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分析糖尿病肾病临床用穴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碧香 黎亚玲 赵若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0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以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文献的取穴规律。方法: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5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 目的:总结和分析以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文献的取穴规律。方法: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5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5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以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腧穴主要取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使用频次前十的腧穴依次为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关元、脾俞、阴陵泉、合谷、中脘、太冲;穴位所在部位以腰背部、下肢部、胸腹部为主。结论以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相结合,穴位多选用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关元等,主要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配穴则以辨证取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穴位作用 穴位 规律研究
下载PDF
BOLD-fMRI技术在经穴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彦橙 陈榆舒 +3 位作者 陈柏君 李若阳 熊磊 郜发宝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7期6-10,共5页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其中,经络学说被认为是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在针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血氧合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MRI)可无创、动态和可视化针刺治疗过程中脑功能改变情况,近年来被...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其中,经络学说被认为是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在针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血氧合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MRI)可无创、动态和可视化针刺治疗过程中脑功能改变情况,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针刺研究、经络研究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研究基于fMRI-BOLD探究不同针刺模块、不同针刺穴位、不同针刺方法的疗效评估以及经络可视化等方面研究进行概述,为后续fMRI-BOLD探究针灸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信息,促进针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 fMRI针刺经穴脑效应 BOLD-fMRI技术
下载PDF
本经取穴调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银兰 万明雨 +4 位作者 梁希森 梁繁荣 哈静 曹丽翠 王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2-59,66,183,共10页
【目的】研究针刺少阳经穴与针刺非经非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前后的基因表达谱。【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比较采用经穴(经穴组)和非经非穴(非经非穴组)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各10例)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选取部分基因进行Real-t... 【目的】研究针刺少阳经穴与针刺非经非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前后的基因表达谱。【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比较采用经穴(经穴组)和非经非穴(非经非穴组)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各10例)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选取部分基因进行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经穴组治疗前后筛选出72个差异基因;非经非穴组治疗前后筛选出110个差异基因。经穴组差异基因涉及的功能包括脑内啡肽酶、ATP合酶等,与治疗该病的关联性大。但非经非穴组涉及的基因功能广泛且分散,与治疗该病关联性较小,如细胞凋亡、DNA修复等。RT-PCR检测了经穴组的ATPAF2、PTGS2、TOR3A基因,非经非穴组的ACP2、AURKA、ARHGEF11、CASP8基因,验证了基因芯片数据的可靠性。【结论】本经取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经穴效应在分子水平是多基因作用的综合结果,而非经非穴产生的安慰效应并未找到与之对应的与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相关的靶基因,进一步证明了经穴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针灸疗法 本经取穴 经穴效应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原文传递
从三阴交–悬钟的经穴效应探讨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辛思源 杨志新 +4 位作者 郭建恩 陆宏通 王培 庞嘉 张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3-1076,共4页
分析三阴交、悬钟的经穴效应以及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探讨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发现三阴交、悬钟均具有经穴效应的表现,且二者在经穴效应特性(循经特异性、经穴特异性)、经穴关系(解剖位置、经脉脏腑关系、功效主治)方面... 分析三阴交、悬钟的经穴效应以及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探讨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发现三阴交、悬钟均具有经穴效应的表现,且二者在经穴效应特性(循经特异性、经穴特异性)、经穴关系(解剖位置、经脉脏腑关系、功效主治)方面联系紧密。表明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在经穴效应方面相关,相对穴通过内在经穴效应特性和经穴关系与经穴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穴 三阴交 悬钟 经穴效应 特异性
原文传递
经穴效应特异性的3个基本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丁喜艳 佘延芬 +1 位作者 马良宵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6-1359,共4页
经穴理论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刺激穴位可特异性地对相应脏腑器官产生调治作用,而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是针灸调治作用产生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系统回顾我国近30年来关于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文献,初步... 经穴理论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刺激穴位可特异性地对相应脏腑器官产生调治作用,而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是针灸调治作用产生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系统回顾我国近30年来关于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文献,初步认为经穴效应特异性具有相对性、规律性和系统性3个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 特异性 相对性 规律性 系统性
原文传递
得气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经穴效应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亚峰 孙俊俊 +7 位作者 张壮 曹卉娟 王培 赵珉一 胡妮娟 吴桂雯 胡尚卿 朱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1-797,共7页
系统评价得气对原发性痛经(PD)患者经穴效应的影响。检索国内外10个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 CENTRAL)、MEDLINE数据库、荷兰医学... 系统评价得气对原发性痛经(PD)患者经穴效应的影响。检索国内外10个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 CENTRAL)、MEDLINE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联合补充医学文献数据库(AMED)、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数据库(CINAHL Plus)、精神医学信息数据库(Psyc INFO),补充检索5个临床试验注册库、论文后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网站Open Grey。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8月,没有语种和发表状态限制。收集单纯针刺经穴得气对比不得气或不同得气要素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s)。研究质量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评价。若研究间临床异质性小且I 2≤75%,采用Rev Man 5.3.5进行定量综合,否则进行定性综合。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645例患者。因临床异质性大只进行定性综合,(1)针刺经穴得气或不得气均具有缓解疼痛和焦虑的效应;得气时缓解疼痛的效应优于不得气时或与不得气时相当,得气时缓解焦虑的效应与不得气时无差异。(2)得气程度越高、穴位数越多,针刺经穴在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和减少疼痛时间方面的效应越好;(3)得气率越高,针刺经穴缓解焦虑的效应越好,但缓解疼痛的效应无变化;(4)得气出现越快并且气至病所,针刺经穴缓解疼痛的效应起效越快;(5)有温热得气感或有传导放射至病所的温热得气感,针刺经穴缓解疼痛和症状的效应越好。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质量不高以及潜在的偏倚,故还不能明确得气对PD患者经穴效应的影响如何。本研究方案已在PROSPERO平台注册:CRD42016038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得气 经穴效应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针灸穴位效应的本质——生命物质的调配 被引量:8
7
作者 解秸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3-1267,共5页
根据中医"五行互藏"、"五脏互藏"理论、中医"气"及针灸穴位的"调气"内涵、神经-内分泌-免疫物质的共享、成体干细胞的"转分化"和"去分化"及细胞的全息性提出"穴脏相... 根据中医"五行互藏"、"五脏互藏"理论、中医"气"及针灸穴位的"调气"内涵、神经-内分泌-免疫物质的共享、成体干细胞的"转分化"和"去分化"及细胞的全息性提出"穴脏相关-物质调配"假说,即:脏腑组织器官间存在相互通用的物质源,穴脏相关的本质是通过对相关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共享物质的调配(即分配),实现对其功能的调节,其规律与脏腑五行属性的生克乘侮相关。文章对于诠释中医证型的"一病多证、多病一证"及穴位效应的"一穴多脏(一穴多病)或多穴一脏(多穴一病)"现象提供了依据,对认识针灸的"调气"内涵并指导临床治病选穴、配穴和穴脏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效应 穴脏相关
原文传递
国内外经穴非特异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曾传 杨惠 +1 位作者 张何骄子 吴巧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2-1432,F0003,F0004,共3页
与穴位特异性比较,有关穴位的非特异性效应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实际上,穴位非特异性效应可能是针灸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故从国内外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争论热点出发,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研究值得思考。从临床疗效等对... 与穴位特异性比较,有关穴位的非特异性效应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实际上,穴位非特异性效应可能是针灸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故从国内外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争论热点出发,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研究值得思考。从临床疗效等对经穴非特异性效应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总结,初步阐释了穴位非特异性的实质内涵,并分析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产生的基础可能包括皮肤结构系统、皮肤信号传导系统、针灸后穴位局部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中枢广泛效应机制等,为今后的穴位非特异性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 经穴特异性 非特异性
下载PDF
电针不同部位腧穴调节大鼠胃运动效应特征研究:响应时间 被引量:2
9
作者 余芝 陆梦江 +1 位作者 韩旭 徐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分别电针“中脘”和“足三里”单穴对胃运动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腧穴调节胃运动的响应时间及其神经机制。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每组11只。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 目的:观察分别电针“中脘”和“足三里”单穴对胃运动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腧穴调节胃运动的响应时间及其神经机制。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每组11只。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分别予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及左膈角与腰肌之间、肾上腺内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各组大鼠均依次予电针“中脘”和左侧“足三里”单穴(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2 mA),每穴电针1次,每次1 min。采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电针前1 min及电针0~60 s、0~30 s、30~60 s胃内压,并计算胃内压变化倍率以比较各组效应量。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正常组大鼠电针“中脘”0~60 s、0~30 s、30~60 s期间胃内压下降(P<0.01);电针“足三里”0~60 s及30~60 s期间胃内压升高(P<0.01)。(2)与干预前比较,电针“中脘”0~60 s、0~30 s和30~60 s期间,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胃内压降低(P<0.01,P<0.05);电针“足三里”0~60 s、0~30 s和30~60 s期间,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胃内压升高(P<0.05)。(3)与正常组比较,迷走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中脘”30~60 s期间抑制效应量降低(P<0.01);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中脘”0~30 s及30~60 s期间抑制效应量降低(P<0.01)。电针“中脘”0~30 s及30~60 s期间,内脏大神经切断组抑制效应量较迷走神经切断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正常组比较,迷走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足三里”30~60 s期间兴奋效应量降低(P<0.01);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足三里”0~30 s期间兴奋效应量增加(P<0.05)。电针“足三里”0~30 s、30~60 s期间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兴奋效应量较迷走神经切断组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电针不同部位腧穴对正常大鼠胃运动调节效应的响应时间特点及神经机制不同。“中脘”响应时间短,30 s内快速起效;“足三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腧穴效应 中脘 足三里 胃运动 响应时间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穴位效应量化研究——以《中国针灸治疗学》与《实用针灸学》形成的教材网络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玥滢 方艺 +1 位作者 徐天成 夏有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29,共7页
提取《中国针灸治疗学》《实用针灸学》中病案的腧穴名称、主治病症,对穴位与主治病症进行降维表示,建立“穴-症”联系,采用复杂网络检测结果(节点度值)评估穴位的特异性,利用穴-症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分析针灸处方选穴的一致性和避免... 提取《中国针灸治疗学》《实用针灸学》中病案的腧穴名称、主治病症,对穴位与主治病症进行降维表示,建立“穴-症”联系,采用复杂网络检测结果(节点度值)评估穴位的特异性,利用穴-症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分析针灸处方选穴的一致性和避免冗余穴位的策略。结果显示,两本著作形成的“穴-症”网络均存在近似“长尾”的度分布,大量节点度值集中在0~4000,少量节点的度值高达10000以上。对于度值>10000的节点出现了明显的个数与分布差异,《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包括11个具有多连边数的穴位,遍布全身,《实用针灸学》中仅有2个多连边数的穴位,位于下肢。临床中存在个别穴位具有广泛的治疗效应,出现在大量处方中,通过节点度值的穴位划分能够粗粒度地评估穴位调控作用的躯体区域特异性;《中国针灸治疗学》穴-症网络连边数高于《实用针灸学》穴-症网络,与2本著作不同的时代背景有关,今后可利用具有时代传承特征的诊疗规律优化针灸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效应 广谱效应 特异效应 复杂网络 针灸
原文传递
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关系研究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辛思源 张鹏 +9 位作者 林驰 王培 李春华 胡妮娟 郝杰 齐丹丹 吴桂雯 胡尚卿 马良宵 朱江 《陕西中医》 2015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拟通过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验证上述临床试验数据的二次分析结果。方法:按照中央随机方案将144例不同子宫位置受试者随机均等分为三阴交组、关元组和次髎组。于治疗前通过超声和妇科检... 目的:拟通过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验证上述临床试验数据的二次分析结果。方法:按照中央随机方案将144例不同子宫位置受试者随机均等分为三阴交组、关元组和次髎组。于治疗前通过超声和妇科检查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当视觉模拟量表(VAS值)≥40mm时,分别按其随机分组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时间为30min,频率为2/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位受试者治疗1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临床症状评分量表RSS评价痛经伴随症状缓解情况。预期结果:拟通过前瞻性的研究,观察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是否有关系,并验证二次分析结果。预期结论:初步证实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关系;子宫位置可以作为临床上选穴治疗的依据之一,根据患者子宫位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经穴进行治疗,可能发挥更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随机对照 子宫位置 经穴效应 VAS值
下载PDF
电针刺激启动穴位效应促进骨骼肌修复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黄于婷 廖军 +12 位作者 饶天予 刘科志 林佳 林煜也 曾楚凡 张国俊 张夏 童秀冰 张靖宇 阚宇 方燕平 景向红 王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0-1170,共11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启动穴位效应激活肌卫星细胞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将45只SPF级2月龄SD大鼠随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电针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右侧腓肠肌急...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启动穴位效应激活肌卫星细胞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将45只SPF级2月龄SD大鼠随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电针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右侧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色甘酸钠模型组、色甘酸钠电针组在右侧“承山”“阳陵泉”注射20μL色甘酸钠,1次/d,干预7 d。电针组及色甘酸钠电针组大鼠于右侧“承山”“阳陵泉”行电针干预,予疏密波(2 Hz/100 Hz),每次30 min,1次/d,干预7 d。采用动物步态分析仪记录大鼠步态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腓肠肌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承山”局部皮肤肌肉肥大细胞聚集及脱颗粒状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右侧腓肠肌的肌卫星细胞配对盒基因7(Pax7)、成肌分化因子(MyoD),以及穴区皮肤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羟色胺(5-HT)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右侧腓肠肌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和CD206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色甘酸钠组右后肢摆动时间增加,步幅减小,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肌细胞肿大、变性坏死,“承山”局部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HT、Pax7、MyoD、CD68、CD206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色甘酸钠电针组右后肢摆动时间减少,步幅增大,HE染色见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肌细胞大小较一致,排列整齐;电针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增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HT、Pax7、MyoD、CD206表达增加(P<0.05),CD68表达减少(P<0.05);与色甘酸钠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5-HT、Pax7、MyoD、CD206表达增加(P<0.05),CD68表达减少(P<0.05)。结论电针“承山”“阳陵泉”可刺激穴位局部,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调控巨噬细胞表达,进而激活肌卫星细胞发挥修复骨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穴位效应 巨噬细胞 肌卫星细胞
原文传递
肝脏不同健康状态日月穴定点超声肝脏内部组织结构检出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家瑶 谷忠悦 周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48-2750,I0009,共4页
目的:通过肝脏不同健康状态下日月穴彩色定点超声所见组织检出率的比较研究,探讨日月穴在肝脏病理状态下敏化的生物医学基础。方法:采用低频定点超声方法,检测受试者肝脏体表投影区域内日月穴下肝脏内部组织结构,计算所见组织的检出率(n... 目的:通过肝脏不同健康状态下日月穴彩色定点超声所见组织检出率的比较研究,探讨日月穴在肝脏病理状态下敏化的生物医学基础。方法:采用低频定点超声方法,检测受试者肝脏体表投影区域内日月穴下肝脏内部组织结构,计算所见组织的检出率(n/N),受试者资料依据临床诊断分为肺结核、慢乙肝、肝硬化、脂肪肝及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组间配对检验。结果:1肝脏不同疾病状态下慢乙肝、肝硬化、脂肪肝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日月穴下门静脉右干有明显变化,P<0.05;2肺结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3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脂肪肝组与肺结核组比较,日月穴下门静脉右干有明显变化,P<0.05;4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脂肪肝组,进行两两比较,P>0.05。5胆囊的检出率在肝病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右干、胆囊在肝脏疾病过程中的变异性是日月穴敏化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穴 彩色超声 组织形态改变 肝脏损害 经穴效应
下载PDF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思慧 刘书庆 +2 位作者 王玥梅 余曙光 吴巧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明确腧穴功效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阳陵泉穴具有舒筋通络、疏肝利胆、调畅气机的功效,是临床常用腧穴。本文整理了阳陵泉穴的传统功效主治、现代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对阳陵泉穴在外周及中枢发挥的抗炎、镇痛、促进突... 明确腧穴功效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阳陵泉穴具有舒筋通络、疏肝利胆、调畅气机的功效,是临床常用腧穴。本文整理了阳陵泉穴的传统功效主治、现代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对阳陵泉穴在外周及中枢发挥的抗炎、镇痛、促进突触重塑等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科学、精准认识阳陵泉穴的腧穴功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 腧穴功效 腧穴主治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MSM人群HIV感染者原穴红外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宏 白增华 +6 位作者 周歆 任路 安吉尔 周向东 李欣悦 周欣 谷忠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4-207,I0038,共5页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者原穴的红外特异性,为中医治疗HIV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观察组为感染HIV的MSM受试者42例,健康对照组为排除HIV感染的健康志愿者25例。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受试者四肢远端的十二经原穴部位进...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者原穴的红外特异性,为中医治疗HIV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观察组为感染HIV的MSM受试者42例,健康对照组为排除HIV感染的健康志愿者25例。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受试者四肢远端的十二经原穴部位进行拍摄并提取温度数据,以穴位相对红外温度为指标,进行组间非参数检验。结果①未治疗组左侧京骨穴与双侧太溪穴相对红外温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治疗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从原穴与十二经脉和五载六腑的特殊关系而言,依据足太阳经别循行"别入肛中"的经络理论和中医学"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的脏腑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研究现象。②治疗组双侧太白穴相对红外温度高于未治疗组(P<0.05);其余各穴位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是导致其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次试验观察到的的脾经原穴抗病毒治疗后温度明显回升的现象,与目前有关中医脾的功能与人体免疫机能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吻合。结论MSM人群艾滋病期患者十二原穴中,膀胱经、肾经与脾经原穴(京骨、太溪、太白)的红外温度具有反映病症的效应,这种多个脏腑经络相关原穴的联合效应,符合HIV感染者发病规律。体现了十二原穴反映病症效应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原穴 红外特异性 经穴效应
下载PDF
小儿推拿穴位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道全 《山西中医》 2012年第10期37-37,60,共2页
将小儿推拿穴位按其作用进行分类,归纳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清热、补益、温阳散寒、消食化滞、止泻、通大便、止腹痛、止呕吐、利小便、止咳化痰平喘、理气、镇惊安神、醒神开窍、通鼻窍、止抽搐、固表止汗、通络调气血等19类穴位,以... 将小儿推拿穴位按其作用进行分类,归纳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清热、补益、温阳散寒、消食化滞、止泻、通大便、止腹痛、止呕吐、利小便、止咳化痰平喘、理气、镇惊安神、醒神开窍、通鼻窍、止抽搐、固表止汗、通络调气血等19类穴位,以便于学习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 穴位作用 分类研究
下载PDF
对8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辛思源 林驰 +7 位作者 王培 胡妮娟 郝杰 齐丹丹 吴桂雯 胡尚卿 马良宵 朱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一项针刺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央完全随机方案将9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均等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 目的通过对一项针刺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央完全随机方案将9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均等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排除子宫位置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6例,于治疗前通过超声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当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P)值≥40 mm时,取双侧三阴交穴,期望得气组以Φ0.3×40 mm一次性无菌管针直刺1~1.2寸,每10分钟行平补平泻手法30秒;期望不得气组以Φ0.18×13 mm一次性无菌管针弹入即可,不施手法,两组均留针30分钟后缓慢平和的将针渐渐退出,进行疗效检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P)值评价两组治疗前、起针即刻(针刺30分钟)和起针后10分钟(40分钟)的疼痛情况。并比较各子宫位置反应者比例(治疗前后VAS-P值降低50%及以上患者的比例)、总体有效率、起针即刻效应(治疗前VAS-P值-起针即刻VAS-P值)与起针后效应(治疗前VAS-P值-起针后10分钟VAS-P值)。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不同子宫位置间治疗前后各时点VAS-P值、反应者率、总体有效率、起针即刻效应与后效应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有统计结果提示子宫位置可能与三阴交穴效应无关,其结果有待于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凝滞证 原发性痛经 子宫位置 经穴效应 三阴交穴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值
下载PDF
拔罐对大鼠环跳穴区皮肤组织相关神经肽及化学物质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惠 徐东升 +2 位作者 陈虹 王莹莹 杨金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69-774,共6页
目的:通过使用免疫组化和共聚焦技术研究拔罐对环跳穴区皮肤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健康SD大鼠,剃除双后肢环跳穴区毛发,充分暴露穴区皮肤组... 目的:通过使用免疫组化和共聚焦技术研究拔罐对环跳穴区皮肤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健康SD大鼠,剃除双后肢环跳穴区毛发,充分暴露穴区皮肤组织,在左侧环跳穴进行拔罐干预,拔罐后即刻灌流,并分别取正常大鼠和拔罐大鼠左侧穴区皮肤组织,长宽均为1 cm。使用25%高渗糖脱水后用恒冷箱切片机制成20μm厚的组织切片,然后分别用Mast Cell、NPY、5-HT抗体进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拔罐组大鼠环跳穴区皮肤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且结构不清,真皮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挤压变形,Mast Cell、NPY、5-HT阳性表达明显增强。Mast Cell和5-HT在表皮和真皮内靠近血管和毛囊聚集,在皮下组织中大量散在分布围绕血管形成不连续的细胞带。NPY神经纤维在真皮及皮下组织的分布以串珠形式为主,在真皮下层绕血管毛囊汇聚明显。使用荧光显微镜分别在10倍镜下对5-HT和Mast Cell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在20倍显微镜下NPY阳性表达纤维的长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拔罐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能够使环跳穴区皮肤组织中Mast Cell、NPY、5-HT的表达上调,这些神经活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激活相关信号传递通路而实现拔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 肥大细胞 神经肽Y 5-羟色胺 环跳 穴区效应 皮肤组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经穴效应通过调控ATPAF2基因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银兰 万明雨 +1 位作者 梁希森 梁繁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观察本经取穴调控偏头痛患者ATPAF2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经穴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两组的基因表达谱,通过Gene Ontology(GO)分析、Pathway分析。结果:得出ATPAF2基因在经穴组各样本... 目的:观察本经取穴调控偏头痛患者ATPAF2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经穴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两组的基因表达谱,通过Gene Ontology(GO)分析、Pathway分析。结果:得出ATPAF2基因在经穴组各样本中表达显著,GO分析,该基因所体现的3个功能的P值分别为0.000287、0.000287和0.000693(均P<0.05),该基因在非经非穴组各样本中未见表达。结论:本经取穴对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效应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对ATPAF2基因的调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 ATPAF2 本经取穴 无先兆偏头痛
下载PDF
HBV感染患者穴位贴敷肝脏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响应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宏 谷忠悦 +1 位作者 焦倩倩 刘金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1-203,共3页
目的:通过期门、肝俞、中都穴位贴敷对肝脏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参数影响效应的比较研究,探讨穴位贴敷的科学性。方法:以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时间为标准分为穴位贴敷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进行抗病毒和其他药物治疗。以彩... 目的:通过期门、肝俞、中都穴位贴敷对肝脏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参数影响效应的比较研究,探讨穴位贴敷的科学性。方法:以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时间为标准分为穴位贴敷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进行抗病毒和其他药物治疗。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之后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和门静脉充血指数(CI)为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配对结果显示,治疗组VPV提升,P〈0.05。结论:期门、肝俞、中都穴组实施中药贴敷,具有加快HBV感染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的效应。对慢乙肝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经穴效应 贴敷 门静脉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