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避让带”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 被引量:116
1
作者 徐锡伟 于贵华 +5 位作者 马文涛 冉永康 陈桂华 韩竹军 张兰凤 尤惠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0-483,共14页
基于不同类型活断层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的地层强变形带宽度等观测事实 ,结合地面建筑设施毁坏带与活断层密切的空间位置关系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确定了活断层“避让带”宽度为 30m。各活断层更为准确的避让... 基于不同类型活断层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的地层强变形带宽度等观测事实 ,结合地面建筑设施毁坏带与活断层密切的空间位置关系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确定了活断层“避让带”宽度为 30m。各活断层更为准确的避让带宽度可通过分析跨断层探槽地质剖面上地层的变形特征加以验证或修订 ;活断层斜列阶区、平行次级断层围限区、走向弯曲区等特殊地域的避让带宽度为这些地域宽度与两外侧各 15m之和。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活断层“避让带”立法与执法管理 ,并加强活断层鉴定及其地表活动线几何结构形态的准确定位工作 ,积极而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避让带宽度
下载PDF
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 被引量:113
2
作者 邓起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1-605,共5页
城市范围内直下型活动断裂突发错动产生的直下型大地震 ,直接威胁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是为城市减灾服务的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活动构造研究面临的一项新的工作。这一工作的核心是要解决城市范围... 城市范围内直下型活动断裂突发错动产生的直下型大地震 ,直接威胁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是为城市减灾服务的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活动构造研究面临的一项新的工作。这一工作的核心是要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断裂最新活动、断裂的深部背景、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和地面错动危险性及减灾对策。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 ,作者用“有没有、活不活、深不深 ,震不震 ,错不错 ,好对策”这 6句话来表示其核心内容。文中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危险性 城市
下载PDF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被引量:111
3
作者 刘保金 张先康 +7 位作者 方盛明 赵成斌 段永红 朱金芳 黄昭 黄宗林 王善雄 郑德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4-532,共9页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 ,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高分辩率 数据采集 浅层地震勘探 干扰波 信噪比 分辩率
下载PDF
首都圈西北部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03
4
作者 吴晶 高原 +1 位作者 陈运泰 黄金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本研究使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首都圈西北部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结果.根据对有3条以上可靠记录的14个台站的统计分析,得到首都圈西北部地区的... 本研究使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首都圈西北部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结果.根据对有3条以上可靠记录的14个台站的统计分析,得到首都圈西北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的统计平均结果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69.9°±44.5°,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4.44±2.93(ms/km).研究认为,NE69.9°±44.5°的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暗示了该区域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第一优势取向揭示了NWW近E-W方向的原地水平主压应力的构造意义,凸现了NWW向的张家口—蓬莱断陷带.通过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认为南口—孙河断裂和夏垫断裂是两个活动断裂,而八宝山断裂可能是个并不太活跃的活动断裂.华北盆地里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显示出复杂的分布特征,对应了盆地凹陷区里许多断裂互相交汇造成区域主压应力场受到局部调整的复杂图像.研究还认为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急剧的梯度变化可能与地壳深部的温度变化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地震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 活动断裂
下载PDF
四川岷江断裂带北段的新活动、岷山断块的隆起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95
5
作者 周荣军 蒲晓虹 +2 位作者 何玉林 黎小刚 戈天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岷山断块由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自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所形成 ,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受区域NWW向主压应力场的控制 ,岷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表现为明显的推覆逆掩运动并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 ,岷山断块则处于强烈的隆起抬升状态... 岷山断块由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自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所形成 ,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受区域NWW向主压应力场的控制 ,岷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表现为明显的推覆逆掩运动并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 ,岷山断块则处于强烈的隆起抬升状态。航片解译及野外地质考察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带由数条次级断裂呈羽列组合而成 ,其中尕米寺 -川盘右阶羽列区的羽列距达3km ,控制了低序次的地震破裂单元。第四纪地貌发育过程及断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7~ 0 53mm/a ,水平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 ;岷山断块第四纪以来的平均隆起速率为 1 5mm/a左右。地震活动特征表明 ,该地区 6级以上强震丛集于强烈活动的断块边界断裂上 ,中强地震及小震发生在新构造隆起区及近东西向断裂带上 ,与断裂的活动性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活动断块 断错地貌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概论 被引量:96
6
作者 郭长宝 张永双 +4 位作者 蒋良文 石菊松 孟文 杜宇本 马春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7-889,共13页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是西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线横跨扬子板块、川滇地块、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等大地构造单元,在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川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地震和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严重制...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是西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线横跨扬子板块、川滇地块、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等大地构造单元,在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川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地震和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严重制约着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地应力测量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规划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活动断裂、高地应力、高地温、岩爆和地质灾害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发育有54条区域活动断裂,其中对铁路有直接重要影响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有17条;研究区内地震活动频繁,约有50%的规划线路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 g地区,部分地段>0.4 g,潜在地震风险大;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受活动断裂影响强烈,部分地段发育有高速远程滑坡;川藏铁路沿线构造应力场和地热场复杂,深埋隧道工程建设时容易发生岩爆、软岩大变形和高温热害等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活动断裂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 地质选线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76
7
作者 张永双 郭长宝 +3 位作者 姚鑫 杨志华 吴瑞安 杜国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3)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4)断裂活动是地质灾害链的源头,为地质灾害提供物源。上述表现形式及灾害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是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根据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研究提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灾机理是未来地质灾害研究方向,将为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内外动力耦合 地震滑坡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在沿海地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8
作者 何正勤 陈宇坤 +3 位作者 叶太兰 王向东 王辉 贾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372,共10页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较差。文中给出了在粤东、天津和唐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开展隐伏断层探测的应用实例。较系统地介绍了野外工作、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在强干扰环境下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技术途径。所给实例中的反射波组能量强,隐伏断层的反应明显,经跨断点钻探验证,结果证实地震勘探确定的界面深度、断点位置和基岩错距等参数都是可靠的。所述技术方法对类似地区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工程物探工作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浅层地震勘探 沿海地区 隐伏断层
下载PDF
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0
9
作者 邓起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本文试图在世界活动构造研究背景下概括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并对最近20年来中国的活动构造研究,包括几何学、滑动速率、古地震和大震重复间隔、分段理论和应用、活动褶皱、深浅构造耦合关系、城市和海域活动构造探测、块体划分和块... 本文试图在世界活动构造研究背景下概括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并对最近20年来中国的活动构造研究,包括几何学、滑动速率、古地震和大震重复间隔、分段理论和应用、活动褶皱、深浅构造耦合关系、城市和海域活动构造探测、块体划分和块体运动、地震危险性和未来断裂滑动量评价及中国现代构造活动动力学等进行简要评述,对今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进行概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学 滑动速率 古地震 大震重复间隔 分段理论 活动褶皱 深浅层造耦合关系 地震危险性 活动构造 中国
下载PDF
祁连山活动断裂带中东段冷龙岭断裂滑动速率的精确厘定 被引量:65
10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1 位作者 葛伟鹏 罗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大比例尺航空照片处理确定断层的位置,利用断错地貌测图、热释光(TL)和碳十四(14C)测年方法,厘定了冷龙岭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冷龙岭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3±0.7)mm/a,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9±0.3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断裂带 冷龙岭断裂 滑动速率 活动断裂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顺时针转动的构造学与古地磁学证据 被引量:58
11
作者 徐锡伟 程国良 +6 位作者 于贵华 宋方敏 向宏发 张兰凤 Hagai Ron 王洋龙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70,共10页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的水平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其中 ,川西北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 1 4°/Ma ;滇中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3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约 1 5°/Ma。在滇中次级块体内部姚安、大姚、永仁、昆明北马街等地采集到约 90个古新世地层的定向样品 ,通过交变退磁和热退磁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剩磁矢量 (实验磁偏角和磁倾角 ) ,由实测磁偏角与期望磁偏角相比可知川滇地区滇中次级块体中新世早期以来的顺时针转动累积量可达 30°~ 4 8°。次级块体的整体转动与块边活动断裂的左旋滑动符合左旋走滑断裂作用区块体作顺时针转动的运动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活动块体 块体转动 磁偏角期望值 磁偏角实测值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四川西部理塘—巴塘地区的活动断裂与1989年巴塘6.7级震群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周荣军 陈国星 +4 位作者 李勇 周朝晖 龚宇 何玉林 黎小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43,共13页
四川西部的理塘-巴塘地区以近SN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并发育1组NNE和NW向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文中在详细的TM卫片和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以活动构造地貌学为主线,重点解析了该地区断裂构造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活动的表现形式,确定近SN向的... 四川西部的理塘-巴塘地区以近SN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并发育1组NNE和NW向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文中在详细的TM卫片和航空照片判译的基础上,以活动构造地貌学为主线,重点解析了该地区断裂构造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活动的表现形式,确定近SN向的金沙江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近EW向的缩短速率为2 ~3mm/a,NNE向巴塘断裂的右旋水平滑动平均速率为1.3 ~2.7mm/a,NW向理塘断裂的左旋水平滑动平均速率为2.6 ~4.4mm/a.结合地球物理场、震源机制解、GPS测量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总体态势及其所导致的块体运移规律,指出1989年巴塘6.7级震群的成因,是由于NNE向巴塘断裂和NW向理塘断裂共轭剪切所派生的近EW向正断层的张性破裂所致,揭示了一个挤压构造环境内正断层发震的典型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 正断层 发震构造 活动断裂 断裂构造 挤压构造 震例 共轭 滑动平均 速率
下载PDF
突变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黄润秋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文说明了突变理论应用于工程地质中的一般方法。着重通过实例介绍尖点突变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现状,其中包括用突变理论评价层状结构斜坡、地下洞室的顶板冒落及活断层的稳定性,以及斜坡失稳的时间预报等问题。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 本文说明了突变理论应用于工程地质中的一般方法。着重通过实例介绍尖点突变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现状,其中包括用突变理论评价层状结构斜坡、地下洞室的顶板冒落及活断层的稳定性,以及斜坡失稳的时间预报等问题。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突变理论 层状结构 斜坡
下载PDF
活动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 被引量:49
14
作者 易顺民 唐辉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62,共5页
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活动断裂带内断裂系、水系及断层泥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指出断裂系及水系分维值的大小体现了活动断裂的结构复杂程度和构造活动性特征,探讨了断层泥分维值同断层运动特征与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分维是定量研... 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活动断裂带内断裂系、水系及断层泥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指出断裂系及水系分维值的大小体现了活动断裂的结构复杂程度和构造活动性特征,探讨了断层泥分维值同断层运动特征与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分维是定量研究活动断裂的一种度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断裂系 水系 断层泥 分形结构
下载PDF
活动断层、地震灾害与减灾对策问题 被引量:55
15
作者 徐锡伟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1期7-14,共8页
本文在对活动断层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论述基础上,通过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间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分析,以及海原断裂带松山和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老城西等地点的探槽地质剖面的介绍等,揭示出活动断层近地表永久性地质变形的局部化特征,永久... 本文在对活动断层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论述基础上,通过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间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分析,以及海原断裂带松山和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老城西等地点的探槽地质剖面的介绍等,揭示出活动断层近地表永久性地质变形的局部化特征,永久变形带宽度一般小于30m。文章最后介绍了美国加州地震断层划定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活动断层填图计划作为积极有效减灾的一项公益性对策,指出中国大陆地区应有步骤地开展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来有效地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地震灾害 地质变形 减灾对策
下载PDF
六盘山东麓活动逆断裂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50
16
作者 向宏发 虢顺民 +3 位作者 张秉良 张晚霞 池田安隆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1-327,共7页
新的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东麓断裂是一条第四纪以来的活动逆断裂构造带。根据断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把该断裂带分为北、中、南3段。北段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中、南段以倾向逆冲运动为特征。活动时代北新南... 新的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东麓断裂是一条第四纪以来的活动逆断裂构造带。根据断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把该断裂带分为北、中、南3段。北段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中、南段以倾向逆冲运动为特征。活动时代北新南老,水平位错北强南弱。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特征的这种变化与西华山六盘山条形地块东向滑移受阻及断裂走向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六盘山 晚第四纪 断裂构造带
下载PDF
太行山南缘新生代的隆升与断陷过程 被引量:51
17
作者 马寅生 赵逊 +6 位作者 赵希涛 吴中海 高林志 张岳桥 赵汀 吴珍汉 扬守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9-233,共15页
作者通过太行山南缘夷平面、河流阶地、山前盆地和中新生代断裂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太行山南缘新生代的断陷与隆升过程,认为太行山南缘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以断裂的断陷、隆升为特征,分为三个相对稳定夷平时期和三个快速隆升阶段,形... 作者通过太行山南缘夷平面、河流阶地、山前盆地和中新生代断裂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太行山南缘新生代的断陷与隆升过程,认为太行山南缘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以断裂的断陷、隆升为特征,分为三个相对稳定夷平时期和三个快速隆升阶段,形成三级夷平面。第四纪以来的快速隆升过程可进一步划分为六次相对快速抬升和六个相对稳定堆积时期,形成六级阶地。古近纪断陷活动强烈,第四纪除山前断裂以外,其它断裂未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缘 夷平面 阶地 活动断裂
下载PDF
中国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被引量:49
18
作者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12,共8页
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是密切相关的。活动构造可以直接引起地质灾害,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又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地质灾害,人类不恰当的工程活动还可以恶化地质构造环境而加剧地质灾害。在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相关性研究方面,我国急待启动四大... 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是密切相关的。活动构造可以直接引起地质灾害,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又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地质灾害,人类不恰当的工程活动还可以恶化地质构造环境而加剧地质灾害。在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相关性研究方面,我国急待启动四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基于现代大陆动力学的中国大陆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评价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质灾害;活动断裂的工程危害及其防治;地质灾害的内外动力耦合成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 活断层 地壳稳定性
下载PDF
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运动特征及模式的讨论 被引量:50
19
作者 何宏林 池田安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7-548,共12页
安宁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断层,地方志记载公元1536年曾发生过震级大于7级的破坏性地震.详细的断裂地貌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表明,安宁河断裂带除具有主要的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外,还兼有重要的逆冲运动分量.根据冲沟和... 安宁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断层,地方志记载公元1536年曾发生过震级大于7级的破坏性地震.详细的断裂地貌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表明,安宁河断裂带除具有主要的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外,还兼有重要的逆冲运动分量.根据冲沟和阶地面的位错量及其热释光测年结果估计,该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3~7mm/a.根据滑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的关系,推测跨安宁河断裂带东西向由于逆冲断层运动造成的挤压缩短速率约为1.7~4.0mm/a;简单分解鲜水河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估计分配在大凉山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与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大致相当,约为3~7mm/a.此外,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并结合最近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新认识,建立了安宁河断裂带的动力学模型,认为安宁河断裂带是一条逆冲走滑断裂带.其下盘(西盘)主动向南东方向下插,造成了上盘(东盘)向北西方向的上冲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逆冲断层 滑动速率 安宁河断裂
下载PDF
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53
20
作者 黄强兵 彭建兵 +1 位作者 王飞永 刘妮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4,共10页
我国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及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十分发育,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给我国目前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挑战。文... 我国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及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十分发育,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给我国目前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挑战。文中论述了我国城市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及岩溶等特殊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状况及危害,明确指出了上述特殊地质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诸如监测缺乏系统性、缺少评价与安全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特殊地质与地下空间相互作用机制不明以及规划缺乏前瞻性等关键问题和挑战,建议尽快开展我国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理论方法、规划设计理论、探测与监测技术方法以及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安全利用与防治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以及岩溶等特殊地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安全运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特殊地质 地面沉降 地裂缝 活动断裂 岩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