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9
1
作者 蒋明勇 何举名 王汉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1339-134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查找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随机...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查找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计1 0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在有效率[OR=3.43,95%CI(2.44,4.82),P<0.000 01]、显效率[OR=2.33,95%CI(1.78,3.05),P<0.000 01]、病死率[OR=0.38,95%CI(0.15,0.95),P=0.04]和治疗后ESS评分[治疗后7天:SMD=–0.48,95%CI(–0.80,–0.17),P=0.003;治疗后14天:SMD=–0.89,95%CI(–1.17,–0.62),P<0.000 01;治疗后1月:SMD=–0.89,95%CI(–1.20,–0.59),P<0.000 01]及NDS评分[治疗后7天:MD=10.42,95%CI(4.78,16.05),P=0.000 3;治疗后14天:MD=13.82,95%CI(12.86,14.79),P<0.000 01;治疗后21天:MD=10.33,95%CI(4.43,16.23),P=0.000 6]方面均优于单用醒脑静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醒脑静+常规治疗组在有效率[OR=3.03,95%CI(1.36,6.73),P=0.006]、显效率[OR=2.86,95%CI(1.50,5.44),P=0.001]和治疗后ESS评分[治疗后7天:MD=–6.26,95%CI(–8.49,–4.03),P<0.000 01;治疗后14天:MD=–6.43,95%CI(–8.73,–4.13),P<0.000 01]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醒脑静及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醒脑静 成人急性脑梗死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阙永康 杨大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912-913,共2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入选85例中青年ACI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检测患者血UA水平,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血UA...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入选85例中青年ACI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检测患者血UA水平,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血UA的关系。结果中青年ACI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UA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且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的患者(均为P<0.05)。结论血清UA水平与中青年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脑梗死 血尿酸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青中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s-CRP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海荣 蔡毅 曾超胜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38-239,2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确诊中青年急性脑梗死92例住院患者和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90例分别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同时采...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确诊中青年急性脑梗死92例住院患者和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90例分别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同时采用全自动化仪分别检测其血hs-CRP浓度;将脑梗死组依斑块性质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非脑血管病为对照组,对所检测结果分析各组间的检出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hs-CRP相关性。结果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1),脑梗死3个亚组中,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有其相关性,尤其与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中年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