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环境因子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梁鹏
黄霞
+1 位作者
钱易
丁国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0-613,共4页
讨论了环境中氨氮的浓度、pH值、盐度、温度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时,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为264mg/L;红斑顠体虫对氨氮长期接触时的最大可接受浓度在20~50mg/L;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毒性随pH值的...
讨论了环境中氨氮的浓度、pH值、盐度、温度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时,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为264mg/L;红斑顠体虫对氨氮长期接触时的最大可接受浓度在20~50mg/L;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毒性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在1000mg/L以下,对红斑顠体虫的死亡没有影响;温度在15~30℃,红斑顠体虫的表观增长速率满足Arrhenius拟合,其表观增长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但35℃时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生长
环境因子
氨氮
盐度
温度
Arrhenius拟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
被引量:
5
2
作者
艾翠玲
蔡丽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82-2086,共5页
为了实现红斑顠体虫捕食污泥减量化,对不同条件下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随初始MLSS及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MLSS越高,污泥减量速率越大。污泥减量速率随红斑顠体虫密度变化率的...
为了实现红斑顠体虫捕食污泥减量化,对不同条件下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随初始MLSS及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MLSS越高,污泥减量速率越大。污泥减量速率随红斑顠体虫密度变化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红斑顠体虫的密度增长率出现下降时,污泥减量速率也呈下降趋势。采用间歇曝气(12 h曝气,12 h停曝)方式,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会显著下降。在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能捕食污泥中的有机碎片和细菌,达到污泥稳定化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
红斑顠体虫
生物捕食
原文传递
竹丝生物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水体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曹文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4,共4页
采用竹丝生物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水体,考察了对COD、NH4+-N和浊度的去除效能,分析了其除污特性。当水温为20.5~27℃,HRT为2 h,进水COD、NH4+-N和浊度分别为38.15~84.82 mg/L、2.88~4.66 mg/L和15.19~34.85 NTU时,相应的出水值为7.41~...
采用竹丝生物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水体,考察了对COD、NH4+-N和浊度的去除效能,分析了其除污特性。当水温为20.5~27℃,HRT为2 h,进水COD、NH4+-N和浊度分别为38.15~84.82 mg/L、2.88~4.66 mg/L和15.19~34.85 NTU时,相应的出水值为7.41~17.78mg/L、0.21~0.94 mg/L和0.39~2.56 NTU;HRT和污染物负荷对去除COD和氨氮的影响不大,但对去除浊度的影响较大,曝气量对去除COD、氨氮和浊度的影响均不明显。对COD、氨氮的去除作用主要集中在0~65 cm进水处,而去除浊度的主要区域为0~110 cm的范围内,去除率分别为69.50%、84.76%和62.44%。生物相分析显示,竹丝生物反应器内以红斑瓢体虫、轮虫和线虫为主,其他指示性生物很少或没有,这有利于竹丝反应器自身调节堵塞问题。在清水池中构建了简易的生态固定床,其对生物反应器出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效果不突出,原因可能是生物量较少。此外,毒性物质对竹丝生物反应器有冲击作用,并改变了其生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固定床
竹丝生物反应器
受污染水体
红斑瓢体虫
生物相
原文传递
红斑顠体虫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艾翠玲
蔡丽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65,68,共5页
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情况以及红斑顠体虫对污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斑顠体虫的培养温度应该保持在20℃以上。在低污泥负荷(F/M)(<0.4mg/(mg.d))下,红斑顠体虫均能大量出现。(2)当温度大于20℃...
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情况以及红斑顠体虫对污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斑顠体虫的培养温度应该保持在20℃以上。在低污泥负荷(F/M)(<0.4mg/(mg.d))下,红斑顠体虫均能大量出现。(2)当温度大于20℃、红斑顠体虫处于生长期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3.0g/L时,红斑顠体虫出现的最大密度会达到环境容量。(3)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大致符合分批培养下的细菌生长曲线模型。(4)为了保证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生长,应逐步、少量添加污泥,控制其密度低于环境容量,从而有利于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存在。(5)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仍能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生长特性
活性污泥
污泥减量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中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董滨
王瑜
+4 位作者
沈丹妮
詹咏
亓燕
杨瑒
何群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31-4637,共7页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顠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顠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温度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
种群密度
营养物释放
原文传递
叶绿素a对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生长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董滨
王瑜
+3 位作者
沈丹妮
詹咏
亓燕
杨瑒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61-3666,共6页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在光照培养箱中对红斑顠体虫进行培养,通过指数拟合,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指数增长率和倍增时间。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单独培养,红斑顠...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在光照培养箱中对红斑顠体虫进行培养,通过指数拟合,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指数增长率和倍增时间。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单独培养,红斑顠体虫倍增时间分别可达1.44 d和2.04 d。用活性污泥和螺旋藻对红斑顠体虫进行联合培养,发现在污泥浓度为132 mg/L时,叶绿素a浓度为85.9 mg/m3时,其倍增时间为1.14 d。可见在叶绿素a、活性污泥以及两者协同影响下,都可促进红斑顠体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螺旋藻
活性污泥
指数增长率
倍增时间
原文传递
题名
环境因子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梁鹏
黄霞
钱易
丁国际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0-613,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文摘
讨论了环境中氨氮的浓度、pH值、盐度、温度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时,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为264mg/L;红斑顠体虫对氨氮长期接触时的最大可接受浓度在20~50mg/L;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毒性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在1000mg/L以下,对红斑顠体虫的死亡没有影响;温度在15~30℃,红斑顠体虫的表观增长速率满足Arrhenius拟合,其表观增长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但35℃时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减缓.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生长
环境因子
氨氮
盐度
温度
Arrhenius拟合
Keywords
aeolosoma
hemprichi
grow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ammonia
nitrogen
salinity
temperature
Arrhenius
model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
被引量:
5
2
作者
艾翠玲
蔡丽云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82-2086,共5页
基金
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2007-XQ-26)
文摘
为了实现红斑顠体虫捕食污泥减量化,对不同条件下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随初始MLSS及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MLSS越高,污泥减量速率越大。污泥减量速率随红斑顠体虫密度变化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红斑顠体虫的密度增长率出现下降时,污泥减量速率也呈下降趋势。采用间歇曝气(12 h曝气,12 h停曝)方式,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会显著下降。在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能捕食污泥中的有机碎片和细菌,达到污泥稳定化的指标要求。
关键词
污泥减量
红斑顠体虫
生物捕食
Keywords
sludge
reduction
aeolosoma
hemprichi
predation
分类号
X5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竹丝生物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水体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曹文平
机构
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4,共4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824440013)
平顶山工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cwping2006)
文摘
采用竹丝生物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水体,考察了对COD、NH4+-N和浊度的去除效能,分析了其除污特性。当水温为20.5~27℃,HRT为2 h,进水COD、NH4+-N和浊度分别为38.15~84.82 mg/L、2.88~4.66 mg/L和15.19~34.85 NTU时,相应的出水值为7.41~17.78mg/L、0.21~0.94 mg/L和0.39~2.56 NTU;HRT和污染物负荷对去除COD和氨氮的影响不大,但对去除浊度的影响较大,曝气量对去除COD、氨氮和浊度的影响均不明显。对COD、氨氮的去除作用主要集中在0~65 cm进水处,而去除浊度的主要区域为0~110 cm的范围内,去除率分别为69.50%、84.76%和62.44%。生物相分析显示,竹丝生物反应器内以红斑瓢体虫、轮虫和线虫为主,其他指示性生物很少或没有,这有利于竹丝反应器自身调节堵塞问题。在清水池中构建了简易的生态固定床,其对生物反应器出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效果不突出,原因可能是生物量较少。此外,毒性物质对竹丝生物反应器有冲击作用,并改变了其生物相。
关键词
生态固定床
竹丝生物反应器
受污染水体
红斑瓢体虫
生物相
Keywords
ecological
bed
bioreactor
with
filamentous
bamboo
carrier
polluted
water
body
aeolosoma
hemprichi
biofacies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红斑顠体虫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艾翠玲
蔡丽云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65,68,共5页
文摘
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情况以及红斑顠体虫对污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斑顠体虫的培养温度应该保持在20℃以上。在低污泥负荷(F/M)(<0.4mg/(mg.d))下,红斑顠体虫均能大量出现。(2)当温度大于20℃、红斑顠体虫处于生长期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3.0g/L时,红斑顠体虫出现的最大密度会达到环境容量。(3)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大致符合分批培养下的细菌生长曲线模型。(4)为了保证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生长,应逐步、少量添加污泥,控制其密度低于环境容量,从而有利于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存在。(5)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仍能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生长繁殖。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生长特性
活性污泥
污泥减量化
Keywords
aeolosoma
hemprichi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ctivated
sludge
sludge
reduction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中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董滨
王瑜
沈丹妮
詹咏
亓燕
杨瑒
何群彪
机构
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31-463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8216)
国家水专项(2012ZX07313-001-05,2013ZX07314-003-02)
文摘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顠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顠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著相关。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温度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
种群密度
营养物释放
Keywords
aeolosoma
hemprichi
temperature
activated
sludge-biofilm
hybrid
system
population
density
release
of
nutrients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叶绿素a对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生长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董滨
王瑜
沈丹妮
詹咏
亓燕
杨瑒
机构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61-36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8216)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J50502)
文摘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在光照培养箱中对红斑顠体虫进行培养,通过指数拟合,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指数增长率和倍增时间。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单独培养,红斑顠体虫倍增时间分别可达1.44 d和2.04 d。用活性污泥和螺旋藻对红斑顠体虫进行联合培养,发现在污泥浓度为132 mg/L时,叶绿素a浓度为85.9 mg/m3时,其倍增时间为1.14 d。可见在叶绿素a、活性污泥以及两者协同影响下,都可促进红斑顠体虫的生长。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螺旋藻
活性污泥
指数增长率
倍增时间
Keywords
aeolosoma
hemprichi
spirulina
activated
sludge
exponential
growth
rate
doubling
time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环境因子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
梁鹏
黄霞
钱易
丁国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
艾翠玲
蔡丽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原文传递
3
竹丝生物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水体的研究
曹文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原文传递
4
红斑顠体虫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特性研究
艾翠玲
蔡丽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温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中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影响
董滨
王瑜
沈丹妮
詹咏
亓燕
杨瑒
何群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6
叶绿素a对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生长特性的影响
董滨
王瑜
沈丹妮
詹咏
亓燕
杨瑒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