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1
1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杨跃进 许海燕 吴元 李卫 王扬 唐欣然 孙毅 乔国芳 宋雷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董秋婷 张璇 叶蕴青 金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吸烟 超重/肥胖 高血压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04
2
作者 陈翀昊 王广燕 苏衡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0
3
作者 程宝珍 张小红 牛娟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探索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即接诊优化、分诊评估优化、救护优化(定时、定人、定位、定责)、转运交接优化、人员配置及...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探索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即接诊优化、分诊评估优化、救护优化(定时、定人、定位、定责)、转运交接优化、人员配置及监管优化;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及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优化护理的实施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急诊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 急诊护理路径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61
4
作者 杨华 黄贵祥 曾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入院较早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入院较晚的为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急...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入院较早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入院较晚的为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工作高效有序,患者接诊、急诊用时短,可以避免延误救治时机,急救成功率高,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 抢救效果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4
5
作者 朱秀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 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0年2月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 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0年2月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实验组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PCI前各环节时间,从而挽救缺血心肌,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护理流程 抢救 护理
下载PDF
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及黄芪强心机制探讨 被引量:132
6
作者 陈立新 廖家桢 +2 位作者 郭维琴 于维杰 秦腊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对初次发病且发病后36h内收住冠心病监护室的4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用黄芪口服液治疗,进行了4周心功能的动态观察。研究表明,黄芪(60g/d)可使AMI患者药后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比... 对初次发病且发病后36h内收住冠心病监护室的4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用黄芪口服液治疗,进行了4周心功能的动态观察。研究表明,黄芪(60g/d)可使AMI患者药后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比值显著下降,优于基础治疗组;同时提高AMI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作用均优于基础治疗组;并证明了PEP/LVET比值与SOD活性、LPO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黄芪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其强心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心肌梗塞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9
7
作者 胡敏 邵红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通过家庭访视、集中学习、电话随访、...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通过家庭访视、集中学习、电话随访、建立QQ群及微信等方式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结果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生活质量 护理伦理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7
8
作者 黄春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4期667-669,共3页
目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 目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接受救治的57例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44.3±7.1)min、17.4%(8/46)、(14.5±5.3)d降低至(35.7±5.2)min、2.1%(1/47)和(11.4±3.7)d,患者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有由实施前的80.7%(46/57)、3.7±0.4提高至95.9%(47/49)和4.5±0.8,实施前后的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CD40L、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0
9
作者 李江 赵水平 +2 位作者 彭道泉 许竹梅 胡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d后金属蛋白酶 9(MMP 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sCD40L)及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以了解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d后金属蛋白酶 9(MMP 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sCD40L)及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以了解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无服用任何调脂药物 ,17例 )和普伐他汀组 ( 40mg/d ,18例 )治疗 ,测定治疗前后sCD40L、MMP 9、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二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sCD40L、MMP 9及CRP水平分别降低 38%、48%、3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普伐他汀治疗组 ,sCD40L、MMP 9的降低与TC(r =0 0 9,P =0 5 7;r =0 15 ,P =0 38)、LDL C(r =0 0 8,P =0 87;r= 0 0 3 ,P =0 83)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予以 3d的普伐他汀治疗 ,可明显减低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普伐他汀 治疗 CD40L 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9
10
作者 李淑梅 刘斌 +1 位作者 陈海芬 宋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与肾素活性(reninactivity,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与肾素活性(reninactivity,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影响。方法:将43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葛根素(23例)及极化液(20例)治疗,以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血浆ET、RA及AT-Ⅱ活性的变化。结果:AMI患者血浆ET、RA及AT-Ⅱ血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ET与RA及AT-Ⅱ间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1);经葛根素治疗后血浆ET及RA、AT-Ⅱ在3天内恢复至正常,而经极化液治疗组血浆RA及AT-Ⅱ于7天方恢复接近正常,ET在14天才降至正常。结论:葛根素是对AMI患者异常反应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急性 心肌梗塞 内皮素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被引量:121
11
作者 武艳妮 王蓉 +2 位作者 栾春红 宋雅璠 张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先后将诊断为AMI并急诊行PCI治疗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先后将诊断为AMI并急诊行PCI治疗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2周和1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两组干预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值、6 min步行距离、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6 min步行距离、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心原性休克、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基于5A模式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提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运动耐量,提高自理能力,并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自我管理 左心室射血分数 6 min步行距离 心血管不良事件 5A模式 心脏早期康复护理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4
12
作者 赵亚男 王晨 +2 位作者 蔚有权 李相鸿 曹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5-598,共4页
目的评价血小板功能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嚼服,随后以每日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持续治疗;并进行花生四烯酸、腺苷二磷酸... 目的评价血小板功能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嚼服,随后以每日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持续治疗;并进行花生四烯酸、腺苷二磷酸、胶原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测定,比较抗血小板治疗24 h、1周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氯吡格雷酸的血药浓度,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氯吡格雷酸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在治疗24 h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花生四烯酸、腺苷二磷酸、胶原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1)。持续治疗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并没有再度降低,显示一定的耐受性。治疗24 h后,花生四烯酸、腺苷二磷酸、胶原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下降幅度〉3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6.7%,40.0%,21.7%;下降幅度10%-29%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0%,23.3%,35.0%;下降幅度〈1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3.3%,36.7%,43.3%。随访半年后,34%的患者再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55%的患者3种诱导的聚集率均小于30%。结论在相同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下,当花生四烯酸、腺苷二磷酸、胶原诱导下的聚集率均小于30%,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显著提高,且氯吡格雷酸的血药浓度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腺苷二磷酸 胶原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2
13
作者 胡静 胡晓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3期148-149,152,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的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标准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的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标准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包括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时相分布特征、可控因素、心理干预措施、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偱证,用以指导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医疗费用、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66.67%,明显高于循证护理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护理组健康知识达标率为71.67%,循证护理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02±1.01)d、平均住院费用为(5 174.95±612.30)元,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3.98、16.12,P<0.01);循证护理组平均卧床时间为(2.96±0.73)d,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应用
下载PDF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9
14
作者 苏红梅 周云 +1 位作者 曹静 李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106-1107,共2页
目的 评价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其中对... 目的 评价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后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治疗时间及住院花销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等指标,评价护理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6例(11.54%),对照组发生36例(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住院花销及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不仅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疗效,其成本低廉及良好的护理效果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疗效评价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7
15
作者 李艳 黄宪章 +3 位作者 张平安 李栋 刘军 李庚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 (E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否相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方法 ,检测75例AMI患者和 118例正常对照者ER基因型 ,结合血脂水平、...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 (E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否相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方法 ,检测75例AMI患者和 118例正常对照者ER基因型 ,结合血脂水平、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结果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ER等位基因X、x和P、p频率在A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 2 0 7、0 793,0 16 9、0 831;0 2 87、0 713,0 339、0 6 6 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ba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及结合XbaI和PvuII两个酶切多态性分析在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ER基因型间血脂水平、SCA结果在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但是 ,PvuII酶切多态性在正常对照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AMI人群中存在着ERXbaI和PvuII基因多态性 ,其中XbaI酶切多态性与AMI无相关性 (P >0 0 5 ) ,而PvuII酶切多态性与AMI有相关性 (P <0 0 5 ) ,PvuII基因多态性可能是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3
16
作者 邓伏雪 王小娟 +1 位作者 胡云凤 常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旨在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后首次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院治疗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短期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59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在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2组,比较分析其入院基本信息... 目的旨在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后首次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院治疗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短期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59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在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2组,比较分析其入院基本信息、在院治疗方案、冠脉造影结果及在院死亡率。结果 5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被诊断为首发心力衰竭者222例,未并发心力衰竭者369例。心力衰竭组的患者较少应用冠脉造影(56.3∶73.4)%及再灌注(43.2∶62.9)%作为诊疗手段,而且相比于非心力衰竭患者较少服用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F/AHA)的推荐药物。心力衰竭患者较非心力衰竭患者有着较高的在院死亡率(15.3∶2.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OR=2.97)和心源性休克(OR=7.53)是在院死亡率最强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准确快捷的诊断以及及时和全面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短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在院死亡率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8
17
作者 杨亚佳 范雪华 江溶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18-720,共3页
目的评估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患者溶栓效果,从就诊到静脉溶栓的时间、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几方面进行评估。出... 目的评估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患者溶栓效果,从就诊到静脉溶栓的时间、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几方面进行评估。出院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溶栓再通率为91%,从就诊到静脉溶栓的平均时间为(51.3±16.9)min。治疗过程中,无死亡病例,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依从性高,患者满意度达100%。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心绞痛未复发。1例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临床路径 护理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I期心脏康复护理研究 被引量:97
18
作者 蹇祥玉 路海云 +3 位作者 罗莹怡 叶秀莲 陈春棉 黄日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I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I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I期心脏康复七步法护理。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CI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I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缩短C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预防便秘发生,促进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PCI泵功能 心脏康复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4
19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5 位作者 钟雪云 徐新 赵洪云 管慧红 陆英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2-454,T002,共4页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 ,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n =...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 ,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3)。干细胞原位移植组于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原位移植 ;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于入院第 ( 1、2 8d)描记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采用Wagner的QRS波群记分法评价心功能 ,于入院 ( 7、2 8d)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G -CSF治疗 4周 ,干细胞原位移植组QRS记分值明显降低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肌梗死面积由 36 0 %± 8 3%下降至 18 0 %± 5 8%,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来修复坏死心肌组织的“干细胞原位移植”疗法 ,能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 原位移植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研究 心功能 心肌再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93
20
作者 刘晓芳 张冬梅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二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运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