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杰 常光其 +3 位作者 李松奇 李晓曦 王深明 吕伟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组(16例)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114个月,单纯股动脉切开术组中的截肢率为70%(7/10),3例1年内需行血管旁路手术;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重建手术组的手术均获成功,13例(81.3%)患者症状好转,3例因旁路血管闭塞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表现,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仅1例术后需再次行血管旁路手术,无截肢病例。结论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的疗效优于单纯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但要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切开 导管取栓 慢性下肢缺血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国飞 李俊 +2 位作者 贺俊文 李佩明 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57-1362,1391,共7页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分别为血栓形成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混样方式,确保每组3例生物学重复。先通过DIA-M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再针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浆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栓形成组共有112个差异蛋白,包括61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和5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差异蛋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相关的GO条目和KEGG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PPI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连通数目最多的3个蛋白分别为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触珠蛋白(HP)和SERPINA1。ELISA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患者SERPINA1蛋白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DIA-MS技术研究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是可行的,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其中,SERPINA1蛋白可能是参与该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蛋白质组学 数据非依赖采集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庆和 郭大庆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4期25-26,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13例患者24小时内溶栓8例,24-48小时内溶栓3例,48-72小时溶栓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或明显改...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13例患者24小时内溶栓8例,24-48小时内溶栓3例,48-72小时溶栓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经导管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明显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血栓 介入 溶栓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的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俞志强 龚亦群 +2 位作者 洪彪 王炜 吕杰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8期5494-5496,5526,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AELE)与急性血栓(AAT)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75例AAELE或者AA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分为AAELE组53例和AAT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梗阻部位及发病位置,统计分析两组... 目的:观察对比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AELE)与急性血栓(AAT)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75例AAELE或者AA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分为AAELE组53例和AAT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梗阻部位及发病位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合并症和既往疾病史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缺血程度分级。结果:AAELE组在髂股动脉梗阻发生率为54.72%,显著高于AAT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ELE组的房颤和既往栓塞史的比例为67.92%、24.53%,均分别显著高于AAT组的22.73%、0.00%,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的比例为50.94%、28.30%、35.85%,均分别显著低于AAT组的86.36%、72.73%、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AELE组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对侧动脉搏动及缺血程度Ⅱb级的比例为86.79%、64.15%、81.13%及54.72%,均分别显著高于AAT组的63.64%、27.27%、31.82%及27.27%,而间歇性跛行及缺血程度Ⅱa级的比例为24.53%、33.96%,均分别显著低于AAT组的63.64%、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AELE与AAT在临床症状、梗塞部位、合并症及既往疾病史、缺血程度方面表现均具有差异,临床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症状,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血栓 临床 特征 对比
原文传递
A Case Report of Acute Arterial Embolization of Right Lower Extremity As 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Nephrotic Syndrome with Minimal Changes 被引量:1
5
作者 Ming-ming Ma Li-hua Luo +6 位作者 Shu-fei Zeng Xiao-yi Chen Fan-na Liu Bao-zhang Guan Zhan-hua Chen Xiang-nan Dong Liang-hong Yi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61-263,共3页
THROMBOEMBOLISM is a well-known complicationof nephrotic syndrome. Deep vein thrombosis,pulmonary embolism and renal vein thrombosisare the most common venous thromboembolic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THROMBOEMBOLISM is a well-known complicationof nephrotic syndrome. Deep vein thrombosis,pulmonary embolism and renal vein thrombosisare the most common venous thromboembolic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while arterial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are observed less frequently,and rarely when it occurs before the diagnosis of nephroticsyndrome.1 Here we report a case with minimal change ofnephrotic syndrome who presented initially as external iliacartery thrombosis,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longsitting while playing Mah-J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rterial thrombosis nephrotic syndrome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于佳宁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介入方法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介入方法将溶栓导管置入形成血栓的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18例患者中,24h内血栓溶解的11例,24~48h内血栓溶解的... 目的评价采用介入方法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介入方法将溶栓导管置入形成血栓的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18例患者中,24h内血栓溶解的11例,24~48h内血栓溶解的3例,48~72h血栓溶解的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采用介入方法行动脉内置管溶栓治疗,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 介入 置管溶栓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美素 何杨青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Fogarty导管取栓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Fogarty导管取栓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5%,对照组为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半年,患肢动脉再栓塞发生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3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患肢缺血坏死、截肢等并发症。结论:采取活血化瘀方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可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患肢动脉再栓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外科手术 活血化瘀方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动脉栓塞过程中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董均树 韩丽娜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急性动脉栓塞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本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40例病人均存在低T_3、低T_...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急性动脉栓塞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本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40例病人均存在低T_3、低T_4和高FT_3血症,且以重症病人最明显,T_3水平低于0.5nmol/L者病情危重,T_4低于50nmol/L者预后不良:低T_3、低T_4和高rF3血症均随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动脉栓堵塞病人存在甲状腺内分泌功能低下,血清T_3、T_4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估计病人预后及转归、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动脉栓塞 甲状腺激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9
作者 许英 都兴东 +1 位作者 王青松 安晓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2年第3期182-183,共2页
1例81岁老年男性患有冠心病、房颤等多种疾病,行心脏起搏器电池更换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导致术后患者右下肢持续疼痛,伴右腿苍白、冰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弱,右下肢大动脉血栓形成,采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 1例81岁老年男性患有冠心病、房颤等多种疾病,行心脏起搏器电池更换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导致术后患者右下肢持续疼痛,伴右腿苍白、冰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弱,右下肢大动脉血栓形成,采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肢体疼痛消失,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华法林 房颤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龙元 杨正飞 杨炼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合并MODS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MODS发生率为10.7%,死亡52例,病死率为58.4%。单因素结果分...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合并MODS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MODS发生率为10.7%,死亡52例,病死率为58.4%。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合并感染者的病死率高,病死率随着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健康状况、衰竭器官的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值为主要死亡因素,高龄、病变部位靠近中线及基底动脉系统者、缺血灶体积大、病程早期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者MODS的发生率高。结论MODS多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周内,提示MODS的防治除控制原发病外,还应对易受累脏器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尤其应加强全身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胜立 余桂翔 +1 位作者 刘开渊 方忠健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发病48h内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发病48h内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48h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被引量:12
12
作者 戴放 唐玉新 +1 位作者 曲君成 李雪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虽主要动脉闭塞,但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消失。6例(14.3%)主要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病变平面下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选忠 金志宏 谢晓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22-824,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人65例,其中普佑克组35例,采用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对照组30例,采用尿激酶,观察溶栓前后变化。其中普佑克实验组22例(实验组)与尿... 目的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人65例,其中普佑克组35例,采用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对照组30例,采用尿激酶,观察溶栓前后变化。其中普佑克实验组22例(实验组)与尿激酶对照组(30例)比较,评价两组溶栓后动脉通畅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普佑克组35例病人,33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4. 3%[对照组30例,21例有效,9例无效,有效率为70%。两组病人术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再通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普佑克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导管溶栓 普佑克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廉凯茜 刘筠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在3.0T MR成像系统上行常规MRI、DWI、MRA和SWI序列。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P)观察颅内动脉血栓情况。结果:20例急性脑梗死病变中MR...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在3.0T MR成像系统上行常规MRI、DWI、MRA和SWI序列。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P)观察颅内动脉血栓情况。结果:20例急性脑梗死病变中MRA显示有8例发生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大脑中动脉呈不同程度狭窄,3例MRA未见异常。急性梗死灶均位于患侧责任血管供血范围内。在20例患者中,有11例在SWI序列显示大脑中动脉内血栓,其中10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或分支起始部,1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分支远端,与MRA图像动脉阻断区位置大致吻合。SWI对血栓的显示阳性率为55%。在正常血管及颅内狭窄的非责任血管内SWI均未显示动脉血栓。结论:S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检测急性脑梗死血栓存在的主要检查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动脉血栓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孝亮 余朝文 +3 位作者 孙勇 聂中林 陈世远 高涌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45例,采用股动脉顺行置管溶栓,溶栓后管腔明显狭窄段予以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同时辅以应用抗凝、祛聚、扩血管药物.结果 45例患者中...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45例,采用股动脉顺行置管溶栓,溶栓后管腔明显狭窄段予以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同时辅以应用抗凝、祛聚、扩血管药物.结果 45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一期截肢1例,总有效率93.3%.4例溶栓过程中小便带血,3例穿刺点局部形成血肿.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36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二次行溶栓治疗获得再通.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忠民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后对再灌注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出现多处不适,...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后对再灌注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出现多处不适,相关症状持续,最终行右小腿截肢手术。结论对于急性动脉血栓介入溶栓与手术取栓相联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简单采用单一治疗方法,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 再灌注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载PDF
应用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美萍 陈学洪 +1 位作者 谢玉兰 叶林娇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7期1617-161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溶栓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介入下股动脉穿刺血栓内置入溶栓导管,通过术中脉冲推注尿激酶及协同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 目的探讨应用溶栓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介入下股动脉穿刺血栓内置入溶栓导管,通过术中脉冲推注尿激酶及协同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护理及患肢血运的观察。结果11例术中完全开通,9例48h内复通,6例部分溶通,但血栓平面均有所下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置入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导管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晓峰 孟庆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栓塞组,n=30)、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动脉血栓形成组,n=24)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n=22)。比较各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D-dimer及WBC、N%。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三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及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肠系膜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比较,静脉血栓形成组N%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D-dimer 3.0μg/ml为截值,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三组>3.0μg/ml患者分别占23.3%、16.7%和77.3%。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系膜动脉栓塞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与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较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明显滞后,D-dimer>3.0μg/ml可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下载PDF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联合双侧髂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急性肾动脉血栓1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静 谢军 +4 位作者 陈颍 袁玉山 王洪剑 刘臣臣 王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7-107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突发右侧腰痛16 h"入院。16 h前患者无诱因下突发出现右侧腰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血压升高,最高血压:200/180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史:伴有高血压病史、房颤病史5年余。急诊主动脉CTA提示:右...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突发右侧腰痛16 h"入院。16 h前患者无诱因下突发出现右侧腰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血压升高,最高血压:200/180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史:伴有高血压病史、房颤病史5年余。急诊主动脉CTA提示:右肾动脉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图1(1))。结合患者有房颤病史,诊断右肾动脉栓塞,高血压,房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行肾动脉血栓取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 髂动脉球囊阻断术 急性肾动脉血栓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缺血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马洋洋 季洪阁 +3 位作者 贾世浩 田风胜 王猛 姚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7,344,共6页
虽然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致死率较高。AMI的常见分型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目前,血管内治疗是AMI的有效治疗策略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AMI可选择不同的血管内... 虽然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致死率较高。AMI的常见分型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目前,血管内治疗是AMI的有效治疗策略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AMI可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式,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内置管溶栓及联合策略。本文针对近些年AMI血管内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缺血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