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戟天及其不同炮制品对脾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史辑 景海漪 +2 位作者 黄玉秋 范亚楠 贾天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56-1758,共3页
目的:比较巴戟天及其不同炮制品对脾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辅料组(甘草汁,0.063 g/kg)、全鹿丸组(阳性药物,1.89 g/kg)和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组[给药剂量... 目的:比较巴戟天及其不同炮制品对脾肾阳虚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辅料组(甘草汁,0.063 g/kg)、全鹿丸组(阳性药物,1.89 g/kg)和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组[给药剂量均为1.05 g(生药)/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ig大黄水煎液+im氢化可的松复制脾肾阳虚模型,并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5 d。测定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_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计算E_2/T、cAMP/cGMP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T_3、T_4、cGMP水平降低,E_2、cAMP、ACTH水平及E_2/T、cAMP/cGMP比值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T水平升高,E_2、cAMP、ACTH水平及cAMP/cGMP比值降低(P<0.05或P<0.01),且以盐巴戟组大鼠血清中T水平最高、E_2/T比值最低,制巴戟组大鼠血清中E_2、cAMP、ACTH水平及cAMP/cGMP比值最低;巴戟天组和制巴戟组大鼠血清中cGMP水平升高(P<0.01);巴戟天组、盐巴戟组和制巴戟组大鼠血清中T_3水平及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T4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以制巴戟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在巴戟天及其不同炮制品中,制巴戟对脾肾阳虚大鼠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炮制品 脾肾阳虚模型 睾酮 雌二醇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大鼠
下载PDF
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肖小兵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83-68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7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n=39)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亚剂量组(n=40)予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7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n=39)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亚剂量组(n=40)予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d、9d、14d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0.75、0.45,P>0.05)。两组患儿治疗14d后巨核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出血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结论亚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和标准剂量疗效相当,节省了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地黄-知母-黄柏配伍对药源性阴虚证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亚 潘志强 +3 位作者 钱宏梁 谢海纳 费敏红 方肇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5019-5027,共9页
目的研究地黄、知母、黄柏单独及配伍使用对药源性阴虚证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黄组、知母组、黄柏组、地黄-知母-黄柏组,每组12只。采用25mg/(kg·d)氢化可的松ig给予小鼠... 目的研究地黄、知母、黄柏单独及配伍使用对药源性阴虚证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黄组、知母组、黄柏组、地黄-知母-黄柏组,每组12只。采用25mg/(kg·d)氢化可的松ig给予小鼠,每日1次,连续5 d,复制药源性阴虚证模型,给药组分别ig给予地黄[9.0 g/(kg·d)]、知母[(6.0 g/(kg·d)]、黄柏[(5.0g/(kg·d)]、地黄-知母-黄柏配伍[(6.7g/(kg·d)]的水煎药液,连续给药5d。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上腺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Star、Cyp11a1、Cyp21a1、Cyp11b1)、胆固醇摄取基因(Ldlr;Scarb1,蛋白名SRB1)、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基因(Hmgcr)、胆固醇储存基因(Acat1、Lipe)、胆固醇流出基因(Abca1、Abcg1)、胆固醇稳态基因(Nr1h3,蛋白名LXRα)表达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肾上腺LDLR、SRB1、LIPE、ACAT1、CYP11A1、StAR、LXR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血清皮质酮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肾上腺束状带细胞出现典型的脂滴融合现象、线粒体萎缩;氢化可的松显著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Star、Cyp21a1、Cyp11b1、Ldlr、Scarb1、Acat1基因表达(P<0.05),以及抑制StAR、LDLR、SBR1和LXRα蛋白表达,促进Abcg1基因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后肾上腺束状带细胞未见明显的脂滴融合;地黄、知母、黄柏单独治疗后显著抑制皮质酮分泌(P<0.05);地黄-知母-黄柏配伍显著提升Star、Cyp11a1、Cyp21a1、Lipe、Abca1、Nr1h3基因表达(P<0.05),并增强CYP11A1、StAR、LDLR、SBR1和LXRα蛋白表达。结论地黄、知母、黄柏单独给药及其配伍治疗可通过调节胆固醇稳态平衡及恢复部分受抑制的皮质激素合成酶,配伍给药更有助于改善受损伤的肾上腺皮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知母 黄柏 肾上腺皮质 氢化可的松 阴虚证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胆固醇摄取 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胆固醇储存 胆固醇稳态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特点 被引量:10
4
作者 谷伟军 王小燕 +12 位作者 窦京涛 杨国庆 金楠 杜锦 郭清华 欧阳金芝 王先令 杨丽娟 巴建明 吕朝晖 母义明 陆菊明 潘长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影像学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诊断的CAH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形态学表现和强化方式。结果45例CAH患者中cT表现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25例、单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6例、肾上腺结节样...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影像学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诊断的CAH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形态学表现和强化方式。结果45例CAH患者中cT表现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25例、单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6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粗6例、肾上腺增粗伴单侧实性占位2例、肾上腺增粗伴双侧实性占位2例、肾上腺增粗伴单侧囊性变1例、肾上腺正常3例。单侧或双侧弥漫性增粗密度均匀,呈均匀性强化,其他类型肾上腺内部密度可不均匀,且强化程度不同。表现为增生的肾上腺在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可明显缩小,伴有占位者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病灶的形态学改变和强化特点,可协助CAH诊断,但需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方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疾病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不同证型H22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其调节因子表达的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志强 方肇勤 +5 位作者 卢文丽 刘小美 管冬元 梁超 吴中华 高必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其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小鼠计量化四诊和辨证方法筛选H22肝癌小鼠常见的邪毒壅盛证、气虚证、阳气虚证、气阴阳虚证,以GeneChip Mouse Exon1.0STArray(Affymetrix)...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其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小鼠计量化四诊和辨证方法筛选H22肝癌小鼠常见的邪毒壅盛证、气虚证、阳气虚证、气阴阳虚证,以GeneChip Mouse Exon1.0STArray(Affymetrix)等技术检测4个常见证候小鼠肾上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经过2批基因芯片重复验证后,重点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及其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两批基因芯片数据呈现良好的重复性,体现在高、低表达基因维持原表达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Cyp11a1、Star、Cyp11b2、Cyp21a1、Hsd3b、Hsd17b等基因表达量大,但证候间差异表达小。其中,Cyp11a1在4个证候均下调,Cyp11b2在4个证候均上调,Hsd3b1、Cyp21a1在邪毒壅盛证和气虚证下降,在阳气虚证和气阴阳虚证却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有关调节因子,在4个证候中Cyb5b、Wnt4一致下调,而Fdx1、Fdxr、Hsd11b1、Por、Agt、Nr0b1一致上调;Nr5a1在邪毒壅盛证下调,在3个虚证中却上调;Nr4a1、Nr4a2在邪毒壅盛证上调,在3个虚证中下调。结论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基因比较保守与稳定,部分基因表达可能与疾病及其不同证候有关,体现了同病异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激素 证型 基因 基因芯片 肝癌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肖贺 蔡长华 +2 位作者 张静 庞庆贵 刘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全麻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患者均常规给予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全麻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患者均常规给予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试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分别于术前(T0)、手术开始2 h(T2)、术后24 h(T24)检测血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于术后1d和2d进行认知状态评定,并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T2和T24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明显低于T0,T2时试验组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2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2d时试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d时MMSE评分高于术后1d,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除POCD以外的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有效减轻腰椎全麻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腰椎全麻 疼痛 认知功能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梁前垒 郭永川 李朝晖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24例重型TBI后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24例重型TBI后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BI发生后3~7 d内进行腺垂体功能评估发现,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重型TBI患者占同期收治的重型TBI患者的15.2%(24/158)。24例平均年龄35.8岁,范围为18~65岁,入院时平均GCS评分5.6分,范围为3~8分。垂体靶腺轴受累情况: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9例,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7例,垂体-甲状腺轴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同时受累6例,生长激素轴功能减退1例,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1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进行随访,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中,61.5%(8/13)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恢复正常。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的患者中,40%(6/15)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恢复正常。生长激素轴和垂体性腺轴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重型TBI患者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并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对重型TBI患者早期进行腺垂体功能的评估,筛查出严重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尽早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垂体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 甲状腺 激素替代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exfoliative cheil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4
8
作者 Sun Kai Liu Lijun +1 位作者 Chen Xiaojie Jiang Weiwe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reatments of exfoliative cheilitis based on symptom patterns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Pub Me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and Wanfang dat...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reatments of exfoliative cheilitis based on symptom patterns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Pub Me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and Wanfang data were screened for case reports, case series or clinical trials that were published in English or Chinese from January,1973 to September, 2015.The keyword of "exfoliative cheilitis or scaling cheilitis or factitious cheilitis" was used.Effectiveness or ineffectiveness was investigated as outcome for Meta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effective index in each study.Response to treatment was described for case reports or case series.RESULTS:From 38 screened studies, 17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5 were single-arm trials, and 16 were case reports or case series.Three RCTs were eligible for Meta analysis and all of them compared management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rticosteroids for exfoliative cheilitis, which involved 223 participants.Interestingly, data of Meta analysis showed similar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rticosteroids for patients with exfoliative cheilitis [relative risk ratio:1.10; 95% CI(1.00-1.21), P = 0.06].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ght be a substitute for corticosteroids on exfoliative cheilitis.However, the 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 of exfoliative cheilitis managements need to be taken with caution because of the low quality of evidence in the studie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dence-based medicine DENTISTRY Exfoliative syndrome CHEILITIS THERAPEUTICS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adrenal cortex hormone Review
原文传递
肾上腺皮质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潘志强 方肇勤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0-734,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小鼠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以及原代培养的大鼠、牛肾上腺皮质细胞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及细胞株对血管紧张素Ⅱ、钾离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应答作用,及其所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差异...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小鼠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以及原代培养的大鼠、牛肾上腺皮质细胞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系及细胞株对血管紧张素Ⅱ、钾离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应答作用,及其所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差异。认为发展与建立理想肾上腺皮质细胞模型是深入研究类固醇激素合成与分泌机制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 细胞系 细胞株 类固醇激素
原文传递
泼尼松合成方法综述
10
作者 于旭超 刘风强 +1 位作者 雷伟 林建东 《浙江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泼尼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感染、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概述了目前已报道的泼尼松相关合成路线,并对每条合成路线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提出泼尼松合成工艺未来改进的方向。通过以易修饰的... 泼尼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感染、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概述了目前已报道的泼尼松相关合成路线,并对每条合成路线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提出泼尼松合成工艺未来改进的方向。通过以易修饰的甾体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采用光催化技术氧化11位醇羟基,并融合生物发酵脱氢、羟基化等技术,可大幅度提升泼尼松原料药的合成工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抗过敏 合成 肾上腺皮质激素 工艺改进
下载PDF
儿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丽华 陈森 +2 位作者 乔丽津 李静岩 刘嫣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10年9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确诊治疗的28例PRCA患儿进行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回顾,并对其中15例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岁以内发病18例(64.3%),男∶... 目的探讨儿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10年9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确诊治疗的28例PRCA患儿进行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回顾,并对其中15例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岁以内发病18例(64.3%),男∶女为2.5∶1。12例(42.9%)合并各种先天畸形,以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发生率最高(8/28,28.6%)。3例(10.7%)家族史阳性。33.3%(4/12)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所有T细胞亚群检测者(9/9)均有CD4+T细胞减少。病原学检测主要为巨细胞病毒(CMV)和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26例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雄激素及环孢素A联合治疗。跟踪随访的15例中缓解或明显进步10例(66.7%)。结论儿童PRCA尤其Diamond-Blackfan综合征(DBA)发病年龄较小,多在1岁内,常伴多种先天畸形,以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最多见。HPVB19及CMV感染可能是诱发儿童获得性PRCA的原因之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部分PRCA预后,但疗程较长,部分患者可能需终身小剂量维持。合理输血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畸形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黄柏酮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抑制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海纳 潘志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7,共7页
目的研究黄柏酮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采用2.5~16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80μmol/L黄柏酮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目的研究黄柏酮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采用2.5~16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80μmol/L黄柏酮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变化;以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液皮质酮含量;以40~16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 h,80μmol/L黄柏酮干预细胞24~48 h,运用qPCR法检测皮质酮合成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40μmol/L黄柏酮对细胞的抑制率约为35%(P<0.05),160μmol/L黄柏酮对细胞的抑制率为60%以上(P<0.01)。黄柏酮导致G1期细胞显著增加并促进线粒体膜亮度增强(P<0.05),同时显著抑制线粒体膜Mfn1、Mfn2蛋白表达以及皮质酮分泌(P<0.05)。进而发现,40~160μmol/L黄柏酮显著抑制Cyp11a1、Cyp11b1、Hsd3b2、SF-1基因表达(P<0.01),160μmol/L黄柏酮显著增强Star、Cyp21a1、Nr4a1、Nr4a2基因表达(P<0.01);80μmol/L黄柏酮持续给药48 h内,均显著抑制Cyp11a1、Cyp21a1、Cyp11b1、Hsd3b2基因表达(P<0.01),并抑制StAR、CYP11A1蛋白表达,然而促进Star基因表达(P<0.01)。结论黄柏酮抑制肾上腺皮质细胞皮质酮合成过程,可能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及影响线粒体膜上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酮 皮质酮 Y1细胞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颖剑 胡乃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基础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I)的临床意义及特点。方法 118例肝硬化患者用化学发光方法测量血清基础皮质醇及ACTH水平,然后将其分为并发AI组和未并发AI组...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基础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I)的临床意义及特点。方法 118例肝硬化患者用化学发光方法测量血清基础皮质醇及ACTH水平,然后将其分为并发AI组和未并发AI组,前瞻性地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同期选取30名胃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本组肝硬化患者基础皮质醇水平为(329.67±136.1)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0.7±165.48)nmol/L(t=-4.501,P<0.05)。肝硬化中并发AI者32例占27.1%(32/118),AI组与未并发AI的肝硬化患者比较,在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Child分级、Child评分、MELD评分及病死率方面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并发AI的肝硬化患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减低,出现面部色素沉着及腹水的发生率较高(P<0.05),然而其他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基础皮质醇水平明显减低,并发AI的患者SBP的发生率高、肝损伤的严重、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肾上腺皮质疾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载PDF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明忠 刘允建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174-175,共2页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维持生命必须的激素之一。由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众多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使用误区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合理应用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科重症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梅华 卢爱萍 林岳华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儿科重症感染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补钙、补钾、保护心肌及胃黏膜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儿科重症感染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补钙、补钾、保护心肌及胃黏膜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ESR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总疗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促进患儿体温下降,改善患儿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ESR及皮质醇水平,缩短疗程,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 儿科 重症感染
下载PDF
不同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小儿急重症感染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培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7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小儿急重症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03~2015-03该院收治的90例急重症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生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根据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剂量不同将其分为大剂量组(6~10 mg·k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小儿急重症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03~2015-03该院收治的90例急重症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生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根据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剂量不同将其分为大剂量组(6~10 mg·kg^(-1)·d^(-1))、中剂量组(3~5 mg·k^(-1)·d^(-1))和小剂量组(1~2 mg·k^(-1)·d^(-1))各30例,比较三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指标。结果三组用药后CRP、白细胞(WBC)、血沉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体温恢复时间短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减轻小儿急重症感染炎症反应,大剂量用药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短,但并发症多,小剂量组无并发症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长,建议行中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重症感染 不同剂量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17
作者 Xiulan Yang Yun Zhen Lian Liu 《Yangtze Medicine》 2020年第4期254-276,共23页
As an important endocrine organ of the human, the adrenal cortex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steroids.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pregnancy, promote fetal growth and nervous system development. Moreov... As an important endocrine organ of the human, the adrenal cortex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steroids.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pregnancy, promote fetal growth and nervous system development. Moreover,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etus after birth. Abnormal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adrenal cortex will induce the abnormal synthesis of steroid hormones and trigger the occurrence of related disease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fetal adrenal cortex and its regulatory factors in humans and ro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Fetal adrenal cortex Steroid hormones Growth Factor Transcription Factor Placental hormone
下载PDF
激素致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9m)Tc-MDP骨显像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星敏 刘保平 +2 位作者 鲍恒 常建东 孙秉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 :评价99mTc MDP骨显像诊断激素致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方法 :将 6月龄公鸡 38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A ,8只 )和实验组 (B ,30只 ) ,A组正常喂养 ,B组在正常喂养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强的松 ,每次 5mg/kg ,每周 1次 ,共 10周。第... 目的 :评价99mTc MDP骨显像诊断激素致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方法 :将 6月龄公鸡 38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A ,8只 )和实验组 (B ,30只 ) ,A组正常喂养 ,B组在正常喂养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强的松 ,每次 5mg/kg ,每周 1次 ,共 10周。第 2 3周 ,B组存活 2 0只 ,将B组再分为未治疗组 (B1)和治疗组 (B2 ) ,每组 10只。B2组行双侧股骨头多孔髓芯减压术治疗 ,B1组未进行任何治疗处理。第 2 3、36周A组、B组分别行99mTc MDP骨显像。第 36周将鸡处死 ,取股骨头进行病理检查。对第 2 3、36周骨显像进行定量分析 ,在股骨头 (H)及胫骨干中部(T)分别勾画等大感兴趣区 ,计算各组的H/T值 ( x±s)。 结果 :第 2 3周H/T值 ,A组为 5 .73± 0 .5 3,B1组为 7.35± 1.39,B2组为 7.36± 1.74 ,A组低于B1、B2组 ,P <0 .0 5。第 36周 ,A组为 5 .81± 0 .5 8,B1组为 7.6 8± 1.5 0 ,B2组为 6 .30± 0 .73,B2组低于B1组 ,P <0 .0 5 ,B2组与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B1组第 2 3周与 36周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2组两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第 36周低于第 2 3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99MTC-MDP骨显像 诊断
下载PDF
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萍 霍红娟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4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1)含量变化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N-682型放射免疫r仪计数仪,对50例哮喘患儿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分别测定血浆ET-1含量,并与50例正常儿童血浆ET-1含量进行对照,并同期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1)含量变化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N-682型放射免疫r仪计数仪,对50例哮喘患儿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分别测定血浆ET-1含量,并与50例正常儿童血浆ET-1含量进行对照,并同期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及缓解期患儿(P<0.05)并与TNFα含量测定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内皮素与哮喘病病情相关,是反映哮喘病病情变化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皮质激素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ET-1含量,可能是其抗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内皮素 ET-1 支气管哮喘 皮质激素 气道炎症
下载PDF
小儿轻中度支原体肺炎激素治疗分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海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激素对小儿轻、中度支原体肺炎(MPP)在分子水平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小儿轻、中度MPP的激素使用方案提供实验室证据,初步形成小儿轻、中度MPP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对50例小儿轻、中度MPP患儿血清IFN-γ、IL-4、I... 目的探讨激素对小儿轻、中度支原体肺炎(MPP)在分子水平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小儿轻、中度MPP的激素使用方案提供实验室证据,初步形成小儿轻、中度MPP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对50例小儿轻、中度MPP患儿血清IFN-γ、IL-4、IL-17、IL-21和TGF-β在激素治疗前后进行动态检测,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IL-21水平在激素治疗后降低;患儿血清中TGF-β水平在激素治疗后升高。结论激素既可抑制TH1、TH2、TH17、TfH细胞活化,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17、IL-21的产生;同时也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导致TGF-β分泌增加,从而抑制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激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轻、中度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能有效地阻断向中、重度支原体肺炎转化的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