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108
1
作者 娄嵩 刘永峰 +1 位作者 白清清 邸多隆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7-1436,共10页
大孔吸附树脂(macroprous adsorption resin,MAR)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吸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环保和食品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 大孔吸附树脂(macroprous adsorption resin,MAR)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吸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环保和食品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孔吸附树脂在吸附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大孔吸附树脂对靶标分子的吸附热力学行为模式,靶标分子在大孔吸附树脂表面及孔内的吸附扩散行为模式。此外,大孔吸附树脂性能参数和靶标分子结构参数之间构效关系也对其吸附选择性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孔吸附树脂与底物间构效关系的匹配程度及其对选择性的影响是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最后介绍了可以准确客观描述吸附过程并具有一定使用范围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机理 吸附模型
原文传递
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峰 宁正福 +2 位作者 孔德涛 彭攀 赵华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89,共4页
对四川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甲烷等温吸附试验,测定了35、65℃下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D-R、Tot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这些模... 对四川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甲烷等温吸附试验,测定了35、65℃下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D-R、Tot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这些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页岩甲烷吸附平衡数据,模型的参数越多拟合精度越高,三参数的Toth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比两参数的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D-R方程拟合结果要好;页岩组成非常复杂,表面吸附位的能量分布不均匀,这影响吸附模型在低压下的拟合效果,采用Toth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甲烷在页岩不均匀表面上的等温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甲烷吸附 吸附等温线 吸附模型
下载PDF
Coalbed methane genesis, occurrence and accumulation in China 被引量:31
3
作者 Song Yan Liu Shaobo +3 位作者 Zhang Qun Tao Mingxin Zhao Mengjun Hong F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69-280,共12页
Coalbed methane (CBM)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unconventional gas.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CBM in America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 since the 1980s. The CBM industry in Australia and Canada has developed rapidly dur... Coalbed methane (CBM)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unconventional gas.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CBM in America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 since the 1980s. The CBM industry in Australia and Canada has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CBM in China started in the 1990s,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geological theory of CBM in China has achieved great advancement in genesis, occurrence and accumulation. On the aspect of CBM genesis, five CBM genetic types (primary biogenic gas, secondary biogenic gas, thermal degradation gas, pyrolysis gas and mixed gas) are identified by studying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BM, and a tracing indicator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iscovery of secondary biogenic gas in medium-high rank coal reservoirs has widened the potential of CBM resources. On the aspect of CBM occurrence, the gas adsorption regulation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s revealed by conducting adsorption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coal ranks under vary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Besides, by applying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 theory in CBM research, the adsorption model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s established. The new model can predict CBM resources accurately, and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angmuir model which uses just a single factor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buried coal. On the aspect of CBM accumul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re are three evolutionary stages during CBM accumulation, including gas generation and adsorption, unsaturated gas adsorption, gas desorption-diffusion and preservation. Controlled by tectonic evolution, hydrodynamics and sealing conditions, CBM tends to be regionally enriched in synclines. Advances in geological theory of CBM in China can not only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gas, but also provide new idea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C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coalbed methane genetic type secondary biogenic gas adsorption model syncline enrichment
下载PDF
分形吸附模型 被引量:25
4
作者 徐龙君 顾乐观 鲜学福 《煤炭转化》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对BET公式、Henry 吸附定律和FHH吸附等温式的分形形式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根据分形BET公式的特殊情况得到了极低压力下的分形Langm uir 公式.由Langm uir方程的推导过程提出了经验性的分形Lan... 在对BET公式、Henry 吸附定律和FHH吸附等温式的分形形式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根据分形BET公式的特殊情况得到了极低压力下的分形Langm uir 公式.由Langm uir方程的推导过程提出了经验性的分形Langm uir方程, 并利用文献数据进行了验证. 针对分形Fre-undlich 公式的不足, 得出了分形Freundlich 经验方程, 该方程适合于描述煤对碘及Cr6+ 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吸附模型 多孔物质 物理化学
下载PDF
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模型 被引量:22
5
作者 伍勇华 何廷树 +2 位作者 梁国正 李国新 杨守磊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2-658,共7页
采用水泥水化体系和粉煤灰非水化体系2种浆体,研究萘系高效减水剂(polynaphthalene sulphonate,PNS)的吸附特性及对净浆流动性的影响,更有助于深刻认识PNS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PNS的2种净浆初始扩展度及扩展度经时损失规律相同,但吸... 采用水泥水化体系和粉煤灰非水化体系2种浆体,研究萘系高效减水剂(polynaphthalene sulphonate,PNS)的吸附特性及对净浆流动性的影响,更有助于深刻认识PNS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PNS的2种净浆初始扩展度及扩展度经时损失规律相同,但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说明水泥水化并非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唯一原因。高掺量的PNS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明显大于低掺量的,但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水泥颗粒表面的C原子所占比例相差不大,说明PNS在水泥颗粒表面存在不同的吸附形态。提出了PNS动态吸附模型,即:PNS存在尾式、环式和卧式等多种吸附形态,而且3种吸附形态会随时间和吸附量的变化而变化,吸附形态的转变是导致PNS塑化浆体流动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系高效减水剂 吸附模型 流动性 吸附特性 空间位阻效应
原文传递
巯基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Cu(Ⅱ)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秀芸 王刚 +2 位作者 雷雨昕 徐敏 张永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0-1229,共10页
采用巯基乙酸改性玉米秸秆(MACS)为吸附剂,研究不同影响条件下其对Cu(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振荡速率为250r/min、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60min、水样初始pH值为6.0时,吸附去除效果最佳,Cu(Ⅱ)去除率可达97.94%.准二级动力学可... 采用巯基乙酸改性玉米秸秆(MACS)为吸附剂,研究不同影响条件下其对Cu(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振荡速率为250r/min、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60min、水样初始pH值为6.0时,吸附去除效果最佳,Cu(Ⅱ)去除率可达97.94%.准二级动力学可准确描述MACS对Cu(Ⅱ)的吸附过程,在吸附温度为45℃时R2可达0.9994,吸附在60min后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在低温25~35℃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属非自发且放热过程;在高温40~60℃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属自发且吸热过程.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吸附Cu(Ⅱ)后的MACS孔隙和通道被大量填充,且能谱分析检测出Cu元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的S—H振动峰和氢键减弱.MACS对Cu(Ⅱ)的主要吸附机制为MACS表面的含氧、含硫官能团与Cu(Ⅱ)发生化学配位作用,同时伴随物理作用和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巯基乙酸 Cu(Ⅱ) 吸附模型 吸附机制
下载PDF
活性和非活性海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恺 耿存珍 +2 位作者 张阳 朱婧文 楼迎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5,34,共6页
用藻类处理重金属废水是最有效的生物吸附法之一,也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水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活性海藻和非活性海藻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并简述了海藻的预处理方式及固定化稳定化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浅述了几种常见的吸附模型及应用,分... 用藻类处理重金属废水是最有效的生物吸附法之一,也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水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活性海藻和非活性海藻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并简述了海藻的预处理方式及固定化稳定化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浅述了几种常见的吸附模型及应用,分析了藻类吸附重金属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活性海藻 非活性海藻 吸附 吸附模型
原文传递
木质素系和萘系分散剂在煤水界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明松 邱学青 杨东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7-992,共6页
研究了两种木质素类分散剂SL(木质素磺酸钠)和MSSL(改性磺化碱木质素钠盐)和一种萘系分散剂(FDN)在大同煤表面的吸附量和动力学,结果表明,SL和MSSL在煤表面的吸附量远比FDN的大,但是拟合所得的Langmuir平衡常数K和吸附速率常数ka都比FD... 研究了两种木质素类分散剂SL(木质素磺酸钠)和MSSL(改性磺化碱木质素钠盐)和一种萘系分散剂(FDN)在大同煤表面的吸附量和动力学,结果表明,SL和MSSL在煤表面的吸附量远比FDN的大,但是拟合所得的Langmuir平衡常数K和吸附速率常数ka都比FDN的小,这表明SL和MSSL在煤表面的吸附能力比FDN略差,吸附速率较慢.采用IR和XPS研究了煤表面分散剂吸附层的结果表明,吸附了SL和MSSL的煤表面具有明显的'红移'现象,并且SL和MSSL在煤表面的吸附层厚度分别为7.22和4.61 nm,而FDN的吸附层厚度较小,为2.11 nm.分析认为,SL和MSSL在煤表面的吸附以氢键力为主,吸附量较大,吸附层较厚,在煤表面呈多点式吸附;FDN主要以π电子极化吸附在煤表面呈卧式吸附,吸附强度较大,吸附层较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吸附 红移 吸附膜厚度 吸附模型
下载PDF
页岩吸附模型及吸附气含气量计算方法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怀志 潘保芝 +1 位作者 张丽华 白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0-1087,共8页
随着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页岩气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页岩气层评价从勘探和开发等多个方面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页岩储层较为致密,以较小的纳米级微孔隙微裂缝作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与常规储层不同的储集空间特征,因此决定了油气... 随着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页岩气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页岩气层评价从勘探和开发等多个方面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页岩储层较为致密,以较小的纳米级微孔隙微裂缝作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与常规储层不同的储集空间特征,因此决定了油气储集的特殊性.天然气在页岩中多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两种赋存状态为主,并且吸附气占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天然气在页岩中的吸附机理,建立吸附模型,对于页岩气储层含气性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页岩气储层特点进行简要介绍,提出现有页岩吸附模型的局限性,简要介绍并总结了近几年常用的页岩亚临界吸附模型和超临界吸附模型的基本思路,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吸附模型 亚临界吸附 超临界吸附 含气量
原文传递
乙酸膨润土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去除 被引量:21
10
作者 覃岳隆 张寒冰 +4 位作者 陈宁华 施华珍 冼东成 童张法 唐艳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4-949,共6页
为提高膨润土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制备了有机酸改性膨润土-乙酸膨润土(AAB)。对AAB进行了N2-BET、FTIR和XRD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影响乙酸膨润土(AAB)去除孔雀石绿(MG)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 为提高膨润土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制备了有机酸改性膨润土-乙酸膨润土(AAB)。对AAB进行了N2-BET、FTIR和XRD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影响乙酸膨润土(AAB)去除孔雀石绿(MG)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分子已成功负载在天然膨润土(RB)上,AAB的比表面积为45m2/g;层间距为1.721nm;在实验条件下,用0.4g/L的吸附剂处理300mg/L的MG,MG的脱色率达到99%;p H值为1~12时,AAB对MG的脱色率均达到97%以上;低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能提高AAB对MG的去除率,而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会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AAB对MG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Langmuir吸附容量高达1250mg/g;MG在AAB上的吸附先是一个快速吸附阶段,然后逐渐到达吸附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总之,AAB环保无毒,在MG去除方面具有用量低、适应p H值范围广、吸附容量大和吸附快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膨润土 吸附 孔雀石绿 吸附模型
下载PDF
泥沙的分形表面和分形吸附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洪 李嘉 +1 位作者 李克锋 周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8,共5页
天然水体中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水质影响很大,己成为环境水力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采用分形理论分析泥沙颗粒表面现象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泥沙颗粒的分维与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天然水体中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水质影响很大,己成为环境水力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采用分形理论分析泥沙颗粒表面现象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泥沙颗粒的分维与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分形维数的定义以及分形表面的维数测定方法。并应用分形几何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具有分形表面泥沙的分形吸附方程。这一方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相比更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分形表面 分形吸附模型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甲烷在活性炭上吸附的实验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郑青榕 G.Birkett D.D.Do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确定甲烷在活性炭上的等量吸附热和预测过剩吸附量的吸附模型,在温度区间268~338K、压力范围0~12.8MPa测试甲烷在Ajax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引用Ono-Kondo方程分析吸附数据,并由等量吸附线标绘和Henry定律常数确定等量吸附热。结... 为确定甲烷在活性炭上的等量吸附热和预测过剩吸附量的吸附模型,在温度区间268~338K、压力范围0~12.8MPa测试甲烷在Ajax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引用Ono-Kondo方程分析吸附数据,并由等量吸附线标绘和Henry定律常数确定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标定参数后的Ono-Kondo方程预测甲烷过剩吸附等温线的相对误差小于2.5%;温度变化影响等量吸附热的数值,甲烷在Ajax活性炭上的等量吸附热和平均极限吸附热分别为17.25kJ·mol-1~21.5kJ·mol-1和22.5kJ·mol-1。应根据吸附天然气(ANG)系统在典型充放气过程中温度变化极值时的等量吸附热来设置吸附热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活性炭 吸附模型 吸附热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钒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万洪强 宁顺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研究了不同树脂对钒的吸附能力,并分析在低酸条件下钒的赋存状态。对吸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同时用动边界模型对离子交换过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D301树脂对钒吸附能力较强,在pH<2.5时,钒存在阴阳离子状态平衡。D301树脂对钒的吸附... 研究了不同树脂对钒的吸附能力,并分析在低酸条件下钒的赋存状态。对吸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同时用动边界模型对离子交换过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D301树脂对钒吸附能力较强,在pH<2.5时,钒存在阴阳离子状态平衡。D301树脂对钒的吸附为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同时较好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经验式。离子交换过程的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吸附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熊健 刘向君 梁利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2,共7页
针对甲烷在页岩储层中呈超临界状态吸附的特点,开展了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引入过剩吸附量,对常规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Expand-Langmuir,Langmuir-Freundlich,Toth,D-R和DA等吸附模型)进行了修正,将常规吸附... 针对甲烷在页岩储层中呈超临界状态吸附的特点,开展了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引入过剩吸附量,对常规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Expand-Langmuir,Langmuir-Freundlich,Toth,D-R和DA等吸附模型)进行了修正,将常规吸附模型扩展为超临界吸附模型,利用相对误差评价各吸附模型修正前后对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的拟合效果。通过分析模型拟合参数的物理意义,探讨了页岩的吸附特征及吸附机理。各吸附模型的拟合参数所反映的吸附机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多分子层BET模型(B-BET和T-BET)和Expand-Langmuir模型对部分页岩的拟合参数失去其物理意义,不适合用于页岩中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研究,而Langmuir模型和D-A模型拟合的参数能反映页岩的吸附特征。对比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拟合效果,各吸附模型修正后的拟合效果好于修正前,且Freundlich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Toth修正模型和D-R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于Langmuir修正模型,但总体上拟合效果不好,Langmuir-Freundlich修正模型和D-A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D-A修正模型的拟合参数能更好地反映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的吸附特征,是描述页岩中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比较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超临界甲烷 吸附模型 过剩吸附量 相对误差
下载PDF
硅藻土复合磁性壳聚糖对铬(Ⅵ)离子吸附性能 被引量:18
15
作者 冯辉霞 杨洋 +4 位作者 李全珍 李东东 张亚飞 赵丹 陈娜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8-675,共8页
以硅藻土、壳聚糖和Fe3O4为主要原料,制得硅藻土复合磁性壳聚糖材料DE/M-CS。分别考察了Fe3O4和壳聚糖与硅藻土质量比、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对铬(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吸附,当m(Fe3O4)∶m(壳聚糖)∶m... 以硅藻土、壳聚糖和Fe3O4为主要原料,制得硅藻土复合磁性壳聚糖材料DE/M-CS。分别考察了Fe3O4和壳聚糖与硅藻土质量比、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对铬(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吸附,当m(Fe3O4)∶m(壳聚糖)∶m(硅藻土)=1∶1∶1、溶液pH为3、温度为15℃、吸附时间为6 h、达到吸附平衡时,DE/M-CS对铬(Ⅵ)离子吸附量为47.8 mg/g;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为放热反应。在吸附材料吸附饱和后,可以采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再生利用,重复使用4次后,DE/M-CS对铬(Ⅵ)离子吸附量为37.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磁性壳聚糖 吸附 六价铬 吸附模型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煤吸附气体的量子化学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降文萍 张群 崔永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452,共9页
针对煤吸附气体特征差异的机理解释、以及传统的Langmuir吸附模型描述特低和特高煤阶煤吸附特征存在的问题,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等温吸附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煤吸附气体特征差异的机理主要受煤表面大分子与气... 针对煤吸附气体特征差异的机理解释、以及传统的Langmuir吸附模型描述特低和特高煤阶煤吸附特征存在的问题,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等温吸附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煤吸附气体特征差异的机理主要受煤表面大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吸附能大小控制,吸附能越低,吸附作用越强,吸附量亦越大;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对De Bore模型方程进行了简化,由此提出了适合于描述全部煤阶煤吸附气体特征的新的吸附模型,该模型比Langmuir吸附模型适用范围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量子化学计算 吸附机理 吸附模型
原文传递
页岩气超临界吸附机理及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周尚文 王红岩 +2 位作者 薛华庆 郭伟 李晓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189-4200,共12页
页岩气吸附机理和模型的研究对于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编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对龙马溪组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和超临界吸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主要受中孔(2~20... 页岩气吸附机理和模型的研究对于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编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对龙马溪组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和超临界吸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主要受中孔(2~200 nm)控制;在压力较大时(>10 MPa),页岩过剩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大而降低.4种常用吸附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对于微孔充填方式,D-A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D-R模型;对于单层吸附方式,L-F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Langmuir模型.结合孔隙体积分析结果,通过两种假设,证明了甲烷不是以单一的微孔充填或者单分子层吸附方式在页岩中进行吸附的,推测其吸附机理为微孔充填和单分子层吸附并存.并基于该吸附机理,建立了页岩气超临界吸附新模型——DA-LF模型.新模型比4种常用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并可以分别计算出微孔和中孔的吸附量.计算表明微孔充填吸附量比单层吸附量大,占总吸附量的76%左右.这表明页岩气超临界吸附机理可以进一步深化为:微孔充填为主、单分子层吸附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超临界 吸附机理 吸附模型 微孔充填 单分子层吸附
原文传递
γ-AlOOH/Al_2O_3修饰硅藻土的制备与Cs^+、Pb^(2+)吸附性能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郑广伟 杜玉成 +3 位作者 侯瑞琴 孙广兵 王金淑 吴俊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0-938,共9页
以结晶氯化铝(AlC l3·6H2O)作为铝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在硅藻土盘上制备了束状纳米结构γ-AlO OH/Al2O3复合吸附剂。采用XRD、SEM、TEM、TG/DSC、N2吸脱附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对133Cs+及Pb2+... 以结晶氯化铝(AlC l3·6H2O)作为铝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在硅藻土盘上制备了束状纳米结构γ-AlO OH/Al2O3复合吸附剂。采用XRD、SEM、TEM、TG/DSC、N2吸脱附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对133Cs+及Pb2+的吸附能力。研究表明,样品γ-AlO OH/硅藻土、γ-Al2O3/硅藻土对Cs+及Pb2+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两者对Cs+的去除率分别为98.9%和99.6%;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57.1、416.7 mg·g-1。两种样品对Pb2+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状纳米结构 复合吸附剂 硅藻土 吸附 吸附模型
下载PDF
河流泥沙吸附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野 李青云 曹慧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6,共5页
输送水流泥沙和营养物质是河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大坝等水利工程拦截泥沙的同时,改变了河流营养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从国内外近20 a泥沙吸附磷的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泥沙对磷的吸附与泥沙颗粒的理化性质、水体初始磷浓度、含沙量以及环... 输送水流泥沙和营养物质是河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大坝等水利工程拦截泥沙的同时,改变了河流营养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从国内外近20 a泥沙吸附磷的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泥沙对磷的吸附与泥沙颗粒的理化性质、水体初始磷浓度、含沙量以及环境因子等相关,即颗粒越细,表面吸附位越多,更有利于磷的吸附;水体初始磷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多;含沙量越大,总吸附量越大,单位质量泥沙吸附量越少;泥沙吸附磷的机理模型主要有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两类,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在等温吸附中应用较广;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泥沙吸附磷的全过程拟合程度更高;在河流生态系统中,泥沙吸附的磷以颗粒态磷的形式作为生物可利用磷的储备,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颗粒态磷与水生生物的生长关系、吸附量与含沙量等多因子的动力学模型在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吸附磷 吸附影响因子 吸附模型 生物可利用磷
下载PDF
页岩高温高压吸附实验及吸附模型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玉普 左罗 +4 位作者 胡志明 沈瑞 熊伟 高树生 肖红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29-4135,共7页
基于对现有页岩吸附、超临界吸附的认识通过基本假设和统计热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出一个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新模型,并用GAI-100高压等温吸附仪获取95.6℃下页岩及活性炭在0~50 MPa压力范围内的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及活性炭的高... 基于对现有页岩吸附、超临界吸附的认识通过基本假设和统计热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出一个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新模型,并用GAI-100高压等温吸附仪获取95.6℃下页岩及活性炭在0~50 MPa压力范围内的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及活性炭的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曲线具有超临界高压等温吸附曲线的典型特征即随着压力的增大过剩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该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页岩及活性炭的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曲线,说明此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超临界高压吸附的特性而且可用来描述页岩及活性炭的高温高压等温吸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吸附 超临界 吸附模型 高温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