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彬 贺涛 +1 位作者 邢怡桥 曹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常规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裸眼视力及眼球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4/2017-04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2例20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102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框架眼镜配...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常规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裸眼视力及眼球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4/2017-04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2例20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102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框架眼镜配戴治疗,观察组给予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wk,1、3、6mo,1a后屈光度和裸眼视力(UCVA);戴镜前和戴镜1a后眼球参数情况;随访1a,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戴镜1wk,1、3、6mo,1a,观察组患者屈光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者屈光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戴镜1wk,1、3、6mo,1a,观察组患者UCVA呈逐渐升高趋势,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者戴镜6mo,1a UCVA升高趋势不显著,且戴镜6mo,1a,观察组患者U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戴镜1a,观察组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对照组患者的眼轴长度显著长于本组患者戴镜前及观察组患者戴镜1a的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a,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 8%和6.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可有效矫正患者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对眼球损伤小,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屈光度 裸眼视力 眼球参数
下载PDF
磁贴压耳穴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2
作者 朱海 梁先军 +5 位作者 何锦贤 叶静 杨雪艳 王丽明 刘蕊 曾胜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3期416-417,共2页
目的观察磁贴压耳穴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118只患眼)青少年轻度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60只患眼)和对照组(34例,58只患眼),对照组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每晚睡前滴眼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磁珠贴压... 目的观察磁贴压耳穴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118只患眼)青少年轻度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60只患眼)和对照组(34例,58只患眼),对照组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每晚睡前滴眼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磁珠贴压耳穴眼、目1、目2、肝、脾、肾等治疗,8周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观察视力变化。结果磁贴压耳穴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珠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耳穴疗法 磁贴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对比敏感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丽萍 吴艳 曹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青少年近视在我国有极高的发病率,而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改善视觉质量的重要方法。文中主要分析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改变。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患者为64例120只眼,年龄7~20岁,平均年... 目的青少年近视在我国有极高的发病率,而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改善视觉质量的重要方法。文中主要分析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改变。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患者为64例120只眼,年龄7~20岁,平均年龄(10.21±2.62)岁。屈光度为≤-6.00D,最佳矫正视力≥1.0。将角膜塑形镜组按屈光度不同又分为3个亚组:A组(≤-2.00D)36只眼;B组(-2.25D~-4.00 D)52只眼;C组(-4.25 D~-6.00 D)32只眼。对照组患者60例120只眼,为视力正常者,年龄7~19岁,平均年龄(10.43±3.01)岁,裸眼视力≥1.0。所有患者均行CS值测定,对各组患者空间频率、组间及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①青少年近视的CS在各空间频率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②角膜塑形镜组的各亚组间仅在中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个不同屈光度的亚组戴镜后的CS值较戴镜前有提高,但与各空间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会造成全频区CS值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下载PDF
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4
4
作者 邹爱琪 栗莉 +1 位作者 李艳红 于靖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OK镜)3年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视光学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配戴OK镜3年的100例(200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病历。按初次就诊时散...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OK镜)3年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视光学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配戴OK镜3年的100例(200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病历。按初次就诊时散瞳验光后的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分组:A组(77只眼,-2.00 D≤SER≤-0.50 D)、B组(72只眼,-3.50 D≤SER<-2.00 D)和C组(51只眼,-5.00 D≤SER<-3.50 D)。记录、分析入选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2、3年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角膜曲率平坦值(flat kerotometry,FK)、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及变异系数等。再将入选患者分成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进一步观察各个年龄组患者的近视发展情况。结果3组患者戴镜1、2、3年后的UCVA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P<0.01)。戴镜1、2、3年后,各组FK较戴镜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戴镜后不同时间点的各组AL与戴镜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年间,A组的AL增长值最大。低年龄组近视中速发展的占比高(60.61%),而高年龄组近视缓慢发展的占比高(61.76%)。所有入选患者戴镜后的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及变异系数与戴镜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3年间,A、B、C各组轻度角膜点状着染分别为6.49%、13.89%和9.80%。结论中长期配戴OK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5.00 D≤SER<-2.00 D的中高度近视、低年龄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角膜塑形镜 眼轴长度 安全性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家琪 项羽 +1 位作者 龙达 彭清华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11期17-19,共3页
通过对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域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段城镇化、资源承载力以及环境支撑力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空间分析,得出:(1)2015年,各省耦合度范围在0.9~1.0之间,均处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的高... 通过对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域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段城镇化、资源承载力以及环境支撑力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空间分析,得出:(1)2015年,各省耦合度范围在0.9~1.0之间,均处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的高耦合时期,说明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相对符合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状况良好.(2)2000—2015年,就整体而言,城市化-资源-环境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横躺的“S”型,先降后升再降,趋于稳定;就局部而言,各省三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演变格局是“东南沿海遥遥领先,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待提升”.(3)低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高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度及以上耦合协调地区占的省份数量比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源承载力 环境支撑力 耦合协调
原文传递
2018—2020年杭州市西湖区青少年近视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6
作者 来坚 李能 +1 位作者 王琼琼 金雅芬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调查杭州市西湖区2018—2020年青少年近视流行病学特点,分析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对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杭州市西湖区2018—2020年6~18岁在校生4825例,均接受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统计青少年... 目的调查杭州市西湖区2018—2020年青少年近视流行病学特点,分析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对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杭州市西湖区2018—2020年6~18岁在校生4825例,均接受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统计青少年近视率,并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西湖区2018—2020年青少年近视率58.03%(2800/4825),且近视率呈逐年增长趋势(χ;=285.672,P=0.000)。Logistic多因素结果发现,西湖区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为女生(OR=2.05,P<0.01)、16~18岁(OR=16.16,P<0.01)、高中(OR=27.66,P<0.01)、户外活动时间不足(OR=4.22,P<0.01)、学习时间过长(OR=4.25,P<0.01)、学习距离<0.2m(OR=5.97,P<0.01)、观看电子设备时间≥2h/d(OR=3.60,P<0.01)、父母均近视(OR=1.61,P=0.002)、每天睡眠时间不足(OR=4.68,P<0.01),保护因素为父母总是监督及提醒用眼习惯(OR=0.23,P<0.01)。结论杭州市西湖区2018—2020年青少年近视率较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发生与多因素综合作用相关,需针对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青少年近视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低浓度阿托品制剂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及安全性探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立新 刘辉焜 +3 位作者 朱国平 香淦媚 温贤清 黄慧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4期4002-4006,共5页
目的探析应用不同低浓度阿托品制剂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24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A组患者接受相对高浓度(0.1%)阿托品治疗,实验B组患者接受相... 目的探析应用不同低浓度阿托品制剂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24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A组患者接受相对高浓度(0.1%)阿托品治疗,实验B组患者接受相对中浓度(0.05%)阿托品治疗,实验C组患者接受最低浓度(0.01%)阿托品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疗效(对照组同期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增长)以及实验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实验B组的90%,实验B组患者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实验C组的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明显低于实验A组的16.7%和实验B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不同低浓度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均有效果,联合户外运动和医学配镜更佳,0.1%和0.05%阿托品的治疗效果比低浓度0.01%阿托品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但0.01%低浓度阿托品长期应用安全且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青少年近视 防控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凸透三棱镜结合视觉生理性眼操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伍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凸透三棱镜结合视觉生理性眼操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8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凸透三棱镜预防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理性眼... 目的探讨凸透三棱镜结合视觉生理性眼操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8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凸透三棱镜预防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理性眼操训练预防控制,比较两组患者近视预防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2.07±0.45)D、眼轴长度(24.02±0.76)mm低于对照组的(-2.68±0.62)D、(24.31±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凸透三棱镜配合生理性眼操训练预防控制青少年近视效果更为理想,并能缓解凸透三棱镜长期使用的不良问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透三棱镜 视觉生理性眼操 青少年近视 预防控制效果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在不同阅读距离调节状态下眼前段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佳 瞿小妹 +1 位作者 褚仁远 周行涛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程度青少年近视在不同阅读距离诱导的调节状态下眼前段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屈光门诊14~18岁间青少年近视95例(95眼),正视眼34例(34眼)作对照,其中男66例,女63例。所有被试者行主觉验光、调节幅度测定,眼前节OC...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程度青少年近视在不同阅读距离诱导的调节状态下眼前段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屈光门诊14~18岁间青少年近视95例(95眼),正视眼34例(34眼)作对照,其中男66例,女63例。所有被试者行主觉验光、调节幅度测定,眼前节OCT测量在不同阅读距离诱导的调节状态下(0D、3D、6D)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瞳孔直径,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调节放松情况下,随着近视度数增加,暗瞳直径明显减小(P<0.05),各组间晶状体厚度差异无显著性,前房深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随着阅读距离的减小,调节运用的增加,各组前房深度变浅值、晶状体厚度变厚值、暗瞳直径变小值均显著增加(P<0.01)。③随着近视度数增高,诱发3D调节时前房深度变浅值显著增加(P<0.01),晶状体厚度变厚值明显增加(P<0.05),暗瞳直径变小值差异无显著性。④随着近视度数增高,诱发6D调节时前房深度变浅值显著增加(P<0.01),晶状体厚度变厚值明显增加(P<0.05),暗瞳直径变小值显著增加(P<0.01)。结论在青少年中,随近视程度加深,阅读距离减小,运用调节量的增加可引起眼前房显著变浅,晶状体明显变厚;暗瞳直径缩小值在诱发6D调节时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阅读距离 调节 眼前段结构 眼前节 OCT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巨磊 《光明中医》 2015年第7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8例450只眼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愈后随访至少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6.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8例450只眼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愈后随访至少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6.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中医综合治疗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伟 钱晓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7期52-5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的控制的临床效果,探讨夜戴角膜塑形镜片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92例(184眼)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分...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的控制的临床效果,探讨夜戴角膜塑形镜片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92例(184眼)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各46例(92眼)。角膜塑形镜组配戴夜型戴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组配戴普通框架型眼镜。观察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组的戴镜时间为8 h左右,测得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周内以及1、2、6、12个月患者的角膜曲率、视力、眼轴增长量、裸眼视力的结果,同时记录框架眼镜组46例青少年中度近视患者相应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配戴1周内以及1、2、6、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组的眼轴增长量明显小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的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均显著低于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框架眼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的角膜上皮点染发生率为27.17%(25/92),高于框架眼镜的4.3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轻中度近视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到门诊复查,尽量避免验配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严谨的验配技术能够确保戴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夜戴 青少年近视 角膜厚度 角膜曲率 眼轴长度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政来 庄文娟 +3 位作者 史宝玉 金甜甜 张春晖 徐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过规范验配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配戴框架镜的患者58例(116只眼... 目的探讨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过规范验配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配戴框架镜的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矫正方式后6个月时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并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量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可以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这也可能为角膜塑形术延缓近视进展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角膜塑形镜 调节功能
下载PDF
OCTA对青少年近视人群视网膜微血管密度的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曾俊 刘陇黔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与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8年5─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7~14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05例(193眼)。对所有受...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与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8年5─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7~14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05例(19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A检查,量化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各部位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低、中、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视网膜厚度与各部位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用于探讨等效球镜与中心凹、旁中心凹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以及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分段多项式函数分析等效球镜度与外环及直径6 mm完整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旁中心凹、外环、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在低、中、高度近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11.651、14.499、14.232,均 P<0.001)。年龄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有较弱正相关关系( r=0.187, P=0.011),与各部位微血管密度均无相关性。等效球镜度与旁中心凹视网膜微血管密度有相关性( r=-0.301, P<0.001),与外环、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呈曲线相关( r=-0.319, P<0.001;r=-0.307, P<0.001)。但与中心凹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无显著相关性。此外,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r=0.691, P<0.001),与其余部位微血管密度无相关性。 结论:青少年近视程度数与旁中心凹、外环及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年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表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杨利 陈丽 +1 位作者 金红燕 吴元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度的青少年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了解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3-03-01/2014-05-30首次在我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4例156眼,其中男40例,女44例,...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度的青少年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了解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3-03-01/2014-05-30首次在我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4例156眼,其中男40例,女44例,平均年龄12.60±2.03岁,平均等效球镜度(SE)为-3.65±0.79D。将所有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A组(-0.75^-2.00D),B组(-2.25^-4.00D),C组(-4.25^-6.00D)。所有患者每晚配戴8h以上,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6、12mo接受裸眼视力(UCVA)、主觉验光、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CSF)检查,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重复测试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视力和等效球镜比较:A、B、C三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6、12mo裸眼视力明显提高,SE下降,配戴前与配戴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异常(P<0.05),而配戴后1、6mo与12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前后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比较:A、B、C三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6、12mo对比敏感度各空间频率与戴镜前相比:在低空间频率(3c/d(周弧度))和高空间频率(18c/d)基本无变化,在中空间频率(6、12c/d)A、B组均表现为较戴镜前略有增加,而C组表现为较戴镜前略有降低,但戴镜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能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整体视觉质量并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视觉质量
下载PDF
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取穴规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姬春燕 孙洪文 李慧 《河南中医》 2016年第9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取穴规律,为青少年近视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万方数据库1991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选择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取穴规律,为青少年近视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万方数据库1991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选择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对其涉及的腧穴及腧穴的归经、分部及特定穴属性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结果: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四白、合谷、承泣;所选用穴位的经脉以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头面部,以眼周围为最多;背俞穴、原穴、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针灸医家多选用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并以头面部眼周围腧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针灸 取穴规律
下载PDF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琴 刘兴德 万俊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0-664,共5页
目的:比较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为青少年近视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06/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6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在验光后给予常规框架眼镜治... 目的:比较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为青少年近视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06/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6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在验光后给予常规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53例则给予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LogMAR)、验光指标(等效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眼生物学参数(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结果:治疗1a后观察组裸眼视力(LogMAR)优于对照组(0.51±0.12 vs 0.73±0.15),等效球镜度数(-0.23±0.05 vs-5.32±1.35D)及柱镜度数均小于对照组(-1.53±0.22 vs-1.97±0.35DC)(P<0.001)。治疗1a后两组眼轴长度较治疗前增长且治疗后对照组眼轴更长(25.53±0.84 vs 25.95±0.83mm);治疗后观察组晶状体厚度较治疗前增加(3.39±0.19 vs 3.31±0.15mm)(P<0.05)。治疗1a后观察组调节幅度(14.29±1.37 vs 12.90±1.07D)、调节灵敏度(11.05±2.09 vs 7.59±1.82cpm)、总角膜上皮点染率(15.1%vs 1.9%)均较对照组更高,调节滞后量较对照组更低(0.55±0.11 vs 0.97±0.30D)(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3197.23±249.66 vs 3207.41±258.14cells/mm 2)、角膜内皮细胞面积(309.27±28.04 vs 312.62±24.95mm 2)、并发症发生率(5.7%vs 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视力,降低等效球镜度数及柱镜度数,并可改善调节相关参数且对角膜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青少年近视 疗效对比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医教协同”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钟丽萍 金育强 +1 位作者 范成文 艾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5-61,共7页
基于协同治理与整体治理的理论基础,构建了我国青少年近视“医教协同”基层治理模式。该模式提出了学校与医院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协同实施国家青少年近视政策的框架体系。这一体系中学校和医院是“医教协同”治理模式的两个重要参与主... 基于协同治理与整体治理的理论基础,构建了我国青少年近视“医教协同”基层治理模式。该模式提出了学校与医院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协同实施国家青少年近视政策的框架体系。这一体系中学校和医院是“医教协同”治理模式的两个重要参与主体,且学校是主要的责任承担者。同时,为了保证“医教协同”执行的效果,这一协同体系接受政府与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在分析确定这一模式各参与主体原因的基础上,明确了参与主体的具体责任,并探讨了“医教协同”治理模式的纵向与横向协同机制。最后,提出了“医教协同”治理模式的保障机制:完善领导体制,为“医教协同”提供组织保障;加强政策引导,为“医教协同”提供政策保障;协调各方资源,为“医教协同”提供人、财、物与技术保障;创新治理机制,为“医教协同”提供途径与方法保障;完善评价机制,为“医教协同”提供考核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医教协同 协同治理 体教融合
下载PDF
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选穴规律探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琪 郝晓凤 +1 位作者 谢立科 李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研究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近视的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研究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近视的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纳入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原始研究的文献,采用频数分析对其穴位归经、应用频次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涉及43个穴位,11条经脉,4个经外奇穴。穴位使用的总频次共248次,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联系密切。结论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选穴应重视经脉循行、关注配穴加减、强调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针灸 选穴规律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静 喻京生 马千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少年近视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及针刺治疗组两组,中药组治以口服自制中成药近视复明丸,增光袋泡剂,并以冰珍清目滴眼液滴眼;针刺组在中药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以睛明、印...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少年近视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及针刺治疗组两组,中药组治以口服自制中成药近视复明丸,增光袋泡剂,并以冰珍清目滴眼液滴眼;针刺组在中药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以睛明、印堂、四白、攒竹、太阳为主穴,同时配以神庭、百会、合谷、三阴交等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0天,比较两组疗效,同时比较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疗效及不同年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中药组疗效与近视程度相关(P<0.05),针刺组疗效与近视程度无关(P>0.05);两组疗效均与年龄相关(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有效,加用针刺疗法疗效优于中药疗法,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针刺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琨 王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探究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的疗效及其对眼表形态与泪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12/2020-03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患者232例46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232眼)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的疗效及其对眼表形态与泪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12/2020-03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伴中高度散光青少年患者232例46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232眼)和观察组(116例232眼),对照组采用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观察组采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配戴12mo后,比较两组患者矫正效果,配戴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眼表形态、泪液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UCVA、屈光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全眼与角膜彗差、球差、高阶像差上升,而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下降,角膜三叶草差明显上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全眼与角膜彗差、球差、高阶像差、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均优于对照组,角膜三叶草差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与配戴前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后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且配戴前后两组患者泪液基础分泌量及泪河高度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配戴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6.9%vs 6.0%,P>0.05)。结论: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伴中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及客观视觉质量优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而两种角膜塑形镜对眼表形态与泪液影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中高度散光 疗效 眼表形态 泪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