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子龙 井齐明 +6 位作者 乔瑞 杨佳瑞 陈豪杰 钱立雄 章雪芳 杨俊松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因症状性OVCF行PVP且符合选...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因症状性OVCF行PVP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 2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量,术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有无骨水泥渗漏,以及术后是否规律锻炼、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首先对观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PVP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再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其中227例(10.24%)出现邻近椎体新发骨折。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骨密度、合并吸烟史、饮酒史、COPD、骨折椎体数量、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后规律锻炼、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女性、合并吸烟史、术前骨密度低、骨折椎体数量多、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以及术后未规律锻炼、未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是OVCF患者PVP术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高龄、女性、术前骨密度低、骨折椎体数量多、术中骨水泥注入不足的OVCF患者,PVP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风险增高;患者术后需戒烟、规律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并发症 邻近节段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瑞祯 王望任 +2 位作者 郝晨 梁冬牧 关海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498-4504,共7页
背景:以往国内外关于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椎体骨折数目及部位、椎体高度丢失和性别等方面。目的:预测与分析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 背景:以往国内外关于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椎体骨折数目及部位、椎体高度丢失和性别等方面。目的:预测与分析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71.4±5.3)岁,均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根据术后X射线片上骨水泥分布是否过椎体中线分为单侧组(13例13椎)和双侧组(27例27椎),依据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单侧组分为A组(8例8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B组(5例5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双侧组分为C组(11例11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D组(16例16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比较单、双侧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以及A、B、C、D组的患椎相邻上下椎体前、中柱压缩率和上下终板夹角改变程度。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单、双侧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B、C、D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前缘与中柱压缩率均高于术前(P<0.05),4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夹角均大于术前(P<0.05);③以D组作为参考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组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程度最大,是术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03),B、C组不是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65,0.660);④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后若骨水泥单侧分布且同时接近椎体上下终板,则相邻椎体骨折的趋势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折 相邻椎体 骨质疏松 单侧穿刺 单节段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置入深度对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祖丹 海涌 +4 位作者 云才 鲁世保 刘玉增 李士春 李钦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置入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深度后对上下相邻节段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l~L5)两端固定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上,以L3/4节段为手术节段,L2、L3、L4、L5椎体放置运动范围记录系统用... 目的:探讨置入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不同深度后对上下相邻节段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将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l~L5)两端固定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上,以L3/4节段为手术节段,L2、L3、L4、L5椎体放置运动范围记录系统用以记录相邻节段(L2/3、L4/5)运动范围。分别对腰椎标本完整状态(保持腰椎韧带及小关节完整)、5ram状态(Coflex的U形顶端距离硬脊膜5ram)、0mm组(距离为0mm)分别加载8N·m的纯力矩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试顺序为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并记录相邻节段L2/3、L4/5的运动范围。对3组标本在6个方向的相邻节段(L2/3、L4/5)运动范围分别行单个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LSD检验。结果:L2/3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完整组分别为4.23°±0.25°、3.56°±0.14°、3.07°±0.12°、3.34°±O.08°、2.53°±O.16°、2.44°±0.11°;5mm组分另0为4.40°±0.21°、3.64°±0.14°、3.09°±0.11°、3.35°±0.07°、2.54°±0.16°、2.46°±0.10°;0mm组分另0为4.47°±0.20°、3.72°±0.16°、3.14°±0.10°、3.38°±0.08°、2.58°±0.15°、2.49°±0.12°;三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三组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完整组分别为3.80°±0.28°、3.45°±0.11°、3.25±0.11°、3.28°±0.13°、2.44°±0.11°、2.42°±0.11°;5mm组分另U为3.86°±0.28°、3.52°±0.11°、3.28°±0.09°、3.31°±O.05°、2.50°±0.07°、2.46°±0.09°:0mm组分别为3,90°±0.28°、3,59°±0.10°、3.32°±O.08°、3.36°±O,06°、2.52°±0,08°、2,48°±0.09°: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棘突间动态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相邻节段 内固定器 假体置入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导致邻近节段椎间盘胶原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永刚 侯筱魁 辛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 :设计山羊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 ,研究脊柱内固定对固定邻近椎间盘胶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化法测定胶原含量、胶原类型及胶原酶的变化以反映固定 3月及 6月后胶原的变化。结果 :脊柱内固定后椎间盘中胶原含量及胶原类型都有了显... 目的 :设计山羊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 ,研究脊柱内固定对固定邻近椎间盘胶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化法测定胶原含量、胶原类型及胶原酶的变化以反映固定 3月及 6月后胶原的变化。结果 :脊柱内固定后椎间盘中胶原含量及胶原类型都有了显著性改变 ,胶原酶活性无变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邻近节段 椎间盘 胶原
下载PDF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相邻节段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广州 刘浩 +3 位作者 陈华 丁琛 杨毅 王贝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IDH)、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节段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节段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节段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相邻节段
原文传递
退变性脊柱侧凸不同方式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杰 杨永宏 +2 位作者 张冬生 楼肃亮 廖胜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不同方式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脊柱活动度及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软骨的应力变化。方法:基于DS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导入E-feature Biomedical Modeler软件,从...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不同方式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脊柱活动度及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软骨的应力变化。方法:基于DS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导入E-feature Biomedical Modeler软件,从三维实体模型直接划分生成腰椎各节段的高质量体网格,根据DS的病理特点赋予模型特定的材料属性,将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 12.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去除L4棘突、全椎板、部分关节突,行L4/5椎间融合后,分别采用L2~L4椎板融合+L2~L5 8枚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一)、L1~L4椎板融合+L1~L5 10枚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二)、L1~S1椎板融合+L1~S1 12枚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三),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六种工况下对术后模型进行加载,计算和分析三种手术方案术后脊柱的活动度及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软骨的应力变化,并与术前D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手术方案固定融合后脊柱活动范围均减小,方案三〈方案二〈方案一;三种手术方案对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均有影响,前屈、旋转时三种方案均可使固定上位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减少,侧弯时三种方案均可使上位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增加,后伸时对上位椎间盘的应力减少明显;前屈、侧弯及左旋转时方案一、二均可使下位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后伸、右旋转时方案一、二均可使下位节段椎间盘应力减少,但三种方案对固定邻近上、下位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方案三的固定相邻节段关节突软骨最大应力达到532.98MPa,方案二为494.08MPa,方案一为63.27MPa,即方案二、三固定相邻节段的关节突软骨容易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情况,方案一影响较小。结论:治疗DS固定融合的节段越多,对术后脊柱活动度及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软骨的应力影响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长节段固定 邻近节段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内固定术后临近节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何鱼 何睿 方淼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内固定术后临近节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73例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腰椎内固定术后临近节段骨质疏松压...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内固定术后临近节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73例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腰椎内固定术后临近节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20例(内固定组),同期单纯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53例(非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每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9个月;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9±5.5) min,明显短于非内固定组的(38±7.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前、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为椎间盘渗漏,1例为椎旁渗漏;非内固定组1例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两组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感染、栓塞及骨水泥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内固定术后临近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是一种手术创伤小,能显著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临近节段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短期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超 阮狄克 +2 位作者 徐成 何勍 王鹏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有无影响。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颈椎标本(C2 ̄T1),在MTS脊柱三维运动系统上先后测量C5/6融合前后其上下相邻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时的椎间运动范围(ROM)。临床随访2000年3月 ̄2004年12月连续...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有无影响。方法:采用6具成人新鲜颈椎标本(C2 ̄T1),在MTS脊柱三维运动系统上先后测量C5/6融合前后其上下相邻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时的椎间运动范围(ROM)。临床随访2000年3月 ̄2004年12月连续诊治的5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6例,颈椎创伤7例),对比分析融合前后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JOA)。相同节段融合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在载荷控制的屈伸、侧弯条件下,融合后上下相邻节段椎间ROM与融合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在位移控制模式下的旋转运动中,融合后上下相邻节段椎间ROM与融合前比较显著性增大(P<0.05)。临床平均随访28个月,随访时X线测量融合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与融合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在载荷控制的条件下颈椎前路融合不会直接导致相邻节段出现运动范围的增加,临床上如患者术后试图保持术前的运动范围(如同生物力学试验条件下的位移控制模式)则可能会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相邻节段 生物力学 融合 退变
下载PDF
颈椎内固定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及椎间关节应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田大胜 荆珏华 +3 位作者 申才良 钱军 许新忠 吕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植骨内固定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5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用于试验。固定T1,施加作用力于C2,实验按顺序分为A、B1、C1、D1、B2、C2、D2 7组,测试各组在前屈、后伸两种状态下相邻节段C3~4椎间盘、椎间... 目的探讨颈椎间植骨内固定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5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用于试验。固定T1,施加作用力于C2,实验按顺序分为A、B1、C1、D1、B2、C2、D2 7组,测试各组在前屈、后伸两种状态下相邻节段C3~4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结果各组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随固定强度和节段增加而增加,即D2组>C2组>B2组>A组、D2组>D1组、C2组>C1组、B2组>B1组,其中C2、D2两组与A组、C2组与B2组、D2组与C2组、D2组与D1组、C2组与C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植骨内固定后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增加;固定强度及节段越大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相邻节段 生物力学 内固定 椎间盘
下载PDF
腰椎节段内固定后相邻下位间隙即刻运动范围的测试 被引量:5
10
作者 韦兴 侯树勋 +2 位作者 史亚民 原林 赵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观测腰椎滑脱固定后即刻其相邻下位间隙的运动范围 ,探讨与固定节段相邻间隙退变加剧的可能原因。方法 :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取L2~S2节段。每一标本在 5种状态 (组 )下进行L5 /S1三维运动测试 :完整组、L4滑脱组、两节段HO... 目的 :观测腰椎滑脱固定后即刻其相邻下位间隙的运动范围 ,探讨与固定节段相邻间隙退变加剧的可能原因。方法 :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取L2~S2节段。每一标本在 5种状态 (组 )下进行L5 /S1三维运动测试 :完整组、L4滑脱组、两节段HOIST器械固定L4~L5组、两节段Dick器械固定L4~L5组、三节段Dick器械固定L3~L5组。结果 :除前屈运动时三节段Dick系统固定组L5 /S1间隙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完整组和L4滑脱组外 ,其他各组相邻下位间隙的不同方位运动范围差异不明显。结论 :三节段固定后相邻下位间隙即刻的前屈运动范围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相邻间隙退变的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腰椎滑脱 内固定 相邻间隔
下载PDF
腰椎融合/非融合技术治疗L4/5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富鑫 钟锐 +4 位作者 潘希敏 孙海兴 王乐 崔尚斌 刘少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2-899,共8页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棘突间动态固定术(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失稳的临床效果及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7月我科...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棘突间动态固定术(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失稳的临床效果及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失稳患者61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采用PLIF术式固定融合患者32例,棘突间Wallis动态固定患者29例。术前、术后1个月、1年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及腰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根据UCLA标准对相邻节段L3/4及L5/S1椎间盘进行退变分级:利用Tlp-MRI技术量化相邻节段椎间盘髓核Tlp值。结果:随访时间48。77个月.平均61_3个月,其中PLIF组和Wallis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63.4和59.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构成比、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及相邻节段椎间盘Tlp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PLIF组与Wallis组ODI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6.1%、78.5%,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9.2%、75.0%,均无统计学差异(P=0.78,0.85)。末次随访时,PLIF组L3,4以及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0.70)。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PLIF和Wallis组L3,4椎间盘Tip值分别为115.4±8.9ms、111.6±12.3ms、91.6±11.1ms和112.4±10.0ms、109.9±9.2ms、103.5±10.8ms,L5/S1椎问盘T113值分别为9514±7.7ms、94.6±9.6ms、88.1±12.6ms和96.3±9.2ms、95.4±8.5ms、9113±11.4ms,两组术后1个月L3/4、L5/S1椎间盘Tip值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LIF组:P=0.67,0.75;Wallis组:P=O.72,0.64);末次随访时,PLIF组L3/4椎问盘Tlp值明显低于Wall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2),而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 相邻节段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 T1p序列
下载PDF
颈椎融合内固定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及椎间关节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荆珏华 田大胜 +2 位作者 钱军 付杰 王以进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植骨内固定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5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用于试验。固定T1,施加作用力于C2,测量A、B、C、D各组在前屈、后伸2种状态下相邻节段(C3~4、C6~7)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结果各组相邻节段椎... 目的探讨颈椎间植骨内固定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5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用于试验。固定T1,施加作用力于C2,测量A、B、C、D各组在前屈、后伸2种状态下相邻节段(C3~4、C6~7)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结果各组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随固定强度增加而增加,即D组>C组>B组>A组,其中C、D两组与A组相比应力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C3~4间隙C组与B组、D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植骨内固定后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相邻上节段的影响较下节段大;固定强度越大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相邻节段 生物力学 应力 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不稳对邻近节段椎间盘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彬 孟纯阳 +2 位作者 王海滨 贾存岭 赵益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21-5426,共6页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5/6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12周X射线证实退变后处死动物取材,切取C4/5椎间盘组织,从矢状面切开,取其髓核组织10mg,间苯三酚法测定髓核中蛋白多糖的量,另取椎间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C4/5椎间盘髓核脊索细胞减少,被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取代,偶见圆形的软骨细胞,且椎间盘纤维环变得粗糙,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及色素沉着,可见纤维软骨细胞,内外层纤维环之间形成裂隙。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退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中Ⅱ型胶原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颈椎不稳可诱发邻近节段颈椎退变,表现为椎间盘发生形态学变化,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颈椎不稳 蛋白多糖 Ⅱ型胶原 临近节段 颈椎退变 颈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其他基金
下载PDF
腰骶部后外侧融合治疗崩裂性滑脱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申才良 唐天驷 杨惠林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研究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因素。方法对1992-1998年在本院行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的35例患者进行研究,随访内容包括:(1)JOA评分对手术的远期疗效进行评定。(2)对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拍摄的腰骶... 目的研究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因素。方法对1992-1998年在本院行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的35例患者进行研究,随访内容包括:(1)JOA评分对手术的远期疗效进行评定。(2)对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拍摄的腰骶部正侧位片进行测量,观察腰骶部融合情况,融合区及融合区上下方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的改变。结果35例患者获长期随访,随访时间4 ̄10年,平均6.7年,手术疗效优良率为77.4%,31例病人术后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1.4%,4例患者未融合,其中2例无症状,另2例患者出现假关节。腰椎前凸角由术前的41.72°减少到术后的39.23°,末次随访时为37.37°。融合区椎间隙变窄,融合区上方椎间隙变小。结论(1)后外侧融合及腰椎前凸角的改变,可以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2)后外侧融合不能有效地控制融合区椎体的运动,椎体有继续滑移的趋向,在行腰椎滑脱治疗时,应增加对脊柱前中柱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生物力学 退变 邻近节段
下载PDF
平纵组合线形几何特征对车速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雪松 王晓梦 杨筱菡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0-625,666,共7页
利用同济大学高仿真驾驶模拟器,采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车速数据,将车速变化划分为减速、稳定车速及提速3个区间.通过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组合线形及相邻路段几何特征与车速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组合线形中,坡长越长,平均坡度越... 利用同济大学高仿真驾驶模拟器,采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车速数据,将车速变化划分为减速、稳定车速及提速3个区间.通过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组合线形及相邻路段几何特征与车速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组合线形中,坡长越长,平均坡度越大,越不易维持稳定车速;下坡时,提速通过平纵组合线形路段的可能性大;向左转弯,维持稳定车速的可能性大;上游和平纵组合线形的坡度差越大,越不易维持稳定车速;下游路段的曲率越大,减速通过平纵组合线形路段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纵组合线形 相邻路段 车速变化 定量关系 驾驶模拟器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柏梁 郑泽龙 +1 位作者 赵立君 曲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8-891,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远期邻近节段间盘的退变程度。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单节段病变患者120例,按...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远期邻近节段间盘的退变程度。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单节段病变患者120例,按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其中手术组60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非手术组60例行保守治疗。2组患者发现病变时进行随访,在非手术组患者发现病变后60个月及手术组患者术后60个月再次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影像学评估(Miyazaki分级)。结果:107例患者获得随访,55例手术组患者平均随访59.7个月,52例非手术组患者平均随访58.8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手术组患者治疗后ASIA、VAS和JOA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者ASIA、VAS和JOA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相邻节段上一邻近节段间盘的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下一邻近节段(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方面优于保守疗法;颈椎前路单节段植骨融合术后远期间盘退变主要发生在上一邻近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邻近节段 退变
下载PDF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following Dynesys stabilization for lumbar disorders:A case series of mid-and long-term follow-ups 被引量:5
17
作者 Kuan-Ju Chen Chien-Ying Lai +7 位作者 Lu-Ting Chiu Wei-Sheng Huang Pang-Hsuan Hsiao Chien-Chun Chang Cheng-Jyh Lin Yuan-Shun Lo Yen-Jen Chen Hsien-Te C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5期10850-10860,共11页
BACKGROUND Radiologic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can occur after spinal surgery.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is defin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linical symptoms corresponding to radiographic changes adja... BACKGROUND Radiologic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can occur after spinal surgery.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is defin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linical symptoms corresponding to radiographic changes adjacent to the level of previous spinal surgery.Greater pre-existing ASDeg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result in more severe ASDis;nonetheless,whether the ASDeg status before index surgery influences the postoperative risk of revision surgery due to ASDis warrants investigation.AIM To identify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ASDis and verify the concept that greater preexisting ASDeg leads to more severe ASDis.METHODS Data from 21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Dynesys stabilization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ASDis were categorized as group A(n=13),whereas those who did not were classified as group B(n=199).Survival analysis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modified Pfirrmann grad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grade,body mass index,number of Dynesys-instrumented levels,and age.RESULTS The mean time of reoperation was 7.22(1.65–11.84)years in group A,and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6.09(0.10–12.76)years in group B.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operation risk was observed:Modified Pfirrmann grade 3 vs 4(P=0.53)or 4 vs 5(P=0.46)for the upper adjacent dis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grade 2 vs 3 for the upper adjacent segment(P=0.66),age of<60 vs>60 years(P=0.9),body mass index<25 vs>25 kg/m2(P=0.3),and sex(P=0.8).CONCLUSION Greater preexisting upper ASDeg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ate of reoperation for ASDis after Dynesys surgery.Being overweight tended to increase reoperation risk after Dynesys surgery for ASD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ynamic stabilization DYNESYS Spinal stenosis
下载PDF
近接交叉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运营期管片变形及受力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凯 欧小强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15-122,共8页
依托京张城际铁路清华园大直径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地铁12号线工程,文章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隧道管片结构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变形受力规律。研究表明:施工阶段管片顶部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和沉降变形,最大值分别为467.8 kPa、3.216mm,运营... 依托京张城际铁路清华园大直径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地铁12号线工程,文章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隧道管片结构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变形受力规律。研究表明:施工阶段管片顶部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和沉降变形,最大值分别为467.8 kPa、3.216mm,运营阶段仰拱部位产生了较大的附加拉应力和附加位移,最大值分别为46.29 kPa、0.103 mm;运营阶段引起的管片结构附加位移(0.103 mm)及压应力(-18.69 kPa)远低于施工阶段(-3.216 mm,-2138.17 kPa),但运营阶段附加拉应力仍占施工阶段约10%;除施工期管片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应满足设计要求外,需考虑长期动载作用引起的附加拉应力对管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近接交叉 管片结构 施工及运营 变形及受力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早期改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丁 凡进 +4 位作者 沈国蔚 张宁 殷国勇 胡志毅 金正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邻近节段影像学指标的测量,探讨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随访组为本院脊柱中心2004年~2007年间21位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对照组A为本院门诊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对照组B为本院门诊行腰... 目的:通过对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邻近节段影像学指标的测量,探讨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随访组为本院脊柱中心2004年~2007年间21位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对照组A为本院门诊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对照组B为本院门诊行腰椎侧位片的患者。随访组患者术后无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亦无渐进的神经症状。测量患者邻近节段黄韧带厚度、小关节间隙宽度、侧隐窝宽度、小关节极性、椎板角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随访组部分节段黄韧带明显增厚(P<0.05),但尚未达到黄韧带肥厚的诊断标准。小关节极性:部分节段随访组大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小关节间隙宽度:和对照组相比数据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椎板角:和对照组相比数据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侧隐窝宽度: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由于力学分布的变化,邻近节段出现渐进式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韧带增生,小关节退变等。连续、动态地观察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黄韧带的厚度、小关节极性等数据,可为评估邻近节段退变的进展和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 邻近节段病
下载PDF
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相邻区段干扰仿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家良 毕红军 +2 位作者 杨世武 杨磊 鲍才让泰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5期45-48,共4页
根据均匀传输线和四端网络理论,建立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分路电流的计算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相邻区段干扰电流的数值算法,对轨道电路正常情况、调谐单元故障情况下邻区段干扰电流的分布进行仿真。
关键词 轨道电路 相邻区段 干扰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