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芳 彭春花 +2 位作者 卢静 赖碁 左明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69-70,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对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抬高Ⅲ>Ⅱ,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大部分为右冠(96.5%,92.6%).7例急性下...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对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抬高Ⅲ>Ⅱ,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大部分为右冠(96.5%,92.6%).7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为右冠.10例急性下壁心梗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为右冠.15例无ST抬高Ⅲ>Ⅱ及ST下降avL>I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为左回旋支.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右室心梗则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的可能性大;心电图ST抬高Ⅲ>Ⅱ,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的可能性大;心电图无ST抬高Ⅲ>Ⅱ和ST下降avL>I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梗死相关动脉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志华 孙仁华 +3 位作者 张晓晖 鞠云枫 董志峰 王育林 《微循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0-42,50,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ZEEK)抽吸血栓及注入抗栓药物替罗非班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74例,随机分为两组:ZEEK组(n=75),用ZEEK反复抽吸血栓后,经ZEEK注入替罗非班...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ZEEK)抽吸血栓及注入抗栓药物替罗非班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74例,随机分为两组:ZEEK组(n=75),用ZEEK反复抽吸血栓后,经ZEEK注入替罗非班至梗死相关血管(IRA)后行PCI;对照组(n=99),除不进行血栓抽吸外,其余同ZEEK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ZEEK组术后ST段回落(STR)>70%比例(85.33%vs 58.59%)和远端血流分级(TIMI)3级比例(89.33%vs 60.61%)均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71.28±10.92V/L vs 98.63±12.71V/L)、峰值时间(11.67±3.23hvs 14.85±3.75h)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25.60±6.10vs33.10±6.2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STR>50%比例(97.33%vs 93.94%)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前采用ZEEK抽吸血栓和注入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再灌注和减少心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治疗作用 替罗非班 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 AMI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窦性心律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曾懿 林良才 黄永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3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评价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行急诊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n=30)应用临时起搏器,B组(n=30)应用阿托品;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 目的评价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行急诊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n=30)应用临时起搏器,B组(n=30)应用阿托品;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6±1.8 min)、平均住院费用(3.72±0.08万元)均低于B组(18.9±1.7 min,4.15±0.09万元)(P均<0.05);A组心肌梗死后心衰(3.3%)与心绞痛的发生率(23.3%)明显低于B组(23.3%,46.6%)(P<0.05);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6.7%)明显高于B组(3.3%)(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临时起搏器和阿托品各具优势,前者治疗成本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后者改善再灌注心律失常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诊PCI 临时起搏器 阿托品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不同的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被引量:8
4
作者 田乃亮 陈绍良 +3 位作者 周陵 刘志忠 叶飞 段宝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低于B组(P〈0.01);STV4R抬高〉0.1mV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数在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显著多于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低于B组[(51±14)%vs(57±10)%,P〈0.05];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Ⅲ、Ⅱ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但临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ST段 梗死相关血管
原文传递
曲美他嗪联合宁心宝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曾静环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8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宁心宝治疗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心内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宁心宝治疗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心内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凝、调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研究组加用曲美他嗪、宁心宝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静息状态下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静息状态下心率(63.5±4.2)次/min、最慢心率(51.6±4.8)次/min、平均(67.1±4.7)次/min,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悸、胸闷、头晕或晕厥缓解时间显著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得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9.13%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宁心宝治疗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宁心宝 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耿晓玲 孙磊 张永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7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回旋支动脉组18例和右冠状动脉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回旋支动脉组18例和右冠状动脉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及心电图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严重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右室梗死、ST V1压低、ST V2压低、STⅠ压低≥0.5 mm、STⅠ抬高≥0.5 mm、STⅢ抬高≥STⅡ、STaVL压低≥0.5 mm、ST aVL抬高≥0.5 mm、ST V1抬高≥0.5 mm、ST V2+aVF>0在右冠状动脉组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3/Ⅲ≤1.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冠状动脉组中,合并右室梗死、ST V1抬高≥0.5 mm、STⅠ压低≥0.5 mm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0%;STⅢ抬高≥STⅡ的灵敏度最高;ST aVL压低≥0.5 mm的阴性预测值最高。在左回旋支动脉组中,ST aVL抬高≥0.5 mm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0%;STⅠ抬高≥0.5 mm的灵敏度最高;STⅠ抬高≥0.5 mm、STⅢ抬高≤STⅡ的阴性预测值为最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状动脉为主要的梗死相关动脉,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在心电图的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预测价值
下载PDF
PiCCO与Swan-Ganz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刚 孙志军 +1 位作者 高磊 蒋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12-813,816,共3页
目的 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与Swan-Ganz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1~82... 目的 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与Swan-Ganz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1~82(62.96±11.40)岁。通过补液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心排量(CO),观察CO、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随补液量的变化情况,CV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关系。结果 在本研究设定的补液范围内,两种监测方法补液前后的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测定的CVP与PiCCO测定的EVLWI无相关性(r=0.143,P>0.05),PiCCO测定的GEDI与EVLWI呈正相关(r=0.769,P<0.001)。结论 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方法准确,但需经过右心系统操作难度大,并发症高;PiCCO不经过右心,创伤较小,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实时、动态、较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SWAN-GANZ导管
下载PDF
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引起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宋锴铖 赵继义 周立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5-808,共4页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其住院病死率为2%~9%,通常由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闭塞引起,少部分可由前降支闭塞引起,其中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比例在2.2∶1~7.0∶1,平均约3.9∶1。由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解剖及分布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其住院病死率为2%~9%,通常由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闭塞引起,少部分可由前降支闭塞引起,其中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比例在2.2∶1~7.0∶1,平均约3.9∶1。由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的解剖及分布不同,故其闭塞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改变亦不相同。本文旨在对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引起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改变作一归纳综述,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 左回旋支 心电图改变
原文传递
心电图ST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敏 代政学 +6 位作者 李金明 严鹏飞 冯大跃 王建国 方连清 钟震宇 李俊峡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发病12 h内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68例,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RCA组(IRA为右冠状动脉,216例)和LCX组(IRA为左回旋支冠状动...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发病12 h内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68例,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RCA组(IRA为右冠状动脉,216例)和LCX组(IRA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52例)。对2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出现STⅢ↑/STⅡ↑>1、STV4R↑≥1mm、STⅢ↑>0.25 m V、STV3↓/STⅢ↑<1.2、STa VL↓>STI↓提示IRA为右冠状动脉;心电图出现STⅢ↑/STⅡ↑≤1、STV4R↑<1 mm、STⅢ↑≤0.25 m V、STV3↓/STⅢ↑≥1.2、STI↓≥STa VL↓提示IRA为左回旋支。结论体表心电图ST改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心电图ST改变
下载PDF
RDW对直接PCI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灌注不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丹阳 范忠才 周裕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1853-1857,共5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灌注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 目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灌注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9年12月264例接受直接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并按照所有病人入院时RDW变异系数的高低分为RDW≤13.00%组(129例)和RDW>13.00%组(135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急诊PCI术后心电图单导联ST段回落率、心脏彩超等,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单导联ST段回落率、RDW、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RDW>13.00%组出现术后灌注不良比例为60.00%,高于RDW≤13.00%组的31.01%(χ^(2)=22.33,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室射血分数、RDW、血红蛋白、PDW、红细胞计数、MCH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均为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入院时所有病人的RDW与急诊PCI术后心电图单导联ST段回落率呈负相关(r=-0.272,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时RDW水平对接受直接PCI后心肌灌注不良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时RDW水平升高时,直接PCI后心肌灌注不良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灌注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谦 刘鹃锋 +1 位作者 董梦舒 徐慧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均行急诊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均行急诊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再灌注反应情况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心动过缓、室速室颤、低血压、阿斯综合征、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开通时间窗、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并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阿托品 迷走神经反射
下载PDF
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柏松 陈用贵 +2 位作者 贾丹 王胜勇 韩崇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梗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意义。方法单纯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组184例,急性下壁并右室心梗组11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组发生低血压、休...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梗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意义。方法单纯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组184例,急性下壁并右室心梗组11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组发生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室颤、临时起搏治疗比例较单纯下壁心梗组多(P<0.05),未行冠脉介入治疗者死亡率增高(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右冠脉近中段阻塞者占95%。结论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的血管病变部位多见于优势型右冠脉的近中段;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行早期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梗 右心室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心电图ST段改变对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念念 宋宏宾 +1 位作者 俞阅彦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心电图作为一种有用可行的检查手段已广泛用于罪犯血管及其闭塞部位的诊断,文中探讨心电图ST段改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罪犯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急性下壁MI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o... 目的心电图作为一种有用可行的检查手段已广泛用于罪犯血管及其闭塞部位的诊断,文中探讨心电图ST段改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罪犯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急性下壁MI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资料。根据CAG确定罪犯血管,对患者心电图Ⅱ、Ⅲ、V3导联ST段抬高比值及Ⅰ、avL、V4R、V5-6导联ST段偏移进行分析,并与CAG的结果比较。结果该114例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与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为罪犯血管者,分别为86例及28例。Ⅲ↑>Ⅱ↑,V4R↑≥0.05mv,ST↓V3/ST↑Ⅲ的值<0.5,STⅢ↑>Ⅱ↑合并ST V5-6↓,提示罪犯血管为RCA,其敏感性(sensitiviey,SEN)和特异性(specificity,SPE)分别为92%、74%、88%、35%及86%、100%、93%、100%;STⅠ、avL↑或等电位点,V5-6↑或等电位点,ST↓V3/ST↑Ⅲ的值>1.2,STⅢ↑≤Ⅱ↑合并ST V5-6↑或等电位点,其SEN、SPE分别为82%、100%、82%、46%及90%、44%、95%、100%。结论上述心电图ST段改变指标有助于对急性下壁MI时罪犯血管的初步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罪犯血管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导丝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鹏 刘日辉 +3 位作者 赵赫 于峰 王婷 栾波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90-1192,1196,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导丝起搏(IC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导丝起搏(IC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按照术中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临时起搏器(TPM)组(n=30)与ICP组(n=34)。记录两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曝光量、造影剂用量,靶血管情况,起搏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院到球囊开通(D2B)时间,以及院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靶血管、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心室起搏比例低于TPM组,心房起搏比例高于T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D2B时间、手术时间短于T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术区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T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术中应用ICP可有效起搏心肌,且有效缩短D2B时间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器 冠状动脉内导丝起搏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士敏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3期69-70,共2页
目的评估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66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诊断出病变相关冠状动脉。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右冠... 目的评估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66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诊断出病变相关冠状动脉。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组患者(n=54)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组患者(n=12)。对两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CA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心电图I或a VL的ST段压低,以I导联的ST段压低≥1 mm诊断为RCA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和75.00%以a VL导联的ST段压低≥1 mm诊断为RCA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03%和83.33%。LCX心电图特征为心电图Ⅲ和Ⅱ导联ST段压高。以心电图ⅡST段压高,于心电图Ⅲ导联为诊断LCX病变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91.66%和88.88%。结论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诊断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AVB时临时起搏治疗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景舒南 李汝红 左明鲜 盖起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112例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观察研究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不同手...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112例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观察研究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全组60例使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出现3例心脏压塞,52例使用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时,选择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减少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时起搏电极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妍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9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共接诊急性下壁...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共接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6例,74例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2.5%;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过治疗死亡2例,38例均好转出院并且房室传导阻滞均得到有效地恢复,治疗有效率为95.0%,其中临床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3例、75%),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12.5%),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22.5%)、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7.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中要严格注意其临床特征及其变化,对原发病心肌梗死要积极地治疗,对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要慎重的对待,可有效的提高其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心向量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心梗罪犯血管的判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守明 王兴德 陆英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联合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8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床旁心电向量图及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其罪犯血...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联合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8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床旁心电向量图及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其罪犯血管,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VCG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为73.26%,其中LCX血管18支,RCA血管45支,LCX血管左下构成比61.11%,显著高于RCA 20.0%(p<0.05),RCA血管右下构成比71.11%,显著高于LCX 11.11%(p<0.05);以额面ST向量指向右下判断罪犯血管RC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依次为71.11%、88.89%、76.19%,向左下判断罪犯血管LCX诊断效能依次为61.11%、80.0%、74.6%;罪犯血管LCX的额面最大振幅显著低于罪犯血管RCA,额面向量角度显著高于罪犯血管RCA(p<0.05)。结论心电向量图联合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根据额面ST向量指向判断罪犯血管,诊断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向量图 超声心动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罪犯血管
原文传递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英 陈世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解削、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泵衰竭组)28例和不合并泵衰竭患者(对照组)6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解削、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泵衰竭组)28例和不合并泵衰竭患者(对照组)6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泵衰竭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经典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者多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梗死后心绞痛、合并后壁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MB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快速心律失常、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分布、合并前降支狭窄〉75%病变、右向左侧支循环建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泵衰竭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不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东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9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表现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特点,提高院前急救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5例不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16例... 目的探讨不典型表现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特点,提高院前急救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5例不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16例,头晕查因4例,胆囊炎3例,下肢疼痛2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是主要的致死原因。结论院前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及时实施规范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