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9
1
作者 何黎黎 龚普阳 +3 位作者 封玥 邹微 王恩龙 顾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5-1385,共11页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爆发,截止2020年2月23日已感染超7万人,感染者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过度...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爆发,截止2020年2月23日已感染超7万人,感染者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过度激化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是重症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采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遏制重症患者的免疫激化反应,但是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会造成二次感染、病程延长等不良预后,且存在严重后遗症风险。而中药在整体免疫调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在COVID-19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收到了积极效果。从免疫调控作用入手,分析了单味中药及中药方剂在遏制COVID-19引起的免疫过度激化及细胞因子风暴、抗急性肺损伤的潜在应用价值,有望对现有的诊疗方案中药临床应用做有益补充,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 细胞因子风暴 急性肺损伤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7
2
作者 隋宏 菅向东 +4 位作者 楚中华 张政伟 阚宝甜 张玲 张海艇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脉血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的动态变化,同时作病理检查。结果染毒大鼠于染毒后出现的中毒表现,8、247、2 h各剂量组所监测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24与7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72 h高剂量组各指标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8 h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示染毒后8 h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白细胞浸润,24 h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粒细胞浸润更加明显,有大量渗出液;72 h出现广泛弥漫的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结论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细胞因子 急性肺损伤 肺纤维化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曹钰 董玉龙 +3 位作者 姚尧 胡海 周毅武 余海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03-305,i001,共4页
目的从病理学改变、酶学指标、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等方面,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方法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20 mg/kg,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5 mg/mL的溶液,一次性染毒.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 目的从病理学改变、酶学指标、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等方面,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方法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20 mg/kg,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5 mg/mL的溶液,一次性染毒.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在6个不同时间点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肺组织匀浆内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和程度不等的肺泡炎,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匀浆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力下降(P<0.01);肺组织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第2~4 d明显,钙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82.91±28.68和55.42±29.6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可能与联吡啶阳离子产生反应态氧、胞内钙稳态失衡有关,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性肺损伤 病理学 肺组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急性肺损伤炎症/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3
4
作者 李洪霞 张进川 +1 位作者 赵亚力 郝好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8-341,i00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介质/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向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损伤组、LPS加IL-10组,每组18只,各组又分为2、6和24h3个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介质/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向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损伤组、LPS加IL-10组,每组18只,各组又分为2、6和24h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按各时间点观察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系数、BALF总蛋白水平及肺病理,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炎症介质/抗炎介质的表达。结果1LPS损伤组大鼠PaO2呈进行性降低;肺系数、BALF总蛋白水平及BALF中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病理示肺内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伴出血、透明膜形成。LPS加IL-10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损伤组减轻。2LPS损伤组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于2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于2h显著升高,6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IL-1受体拮抗剂(IL1ra)mRNA表达6h开始升高,且为峰值,24h仍高于对照组。LPS加IL10组肺组织TNF-αmRNA、IL-1βmRNA表达受抑,而IL-1ramRNA表达不受影响。结论1ALI早期TNFαmRNA、IL1β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ramRNA表达滞后,提示在无外来干预情况下,ALI早期存在炎症介质/抗炎介质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介质 急性肺损伤 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IL-1受体拮抗剂 IL-1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介质 中性粒细胞 ΑMRNA IL-1β 动脉血氧分压 BALF LPS 细胞总数 蛋白水平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被引量:70
5
作者 常明 卢红艳 +1 位作者 相虹 兰厚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ALI 73...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ALI 73例,ARDS 63例),其中HFOV+PS组45例,CMV+PS组53例,CMV组38例,前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70~100 mg/kg)。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 h、12 h、24 h、48 h、72 h的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机械通气12 h、24 h、48 h时HFOV+PS组的Pa O_2高于CMV+PS组和CMV组,Pa CO_2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在机械通气12 h、24 h、48 h、72 h时HFOV+PS组Pa O_2/Fi O_2高于CMV+PS组和CMV组,OI、RI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HFOV+PS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CMV以及CMV联合PS治疗相比,HFOV联合PS更可改善ALI/ARDS新生儿的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力学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53
6
作者 钱桂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3-316,共4页
阐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演变,诊断标准。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 肺损伤 诊断 ARDS
下载PDF
Acute lung injury and ARDS in acute pancreatitis: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 被引量:66
7
作者 Roland Anderss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7期2094-2099,共6页
Acute lung injury (ALI)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n acute pancreatitis still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problem,with a mortality rate in the range of 30%-40%.The present review evaluates underlying... Acute lung injury (ALI)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n acute pancreatitis still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problem,with a mortality rate in the range of 30%-40%.The present review evaluates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both ALI and ARD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implications.Several mediator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pathways are involved during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ALI and ARDS.The initial exudative phase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use alveolar damage,microvascular injury and influx of inflammatory cells.This phase is followed by a fibro-proliferative phase with lung repair,type Ⅱ pneumocyte hypoplasia and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Proteases derived from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various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and phospholipases are all involved,among others.Contributing factors that promo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ALI may be found in the gut and mesenteric lymphatics.There is a lack of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and by improving our knowledge,novel tools for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ay be developed,thus contributing to improved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ung injur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cute pancreatitis ETIOLOGY PATHOPHYSIOLOGY
下载PDF
Ulinastatin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63
8
作者 Yu-Xin Leng Shu-Guang Yang +2 位作者 Ya-Han Song Xi Zhu Gai-Qi Yao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4年第1期34-41,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linastati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ALI) and thos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linastati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ALI) and thos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of ulinastatin for ALI/ARDS was conducted. Oxygenation index, mortality rate [intensive care unit(ICU) mortality rate, 28-d mortality rate] and length of ICU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ulinastatin group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Rev Man 5.1.RESULTS: Twenty-nine RCTs with 1726 participants were totally included,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which were similar. No studies discussed adverse effect. Oxygenation index was reported in twenty-six studies(1552 patients). Ulinastati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improving oxygenation [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 = 1.85, 95%CI: 1.42-2.29, P < 0.00001, I2 = 92%]. ICUmortality and 28-d mortality were respectively reported in eighteen studies(987 patients) and three studies(196 patients). We found that ulinastat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CU mortality [I2 = 0%, RR = 0.48, 95%CI: 0.38-0.59, 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 = 5.06, P < 0.00001], while the 28-d mortal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I2 = 0%, RR = 0.78, 95%CI: 0.51-1.19, NNT = 12.66, P = 0.24). The length of ICU stay(six studies, 364 patients) in the ulinastati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SMD =-0.97, 95%CI:-1.20--0.75, P < 0.00001, I2 = 86%). CONCLUSION: Ulinastatin seems to be effective for ALI and ARDS though most trials included were of poor quality and no information on safety wa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INASTATIN acute lung injur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ortality OXYGENATION index
下载PDF
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影响 被引量:59
9
作者 马玉腾 田英平 +5 位作者 苏建玲 石汉文 吕翠环 孙志平 刘建辉 冯丽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roxol)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 mg/kg)、PQ染毒组(PQ组,48只,腹腔注射PQ溶液25 mg/kg)和氨溴索治疗组...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roxol)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 mg/kg)、PQ染毒组(PQ组,48只,腹腔注射PQ溶液25 mg/kg)和氨溴索治疗组(AT组,48只,对染毒大鼠腹腔注射氨溴索35 mg/kg),每组按1、3、5和7 d分为4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处理后大鼠的死亡率、PaO_2、PaCO_2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的变化,对肺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肺组织病理表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SP-A的表达。结果PQ组和AT组7d时死亡率分别为50.0%和25.0%。AT组大鼠3、5 d时PaCO_2低于PQ组,高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CO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大鼠3、5、7 d时PaO_2高于PQ组,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Q组肺组织W/D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与PQ组各时点W/D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及电镜病理观察,PQ组较对照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加重,AT组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PQ组肺泡上皮细胞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为13.22%±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AT组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达到18.97%±0.91%,较PQ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具有一定的促进SP-A合成及分泌的作用,能减轻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氨溴索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大黄对内毒素诱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李春盛 周景 +1 位作者 桂培春 何新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机制及大黄、地塞米松对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在Wistar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内毒素(LPS)复制ALI动物模型。动物分为4组:LPS致伤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机制及大黄、地塞米松对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在Wistar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内毒素(LPS)复制ALI动物模型。动物分为4组:LPS致伤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大黄治疗组。肉眼观察肺大体标本;普通光镜检查肺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测定ALI的生物学指标:肺湿重与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蛋白含量,肺泡通透指数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LPS致伤组:大体见斑片状坏死;光镜下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浆蛋白渗出;电镜示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湿重与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及肺泡通透指数、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显著升高。地塞米松和大黄治疗组上述组织学检查结果均较LPS组明显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指标均较LPS组显著下降。结论:LPS致ALI的机制主要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致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屏障发生障碍,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黄及地塞米松对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肺损伤 急性 大黄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1
11
作者 王晓琳 张宏 +1 位作者 刘荣 王和玫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32-434,共3页
目的 :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对照组 ) ,肝缺血 90 min组 (缺血组 ) ,肝缺血 90 m in、再灌注 12 0 m in组 (再灌注组 ) ,缺血前 30 ... 目的 :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对照组 ) ,肝缺血 90 min组 (缺血组 ) ,肝缺血 90 m in、再灌注 12 0 m in组 (再灌注组 ) ,缺血前 30 m in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肝缺血 90 min、再灌注 12 0 min组 (乌司他丁组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总蛋白含量、肺组织干 /湿质量比 (D/ 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及血浆中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大鼠 BAL F中总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 .0 5或 P<0 .0 1) ,再灌注组总蛋白升高更为明显 ,乌司他丁能干预其升高 ;肺 D/ W则均明显降低(P均 <0 .0 1) ,乌司他丁能干预其降低程度。 2随着肝缺血再灌注的发生 ,肺组织 MPO与血浆 MDA含量均逐渐升高 ,以再灌注组升高更明显 (P均 <0 .0 1) ,乌司他丁能干预 MDA和 MPO的升高。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失衡 ,中性粒细胞是肺组织急性损伤的主要炎性细胞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渗出及其抗氧化作用显著减轻急性肺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急性 多器官衰竭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不同剂量脂多糖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李琦 钱桂生 +1 位作者 张青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1-873,共3页
目的 观察脂多糖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血浆IL 4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12 0只Wistar大鼠根据注射LPS剂量随机分为 2、4、6和 8mg/kg组 ,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 ,伤后 1、2、4和6h观察... 目的 观察脂多糖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血浆IL 4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12 0只Wistar大鼠根据注射LPS剂量随机分为 2、4、6和 8mg/kg组 ,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 ,伤后 1、2、4和6h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动脉血氧分压 (PaO2 )、肺组织湿质量 /干质量比值、肺组织病理改变 ,并检测血浆IL 4含量。结果 ①梯度剂量LPS可以引发程度不同的大鼠ALI ;当LPS≥ 6mg/kg时 ,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②LPS可以诱导大鼠血浆IL 4含量升高 ;当LPS≥ 6mg/kg时 ,血浆IL 4含量峰值显著提高。结论 ①尾静脉注射LPS可以复制出大鼠ALI模型。②LPS≥ 6mg/kg是大鼠发生ARDS的临界剂量。③LPS诱导大鼠血浆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时小鼠肺局部致炎及抗炎因子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5
13
作者 陈永华 蒋建新 +5 位作者 谢国旗 张宇 邱俊 刘大维 周继红 朱佩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休克时肺部失控性炎症反应致炎及抗炎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内毒素肺损伤动物模型 ,分别采用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6 ( IL 6 )、IL 4、IL 10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休克时肺部失控性炎症反应致炎及抗炎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内毒素肺损伤动物模型 ,分别采用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6 ( IL 6 )、IL 4、IL 10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液内上述细胞因子含量 ,同时观察肺损伤程度及动物 2 4小时内的存活率。结果 :注射内毒素 ( L PS)后 1小时 ,1m g/ kg和 10 mg/ kg两种剂量组 TNFα和IL 6即显著升高 ,并分别于伤后 1和 3小时达峰值 ;2组 IL 10及低剂量组 IL 4于伤后 1小时开始升高 ,而高剂量组 IL 4在注射内毒素后 1小时无明显变化 ,至 3小时显著升高。低剂量组 IL 4于 3小时达峰值 ,2组IL 10及高剂量组 IL 4则于伤后 5小时增加达峰值。高剂量组致炎及抗炎因子升高的幅度都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且高剂量组两类细胞因子直至伤后 8小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致炎及抗炎因子升高的幅度与内毒素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平行。结论 :内毒素肺损伤后致炎与抗炎介质相继产生 ,两者相互作用的失衡是导致内毒素肺损伤的重要机制。因此 ,在内毒素肺损伤的防治中应考虑到局部抗炎与致炎反应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内毒素血症 TNF-Α TL-6 TL-4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在脂多糖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9
14
作者 刘韧 肖南 +2 位作者 田昆仑 刁有芳 汪志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7-621,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和坏死的发生规律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 ,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 ,O55B5,3mg/kg)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 ,分为LPS注射后 2h组、4h组、8...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和坏死的发生规律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 ,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 ,O55B5,3mg/kg)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 ,分为LPS注射后 2h组、4h组、8h组、12h组及正常对照组。于预定时相取血及支气管灌洗液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MN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坏死细胞比例及呼吸爆发功能 ,同时测定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肺通透指数、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6含量和Ca2 + 浓度。结果 ALI大鼠肺灌洗液中PMN凋亡、坏死比例的变化与外周血不同 ,主要表现为存活细胞比例增加 ,凋亡延迟。肺灌洗液中TNF、IL 1β、IL 6含量明显高于外周血 ,且持续时间较长 ;同时 ,肺灌洗液LDH明显升高 ,肺通透指数显著增加。结论 肺组织中高浓度的细胞因子和短暂升高的Ca2 + 使游出的PMN的正常凋亡途径发生障碍 ,造成PMN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及毒性内容物的持续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 脱噬作用 细胞活素类 脂多糖 发病机制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虎晓岷 尹文 +4 位作者 梁继河 张金山 姚兵 宋祖军 蔡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9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 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治疗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创伤性 AL I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创伤性 AL I组 (8只 )和丹参治疗组(8只 ) ,进行各组动物动脉血气 ... 目的 :探讨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 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治疗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创伤性 AL I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创伤性 AL I组 (8只 )和丹参治疗组(8只 ) ,进行各组动物动脉血气 ,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含量及 BAL F中白细胞数量、补体 C3a、C5 a、白蛋白含量的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原位定量分析方法检测肺、肝、心、肾组织 TNFα蛋白表达、分布及相对含量 ,并进行各组织的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 :丹参能改善创伤性 AL I动物的血气 ,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 TNFα及 BAL F中 TNFα、C3a、C5 a和白蛋白含量 ,抑制肺、肝、心、肾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 ,减轻内脏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 :丹参能减少组织及血浆 TNFα的生成及含量 ,降低TNFα等细胞因子介导的多器官组织损害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AL I和 MO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创伤性 TNF-Α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3、4、5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李波 陈东 +3 位作者 王桂芳 董春玲 王向东 白春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1、3、4、5的表达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1、3、4、5表达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4h组、LPS6h组、LPS8...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1、3、4、5的表达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1、3、4、5表达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4h组、LPS6h组、LPS8h组、LPS10h组(以LPS诱导ALI模型)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小鼠AQP-1、AQP-3、AQP-4和AQP-5 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AQP-1、AQP-3、AQP-4和AQP-5蛋白表达,同时进行肺湿/干重比值测定以及肺组织病理染色。结果:LPS4h、6h、8h、10h组肺湿/干重比值(4.39±0.19、4.58±0.17、4.87±0.21、5.28±0.16)明显高于对照组(3.99±0.25,P<0.05)。LPS灌注后4h AQP-1蛋白量减少至对照组的(74.1±5.2)%,AQP-5降至对照组的(70.3±7.1)%;LPS灌注后8h AQP-1蛋白量减少至对照组的(45.2±4.4)%,AQP-5降至对照组的(38.6±8.9)%。AQP-3和AQP-4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AQP-1和AQP-5可能参与ALI液体的异常转运,可能与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关。AQP-3和AQP-4可能不参与ALI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水肿 水通道蛋白 脂多糖
下载PDF
从细胞因子风暴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 被引量:49
17
作者 常秀娟 张帅 +7 位作者 江益平 陈春苗 陈健 刘冰洁 周军 李威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通过细胞因子风暴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PS按6 mg/kg对SD大鼠气管内滴注制备ALI模型,观察热毒宁注射液3个剂量(10.16、5.08、2.54 g/kg)组和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注射液(0.5... 目的通过细胞因子风暴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PS按6 mg/kg对SD大鼠气管内滴注制备ALI模型,观察热毒宁注射液3个剂量(10.16、5.08、2.54 g/kg)组和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g/kg)iv给药后对大鼠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及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能够降低ALI模型大鼠肺脏IL-1β、TNF-α、IL-4、IL-6、IL-8、IL-10、ICAM-1、NF-κB水平,改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LPS致ALI过程中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ALI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风暴 热毒宁注射液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炎性介质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被引量:46
18
作者 卢悦 张平平 +1 位作者 王东强 李志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2期280-282,共3页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本研究主要对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热、毒、痰、瘀"贯穿急性肺损伤的始终,"热、毒"为急性肺损伤的发病基础,"痰、瘀"为急性肺损伤的致...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本研究主要对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热、毒、痰、瘀"贯穿急性肺损伤的始终,"热、毒"为急性肺损伤的发病基础,"痰、瘀"为急性肺损伤的致病因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离不开"热、毒、痰、瘀"4种发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以治疗上通过辨证可应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中医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器官损害与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4
19
作者 孔庆福 张华 +3 位作者 王丽 高荣惠 戚雯雯 菅向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器官功能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组)于服毒后48h采集动脉血2ml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集静脉血10ml分离血清,检测肝、肾功能及细胞因子。所有患...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器官功能损害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组)于服毒后48h采集动脉血2ml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集静脉血10ml分离血清,检测肝、肾功能及细胞因子。所有患者行高分辨CT(HRCT)检查。对照组为38例健康查体志愿者。动脉血气分析和肝、肾功能用血气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中毒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剩余碱(BE)、HCO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GGT)、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红素(TBi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TGF—β、PDGF、IGF-1、TNF—α、IL-1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IL-1β、IL-6变化不明显;HRCT主要表现为片状或絮状影、磨玻璃样影、肺叶实变等肺部渗出性病变。结论百草枯中毒可造成患者肺、肝、肾损害;在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百草枯 细胞因子 肺损伤 急性 肺纤维化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对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建辉 马玉腾 +5 位作者 石汉文 冯志山 郑师陵 吕翠环 孙志平 李欣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baicalin,Bai)对肺组织损伤和肺间质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ai治...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baicalin,Bai)对肺组织损伤和肺间质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ai治疗组和Bai单纯对照组,每组10只。PQ染毒组腹腔注入PQ液(25 mg/kg)制造中毒模型;Bai治疗组对造模成功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ng·kg^(-1)·d^(-1)),共3 d;Bai单纯对照组是健康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mg·kg^(-1)·d^(-1)),共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观察3 d后,取肺组织常规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分离培养肺间质巨噬细胞(PIM)观察TNF-α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的HO-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Bai单纯对照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PQ染毒组肺组织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加重,Bai治疗组肺组织损伤较PQ组减轻。Bai治疗组的TNF-α表达水平[(484.2±39.5)μg/L]低于PQ染毒组[(790.2±35.0)μg/L],高于对照组[(121.6±19.2)μ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i治疗组肺组织的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9.8±5.40和122.0±31.98,明显高于PQ组(45.9±5.82和77.92±1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i减轻了大鼠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M的TNF-α表达水平降低及肺组织中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