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血管外膜对血管重构及收缩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牟华明 祝之明 +1 位作者 王海燕 王利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0-295,共6页
本文研究血管外膜在血管重塑及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的方法 ,于术后即刻、1周及 2周取出动脉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管反应性测定。结果显示 :( 1)去除颈动脉局部外膜对内皮及中层平滑肌无明显损伤 ;... 本文研究血管外膜在血管重塑及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在体去除兔颈动脉外膜的方法 ,于术后即刻、1周及 2周取出动脉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管反应性测定。结果显示 :( 1)去除颈动脉局部外膜对内皮及中层平滑肌无明显损伤 ;( 2 )去除外膜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并有新生内膜形成 ;( 3 )与对照侧比较 ,去外膜侧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在术后即刻及 1周时减弱 (P <0 0 5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去除动脉外膜可导致血管内膜增殖及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去除 内膜增生 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干预 被引量:17
2
作者 郎艳松 秘红英 +1 位作者 刘美之 袁国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通心络(...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通心络(tongxinluo)组、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组、阿司匹林(aspirin)组和三药联用(three-drug combination)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家兔均实施单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复合高脂饲料喂养,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2 mg·kg-1·d-1)灌胃,三药联用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和阿司匹林(12.5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HE染色判定颈动脉内中膜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脂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颈动脉包裹段外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IL-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增高。除阿司匹林组外,各用药组TC、TG和LDL-C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三药联用组较其它用药组TC、TG和LDL-C的水平明显降低。模型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和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的表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和IL-1β的表达减弱,IL-10的表达增强。三药联用组较其它各用药组MCP-1和IL-1β的表达明显减弱,IL-10的表达明显增强。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IL-8表达减少。结论:通心络、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三药联用可通过降脂、调节血管外膜炎症反应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较单药应用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骨桥蛋白增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爱军 高平进 +2 位作者 刘建军 姬开达 朱鼎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参与形成新生内膜是一些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过程。研究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外膜成纤维细胞是否与对照组不同将有利于阐述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机制。本实验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参与形成新生内膜是一些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过程。研究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外膜成纤维细胞是否与对照组不同将有利于阐述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机制。本实验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与正常对照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迁移能力的差别,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的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用Transwell技术测定培养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血清和bFGF趋化作用下,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显著强于WKY(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血清:35.20±5.26 vs 22.2±3.27,P<0.05;bFGF:30.23±4.54vs 19.20±4.47,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水平显著高于WKY(1863.23±43.91 vs 326.24±68.29,P<0.01)。反义OPN(100 μmol/L)对血清诱导的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有抑制作用(每个视野平均迁移细胞数目 38.60±5.98 vs 26.61±3.84,P<0.05)。而正义及错配义OPN组均无此效应。反义OPN对SHR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证实SHR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WK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外膜 成纤维细胞 骨桥蛋白 高血压 细胞迁移 重构
下载PDF
血管外膜源一氧化氮对内皮素-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袁杰 钟光珍 +4 位作者 王冬艳 张正浩 李夏 唐朝枢 杜军保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外膜生成的一氧化氮 (NO)对内皮素 - 1 (ET 1 )诱导的血管平滑肌 (VSM)增殖的影响 ,以探讨血管外膜源NO对血管结构重塑调节的意义。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 ,去除内皮 ,分以下几组进行组织孵育 1 0h:(1 )完整外膜血管组 ;(... 目的 观察血管外膜生成的一氧化氮 (NO)对内皮素 - 1 (ET 1 )诱导的血管平滑肌 (VSM)增殖的影响 ,以探讨血管外膜源NO对血管结构重塑调节的意义。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 ,去除内皮 ,分以下几组进行组织孵育 1 0h:(1 )完整外膜血管组 ;(2 )单纯中膜组 ;(3)中膜与剥离的外膜共育组 ;(4)中膜与用L N 硝基精氨酸 (L NNA)预处理的外膜共育组。每例胸主动脉剪为二段 ,分两个亚组 :ET (1 0 - 7mol/L)组和对照组。3H 胸腺嘧啶 (3H TdR)掺入法检测各组VSM的细胞增殖。另取大鼠腹主动脉外膜 ,用 1 0 - 8和 1 0 - 7mol/LET 1刺激 4h。Griess法测血管外膜生成的亚硝酸盐 (NO2 )含量 ,3H L 精氨酸 (3H L Arg)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外膜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结果 (1 )各ET亚组3H TdR掺入比相应对照组分别增加 48.8%~ 71 .9%。 (2 )在 1 0 - 7mol/LET 1刺激下 ,完整外膜组及中膜 +外膜组的3H TdR掺入分别比单纯中膜组低 2 1 .3 %和 2 4 .5 % ;中膜 +L NNA预处理的外膜组3H TdR掺入分别比中膜+外膜组及完整外膜组高 30 8%和 2 5 .4% ,而与单纯中膜组差异无显著性。 (3)与对照组相比 ,1 0 - 8和 1 0 - 7mol/L的ET 1使外膜NOS活性分别增加 1 2 4 %和 1 77% ;使外膜生成的NO2 含量分别增加 88%和 2 2 5 %。结论 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血管平滑肌 增殖
下载PDF
用差异显示PCR法筛选与血管外膜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基因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爱军 高平进 +2 位作者 刘建军 姬开达 朱鼎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5-439,共5页
为筛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adventitialfibroblast,AF)与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MF)间表型转化有关的基因 ,实验建立了大鼠胸主动脉AF和MF两种细胞模型 ,用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 (DD PCR)技术获得表达差异片段 ,对差异片段进行... 为筛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adventitialfibroblast,AF)与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MF)间表型转化有关的基因 ,实验建立了大鼠胸主动脉AF和MF两种细胞模型 ,用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 (DD PCR)技术获得表达差异片段 ,对差异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 ,并用定量PCR和Northernblot对差别显示结果进行验证。用反义核酸转染技术观察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对AF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表型细胞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 ,其中一个在MF下调的差异片段与GenBank中NADH脱氢酶亚单位 5 (NADHdehydrogenasesubunit 5 ,Nd5 )基因高度同源。另一个在MF上调的差异片段与OPN基因同源。上述差异表达结果被定量PCR及Northernblot证实。此外还有 4个表达序列标志 (expressedsequence tag,EST)在GenBank中未查到同源序列。反义OPN寡脱氧核苷酸可抑制AF的迁移活动。结果提示 ,AF转化为MF可能与ND5基因下调、OPN上调及其它未知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关。应用反义技术适度抑制OPN表达在防治血管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 反义技术 血管重塑
下载PDF
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微环境与修复方式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凯凯 张锴 贾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1-656,共6页
背景:一直以来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显微外科技术能很好地恢复损伤神经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周围神经组织存在分化程度较高、再生能力较低的特点,使得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微... 背景:一直以来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显微外科技术能很好地恢复损伤神经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周围神经组织存在分化程度较高、再生能力较低的特点,使得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尚无统一定论,常用的修复方式众多。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64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 injury,microenvironment,microsurgical technique,small gap bridging",中文检索词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显微外科技术,小间隙套接法",最终选择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神经再生通道的建立、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激素调节等微环境变化已被证实是影响周围神经修复的重要因素;②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具备替代临床常用的传统神经外、束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因子 周围神经 修复 微环境 外膜 束膜 显微外科技术 综述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后外膜细胞表型转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永利 贺能树 +4 位作者 张家兴 司同国 范海伦 葛夕洪 徐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24-429,共6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外膜细胞向血管内膜的迁移。方法改良导丝法损伤24只大鼠颈总动脉(CCA),制作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5-溴,2尿苷嘧啶(BrDU)标记增殖和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以免疫组化,BrDU单染结合α-...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外膜细胞向血管内膜的迁移。方法改良导丝法损伤24只大鼠颈总动脉(CCA),制作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5-溴,2尿苷嘧啶(BrDU)标记增殖和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以免疫组化,BrDU单染结合α-肌动蛋白(α-actin)复染,光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和分析损伤后3、7、14和28d,血管外、中和内膜上与BrDU结合的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分布。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BrDU结合的外膜成纤维细胞在术后第3天外膜上分布较多,至第7天达到峰值并表达α-actin,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成为成肌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第14天,外膜上阳性细胞数下降,中膜和内膜上数量显著上升,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第28天,外膜、中膜和内膜阳性细胞数量回归到基线,但内膜ECM沉积较多,内膜仍增厚,管腔狭窄。不同时间点,血管三层结构内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电镜观察:血管成形术后,成纤维细胞胞质饱满,粗面内质网发达,表面分泌颗粒丰富,合成大量微丝束,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第7和14天,成肌纤维细胞形成宽大的伪足,分别伸向血管外弹力板窗孔和内弹力板窗孔,细胞呈腔内方向迁移趋势。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合成分泌α-actin;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向血管内膜迁移、增殖,成为新生内膜的细胞成分;外膜细胞和血管再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血管外膜 成肌纤维细胞 表型 迁移
下载PDF
损伤血管内、外膜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信号转导机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华 贺治青 +4 位作者 刘星 陈玮 周卫健 梁春 吴宗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5,I0002,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损伤血管内、外膜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信号转导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两周后,剔除血脂不高者,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颈动脉内膜和外膜的方法建立相应的血管损伤模型。将造模后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未损伤对照组... 目的对比研究损伤血管内、外膜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信号转导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两周后,剔除血脂不高者,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颈动脉内膜和外膜的方法建立相应的血管损伤模型。将造模后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未损伤对照组和内、外膜损伤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颈动脉内、外膜损伤对内膜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周时,外膜损伤组内膜/中膜面积比(IMR)为0.38±0.02,显著高于内膜损伤组(0.17±0.01,P<0.05);8周后,内膜损伤组的IMR为0.75±0.05,反而显著高于外膜损伤组(0.64±0.03,P<0.05)。血管损伤造膜8周后,内、外膜损伤组血管组织中P38、NF-κB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损伤对照组(P值均<0.05),仅内膜损伤组ERK1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外膜损伤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除激活共同的P38以及NF-κB信号通路外,对ERK1/2表达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外膜 内膜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芳 刘颖 +3 位作者 石磊 蔡虹静 王蔚琛 胡维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3-1508,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高脂喂养2、4和10周后,在各个时点处死动物前24 h经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后选取... 目的:探讨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高脂喂养2、4和10周后,在各个时点处死动物前24 h经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后选取升主动脉制备连续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时点血管外膜及内膜BrdU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高脂喂养2周的apoE(-/-)小鼠和C57BL/6小鼠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通过BrdU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体内实验发现apoE(-/-)小鼠高脂喂养2周后,在无可见内膜病灶形成之前,首先在主动脉外膜发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之后才在损伤内膜观察到BrdU标记细胞。而C57BL/6小鼠在任何时点都未检测到BrdU标记的细胞。体外实验观察到apoE(-/-)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BrdU标记的细胞数显著多于C57BL/6小鼠(P<0.01),apoE(-/-)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S期及G2/M期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参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外膜 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下载PDF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重构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洋 雷燕 +1 位作者 杨静 刘剑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74-1481,共8页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的重构特点,并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5只20月龄的自然衰老Wistar大鼠按体重水平分层后随机分为衰老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下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氯沙坦对照组...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的重构特点,并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5只20月龄的自然衰老Wistar大鼠按体重水平分层后随机分为衰老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下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氯沙坦对照组(Losartan组),每组17只,另选14只2月龄青年Wistar大鼠作为青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1493.4、746.7、373.4mg/(kg·d)]灌胃给药,Losartan组给予氯沙坦钾混悬液[10 mg/(kg·d)]灌胃,衰老组及青年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15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壁形态;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测血管壁胶原种类、分布和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及外膜组织AngⅡ含量;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外膜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外膜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1,AT_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2,AT_2R)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外膜组织AT_1R、AT_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衰老组血管外膜增厚,外膜厚度/管径增高,胶原纤维堆积,Ⅰ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Ⅰ型胶原降低(P<0.05),血浆PRA及AngⅡ降低(P<0.01,P<0.05),外膜组织AngⅡ及羟脯氨酸含量增高,AT_1R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AT_2R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衰老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改善衰老血管形态学改变;中药中、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外膜厚度/管径均减小,中药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Ⅰ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Ⅰ型胶原明显升高,血管外膜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中、高剂量及Losartan组外膜组织中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衰老 血管外膜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 益气活血
原文传递
损伤动脉外膜重塑和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2 位作者 伍卫 薛迎生 张旭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8-290,共3页
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外膜细胞增殖和表型特征的变化 ,采用病理形态学、计算机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和外膜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后 3天、7天、14天和 2 8天血管外膜... 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外膜细胞增殖和表型特征的变化 ,采用病理形态学、计算机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和外膜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后 3天、7天、14天和 2 8天血管外膜厚度均显著增加。外膜细胞密度在损伤后 3天开始增加 ,7天显著增加。外膜细胞增殖指数在损伤后 3天达到高峰 ,7天仍显著增高。外膜细胞的α actin染色反应在损伤后 3天由阴性转为弱阳性 ,7天和 14天呈强阳性。损伤后 7天和 14天外膜细胞大量微丝和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 ,呈现出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结果提示 ,动脉损伤后早期血管外膜显著增厚 ,外膜细胞增殖活跃 ,成纤维细胞逐渐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伴有收缩蛋白合成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 血管重塑 再狭窄 成纤维细胞 腹主动脉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Diet-induced hyperhomocysteinemia exacerbates vascular reverse remodeling of balloon-injured arteries in rat 被引量:5
12
作者 GUO Yan-hong CHEN Feng-ying WANG Gui-song CHEN Li GAO 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265-2271,共7页
Background While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effect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on the vascular adventitia and vessel remodeling has not been clearly demonstra... Background While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effect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on the vascular adventitia and vessel remodeling has not been clearly demonstrated.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hyperhomocysteinemia on adventitial hyperplasia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following balloon injury in ra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Rats were fed with diet containing methionine for 4 weeks to increase plasma homocysteine before balloon injury. Vascular geometrical changes were asses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following balloon injury. The collagen deposition was determined by picrosirius red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When compared with normal diet group, moderate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methionine diet group significantly exacerbated adventitial hyperplasia at day 7 and collagen deposition mainly in the adventitia at day 28 following balloon injury. The increased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llagen deposition in the adventitia.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0.698; P〈0.01) between the luminal area and the collagen content in the adventitia on day 28 following balloon injury. In cultured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isolated from rat aorta, 100 pmol/L L-homocysteine (L-Hcy)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ctivity by 43% as determined by in vitro gelatin zymography (P 〈0.05) 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 I by 187% (P 〈0.05)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Conclusions Hyperhomocysteinemia exacerbated vascular constrictive remodeling by accelerated neointima formation and collagen accumulation in the adventitia. Increased collagen deposition may b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CYSTEINE ARTERIES adventitia collage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原文传递
血管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氧化应激与内膜病变 被引量:7
13
作者 汤月霞 梁春 +1 位作者 刘永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相关的氧化应激在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胶原酶消化+钝性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血管外膜损伤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外膜损伤血管的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相关的氧化应激在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胶原酶消化+钝性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血管外膜损伤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外膜损伤血管的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技术检测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抗氧化酶HO-1的mRNA表达,荧光探针检测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结果:外膜损伤可致内膜增生性病变;外膜损伤导致p22phox/HO-1 mRNA表达明显升高,血管组织ROS产量增加。结论:血管外膜参与了内膜病变形成的病理过程;NADPH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损伤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活性氧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硅胶管包裹大鼠颈动脉对血管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莲娜 曾定尹 +3 位作者 张海山 孙丹萌 庞雪峰 关启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观察硅胶管包裹所致的血管外膜损伤对大鼠颈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经血管外膜包裹大鼠颈动脉,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测量大鼠双侧颈动脉血流量,观察血管对局部应用5-羟色胺(5-HT)的反应,光镜下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结... 目的观察硅胶管包裹所致的血管外膜损伤对大鼠颈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经血管外膜包裹大鼠颈动脉,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测量大鼠双侧颈动脉血流量,观察血管对局部应用5-羟色胺(5-HT)的反应,光镜下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侧比较,硅胶管包裹大鼠颈动脉的早期阶段,包管侧颈动脉呈血管慢性收缩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血管腔缩小[包管3 d缩小(12.15±2.29)%(P=0.003);包管1周缩小(45.17±3.84)%(P<0.001)]。内弹力板弯曲、中膜增厚[包管3 d增厚(23.04±5.96)%(P=0.009);包管1周增厚(61.65±10.32)%(P<0.001)],伴颈动脉血流量降低及血管对5-HT的收缩反应增强。硅胶管包裹2周,包管侧颈动脉管壁重塑,表现为中膜增厚[增厚(31.52±4.56)%(P=0.012)]及弥漫性血管内膜增生[新生内膜面积平均(0.19±0.05)mm2],伴血管腔面积缩小[减少(37.17±4.57)%(P<0.001)]及颈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对5-HT的收缩反应恢复至对照侧水平。结论血管外膜损伤能引起血管收缩功能增强及新生内膜形成,血管收缩功能的改变出现在内膜增生性病变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 硅胶管 5-羟色胺 血管收缩 新生内膜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外膜及外周脂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新忠 周元 +3 位作者 杨文忠 孙宗全 师智勇 张昌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外周脂肪及冠脉外膜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血管外膜分组:Ⅰ组:正常对照冠脉(6例);Ⅱ组:冠心病者冠脉(5例);Ⅲ组:冠心病者乳内动脉(12例);Ⅳ组:冠心病者桡动脉(6例);Ⅴ组:冠心病者大隐静脉(14例)。冠脉外...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外周脂肪及冠脉外膜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血管外膜分组:Ⅰ组:正常对照冠脉(6例);Ⅱ组:冠心病者冠脉(5例);Ⅲ组:冠心病者乳内动脉(12例);Ⅳ组:冠心病者桡动脉(6例);Ⅴ组:冠心病者大隐静脉(14例)。冠脉外周脂肪分组:冠心病组(16例),对照组(6例)。各组分别行血管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CD68+抗体标记的免疫组化检测;冠脉外周脂肪脂联素及TNF-α的mRNA水平检测及CD68+抗体免疫组化检测。脂多糖(100μg/L)及硬脂酸(0.5 mmol/L)刺激培养的对照组冠脉外周脂肪细胞,检测上清液TNF-α及IL-6浓度。结果:与其他血管外膜比较,Ⅱ组冠脉外膜可见明显的巨噬细胞聚集带。冠脉外周脂肪内浸润巨噬细胞数,冠心病组:(39±7.1)个/400倍,对照组:(12±4.3)个/400倍,前者巨噬细胞浸润明显较后者密集,P<0.05;冠心病组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降低,而TNF-α的表达明显增高。对照组冠脉外周脂肪细胞经硬脂酸及脂多糖刺激后,上清液TNF-α及IL-6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者冠脉外周脂肪及冠脉外膜炎性细胞局部浸润产生的炎症反应促进了冠脉病变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外膜 冠状动脉外周脂肪 脂肪-血管轴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血管外膜在低氧性血管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富洋 杨胜昌 吉恩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血管外膜作为调节血管功能关键因子的生成、储存和释放的重要部位,在某些条件下被认为可能是血管壁的损伤感受组织。外膜细胞通常首先响应血管应激或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低氧及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血管外膜作为调节血管功能关键因子的生成、储存和释放的重要部位,在某些条件下被认为可能是血管壁的损伤感受组织。外膜细胞通常首先响应血管应激或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低氧及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引起的血管重塑过程中外膜的改变是最早、最突出的。成纤维细胞在血管对局部微环境改变的适应调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就血管外膜在低氧诱导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 低氧 成纤维细胞 滋养血管 低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血管外膜炎症大鼠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通心络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鲁叶弘 付强 曾定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6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Wistar Kyoto大鼠采用套管法建立大鼠左颈动脉外膜损伤炎症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外膜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10只。分...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Wistar Kyoto大鼠采用套管法建立大鼠左颈动脉外膜损伤炎症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外膜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通心络超微粉剂(TXL)400 mg/(kg.d)灌胃,共2周。2周后分离血浆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包管段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2周后,外膜组IL-6(147.40±4.65)mg/L、IL-10(44.78±1.27)mg/L;通心络组血清IL-6(143.85±2.66)mg/L、IL-10(42.35±2.31)mg/L,两者含量均明显低于外膜组(P<0.01);NF-κB表达亦明显下降(P<0.005)。结论:通心络能减轻炎症病变,具有血管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血管外膜 NF-κB IL-6 IL-10 通心络
下载PDF
血管外膜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弘宇 田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896-902,共7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炎症性疾病,影响着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一系列心血管事件。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血管外膜在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血管外膜由成纤维细胞、祖细胞、免疫细胞、微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炎症性疾病,影响着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一系列心血管事件。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血管外膜在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血管外膜由成纤维细胞、祖细胞、免疫细胞、微血管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等构成,其外包绕着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血管外膜各类组织和细胞具有高度代谢活性,能够“从外向内”调控整个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参与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文章综述了血管外膜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外膜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活化在低氧性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殷广 罗颖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16-718,725,共4页
以往在低氧性肺血管重构机制的研究中,外膜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新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外膜特别是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在调节血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低氧刺激的首要"损伤感受细胞",低氧可以激活血管外膜... 以往在低氧性肺血管重构机制的研究中,外膜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新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外膜特别是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在调节血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低氧刺激的首要"损伤感受细胞",低氧可以激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既可以合成分泌细胞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进而促进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又可以转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导致血管重构。因此,低氧导致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表型转换在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贯穿着低氧性肺血管重构的整个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外膜 肺血管重构 成纤维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芳 刘颖 +3 位作者 王蔚琛 蔡虹静 刘巍 胡维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高脂喂养2、4和8周后,在各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后选取升主动脉制备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 目的探讨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高脂喂养2、4和8周后,在各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后选取升主动脉制备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血管外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高脂喂养2周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和C57BL/6小鼠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喂养2周、4周后血管外膜检测到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8周后呈现弱阳性,随高脂喂养时间增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外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而C57BL/6小鼠血管外膜细胞一直未检测到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体外实验观察到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部分表现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丝明显增多,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野生型C57BL/6小鼠(P<0.05),而C57BL/6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则表现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阴性,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早期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即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血管外膜 表型转化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