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编制说明 被引量:53
1
作者 黄龙祥 赵京生 +2 位作者 吴中朝 武晓冬 谭源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24-926,共3页
为配合《腧穴名称与定位》(GB 12346-2006)的推广应用,笔者针对2006年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与《经穴部位》(GB 12346-90)的差异作了介绍,阐述了标准的名称、定穴体位及方位术语、体例几个方面的改变,以及标准具体内容的修订包... 为配合《腧穴名称与定位》(GB 12346-2006)的推广应用,笔者针对2006年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与《经穴部位》(GB 12346-90)的差异作了介绍,阐述了标准的名称、定穴体位及方位术语、体例几个方面的改变,以及标准具体内容的修订包括标志穴的设定、骨度折量的调整、经脉与经穴名称的调整及经穴定位的修订及腧穴的调整5个方面,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穴位 参考标准
原文传递
火龙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症状 被引量:46
2
作者 曾秋霞 钟华 +3 位作者 冉白灵 韩琳 张福琴 朱利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气虚血瘀证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火龙罐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 目的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气虚血瘀证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火龙罐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和干预后4周比较两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和肌力评级。结果两组各45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4周干预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和手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烫伤、水疱和瘙痒等。结论火龙罐疗法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气虚血瘀 火龙罐 经络 穴位 中医护理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试论经穴在穴位注射疗法中的作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温木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穴在穴位注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穴注过程中经穴和药物的关系上揭示其治疗效应。结论 :经穴与药物存在着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放大性、趋病性、速效性和延长性等特性。
关键词 经穴 穴位注射疗法 药物 治疗效应 归经 病性 穴注 穴位注射治疗 作用 延长
下载PDF
经络腧穴与筋膜学的相关性探讨——数字人研究的启发 被引量:35
4
作者 黄泳 原林 +1 位作者 贺振泉 王春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络腧穴与筋膜系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筋膜学与结缔组织扫描所见之线条和珠串样结构与传统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透过筋膜学看经络腧穴。结果:发现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通过筋膜学假说,可以对经络腧穴的概念、功效、... 目的:探讨经络腧穴与筋膜系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筋膜学与结缔组织扫描所见之线条和珠串样结构与传统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透过筋膜学看经络腧穴。结果:发现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通过筋膜学假说,可以对经络腧穴的概念、功效、临床运用以及作用机制作出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经络 针刺穴位 筋膜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肖欢 汪建胜 +1 位作者 孔建强 李瑜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行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TENS选择合...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行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TENS选择合谷、三阴交两穴。记录产妇镇痛前即刻、镇痛后1、2h和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血清β-内啡肽浓度,以及产程、活跃期每小时局麻药用量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后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活跃期与硬膜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每小时局麻药用量较硬膜外组明显减少(P<0.05)。硬膜外组第二产程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镇痛后1h和2h联合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TENS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缩短第二产程,提高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镇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穴位
下载PDF
穴位注射加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吴春玲 陈如贤 +1 位作者 高晓晗 罗思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 评价穴位注射加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 目的 评价穴位注射加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1β和IL-6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42/43)、对照组为81.4%(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7.53±3.44)mg/L比(10.11±3.02)mg/L,t=-3.696]、IL-1β[(26.37±13.98)pg/mL比(36.33±4.02)pg/mL,t=-4.490]和IL-6[(23.31±10.11)pg/mL比(29.56±4.27)pg/mL,t=-3.73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2.13±0.55)分比(2.71±0.62)分,t=-4.589]、疲乏无力[(1.07±0.98)分比(2.53±0.52)分,t=-8.630]、肢体寒冷[(1.51±0.51)分比(2.21±0.67)分,t=-5.451]、月经期间症状[(1.27±0.97)分比(2.29±0.78)分,t=-5.374]评分及总分[(6.13±3.94)分比(8.55±1.82)分,t=-3.656]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1.13±0.25)mPa&#183;s比(1.41±0.32)mPa&#183;s,t=-4.521]及红细胞压积[(0.27±0.08)%比(0.41±0.07)%,t=-8.636]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1.4%(4/35)、治疗组未见复发病例,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24).结论 穴位注射加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可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针刺穴位 注射 温针疗法 灌肠剂
原文传递
穴位贴敷防治疾病作用机制研究简况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红 王淑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穴位贴敷可作为主要或辅助疗法运用于内、外、妇、儿或其他各科疾病,尤其肺系疾病;通过经络、腧穴和药物共同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穴位贴敷作用机制主要有经络腧穴、药物经皮吸收、神经系统调节,现代研究也已证明,深入研究经络循行线、经... 穴位贴敷可作为主要或辅助疗法运用于内、外、妇、儿或其他各科疾病,尤其肺系疾病;通过经络、腧穴和药物共同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穴位贴敷作用机制主要有经络腧穴、药物经皮吸收、神经系统调节,现代研究也已证明,深入研究经络循行线、经穴的特异性、皮肤的药物吸收和经穴局部的神经系统,使穴位贴敷机制研究更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腧穴 经络 透皮 神经系统 作用机制 现代化研究
下载PDF
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波 刘岘 +5 位作者 陈俊 龙玉 陈志光 尚晓静 莫伟钊 李晓凡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81-985,共5页
目的:观察穴区与非穴区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以探讨腧穴作用特异性的基础。方法:选择2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穴位组(12例)和非穴位组(9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双侧足三里和足三里外侧3~4mm处,采用捻针手法,分别于针刺前、出针后25min进行... 目的:观察穴区与非穴区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以探讨腧穴作用特异性的基础。方法:选择2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穴位组(12例)和非穴位组(9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双侧足三里和足三里外侧3~4mm处,采用捻针手法,分别于针刺前、出针后25min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双侧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析穴位组和非穴位组脑功能连接情况。结果: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均能产生广泛的脑功能连接,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相比,穴位组在双侧小脑扁桃体、右侧小脑齿状核、双侧小脑悬雍垂、左侧小脑山坡、右侧小脑结节、左侧额下回、双侧颞中回、双侧旁中央小叶、左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右侧前扣带回等区域与后扣带回存在功能连接增强,而穴位组双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下回与后扣带回的脑功能连接强度较非穴位组减弱。结论:穴位和非穴位所引发脑功能连接的脑区大部分相同,但穴位组在脑内的脑功能连接强度总体上高于非穴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磁共振光谱法 针剌穴位
原文传递
灵龟八法穴位开闭状态导电量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谢感共 赵彩娇 +2 位作者 卢献群 陆美芬 蒙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为揭示灵龟八法取穴的科学机理 ,探讨灵龟八法所选穴位“开”“闭”的客观性。方法 :以穴位导电量为指标 ,分别在不同季节系统测量灵龟八法穴位在“开”“闭”状态的导电量。 结果 :开穴时穴位导电量明显大于闭穴时导电量 (P <... 目的 :为揭示灵龟八法取穴的科学机理 ,探讨灵龟八法所选穴位“开”“闭”的客观性。方法 :以穴位导电量为指标 ,分别在不同季节系统测量灵龟八法穴位在“开”“闭”状态的导电量。 结果 :开穴时穴位导电量明显大于闭穴时导电量 (P <0 0 1)。结论 :灵龟八法穴位的“开”“闭”确实有其内在基础 ,其导电量的变化反映了开穴时的“气血旺盛” ,闭穴时的“气血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龟八法 穴位开闭状态 导电量 研究 电皮肤反应 针刺穴位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下腰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梁飞凡 陈威烨 +3 位作者 陈博 王辉昊 徐勤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 :对针灸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5月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针灸... 目的 :对针灸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5月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针灸与其他疗法比较治疗LBP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通过Rev Man 5.2软件对治疗前后VAS、ODI、JOA、RMDQ等评分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RCT,共计7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灸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1.32;95%CI(-1.41,-1.22);Z=27.28;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ODI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5.07;95%CI(-7.50,-2.65);Z=4.10;P<0.000 1];单纯针灸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3;95%CI(2.02,3.63);Z=6.90;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RMDQ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0;95%CI(-3.49,-2.11);Z=7.95;P<0.000 01]。结论:单纯针灸疗法在改善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穴位 腰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针灸取穴配伍规律浅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柳青 翟伟 +8 位作者 任秋兰 谭亚芹 黄娟 郝华 奥晓静 刘亮 马昕婷 孔凡亮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7-929,共3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取穴规律。方法:根据PICO原则,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取穴规律。方法:根据PICO原则,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文献50篇,对其取穴配伍规律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所用穴位主要分布于胃经、脾经、经外奇穴、胆经等。使用总频次前12的穴位依次为犊鼻、阳陵泉、血海、足三里、内膝眼、梁丘、阴陵泉、鹤顶、阿是穴、委中、三阴交、膝阳关。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以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进行辨证施治。主要分布于足阳明胃经及经外奇穴等,配穴则以辨证取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灸疗法 针刺穴位 配伍规律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经与大肠经相关腧穴体表温度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朱琦 付钰 +4 位作者 倪金霞 谭程 张昶 王宝凯 赵吉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926-1928,193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腧穴病理反应特点及不同证候患者的腧穴温度变化规律。方法 81例哮喘患者分为寒证组45例、热证组36例,另选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ATIM-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受试者进行检测,在采集到的红外热像图上,记录肺...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腧穴病理反应特点及不同证候患者的腧穴温度变化规律。方法 81例哮喘患者分为寒证组45例、热证组36例,另选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ATIM-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受试者进行检测,在采集到的红外热像图上,记录肺经腧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大肠经腧穴(天枢、曲池、偏历、合谷)、督脉的印堂穴的温度值,比较分析各组受试者左右两侧同一穴位的皮肤温度。结果对照组各穴位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证组中府、尺泽、孔最、列缺、曲池、偏历、合谷穴左右两侧温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证组中府、尺泽、孔最、列缺、曲池、合谷穴左右两侧温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寒证组中孔最、合谷的平均温度值较对照组低,尺泽、曲池平均温度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热证组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天枢、曲池、偏历、合谷平均温度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经与大肠经的部分腧穴呈现左右失衡现象,热证患者其肺与大肠经相关腧穴皮肤温度值显著高于健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支气管哮喘 寒证 热证 经穴 皮肤温度
原文传递
补骨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郑鑫磊 李信明 姚宇涵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补骨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PKP术后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1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补骨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PKP术后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补骨汤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前、术后6个月骨密度、伤椎前缘丢失高度、Cobb角。比较2组术前、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全髋、Wards三角、股骨颈、L 2~4的骨密度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伤椎前缘丢失高度、Cobb角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KP术后补骨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OVCF可提高总有效率,提升骨密度,缩小Cobb角,减少伤椎前缘丢失,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补骨汤加减 针灸 疼痛 针刺穴位 骨密度
下载PDF
针刺胃扩张模型大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下丘脑室旁核相关神经元的反应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姝 雍春燕 +5 位作者 陈恒 初晓 张超 谭程 叶兰 李江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75-680,共6页
背景:既往有关针刺对胃功能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多以外周神经为主,涉及中枢,尤其是高位中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下丘脑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作用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背景:既往有关针刺对胃功能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多以外周神经为主,涉及中枢,尤其是高位中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下丘脑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作用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在大鼠胃扩张的基础上,找出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予以手针刺激"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各30 s,观察其对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60只大鼠共记录到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中与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有56个,56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针刺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分别是44,47,29,33,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的比例分别是78.57%,83.47%,51.79%,58.93%。结果表明下丘脑室旁核中存在同时对胃扩张刺激和针刺刺激起反应的躯体内脏汇聚神经元,且参与针刺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下丘脑室旁核 胃相关神经元 针刺刺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激光针灸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赫君 彭玉峰 +1 位作者 牧凯军 程祖海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本文利用物理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激光照射组织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激光针灸的机理;总结了激光照射穴位在临床上的应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激光针灸 穴位 生物刺激 应用
原文传递
针灸并构音训练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治疗结果验证 被引量:24
16
作者 韩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3-1017,共5页
背景:卒中后构音障碍目前在治疗上尚缺乏能明显奏效的药物,单纯的康复训练效果不是很显著,传统中医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研究重点及趋势;并观察针灸合并构音训练治疗卒中后... 背景:卒中后构音障碍目前在治疗上尚缺乏能明显奏效的药物,单纯的康复训练效果不是很显著,传统中医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研究重点及趋势;并观察针灸合并构音训练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效果。方法:(1)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录的与卒中后构音障碍相关文献,利用知网的分组分层次浏览功能及可视化工具分析文献的发表年度趋势,作者、机构及基金分布情况等;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综述文章及护理影像类文献,筛选针灸相关的文章,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方法;(2)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9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进行构音训练,治疗组48例进行构音训练+针灸(舌针、项针)治疗,每个患者接受2个疗程共40 d治疗,应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1)共检索到卒中后构音障碍相关的中文文献121篇,从2004年发表1篇至2018年14篇,整体呈上升趋势;发表卒中后构音障碍相关文章最多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篇),均为胡卡明团队发表,发表文章最多前10个单位及前8位作者中有60%来自中医药大学或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21篇中有72篇包含针灸治疗,其中单纯舌针治疗的7篇,舌针+项针治疗的8篇,舌针+头针治疗的7篇,针灸+电刺激治疗的12篇,针灸+高压氧治疗的3篇,针灸+康复训练的35篇;(2)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96例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在中国,目前研究卒中后构音障碍治疗最多的是中医药大学及相应的附属医院,中医方法尤其针灸是治疗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构音障碍 针灸 舌针 项针 文献计量学 康复训练 卒中 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穴位 康复 言语和语言障碍
下载PDF
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冬梅 谢玉华 +5 位作者 余乃登 赵莉珏 梁玉珍 梁欣 吴琼华 辛倩鸿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23-524,共2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穴位表面电阻测定仪对2 281名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进行测试,分别于春、夏、秋、冬季检测。结果:各季节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均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穴位表面电阻测定仪对2 281名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进行测试,分别于春、夏、秋、冬季检测。结果:各季节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均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穴位阻抗值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顺序规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针刺穴位 皮肤 电阻抗
下载PDF
双侧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8
作者 项小林 杨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701-2703,共3页
目的探讨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加电针,对照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两组均结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6个... 目的探讨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加电针,对照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两组均结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6个疗程,观察疗效,并观察随访3个月后疗效。结果治疗组疗程结束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电针 针刺穴位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针刺与耳穴按压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朱菊芬 郑后 +2 位作者 侯海静 顾凯芬 陈红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4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针刺与耳穴按压在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浙江大学舟山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音乐疗法,收听患者自己喜欢...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针刺与耳穴按压在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浙江大学舟山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音乐疗法,收听患者自己喜欢的音乐,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与耳穴按压。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宫口开3~10 cm的时间、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及产后2 h出血量。结果在宫口开≥3 cm时,两组初产妇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 min和宫口开全时,干预组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宫口开3~10 cm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音乐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与耳穴按压能减轻分娩疼痛,缩短宫口开全时间,且对母婴安全,效果优于单纯音乐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疼痛 音乐疗法 针刺穴位 耳穴按压
原文传递
中药补气活血方离子导入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田君义 尤鲁山 张文广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离子导入与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麻木评分(1.53±0.11)分,肢体疼痛评分(1.34±0.12)分,倦怠乏力评分(1.23±0.14)分,手足畏寒评分(1.33±0.14)分;对照组疗后肢体麻木评分(2.06±0.38)分,肢体疼痛评分(1.96±0.34)分,倦怠乏力评分(1.84±0.37)分,手足畏寒评分(1.85±0.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51.68±3.75)m/s,胫神经传导速度(39.96±2.98)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38.43±2.88)m/s;对照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45.32±2.86)m/s,胫神经传导速度(37.04±2.41)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35.06±2.19)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素,减轻临床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离子 导入 穴位 按摩 糖尿病 周围神经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