦合系统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用状态空间法将结构运动微分方程和控制系统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方程,在时域内用龙格-库塔法实现系统动力学响应的数值仿真,并借以判断系统的动力学稳定性,辨识稳定性的临界参数。应用本文方法完成了算例飞行器无控状态的经典颤振及受控状态的气动伺服弹性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改变控制系统参数和结构参数的仿真计算,总结出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系统动力学 气动伺服弹性 稳定性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一种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超音速导弹气动伺服弹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陈安 张伟伟 叶正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运用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导弹的非定常气动力,在状态空间内实现了气动弹性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耦合,并进行了时域分析。对某典型导弹的气动伺服弹性问题算例,计算了不同马赫数、不同迎角以及不同的传感器安装位置对导弹气动伺服弹性特性的影... 运用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导弹的非定常气动力,在状态空间内实现了气动弹性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耦合,并进行了时域分析。对某典型导弹的气动伺服弹性问题算例,计算了不同马赫数、不同迎角以及不同的传感器安装位置对导弹气动伺服弹性特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控制系统的引入对不同刚度弹体气动伺服弹性特性的影响。算例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表明该方法能简便的对全机、全弹复杂外形的气动伺服弹性正问题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在较大范围的马赫数和迎角内都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弹性 颤振 当地流活塞理论 超音速 高超音速 降阶气动力模型
下载PDF
细长体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对比研究
8
作者 严晓雪 许云涛 李长文 《战术导弹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共6页
为有效避免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非定常气动力、机体结构及控制系统耦合引发的闭环系统失稳问题,针对细长体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需求,建立了基于气动导数法与工程面元法的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手段,对比了不同方法气动伺... 为有效避免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非定常气动力、机体结构及控制系统耦合引发的闭环系统失稳问题,针对细长体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需求,建立了基于气动导数法与工程面元法的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手段,对比了不同方法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针对某细长体飞行器的研究发现,亚声速和超声速状态两种方法计算偏差在2 dB以内,偏差较小,使用两种方法评估均可;高超声速状态两种方法偏差达到10 dB,此时建议采用精度更高的气动导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飞行器 气动伺服弹性 稳定性 气动导数法 工程面元法 亚声速 高超声速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有翼导弹多场耦合动力学的研究和进展(下)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炳渊 史晓鸣 梁强 《强度与环境》 2008年第6期55-62,共8页
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就有关高超声速有翼导弹多场耦合动力学分析和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述,包括气动加热、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结构传热和温度场分析、热弹性耦合和热模态分析、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就有关高超声速有翼导弹多场耦合动力学分析和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述,包括气动加热、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结构传热和温度场分析、热弹性耦合和热模态分析、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等内容。最后针对高超声速有翼导弹提出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气动加热 模态分析 气动弹性 气动伺服弹性
下载PDF
飞翼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子健 安国锋 刘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1-236,共6页
针对飞翼飞行器不同于常规布局的特点,该文以飞翼飞行器为对象讨论了其气动伺服弹性耦合问题。利用分支模态法建立了考虑刚体动力学的综合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控制结构及传感器布放位置获得全机的气动伺服弹性模型,详细讨论了不同高度、... 针对飞翼飞行器不同于常规布局的特点,该文以飞翼飞行器为对象讨论了其气动伺服弹性耦合问题。利用分支模态法建立了考虑刚体动力学的综合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控制结构及传感器布放位置获得全机的气动伺服弹性模型,详细讨论了不同高度、马赫数情况飞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结构动力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对其耦合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该文所得的结论对此类飞机的气动伺服弹性分析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 气动伺服弹性 飞翼 综合动力学 耦合
原文传递
摆动喷管控制导弹回路成形自动驾驶仪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晓峰 祝小平 杨军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3,共4页
针对摆动喷管控制防空导弹存在的伺服气动弹性问题,利用鲁棒回路成形方法在导弹的纵向通道设计了自动驾驶仪。首先,建立了考虑一阶弹性振动影响的纵向小扰动线性化模型;然后考虑到控制系统设计中存在的导弹自身以及外界干扰等不确定因... 针对摆动喷管控制防空导弹存在的伺服气动弹性问题,利用鲁棒回路成形方法在导弹的纵向通道设计了自动驾驶仪。首先,建立了考虑一阶弹性振动影响的纵向小扰动线性化模型;然后考虑到控制系统设计中存在的导弹自身以及外界干扰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采用回路成形的方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选取了系统期望回路成形函数,构造了防空导弹纵向自动驾驶仪回路成形设计框架,给出了鲁棒回路成形控制增益K∞;最后,对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喷管控制 伺服气动弹性 回路成形 鲁棒性能
下载PDF
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则文 刘晓宁 杨炳渊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5,30,共5页
基于分枝模态法,用修正活塞与细长体理论计算超声速飞行器升力面和机身的非定常气动力,考虑了翼身干扰和翼面对舵面的下洗与阻滞作用,通过控制系统输入参数与结构模态参数的关系,输出舵偏产生的非定常气动力的激励关系,建立由模态坐标... 基于分枝模态法,用修正活塞与细长体理论计算超声速飞行器升力面和机身的非定常气动力,考虑了翼身干扰和翼面对舵面的下洗与阻滞作用,通过控制系统输入参数与结构模态参数的关系,输出舵偏产生的非定常气动力的激励关系,建立由模态坐标运动微分方程和控制系统传递函数联合表示的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模型,在时域内求解。某飞行器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的计算证明该法可行、有效。另外,讨论了结构滤波器参数、敏感元件位置和及弹身固有频率对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气动伺服弹性 颤振 时域 稳定性 分枝模态法
下载PDF
Aeroelastic dynamic response of elastic aircraft with consideration of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gust excitation 被引量:3
13
作者 Yang YANG Chao YANG Zhigang W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228-1241,共14页
Design loads generally require a one-dimensional discrete gust profil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spanwise effect,and this profile cannot represent the true gust field exactly.For a high aspect ratio aircraft,two-di... Design loads generally require a one-dimensional discrete gust profil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spanwise effect,and this profile cannot represent the true gust field exactly.For a high aspect ratio aircraft,two-dimensional gusts may cause critical load conditions,and approaches for calculating dynamic responses under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gust excitation are rarely presented.In this paper,a spanwise non-uniform vertical discrete gust field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 onedimensional‘1-cos’gust profile in reference to a DARPA proposal,while frequency and hybrid approaches to th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flexible aircraft under this two-dimensional gust excitation are presented.Solu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to a high aspect ratio aircraft to assess the differe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with a comparison between one-dimensional and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gust field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gust model produces a higher bending moment than that of the one-dimensional condition.Therefore,the critical load conditions that are derived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gust for high aspect ratio aircraft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an active control scheme to alleviate the bending loads caused by the two-dimensional gust is designed,and alleviation effects in different gust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ervoelastic Discrete gust Gust response Gust response alleviation Two-dimensional gust
原文传递
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激励响应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鸣 杨飞 霍幸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为提高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仿真预测能力,实现高效安全的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在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激励响应仿真方法。该方法以民用飞机全机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建立... 为提高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仿真预测能力,实现高效安全的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在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激励响应仿真方法。该方法以民用飞机全机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建立带飞行控制律的飞机气动伺服弹性模型,通过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激励分别实现对飞机的激励响应仿真,得到飞机结构响应量值。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某民用飞机副翼脉冲激励响应仿真,并将仿真响应结果与试飞结果对比,响应幅值相差15.3%,满足工程要求。民用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试飞仿真很好地预测试飞激励的飞机响应,为试飞激励信号的优化以及结构响应的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飞机 气动伺服弹性 飞行试验 激励响应 仿真
下载PDF
二元翼段间隙非线性颤振的模糊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军红 韩景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1,82,共5页
根据模糊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对参数变化不敏感,具有很强鲁棒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模糊逻辑控制器,对包含间隙的二元机翼极限环振荡进行控制,并对其响应机理进行探讨和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非线性极... 根据模糊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对参数变化不敏感,具有很强鲁棒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模糊逻辑控制器,对包含间隙的二元机翼极限环振荡进行控制,并对其响应机理进行探讨和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非线性极限环振动,使系统迅速达到稳定,提高系统颤振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弹性 间隙 颤振 模糊控制
下载PDF
非线性结构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德广 李朝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真实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通常都含有各种非线性因素,它们会对系统的特性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为此采用一种频域方法对带有间隙的非线性结构进行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在气动伺服弹性运动方程中,非线性的结构刚度通过描述函数法转化为准... 真实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通常都含有各种非线性因素,它们会对系统的特性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为此采用一种频域方法对带有间隙的非线性结构进行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在气动伺服弹性运动方程中,非线性的结构刚度通过描述函数法转化为准线性的等效刚度,然后采用线性控制理论中的Nyquist方法来判断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并计算稳定裕度.以某一飞机的带有扑动和旋转间隙的受控翼面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旋转间隙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是主要的;旋转间隙越大,系统稳定裕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弹性 间隙 准线性化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柔性飞翼布局阵风减缓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蒲利东 谭申刚 霍应元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3,48,共5页
将飞翼布局飞机的阵风减缓设计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气动伺服弹性稳定裕度修正个体适应度,建立了改进的多目标非支配排序遗传-阵风减缓算法(NSGA-GLA算法)。基于无控飞机的阵风响应特性,提出了阵风减缓控制方案。以翼根弯矩、俯... 将飞翼布局飞机的阵风减缓设计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气动伺服弹性稳定裕度修正个体适应度,建立了改进的多目标非支配排序遗传-阵风减缓算法(NSGA-GLA算法)。基于无控飞机的阵风响应特性,提出了阵风减缓控制方案。以翼根弯矩、俯仰角速率和舵偏角最小为目标,采用NSGA-GLA算法对控制器增益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改善飞机的阵风响应特性,实现阵风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翼 阵风减缓 气动伺服弹性 多目标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应用结构奇异值进行频域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迎松 杨智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13,共4页
基于鲁棒气动弹性分析理论,在气动伺服弹性系统中直接应用频域气动力,并引入复数速压摄动,导出了相应的μ鲁棒稳定性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应用结构奇异值理论,提出一种气动伺服弹性稳定临界点预测求解的完全频域方法。该方法既能保证系... 基于鲁棒气动弹性分析理论,在气动伺服弹性系统中直接应用频域气动力,并引入复数速压摄动,导出了相应的μ鲁棒稳定性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应用结构奇异值理论,提出一种气动伺服弹性稳定临界点预测求解的完全频域方法。该方法既能保证系统结构奇异值的连续性,又可获得较为精确的计算结果。针对某型飞机及其偏航/滚转增稳回路构成的多输入/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采用本文方法求得的系统闭环稳定临界点与传统p-k法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弹性 稳定性 鲁棒气动弹性 频域分析 结构奇异值
下载PDF
阵风载荷减缓系统故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磊 徐敏 康伟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3,共5页
阵风引起的额外载荷会引起飞机结构疲劳,降低结构使用寿命。采用非定常气动力有理函数拟合方法建立时域状态空间下的动力学系统,设计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研究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3种典型故障模式(副翼偏转饱和、舵机卡死、副翼偏转延时... 阵风引起的额外载荷会引起飞机结构疲劳,降低结构使用寿命。采用非定常气动力有理函数拟合方法建立时域状态空间下的动力学系统,设计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研究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3种典型故障模式(副翼偏转饱和、舵机卡死、副翼偏转延时)的力学建模方法,并对机翼在阵风减缓系统故障模式下的阵风响应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3种故障模式均不利于阵风载荷减缓系统对阵风载荷的减缓,对于一些特定情况,故障模式下的阵风载荷减缓系统不仅不能减缓阵风载荷,还会带来由副翼偏转不当引起的额外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副翼故障 阵风载荷 气动伺服弹性
原文传递
大展弦比飞行器伺服气弹模态下传感器布局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伟奇 杨惠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43,共6页
针对大展弦比弹性飞行器传感器位置对伺服气动弹性的影响,在现有传感器设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设计准则。证明了能观测Gramian矩阵的迹代表弹性振动能量,并引入椭圆容积作为特征值的几何平均值,给出了高效的简化计算方法;... 针对大展弦比弹性飞行器传感器位置对伺服气动弹性的影响,在现有传感器设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设计准则。证明了能观测Gramian矩阵的迹代表弹性振动能量,并引入椭圆容积作为特征值的几何平均值,给出了高效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H_2范数分析各阶模态以及传感器的权重影响,既平衡了低阶模态的主导特性又防止了高阶模态的溢出。在考虑弹身弯曲、弹翼弯曲与扭转的情况下对几种传感器的设置准则进行评估,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最优指标能够精确高效地设置传感器位置,也能充分反映各阶模态的影响权重,适合飞行全程传感器的位置优化,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展弦比 伺服气动弹性 传感器设置 能观测Gramian H2范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