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黏附能力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振超 高永生 +4 位作者 王森 王秋举 雷新雨 张东鸣 陈玉珂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14-119,共6页
益生菌的黏附能力是益生菌在宿主肠道中稳定定殖的关键,也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前提。研究者常以益生菌的黏附能力作为筛选益生菌菌种的重要标准,因此建立稳定的益生菌黏附能力评估模型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着重介绍了益生菌黏附能力... 益生菌的黏附能力是益生菌在宿主肠道中稳定定殖的关键,也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前提。研究者常以益生菌的黏附能力作为筛选益生菌菌种的重要标准,因此建立稳定的益生菌黏附能力评估模型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着重介绍了益生菌黏附能力评估模型的种类和检测方法,旨在为益生菌黏附能力评估模型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黏附能力 黏附评估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粘附性戊糖片球菌的筛选、标记及其表面疏水与自凝聚性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振泉 靳彩娟 +3 位作者 张咪 王晓霖 高璐 顾瑞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6-934,共9页
通过常规乳酸菌分离技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从臭豆腐发酵卤水中分离获得7株戊糖片球菌分离株,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构建了不同菌株的特征指纹图谱;以Caco-2细胞和固定化肠黏液蛋白质作... 通过常规乳酸菌分离技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从臭豆腐发酵卤水中分离获得7株戊糖片球菌分离株,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构建了不同菌株的特征指纹图谱;以Caco-2细胞和固定化肠黏液蛋白质作为体外模型,研究了菌株的粘附能力,并探讨了菌株粘附能力与基因型以及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等表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发酵卤水中的戊糖片球菌存在高度分子多样性,7个分离株中存在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模式,其中A5型菌株(F28-8和Y27-4)对Caco-2细胞和肠黏液蛋白质的粘附性最强,并显示了高度的疏水性(﹥90%)和较强的自凝聚能力(﹥25%)。相关性分析表明,戊糖片球菌表面疏水率和自凝聚率与Caco-2细胞粘附率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00和0.792,P﹤0.05),但是与肠黏液蛋白质粘附率测定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0.426和0.700,P﹥0.05)。研究成果为建立高粘附性戊糖片球菌快速筛选方法及其体内定植和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粘附性 表面疏水性 自凝聚能力 DNA指纹图谱
下载PDF
六株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越 段涛 +4 位作者 宋丹 乔琳 陈丽仙 王薇薇 宾石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的6株植物乳杆菌(分别为LP15-1、LP15-2、LC16-1、LP17-1、LP17-3、RS048)的益生特性。试验通过测定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模拟胃肠道耐受能力、抑制有害菌能力分别对结肠上皮细胞系Caco-2和空肠上皮细胞系IPEC-...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的6株植物乳杆菌(分别为LP15-1、LP15-2、LC16-1、LP17-1、LP17-3、RS048)的益生特性。试验通过测定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模拟胃肠道耐受能力、抑制有害菌能力分别对结肠上皮细胞系Caco-2和空肠上皮细胞系IPEC-1细胞的黏附性等特性,考察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6株植物乳杆菌在pH=2的酸环境中孵育3 h存活率均在43%以上;除LC16-1和LP17-1外,其余4株均能在0.3%(质量分数)的胆盐中存活;在模拟胃肠液中存活率均高于9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K88和大肠杆菌K99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对Caco-2和IPEC-1有一定的黏附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LP15-1各项益生特性均比较优良,可作为潜在的益生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益生特性 耐酸 抑菌能力 黏附能力
下载PDF
乳酸菌生物学特性与其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在小鼠肠道定植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刚 贺禹丰 +3 位作者 陈晓华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80,共8页
采用3周龄C57BL/6小鼠建立了空肠弯曲杆菌感染模型,评价了8株在体外具有抑制空肠弯曲杆菌生长能力的乳酸菌在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的能力,同时对该8株菌生长速率、产酸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 采用3周龄C57BL/6小鼠建立了空肠弯曲杆菌感染模型,评价了8株在体外具有抑制空肠弯曲杆菌生长能力的乳酸菌在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的能力,同时对该8株菌生长速率、产酸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8株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的评价以及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对乳酸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能力相关性的分析,发现8株乳酸菌种间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大于种内生物学特性差异,且乳酸菌在小鼠体内拮抗空肠弯曲杆菌定植的能力与其细胞黏附能力呈正相关。具有最高黏附指数的植物乳杆菌N8、N9可有效清除模型小鼠肠道内的空肠弯曲杆菌,对保护人体免受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具有拮抗致病菌能力的益生菌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空肠弯曲杆菌 拮抗 黏附 小鼠感染模型
下载PDF
野猪粪便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翌 李淼 +2 位作者 李永锋 孙元 仇华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964-2973,共10页
【目的】筛选安全的、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菌株,进一步研发益生制剂,为饲料添加剂等动物相关产品提供资源。【方法】从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采集野猪粪便样品13份,编号后置于4℃保温箱迅速运回实验室,利用MRS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 【目的】筛选安全的、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菌株,进一步研发益生制剂,为饲料添加剂等动物相关产品提供资源。【方法】从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采集野猪粪便样品13份,编号后置于4℃保温箱迅速运回实验室,利用MRS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将扩增得到的序列测序后在NCBI上使用BLAST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各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将鉴定后的乳酸菌菌株分别接种于酸性(pH 3.0)和含胆盐(0.3%)的MRS培养基,在不同条件下评价乳酸菌菌株的耐酸、耐胆盐特性。将过夜培养的乳酸菌于室温条件下静置,在不同时间测定其OD600nm,进行自凝集能力评价;过夜培养的菌株分别与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3种致病菌混合后于室温静置,进行共凝集能力检测。在体外,分别进行乳酸菌菌株对Caco-2细胞和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测定,评价不同菌株的黏附能力。通过测定乳酸菌菌株对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3种致病菌的抑菌环直径,评价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通过体内外试验评价乳酸菌菌株的安全性。在体外,分别以模式菌株嗜酸乳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将3株乳酸菌菌株和对照菌株在血平板上划线,37℃厌氧孵育18—24 h,观察细菌菌落周围是否形成溶菌环,评价分离菌株的溶血特性。使用文献中已报道的毒力因子引物对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是否存在毒力因子的编码基因,评估分离菌株的安全性。在体内,将过夜培养的乳酸菌连续饲喂7周龄的BALB/c小鼠21 d,分别测定小鼠的初始体重和最终体重,观察计算体重变化情况;饲喂21 d后,解剖获取小鼠的脾脏、肝脏和肾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乳酸菌 凝集能力 黏附能力 安全性
下载PDF
TLA和DCLR对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季节 马榕达 +2 位作者 郑文华 索智 许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1,共8页
为了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DCLR)和特立尼达湖沥青(Trinidad lake asphalt,TLA)对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以SK-90沥青为基质沥青,选用石灰岩和花岗岩为集料,采用躺滴法分别测量了D... 为了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DCLR)和特立尼达湖沥青(Trinidad lake asphalt,TLA)对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以SK-90沥青为基质沥青,选用石灰岩和花岗岩为集料,采用躺滴法分别测量了DLCR、TLA掺量为0%、2%、4%、6%、8%、10%(与SK-90质量比)的改性沥青的表面自由能,计算了沥青的黏聚功,以及沥青-集料的黏附功、剥落功和水稳定性评价参数值。结果表明:随着DCLR、TLA的掺入且掺量的增加,沥青的表面自由能、黏聚功以及沥青-集料黏附功和水稳定性评价参数值均在不断增加,说明DCLR和TLA的掺入可以改善沥青-集料的黏附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在相同掺量下,DCLR提高沥青表面自由能、沥青-集料黏附性和水稳定性能的效果要明显优于T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集料 表面自由能 黏附性 水稳定性
下载PDF
六株人源益生菌的表面性质与黏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熊世进 高文功 +4 位作者 杨菲菲 赵雪婷 秦小彤 杜同浩 熊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6-132,共7页
通过测定六株人源益生菌的自凝集及疏水性能力,并以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和HT-29作为体外细胞黏附模型评价其黏附能力,最后探究生长阶段、菌体浓度和孵育时间对发酵乳杆菌CECT5716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F-1的自凝集率最... 通过测定六株人源益生菌的自凝集及疏水性能力,并以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和HT-29作为体外细胞黏附模型评价其黏附能力,最后探究生长阶段、菌体浓度和孵育时间对发酵乳杆菌CECT5716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F-1的自凝集率最高,为69.92%;疏水性最强的是鼠李糖乳杆菌MP-108,达到90.10%;乳双歧杆菌AD011对Caco-2和HT-29的黏附性均为最强,分别为(42.80±0.68)、(47.01±0.20) CFU/cell;不同益生菌的自凝集能力、疏水性及黏附能力均存在菌株特异性,其自凝集能力、疏水性及黏附能力间无明显相关性。此外,发酵乳杆菌CECT5716黏附能力随菌体浓度增大而显著(p<0.05)增加,当菌体浓度达10~8 CFU/mL以上时黏附能力不再显著提高;随着共孵育的时间延长,其黏附能力也增强,在共孵育2 h后不再提升;且菌体生长稳定期时表现出的黏附能力最强,达到(3.61±0.20) CFU/cell。所考察的益生菌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潜在黏附能力,其中以乳双歧杆菌AD011最强。这些益生菌具有可在人体肠道定殖生长的潜在益生功能,在食品和药品等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黏附能力 自凝集 疏水性
下载PDF
一种可注射的水凝胶止血材料粘附性能分析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歌 李蠡 +2 位作者 王守艳 张丽 刘通 《粘接》 CAS 2023年第4期105-108,113,共5页
为探究可注射水凝胶止血材料在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在采用的NSC/OHA水凝胶止血材料制备方法和基本性能基础上,研究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应用NSC/OHA水凝胶止血材料的应用效果,并与采用传统缝合止血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SC/OHA水凝胶止... 为探究可注射水凝胶止血材料在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在采用的NSC/OHA水凝胶止血材料制备方法和基本性能基础上,研究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应用NSC/OHA水凝胶止血材料的应用效果,并与采用传统缝合止血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SC/OHA水凝胶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和抗菌能力;临床应用方面,在术后出血和感染方面与传统止血组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的NSC/OHA水凝胶止血材料可减轻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水凝胶 止血效果 粘附性能 抗菌能力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3117功能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丽莉 王华 +4 位作者 王世杰 薛玉玲 张栋 李兴峰 朱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8,共4页
对自主开发的植物乳杆菌N3117菌株的自溶性,与Caco-2细胞的黏附性,p H在线发酵情况,发酵风味,保质期内的活菌数、酸度、p H值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杆菌N3117自溶性低、黏附性强,在发酵乳保质期内具有活菌数高,后酸弱,无不良风味的发酵特... 对自主开发的植物乳杆菌N3117菌株的自溶性,与Caco-2细胞的黏附性,p H在线发酵情况,发酵风味,保质期内的活菌数、酸度、p H值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杆菌N3117自溶性低、黏附性强,在发酵乳保质期内具有活菌数高,后酸弱,无不良风味的发酵特性,适用于发酵乳或乳酸菌饮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自溶性 黏附 活菌数 酸度 风味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对IPEC-J2细胞的黏附和黏附拮抗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涵丽 方华 +1 位作者 蔡旋 徐建雄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01-1607,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在体外模拟条件下对IPEC-J2细胞的黏附和黏附拮抗效应。用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处理IPEC-J2细胞,染色后观察细菌对细胞的黏附性。另外,采用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通过竞争...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在体外模拟条件下对IPEC-J2细胞的黏附和黏附拮抗效应。用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处理IPEC-J2细胞,染色后观察细菌对细胞的黏附性。另外,采用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通过竞争抑制、排阻抑制和替换抑制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在IPEC-J2细胞上的黏附,利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检测嗜酸乳杆菌对大肠杆菌黏附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都能很好地黏附到IPEC-J2细胞上,每个细胞上黏附的热灭活菌数[(40±2)CFU]高于黏附的活菌数[(20±2)CFU]。2种状态的嗜酸乳杆菌都能很好地抑制大肠杆菌在IPEC-J2细胞上的黏附。在竞争抑制和替换抑制试验中,活菌体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热灭活菌体(P<0.05)。然而,在排阻抑制试验中,热灭活菌体的抑制率显著高于活菌体(P<0.05)。由此可知,嗜酸乳杆菌的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都能很好地黏附到IPEC-J2细胞上,抑制大肠杆菌对细胞的黏附和入侵,热灭活菌体可能主要通过竞争黏附位点来抑制大肠杆菌的黏附,而活菌体可能不只这一机制,还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抑菌物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活菌体 热灭活菌体 大肠杆菌 黏附 抑制黏附 抑菌能力
下载PDF
Aurora蛋白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间同质黏附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本洪 孙雪娇 +4 位作者 郝跃鹏 寇俊婷 牛仕诗 杨成园 王晓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5-949,960,共6页
目的:研究Aurora蛋白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间同质黏附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VX-680,总共设置3个浓度组(3.125μmol/L组、6.25μmol/L组和12.5μmol/L组);对照组加DMSO。采用细胞... 目的:研究Aurora蛋白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间同质黏附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VX-680,总共设置3个浓度组(3.125μmol/L组、6.25μmol/L组和12.5μmol/L组);对照组加DMSO。采用细胞缓慢聚集实验和分离实验观察不同浓度VX-680对HepG2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不同浓度VX-680对Hep 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细胞缓慢聚集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各实验组细胞所形成的细胞团块数均明显减少(P<0.01)。细胞分离实验结果显示,随着VX-680浓度的升高,N_(TC)/N_(TE)的比值逐渐降低,即细胞间黏附能力逐渐增强。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随着VX-680浓度的升高,细胞划痕愈合能力逐渐减弱。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HepG2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随着VX-680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 :VX-680可以增加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间的同质黏附力,同时抑制其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ora蛋白激酶抑制剂 肝癌 黏附能力 迁移能力
下载PDF
苦参碱对牛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霍相羽 高家瑞 +5 位作者 靳佳祺 李燕 高原 刘梦涵 蒋林树 童津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0-1309,共10页
旨在探讨苦参碱对牛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对无乳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影响,为中药单体抑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曲线分析苦参碱对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同时利用全血杀伤试验、黏附试验、生... 旨在探讨苦参碱对牛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对无乳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影响,为中药单体抑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曲线分析苦参碱对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同时利用全血杀伤试验、黏附试验、生物膜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探究苦参碱对无乳链球菌抵御机体杀伤、对宿主的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苦参碱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无乳链球菌(ATCC13813)的增殖,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 mg·mL^(-1),苦参碱可显著降低无乳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透射电镜可见无乳链球菌的细胞膜表面皱缩,胞壁光滑变薄,生物膜的形成受到明显抑制。苦参碱可显著抑制无乳链球菌对于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苦参碱可显著降低与侵袭和免疫逃避相关毒力基因ScpB、CpsA、CylE和CAMP的表达(P<0.05),显著上调CpsE基因的表达(P<0.05)。此外,苦参碱可显著降低与毒力因子黏附作用相关的Bac、Bca、Lmb、BIBA、PI-2b和FbsB基因的表达(P<0.05)。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无乳链球菌(ATCC13813)的增殖,破坏细胞的完整性,降低菌株的侵袭力,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无乳链球菌 全血杀伤 黏附能力
下载PDF
新疆传统发酵酸驼乳优势乳酸菌粘附性质及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努丽艳.阿不都米力克 沙吉坦穆.克依斯尔 +1 位作者 阿依古扎.依布拉音 努尔古丽.热合曼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从新疆传统发酵酸驼乳优势乳酸菌中筛选出的4株经初步鉴定能耐酸耐胆盐的乳酸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选取人体肠上皮细胞株Caco-2,采用显微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研究这4株菌对细胞的粘附性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研究;... 以从新疆传统发酵酸驼乳优势乳酸菌中筛选出的4株经初步鉴定能耐酸耐胆盐的乳酸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选取人体肠上皮细胞株Caco-2,采用显微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研究这4株菌对细胞的粘附性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研究;并研究了4株乳酸菌对指示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Le2-1(Leuconostoc lactis strain)、M4-3-2(Enterococcus sp.)、M3-1(Enterococcus faecium strain)、M3-3(Lactobacillus brevis strain)都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其中M3-1的粘附能力最强。4种菌株体外胆固醇降解率在28%~41%(M4-3-2的降解率达到40%以上),并且对指示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粘附性质 降胆固醇 酸驼乳 抑菌能力
下载PDF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乳杆菌黏附性及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施 张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乳杆菌黏附功能和其调节局部免疫功能的特点。方法从VVC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并鉴定。测定两组获得不同乳杆菌菌种(株)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的黏附功能,并检测...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乳杆菌黏附功能和其调节局部免疫功能的特点。方法从VVC患者和健康对照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并鉴定。测定两组获得不同乳杆菌菌种(株)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的黏附功能,并检测在不同乳杆菌存在时,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株VK2/E6E7分泌白介素(IL)-1α、IL-1β、IL-6和IL-8的水平。结果VVC组的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黏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VVC组的卷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能上调IL-6和IL-8的水平,阴道乳杆菌能上调IL-6水平,而加氏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能上调IL-1α和IL-1β的水平。结论VVC组患者乳杆菌黏附性减低,调节阴道局部免疫功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功能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黏附功能 阴道局部免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无铬钝化技术在镀锡板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雅晴 方圆 +3 位作者 朱防修 孙宇 石云光 宋浩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1,共4页
为了将无铬钝化技术应用于镀锡板的工业生产,采用一种含钛无铬钝化液对镀锡板表面进行钝化处理,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漆膜附着力、抗硫试验、中性盐雾试验等方法对无铬钝化镀锡板表面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膜重为1... 为了将无铬钝化技术应用于镀锡板的工业生产,采用一种含钛无铬钝化液对镀锡板表面进行钝化处理,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漆膜附着力、抗硫试验、中性盐雾试验等方法对无铬钝化镀锡板表面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膜重为1~3 mg/m^2的无铬钝化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漆膜附着力和抗硫性能与铬酸盐钝化镀锡板相当;同时降低钝化膜膜重有利于提高漆膜附着力,且其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优于铬酸盐钝化镀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板 无铬钝化 表面处理 漆膜附着力 耐蚀性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止血材料的制备及粘附性能测试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育红 郝海红 +1 位作者 杨秀荣 宋香全 《粘接》 CAS 202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探究止血凝胶材料在重症患者术后的止血应用效果,研究Ag/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止血材料制备方法和粘附等基本性能基础上,考察重症腹部手术患者应用Ag/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止血材料的应用效果,并与采用传统缝合止血的患者进行对... 为探究止血凝胶材料在重症患者术后的止血应用效果,研究Ag/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止血材料制备方法和粘附等基本性能基础上,考察重症腹部手术患者应用Ag/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止血材料的应用效果,并与采用传统缝合止血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g/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和抗菌能力;临床应用中术后出血和异物感方面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的Ag/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止血材料可减轻重症术后患者出血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凝胶 止血效果 粘附性能 抗菌能力 能谱分析
下载PDF
金银花提取物对冷却肉中假单胞菌黏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琳 李宇轩 +3 位作者 范维 李贺楠 高晓月 陈淑敏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6,共7页
研究冷却肉中假单胞菌的黏附能力及金银花提取物的降黏附效果。结果表明:从15份市售冷却肉中分离得到46株假单胞菌,经16S rDNA结合VITEK 2系统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22株,占47.8%;荧光假单胞菌10株,占21.7%;铜绿假单胞菌6株,占13.0%;浅黄... 研究冷却肉中假单胞菌的黏附能力及金银花提取物的降黏附效果。结果表明:从15份市售冷却肉中分离得到46株假单胞菌,经16S rDNA结合VITEK 2系统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22株,占47.8%;荧光假单胞菌10株,占21.7%;铜绿假单胞菌6株,占13.0%;浅黄假单胞菌8株,占17.4%;33株(71.7%)假单胞菌具有黏附能力,具有强黏附能力的菌株占17.4%,其中恶臭假单胞菌数量最多;金银花提取物能够降低4种假单胞菌的黏附能力,且对恶臭假单胞菌5-3和铜绿假单胞菌5-1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效果与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浓度有关;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浓度高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时,主要通过抑制菌体生长、减少胞外多糖产生而降低假单胞菌的黏附能力;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浓度低于MIC时,主要通过溶解菌体胞外多糖、增强通透性、降低均匀度而降低假单胞菌的黏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肉 假单胞菌 黏附能力 金银花提取物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UHMW-PE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干 牟其伍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86-89,共4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表面能提高,使环氧树脂能良好地浸润纤维,纤维与树脂的粘结强度提高,制成的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得到改善,其原因是:由表面引入的多种含氧基团所形成的化学键力,由表面刻蚀坑...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表面能提高,使环氧树脂能良好地浸润纤维,纤维与树脂的粘结强度提高,制成的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得到改善,其原因是:由表面引入的多种含氧基团所形成的化学键力,由表面刻蚀坑产生的机械嵌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冲击强度 表面刻蚀 粘结性能 含氧基团
下载PDF
民猪肠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益生功能分析
19
作者 李淼 李忠秋 +2 位作者 吴赛辉 王文涛 何鑫淼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9-93,共5页
为了解民猪肠道乳酸菌(LAB)的益生功能,试验利用MRS液体培养基分别从民猪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分离纯化LAB并进行鉴定,检测分离的LAB菌株的产酸能力、酸和胆盐耐受能力、黏附能力、疏水性能、抑菌活性及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分析不同菌株... 为了解民猪肠道乳酸菌(LAB)的益生功能,试验利用MRS液体培养基分别从民猪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分离纯化LAB并进行鉴定,检测分离的LAB菌株的产酸能力、酸和胆盐耐受能力、黏附能力、疏水性能、抑菌活性及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分析不同菌株之间的益生特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及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得到12株LAB,其中罗伊氏乳杆菌5株,约氏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3株和副干酪乳杆菌1株;各菌株培养24 h后,上清液pH值在3.67~5.07之间,具有较好的产酸能力。其中M-6、M-7、M-14、M-20和M-23 5株LAB在酸性条件下存活率高于80%,在0.3%胆盐条件下存活率高于70%,具备较强的耐受能力;这5株LAB菌株对IPEC-J2细胞均具有较高的黏附能力,其中M-7的黏附率最高,接近80%,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同时,这5株LAB菌株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除M-23菌株外,其余4株的疏水率均高于50%。5株LAB菌株对大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均敏感,对氨苄西林敏感或中度敏感,而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说明本研究筛选的5株LAB菌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猪 乳酸菌 益生功能 产酸能力 黏附能力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VEGFR-3 siRNA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如江 侯丽艳 +1 位作者 刘奇 冯运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VEGFR-3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携靶向VEGFR-3基因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结肠癌LoVo细胞,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VEGFR-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基... 目的:探讨VEGFR-3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携靶向VEGFR-3基因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结肠癌LoVo细胞,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VEGFR-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基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转染后的黏附能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侵袭性的改变。结果:携靶向VEGFR-3基因siRNA的表达载体成功构建,RT-PCR检测转染siRNA后LoVo细胞VEGFR-3 mRNA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siRNA后72 h LoVo细胞VEGFR-3蛋白表达下降,其表达相对值由(1.26±0.19)降至(0.39±0.12)(P<0.05)。转染siRNA 72 h后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0.626±0.047)vs(0.407±0.029),P<0.05];LoVo细胞穿膜细胞数(6.38±3.2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24.82±3.44)、非特异性对照组(23.58±3.73)(P<0.05)。结论:siRNA能够在LoVo细胞中引发RNA干扰效应,下调VEGFR-3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和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 结肠癌细胞 黏附能力 侵袭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