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亚利 赵国桢 +10 位作者 张平 嵇波 戴健 路雅雯 严明娜 王丹 郭孟玮 毛颖秋 孙晓敏 白红新 许咏思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损伤 电针 皮肤血流灌注量 针灸后效应 大鼠
下载PDF
针刺时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林璐璐 王丽琼 +5 位作者 杨静雯 屠建锋 王天琪 邹璇 孙宁 刘存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总结针刺时效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针刺最佳效应时机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取得临床最佳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8年8月有关针... 目的:总结针刺时效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针刺最佳效应时机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取得临床最佳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8年8月有关针刺时效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分别从即时效应、后效应及总时效3方面进行研究,涉及留针时间、穴位种类、穴位数量及针刺频次等影响因素。结论:目前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的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研究多分散孤立,不成体系;留针时间及后效应观察时间不够长,无法观察到针刺确切的最佳诱导期、半衰期和残效期。今后应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制定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案,纵向观察针刺的整个作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时效 即时效应 后效应 综述
原文传递
仿真针刺对AA大鼠炎症局部β-内啡肽及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观涛 杨华元 李芳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探索仿真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镇痛后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以AA大鼠为炎症疼痛模型,观察仿真针刺对外周内源性β-内啡肽(β-EP)系统的影响。结果:一次针刺治疗后,大鼠痛阈提高,β-EP含量及前阿黑皮素(PO... 目的: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探索仿真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镇痛后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以AA大鼠为炎症疼痛模型,观察仿真针刺对外周内源性β-内啡肽(β-EP)系统的影响。结果:一次针刺治疗后,大鼠痛阈提高,β-EP含量及前阿黑皮素(POMC)基因转录水平升高,作用持续72h。结论:针刺镇痛后效应与炎症局部β-EP含量及POMC基因转录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针刺 镇痛后效应 Β-内啡肽 前阿黑皮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