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大气边界层风洞的设计与建设 被引量:58
1
作者 刘庆宽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0,共5页
多功能大气边界层风洞是风工程研究必不可少的设备。以石家庄铁道大学风洞为基础,介绍了多功能大气边界层风洞设计的技术要求,对风洞的气动设计、附属设备设计、结构设计、建设方式、流场校测结果和风洞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流场校... 多功能大气边界层风洞是风工程研究必不可少的设备。以石家庄铁道大学风洞为基础,介绍了多功能大气边界层风洞设计的技术要求,对风洞的气动设计、附属设备设计、结构设计、建设方式、流场校测结果和风洞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流场校测结果和运行后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试验表明:流场指标高、使用方便,满足例如风雨、风雪等特殊试验要求,风洞的气动设计、结构设计是成功的,可为今后类似风洞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气动设计 结构设计 特殊试验 技术参数
下载PDF
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岩 郑玉芳 +4 位作者 赵守阳 冯放 李建业 王农祥 白荣彬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82,398,共16页
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是当前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的典型代表,凭借着无需对风、结构简单、造型独特等优点在中小型风能利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其气动特性复杂,且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是当前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的典型代表,凭借着无需对风、结构简单、造型独特等优点在中小型风能利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其气动特性复杂,且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特性研究为对象,介绍了风力机气动特性研究历程、研究现状、主要工作原理,及气动特性分析理论、常用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对如何改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在低风速下的起动特性问题和高转速下的气动特性发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 气动特性 研究方法 叶片翼型 风轮结构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仿生非光滑结构的高速列车受电弓杆件减阻降噪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海涛 徐志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1期269-272,共4页
高速列车受电弓产生的气动噪声会向周围环境直接辐射,成为列车的主要噪声来源之一。受电弓主要由杆件组成,因而针对杆件结构进行空气动力学研究对于受电弓减阻降噪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受电弓杆件的典型尺寸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采用Re... 高速列车受电弓产生的气动噪声会向周围环境直接辐射,成为列车的主要噪声来源之一。受电弓主要由杆件组成,因而针对杆件结构进行空气动力学研究对于受电弓减阻降噪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受电弓杆件的典型尺寸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采用Realized k-e湍流模型及宽频噪声模型分别计算流场分布及气动噪声大小。研究受电弓气动噪声产生的机理,对杆件截面形状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鸮的前翼边缘锯齿型结构及潮间贝类的波纹凹槽结构对杆件进行仿生设计。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对各类仿生改进设计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环状波纹凹槽杆件结构为最优的仿生设计,可以实现明显的减阻降噪效果;相对于背风侧带锯齿的杆件结构,迎风锯齿的仿生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气动噪声,但会使气动阻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受电弓 流场 气动噪声 仿生结构 减阻降噪
下载PDF
后视镜罩边缘结构对流场和气动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鑫 王怀玉 +2 位作者 高长凤 张武 谢晨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9-1104,共6页
采用大涡模拟(LES)的计算方法,对车外后视镜不同边缘结构引起的外部流场和镜后车身表面监测点处的气动噪声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表明:不同的镜罩边缘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流经后视镜罩的气流速度和流线方向,对后视镜后部流场和监测点... 采用大涡模拟(LES)的计算方法,对车外后视镜不同边缘结构引起的外部流场和镜后车身表面监测点处的气动噪声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表明:不同的镜罩边缘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流经后视镜罩的气流速度和流线方向,对后视镜后部流场和监测点处声压级产生较大影响.相较于原模型的光滑边缘结构,模型1后部流场涡团更远离车身表面,有利于降低气动噪声,某监测点1/3倍频程中心频率处声压级最大降幅接近10dB;模型2后部流场涡团产生分离,并更靠近车身表面,反而使气动噪声增大.模型1的镜罩边缘结构改进方案对车外后视镜-A柱区域的流场和气动噪声都有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视镜 大涡模拟(LES) 气动噪声 流场 边缘结构
原文传递
仿鸮翼的三维仿生翼型叶片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典 刘小民 杨罗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118,共8页
基于仿生逆向重构方法对具有静音飞行特性的长耳鸮翅膀进行拟合,得到仿长耳鸮翅膀的三维叶片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仿鸮翼型叶片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2种雷诺数(Re=16 000,70 000)下不同攻角时的鸮翼仿生叶片的流场结构,揭示了仿... 基于仿生逆向重构方法对具有静音飞行特性的长耳鸮翅膀进行拟合,得到仿长耳鸮翅膀的三维叶片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仿鸮翼型叶片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2种雷诺数(Re=16 000,70 000)下不同攻角时的鸮翼仿生叶片的流场结构,揭示了仿鸮翼型叶片的流动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长耳鸮翅膀的仿生翼型叶片在2种雷诺数下均具有优异的升力特性,其中Re=70 000时的升力系数相对较大,最大升力系数为1.26,但流动失速攻角也相对较大;靠近叶根处叶片前缘部分的上弯结构是仿生叶片具有较高升力系数的重要因素;随着攻角的增大,受沿叶片流动方向逆压梯度的影响,叶片表面气流无法保持附面流动状态,边界层逐渐发生分离,在叶片下游处产生了明显的不规则涡结构,从而导致流动恶化,这也是仿生叶片产生涡流噪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翼型 长耳鸮翅膀 气动性能 旋涡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翼面结构热振动试验的TARMA模型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浩 李晓东 +1 位作者 杨文岐 孙侠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25-2235,共11页
高速飞行器翼面结构的热振动试验研究对这类飞行器的设计和安全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TARMA)模型方法建立了受热时变结构系统模态频率辨识的数学模型,并用一个数值算例进行了验证。将地面振动测试系统与瞬态热环... 高速飞行器翼面结构的热振动试验研究对这类飞行器的设计和安全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TARMA)模型方法建立了受热时变结构系统模态频率辨识的数学模型,并用一个数值算例进行了验证。将地面振动测试系统与瞬态热环境模拟系统相结合,设计了翼面结构热振动试验系统并模拟结构的瞬态温度场,同时对纯随机激振力激励下受热时变结构系统的振动位移信号进行测量,并用TARMA模型对时变固有频率进行了辨识,获得了前4阶固有频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将辨识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误差在5%以内。另外,在稳态均匀热环境下辨识得到的结构系统固有频率变化与数值计算结果也吻合得很好。通过将均匀温度场与瞬态温度场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瞬态热环境下时变结构的固有频率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趋势主要由结构材料属性的退化和结构内部不均匀热应力的影响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气动加热 翼面结构 热模态试验 TARMA模型方法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长隧道内缓冲结构的气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骆建军 马伟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了降低高速列车通过时长隧道内及隧道出口外的气动效应,在受到地形影响无法在长隧道入口外修建缓冲结构时,应在长隧道洞内设置缓冲结构。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在列车与隧道之间产生的气流场进行建模,对气流场... 为了降低高速列车通过时长隧道内及隧道出口外的气动效应,在受到地形影响无法在长隧道入口外修建缓冲结构时,应在长隧道洞内设置缓冲结构。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在列车与隧道之间产生的气流场进行建模,对气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对模型采用SIMPLE算法求解,对采用变断面喇叭形式(A型)、常断面形式(B型)和新型回转形式(C型)3种洞内缓冲结构形式的长隧道洞内外的气动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B型缓冲结构较其他2种缓冲结构能够显著降低长隧道洞内外的气动效应,再结合其施工容易等因素,建议选用B型缓冲结构;B型缓冲结构的环向深度宜控制在约1m,最大不应超过1.5m,其长度应控制在1列列车的长度(203m);在具体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长隧道内设置1个或2个缓冲结构,并尽可能将其中的1个缓冲结构设置在隧道内入口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隧道 气动效应 缓冲结构 空气压缩波 微气压波 高速铁路
下载PDF
轨道车辆用变流器的气动噪声控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颜猛 贺才春 +1 位作者 郭福林 杨涛 《大功率变流技术》 2015年第6期49-52,共4页
为了降低轨道车辆用变流器的噪声,以某型变流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机运行状态下的噪声测试分析,识别了风机气动噪声是变流器的主要噪声源,其噪声频谱峰值主要集中在500-4 000 Hz的范围内,大噪声主要集中在出风口。通过在风道内壁处粘贴... 为了降低轨道车辆用变流器的噪声,以某型变流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机运行状态下的噪声测试分析,识别了风机气动噪声是变流器的主要噪声源,其噪声频谱峰值主要集中在500-4 000 Hz的范围内,大噪声主要集中在出风口。通过在风道内壁处粘贴吸声材料并针对出风口设计有利于导风的结构,对风道进行了声学结构优化设计。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后,变流器噪声有较明显下降,有效地控制了气动噪声、降低了总噪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气动噪声 消声 声学结构
下载PDF
考虑气动-结构耦合的机翼三维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邱福生 赵红娟 +2 位作者 戴良景 叶靓 岳海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0-355,共6页
针对机翼三维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气动-结构耦合问题,开发了一种在机翼翼型表面直接加载气动载荷的三维拓扑优化方法.用更接近真实工程的约束和载荷条件进行结构拓扑优化,便于考虑不同翼型之间气动载荷的差异,并兼顾拓... 针对机翼三维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气动-结构耦合问题,开发了一种在机翼翼型表面直接加载气动载荷的三维拓扑优化方法.用更接近真实工程的约束和载荷条件进行结构拓扑优化,便于考虑不同翼型之间气动载荷的差异,并兼顾拓扑优化方法的载荷敏感性;利用MATLAB编写自动网格划分、施加约束和载荷、求解优化的结构分析程序,实现气动-结构分析统一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为载荷敏感的拓扑优化方法更精确得到符合实际工况的优化结果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案;并对于气动-结构耦合三维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了原理性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载荷 结构分析 拓扑优化 翼型结构 耦合
下载PDF
考虑气动加热的翼面结构热模态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浩 李晓东 +1 位作者 杨文岐 孙侠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01-108,共8页
受热结构的热模态特性试验研究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校核和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一套考虑气动加热影响的结构热模态试验系统,依据气动加热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构温度场计算加热温度跟踪控制系统参数,对飞行过程中的瞬态热环境进... 受热结构的热模态特性试验研究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校核和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一套考虑气动加热影响的结构热模态试验系统,依据气动加热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构温度场计算加热温度跟踪控制系统参数,对飞行过程中的瞬态热环境进行模拟,测量各个加热温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验证了加热温度控制的精确性。将智能PID控制技术与传统相位共振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模态频率自动跟踪方法,使传统相位共振方法的应用范围扩展至瞬态热环境下时变结构系统的模态试验领域。设计了一个切尖三角形薄板翼面结构试验件,并采用模态频率自动跟踪方法对该结构进行热模态试验,获得了结构的前四阶模态频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并与结构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试验与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模态频率自动跟踪方法对热模态测试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别通过对瞬态和稳态热环境下结构模态频率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探讨气动加热产生的结构瞬态温度场对模态频率影响的机理,解释了模态频率随加热时间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气动加热 翼面结构 热模态试验 模态频率自动跟踪 相位共振法
下载PDF
Effects of wing flexibility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aircraft model 被引量:9
11
作者 Qinfeng GUO Xi HE +1 位作者 Zhuo WANG Jinju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33-142,共10页
The low-speed wind tunnel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on a simplified aircraft mode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ing flexibility on the aircraf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s the measurements of fo... The low-speed wind tunnel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on a simplified aircraft mode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ing flexibility on the aircraf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s the measurements of force,membrane deformation and velocity field at Reynolds number of 5.4×10^(4)-1.1×10^(5).In the lift curves,two peaks are observed.The first peak,corresponding to the stall,is sensitive to the wing flexibility much more than the second peak,which nearly keeps constant.For the optimal case,in comparison with the rigid wing model,the delayed stall of nearly5°is achieved,and the relative lift increment is about 90%.It is revealed that the lift enhanced region corresponds to the larger deformation and stronger vibration,which leads to stronger flow mixing near the flexible wing surface.Thereby,the leading-edge separation is suppressed,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sweep angle and Reynolds number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wing are also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forces Flexible wings Flow field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Wing tunnel tests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rane structures and wind environment 被引量:6
12
作者 Yang Qingshan Wu Yue Zhu Weili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4期523-532,共10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rane structures and their environment can be either static or dynamic. Static interaction refers to interaction with static air, while dynamic interaction refers to wind and its effects. 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rane structures and their environment can be either static or dynamic. Static interaction refers to interaction with static air, while dynamic interaction refers to wind and its effects. They can be evaluated by two parameters, added mass and radiation/aerodynamic damping, which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includes the effects of both the static and dynamic interaction on struc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s and the covered area of a membrane structure for the static intera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s and wind direction and speed for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tructural modes, i.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ymmetric modes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anti-synmletric mod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is significant in wind-induced response analysis and cannot be ignored. In addi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uctural natural frequency is remarkably decreased by this interaction, and the frequency band is significantly broad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structure structure-air/wind interaction added mass aerodynamic damping aero-elastic model
下载PDF
汽车排气系统低频噪声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耿鹏飞 张延超 +1 位作者 耿旭贞 范永恒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5期82-85,共4页
针对某车型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问题,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排气消声器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对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的原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消声器结构优化方案,制作优... 针对某车型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问题,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排气消声器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对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的原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消声器结构优化方案,制作优化样件进行整车排气尾管噪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转速时消声器插入损失提高5d B^7 d B(A),2阶次噪声整体降低,低频噪声问题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排气消声器 低频噪声 声学性能 空气动力学性能 结构优化
下载PDF
稀薄流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耦合计算 被引量:8
14
作者 屈程 王江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20,共9页
针对稀薄流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问题,开展耦合数值计算研究。通过引入牛顿冷却定律,将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与结构传热计算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可对全机外形进行气动热和结构传热计算的高效松耦合方法,实现飞行器防热层... 针对稀薄流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问题,开展耦合数值计算研究。通过引入牛顿冷却定律,将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与结构传热计算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可对全机外形进行气动热和结构传热计算的高效松耦合方法,实现飞行器防热层结构材料温度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在以钝锥外形为例对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程序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对X37B轨道飞行器外形长时加热与结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结构温度及热流密度随飞行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耦合计算方法能够模拟稀薄流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及结构传热耦合过程,可为该类飞行器的气动热分析及热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流 高超声速 气动热 结构传热 牛顿冷却定律 直接模拟蒙特卡洛 松耦合
下载PDF
扑翼机翼气动力和惯性力对翼杆结构变形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亚锋 宋文萍 +1 位作者 宋笔锋 张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61-1566,共6页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究了机翼上气动力和惯性力对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扑翼机翼产生的气动力和惯性力大小在同一量级.机翼惯性力对机翼结构变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机翼处于水平位置时机翼气动力对结构变形贡献最大,同时合力产生的最...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究了机翼上气动力和惯性力对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扑翼机翼产生的气动力和惯性力大小在同一量级.机翼惯性力对机翼结构变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机翼处于水平位置时机翼气动力对结构变形贡献最大,同时合力产生的最大变形也出现在机翼水平位置.仿生扑翼机翼结构变形研究为高升力、低能耗扑翼机翼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翼 气动力 惯性力 结构变形 机翼
原文传递
兰新铁路隧道与路堤相连处防风过渡段接触网风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穆鑫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7,共8页
接触网处风场特性对于接触网结构安全及弓网受流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防风设施对接触网处风场特性的影响,根据兰新铁路隧道与路堤相连防风过渡段的实际结构,采用模型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列车在隧道内运行、出隧道在无挡风墙及... 接触网处风场特性对于接触网结构安全及弓网受流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防风设施对接触网处风场特性的影响,根据兰新铁路隧道与路堤相连防风过渡段的实际结构,采用模型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列车在隧道内运行、出隧道在无挡风墙及含双侧3m高通透型挡风墙路堤上运行时接触网处的流场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上述过渡段接触网不同位置的速度特性。结果表明:在隧道口与5m高路基双侧设3m高通透型挡风墙时,可改善过渡段接触网处风场特性,使接触网附近风速变化平缓;但由于受路堤护坡及挡风墙绕流作用,隧道口处垂直列车方向的速度峰值增大;列车从隧道驶出并进入防风段的整个过程中,接触网处风速变化剧烈,在实际运行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铁路 防风过渡段 接触网 风场特性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气动特性及流场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蔡华闽 张继业 李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57,共9页
为研究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的气动性能及流场规律,建立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基于SST k-?两方程模型对运行速度分别为250 km/h、300 km/h和350 km/h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动车及拖车转向架各部件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计... 为研究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的气动性能及流场规律,建立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基于SST k-?两方程模型对运行速度分别为250 km/h、300 km/h和350 km/h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动车及拖车转向架各部件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对转向架阻力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头车转向架影响最大;头车转向架的阻力占总转向架阻力的54.9%,其中构架和轮对分别占35.6%和46.5%,部分部件由于前后压差形成负阻力;拖车转向架的流场结构比动车转向架更加复杂,闸片等部件对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结构有显著影响;转向架区域外形和设备舱隔墙倾角也会影响其流场结构,斜角入口比直角入口的流场结构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特性 转向架 流场结构 气动阻力
原文传递
Assessment on 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conceptual design of blended-wing-body civil aircraft 被引量:5
18
作者 Zhenli CHEN Minghui ZHANG +4 位作者 Yingchun CHEN Weimin SANG Zhaoguang TAN Dong LI Binqian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797-1827,1794,共32页
Civil aviation faces great challenges because of its robust projected future growth and potential adver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classical Tube-And-Wing(TAW) configuration following the Cayley’s design principles... Civil aviation faces great challenges because of its robust projected future growth and potential adver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classical Tube-And-Wing(TAW) configuration following the Cayley’s design principles has been optimized to the architecture’s limit, which can hardly satisfy the further requirements on green aviation. By past decades’ investigations the BlendedWing-Body(BWB) concept has emerg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fulfill metrics of noise, emission and fuel bur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s of 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BWB conceptual design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progr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 aerodynamic efficiency of BWB aircraft can be well scaled by the mean aerodynamic chord and wetted aspect ratio, and should be realized with the trade-offs among stability and control and low-speed performance. The structure concepts of non-cylinder pressurized cabin are of high risks on weight prediction and weight penalty. A static stability criterion is recommended and further clear and adequate criteria are required by the evaluations of flying and handling qualities. The difficulties of propulsion and airframe integration are analyzed. The energy to revenue work ratios of well-developed BWB configurations are compared,which are 31.5% and 40% better than that of TAW, using state-of-art engine technology and future engine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Finally, further study aspects are advo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design Bended-wing-body PROPULSION AIRFRAME INTEGRATION Stability and contro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头型拓扑结构对气动力的作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大伟 姚拴宝 +1 位作者 郭迪龙 杨国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6,共9页
为了得到高速列车头型关键设计部位的拓扑结构对列车气动性能的作用规律,减少头型概念设计时的盲目性,本文以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为分析工具,研究高速列车头型的长度、纵剖面型线、水平剖面型线、排障器外形、司机室玻璃形状和车体... 为了得到高速列车头型关键设计部位的拓扑结构对列车气动性能的作用规律,减少头型概念设计时的盲目性,本文以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为分析工具,研究高速列车头型的长度、纵剖面型线、水平剖面型线、排障器外形、司机室玻璃形状和车体横截面形状对列车气动阻力和尾车气动升力的影响。将头型的6个设计部位均划分为5种不同的拓扑类型,研究各设计部位拓扑结构的变化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选取3个影响度最大的设计部位,通过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分析不同部位拓扑结构的耦合作用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列车头型各主要设计部位的拓扑结构对列车气动性能的作用规律,给出针对不同气动指标进行头型设计时的合理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设计 拓扑结构 正交设计 高速列车
下载PDF
列车底部结构对交会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乃莹 陈羽 杨志刚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2年第6期20-25,共6页
用CFD法对具有复杂底部结构(带有转向架或带有转向架和裙板)的高速列车以200 km/h等速交会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其压力波、气动力和气动力矩以及车体周围的流场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简化模型相比,带有复杂底部结构的列车交... 用CFD法对具有复杂底部结构(带有转向架或带有转向架和裙板)的高速列车以200 km/h等速交会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其压力波、气动力和气动力矩以及车体周围的流场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简化模型相比,带有复杂底部结构的列车交会时的压力波的头波和尾波都有所减小且尾波减小的程度更高,带有转向架的车体的横向力、横摆力矩和侧翻力矩的峰值明显减小,但变化更复杂;带有复杂底部结构的列车在车体底部会形成涡结构,有明显的能量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 裙板 压力波 气动力 气动力矩 流场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