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慢性肝炎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被引量:9
1
作者 谢莹 徐文胜 +5 位作者 高月求 商斌仪 倪鎏达 张绍英 滕飞 王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29-2734,共6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用药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间在上海地区3家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根据需要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 目的:观察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用药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间在上海地区3家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根据需要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炎保肝类药物进行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24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iv),qd。两组用药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d 7和d 14)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转氨酶(γ-GG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于ALT≥200 U·L-1的患者,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AST较治疗前下降极显著(P<0.01),PA较治疗前上升极显著(P<0.01),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于ALT≥400 U·L-1的患者,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DBIL和AST较治疗前下降极显著(P<0.01),PA较治疗前上升极显著(P<0.01),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2.00±18.00)d,略短于对照组(25.00±17.00)d。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血液生化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等安全性评价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类急慢性肝炎在抗病毒药物和常规抗炎保肝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较高剂量的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可显著改善肝功能疗效指标,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治疗确切,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肝炎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护肝宁片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伟 高素强 张碧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第8期751-753,共3页
目的:评价护肝宁片在治疗肝脏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该药的配伍特点和作用机制,列举实例和相关专业研究阐述和分析护肝宁片在治疗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各种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各项观察数据和研究... 目的:评价护肝宁片在治疗肝脏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该药的配伍特点和作用机制,列举实例和相关专业研究阐述和分析护肝宁片在治疗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各种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各项观察数据和研究结果均表明,护肝宁片在临床应用当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护肝宁片在治疗各种肝脏疾病方面疗效确切、稳定、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宁片(薄膜衣片) 急慢性肝炎 脂肪肝 药物性肝损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饮食护理对急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宏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6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究饮食护理对急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与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21.7%,对照组复发率10%,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 目的探究饮食护理对急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与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21.7%,对照组复发率10%,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护理 急慢性肝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饮食护理对急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刘夏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4期174-175,178,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急慢性肝炎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护... 目的分析评价急慢性肝炎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①护理前,两组在TBIL、AST、ALT三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的(45.88±2.12)d,明显短于对照组[(64.89±2.11)d],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t=12.376,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一共复发3例,复发率为6.67%;对照组一共复发12例,复发率为26.67%。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有显著差异(χ^(2)=12.439,P<0.05)。③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中的躯体状态、生理职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四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慢性肝炎患者,给予饮食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肝炎 饮食护理 护理效果 肝功能 复发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防治肝硬变的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光曙 赵世科 +3 位作者 赵汇川 杜庆岭 于建国 林国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乙型肝炎100例经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后,肝活检复查证明急性乙肝平均3个月后肝组织病理基本正常者仅15.4%,明显进步61.5%,提示出院后仍需巩固治疗。慢活肝和慢活肝伴早期肝硬变者经本剂治后,肝活检复... 乙型肝炎100例经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后,肝活检复查证明急性乙肝平均3个月后肝组织病理基本正常者仅15.4%,明显进步61.5%,提示出院后仍需巩固治疗。慢活肝和慢活肝伴早期肝硬变者经本剂治后,肝活检复查示病理形态明显进步者,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早期肝硬变的病理改变治后可获消退,代偿期肝硬变的病理形态改变亦可获进步。因此,初步证明肝硬变的病理形态是可逆转的,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可以提高逆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乙肝胎盘 转移因子 乙型肝炎 肝活检 肝硬变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锋 吴涛 +5 位作者 符健 吴彪 邱平 许小珍 蔡笃运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646-647,662,共3页
目的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仅内科综合治疗。在... 目的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仅内科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8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HBV DNA。如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上述检查结果恢复者判断为有效,反之为无效。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70%,对照组17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3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和HBV D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B和PT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ALB和PTA较治疗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mg/d治疗6~8周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重型肝炎
原文传递
一类具有早期筛查的丙型肝炎传染病模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靖宜 王晓静 +2 位作者 郭松柏 李佳慧 郭德玉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7-104,共8页
依据丙型肝炎的传播机理,建立了一类具有早期筛查的丙型肝炎传染病模型。计算了系统的控制再生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并运用优化控制理论分析模型存在最优解。结果表明早期筛... 依据丙型肝炎的传播机理,建立了一类具有早期筛查的丙型肝炎传染病模型。计算了系统的控制再生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并运用优化控制理论分析模型存在最优解。结果表明早期筛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丙型肝炎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筛查 急慢性丙型肝炎 稳定性 优化控制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重用赤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廖永强 李晓良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0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用赤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赤芍组30例、清热利湿组32例、西药组32例。西药组只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清热利湿组则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重用赤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赤芍组30例、清热利湿组32例、西药组32例。西药组只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清热利湿组则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方剂,赤芍组则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在清热利湿方剂中加用大剂量赤芍(40~60g)。观察治疗第l周、4周、8周的肝功能f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并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及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临床疗效赤芍组与清热利湿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赤芍组疗效均优于清热利湿组与西药组。清热利湿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相仿。3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均处于同一基线水平(P〉0.05)。3组患者治疗第1周后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此时3组疗效相近。治疗4周后3组患者赤芍组PTA上升较清热利湿组显著(P〈0.05),其他检验指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治疗8周后赤芍组TBil分别与清热利湿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赤芍组TBil较清热利湿组、西药组消退明显。PTA赤芍组分别与清热利湿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赤芍组PTA较清热利湿组、对照组上升明显。3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两两比较,可知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二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不高,且相互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自发性腹膜炎方面,赤芍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囊炎方面赤芍组分别与清热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 赤芍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原文传递
一类具有时滞的急慢性丙型肝炎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9
作者 王晓静 陈靖宜 +2 位作者 郭松柏 梁宇 李泽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依据丙型肝炎的传播特征,建立了一类具有潜伏期时滞的传染病模型。计算了系统的控制再生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当时滞为零时,利用Routh-Hurwitz判据证明了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当时滞大于零时,运用Lyapunov-La... 依据丙型肝炎的传播特征,建立了一类具有潜伏期时滞的传染病模型。计算了系统的控制再生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当时滞为零时,利用Routh-Hurwitz判据证明了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当时滞大于零时,运用Lyapunov-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并证明了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的存在性。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给出了疾病控制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疾病筛查率可以有效地控制丙型肝炎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丙型肝炎 控制再生数 稳定性 潜伏期时滞 HOPF分支
下载PDF
复方汉防己冲剂对慢性肝病的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权启镇 权华 +7 位作者 权源 王要军 江学良 李文波 陈秋华 郭树霞 张修礼 孙自勤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汉防己冲剂对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消炎、降酶及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复方汉防己冲剂对286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即治疗组),每个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血清PⅢP、HA、肝活检... 目的观察复方汉防己冲剂对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消炎、降酶及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复方汉防己冲剂对286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即治疗组),每个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血清PⅢP、HA、肝活检病理、免疫组化Ⅰ、Ⅲ胶原及超声、CT等检查。58例慢性肝病患者口服肝泰乐、肌苷片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93.8%消失,ALT(96.8%)、SB(98.4%)降至正常,ALB(66.8%)升高,接近正常。与治疗前相比,血清HA及PⅢP含量明显降低,而肝纤维程度明显减轻(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肾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汉防己冲剂对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有很好消炎、降酶、抗肝纤维化及预防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复方汉防己
下载PDF
加用苦参碱综合治疗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9期85-85,87,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治疗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苦参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81.48%),未愈5例(18.5... 目的:探讨苦参碱治疗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苦参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81.48%),未愈5例(18.52%);对照组治愈13例(48.14%),未愈14例(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治疗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愈率 苦参碱
下载PDF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on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12
作者 Zhao-chun Chi Quan-jiang Dong Chang-xin Geng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is a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liver syndrome, which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acute liver failure, acute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nd chronic liver failure. The pathogenesis of A...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is a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liver syndrome, which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acute liver failure, acute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nd chronic liver failure. The pathogenesis of ACLF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yet. Viral factors and immune injury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the two major pathogenesi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on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in recent year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pt and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syndrome. This would benefit for the prognosis and rais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GENESIS acute on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CYTOKINE Immune injury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定量检测与Pre-S1Ag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秋月 张娜 +3 位作者 徐海燕 董莉芹 汤海蒂 关雨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814-1815,共2页
目的:探讨HBsAg、HBeAg定量检测与Pre-S1Ag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540例乙肝患者血清,经处理,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Ag和时间分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sAg、HBeAg。对HBsAg、HBeAg(-)组别、HBeAg(+)组别以及Pre... 目的:探讨HBsAg、HBeAg定量检测与Pre-S1Ag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540例乙肝患者血清,经处理,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Ag和时间分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sAg、HBeAg。对HBsAg、HBeAg(-)组别、HBeAg(+)组别以及Pre-S1Ag进行χ2检验。结果:540份血清标本定量检测显示:(1)E抗原HBeAg(+)组的HBeAg浓度为(49.77±30.78)PEIU/ml,Pre-S1Ag(+)率为81.12%;E抗原HBeAg(-)组的HBeAg浓度为(0.14±0.33)PEIU/ml,Pre-S1Ag(+)率为21.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组的HBsAg浓度为(139.78±89.10)PEIU/ml,Pre-S1Ag(+)率为35.00%。HBeAg(+)组和Pre-S1Ag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组、HBsAg(+)组和Pre-S1A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HBeAg(+)HBsAg(+)HBcAb(+),HBsAg浓度为(212.30±46.90)PEIU/ml,Pre-S1Ag(+)率为81.12%;HBeAb(+)HBsAg(+)HBcAb(+),HBsAg浓度为(139.78±89.10)PEIU/ml,Pre-S1Ag(+)率为27.95%。结论:通过检测Pre-S1Ag可以了解乙肝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病毒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1AG HBEAG 急慢性乙肝 定量检测
下载PDF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鉴定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阳东 关瑞宁 +1 位作者 朱嘉敏 周若章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2期1639-164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鉴定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其中急性乙肝患者(AHB)40例,慢性乙肝患者(CHB)42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reg细胞表面及细...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鉴定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其中急性乙肝患者(AHB)40例,慢性乙肝患者(CHB)42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reg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分子表达、Treg频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评估三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面、细胞内分子表达、Treg频率水平,评估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reg占CD4^+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在高病毒载量患者的Treg频率为(4.6±1.8)%,显著高于低病毒载量患者的(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期的Treg频率为(6.1±1.6)%,显著高于急性期的(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病毒载量组的CD4^+Treg频率显著增高,说明Treg可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Treg较低,随后增高,可能与急性乙型肝炎不同发病阶段的Treg所起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免疫耐受 T淋巴细胞 急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对比性研究
15
作者 徐俊 郭楠 《医学综述》 2010年第4期638-639,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慢性肝炎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44例检测血清TNF-α、IL-6及I... 目的通过测定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慢性肝炎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44例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结果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NF-α、IL-6、IL-8水平低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IL-8参与急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过程,其血清水平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有关,动态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有利于监视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泄癀方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136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李凌 陈汉诚 +3 位作者 张元奎 应豪 廖庆华 李蓓蓓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第5期271-272,共2页
目的 :观察泄癀方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 ,特别是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作用。方法 :在常规应用护肝降酶药物的基础上 ,治疗组用泄癀方治疗 ,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或思美泰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以及症状、体征的改善... 目的 :观察泄癀方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 ,特别是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作用。方法 :在常规应用护肝降酶药物的基础上 ,治疗组用泄癀方治疗 ,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或思美泰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以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上述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泄癀方护肝退黄作用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癀方 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莹兰 张弢 +1 位作者 周祖发 程玲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年第6期369-37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脂(TC、TG、HDL-C、LDL-C、APO-A1、APO-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3年上述肝病患者的血脂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脂下降显著(P<0.05或P<... 目的探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脂(TC、TG、HDL-C、LDL-C、APO-A1、APO-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3年上述肝病患者的血脂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脂下降显著(P<0.05或P<0.01)。结论血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的功能,对于了解临床疗效、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血脂
原文传递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正旺 《智慧健康》 2023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建湖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治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31)。... 目的探讨分析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建湖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治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31)。对照组采取西医方案治疗,研究组采取西医结合舒肝宁注射液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与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两组腹胀、乏力、纳差、肝区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腹胀、乏力、纳差、肝区痛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给予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患者肝功能显著改善,且未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宁注射液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维利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4期102-103,共2页
目的:分析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1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分析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1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肝宁注射液应用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中,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舒肝宁注射液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对比及诊断意义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梅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5期5098-509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分析入院治疗的急性病毒性肝炎87例设为试验组,慢性病毒性肝炎91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患者胆囊长度、厚径及囊壁厚度以及门静脉(PV)、脾静脉(SPV... 目的:研究分析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分析入院治疗的急性病毒性肝炎87例设为试验组,慢性病毒性肝炎91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患者胆囊长度、厚径及囊壁厚度以及门静脉(PV)、脾静脉(S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血流速度(V)。结果:在急性组与慢性组的对比中,两组患者的胆囊长度、厚径及囊壁厚度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在慢性组组内对比发现,S0~4组的胆囊长径显著差异,厚径的差异不明显,在囊壁厚度方面除S3与S4差异不明显外,其余组差异都较为显著。两组患者的PV、SMV、SPV组间差异明显。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对比显著,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超声表现 诊断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