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19
1
作者 中国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诊疗专家共识制订小组 王宝玺 闫言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4,共8页
反常性痤疮(AI)/化脓性汗腺炎(HS)是一种因毛囊闭锁导致毛囊皮脂腺单位受累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顶泌汗腺分布区域,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疼痛性、深在性、炎症性皮损。AI/HS发病与遗传、炎症与免疫、微生物、肥胖及吸... 反常性痤疮(AI)/化脓性汗腺炎(HS)是一种因毛囊闭锁导致毛囊皮脂腺单位受累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顶泌汗腺分布区域,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疼痛性、深在性、炎症性皮损。AI/HS发病与遗传、炎症与免疫、微生物、肥胖及吸烟等因素相关。AI/HS治疗困难,目前的治疗以控制皮损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医生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维A酸类、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以及抗雄激素药物等,辅助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或光电治疗。该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中国AI/HS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炎 反常性痤疮 诊断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逆向性痤疮的命名、发病机制及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9-851,875,共4页
逆向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常与聚合性痤疮、脓肿性穿凿性头部毛囊周围炎合并发生,国内常以"毛囊闭锁三联征"报道该病。该病命名混乱,给读者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综述不同阶段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改变及其命名的变化。此外,近... 逆向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常与聚合性痤疮、脓肿性穿凿性头部毛囊周围炎合并发生,国内常以"毛囊闭锁三联征"报道该病。该病命名混乱,给读者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综述不同阶段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改变及其命名的变化。此外,近年来逆向性痤疮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同时探讨逆向性痤疮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对该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将来可以从基因水平上对该病做出预防和治疗,解除患者病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性痤疮 命名 病因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惠云 李海玲 +4 位作者 李志量 徐浩翔 李诚让 张国毅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方法对门诊诊治的17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岁左右,病程2~5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会... 目的探讨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方法对门诊诊治的17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岁左右,病程2~5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会阴、臀部出现疼痛性炎性丘疹、结节、脓肿,伴瘘管窦道形成,反复发作。10例患者有家族史,7例为散发病例。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维A酸类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较严重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反常性痤疮患者以顶泌汗腺部位出现脓肿、窦道、瘢痕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反常性 化脓性汗腺炎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治疗中重度反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林乃余 唐旭华 +3 位作者 詹济滂 杨建 周子玮 韩建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431,共7页
【目的】初步总结生物制剂治疗反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反常性痤疮并接受阿达木单抗或/和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患者10例,并着重针对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诊断:临床表现结合病... 【目的】初步总结生物制剂治疗反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反常性痤疮并接受阿达木单抗或/和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患者10例,并着重针对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诊断: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疗效:采用化脓性汗腺炎临床反应评价(HiSCR)和国际化脓性汗腺炎严重程度评分(ISH4)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9例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患者ISH4的下降率为45.5%(26.2%~94.7%),达到HiSCR临床有效的患者5例;3例使用司库奇尤单抗的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系由阿达木单抗方案更改而来,ISH4的下降率分别为5%、34.3%和70.8%,达到HiSCR临床有效的患者1例。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不良反应,2例患者因治疗抵抗及担心感染风险更改治疗方案,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肺结核、肝炎、肝酶升高、荨麻疹等临床不良反应。【结论】生物制剂在治疗反常性痤疮方面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给反常性痤疮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化脓性汗腺炎 生物制剂治疗 阿达木单抗 司库奇尤单抗
下载PDF
Nicastrin基因突变的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Notch—HES信号通路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诚让 何艳艳 +2 位作者 张晓峰 徐浩翔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检测nicastrin基因突变的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标本中,nicastrin及其下游Notch—HE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icastrin及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在4例nicastrin基因突变的患者皮损石蜡标本的表达,并用6例正常皮肤组... 目的检测nicastrin基因突变的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标本中,nicastrin及其下游Notch—HE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icastrin及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在4例nicastrin基因突变的患者皮损石蜡标本的表达,并用6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nicastrin与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Nicastrin蛋白广泛表达于表皮全层、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单位、大汗腺及小汗腺。在携带nicastrin基因突变的患者皮损中,表皮及毛囊漏斗部nicastrin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同时,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表达亦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Nicastrin蛋白与Notchl、Notch3以及HES一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31、0.748、0.807,P值分别〈0.01,〈0.05、〈0.01),而与Notch2、HES一5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597和0.591,均P〉0.05)。结论Nicastrin基因突变患者的皮损中nicastrin低表达,且与多种Notch—HES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呈正相关,提示nicastrin表达减少可能通过影响下游Notch—HES信号通路的表达参与反常性痤疮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突变 信号传导 反常性痤疮 Nicastrin基因 Notch—HES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反常性痤疮的生物治疗进展
6
作者 苑辰 闫言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随着对反常性痤疮炎症发病机制的认识增加以及生物制剂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中的发展与应用,一些生物制剂已在临床研究及实践中表现出对反常性痤疮较好的疗效及治疗潜力。本文主要概述近年来有关反常性痤疮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炎 生物制剂 治疗 反常性痤疮 阿达木单抗 英夫利西单抗
原文传递
化脓性汗腺炎/反常性痤疮的分型进展
7
作者 王雯竹 王宝玺 +1 位作者 何艳艳 徐浩翔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2-895,共4页
化脓性汗腺炎(HS)/反常性痤疮(AI)是一种因毛囊闭锁导致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而基于HS/AI临床表现、基因突变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丰富了HS/AI的亚型分类。本文综述近年来HS/AI临床... 化脓性汗腺炎(HS)/反常性痤疮(AI)是一种因毛囊闭锁导致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而基于HS/AI临床表现、基因突变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丰富了HS/AI的亚型分类。本文综述近年来HS/AI临床表型和基因分型方面的进展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本病,为正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炎 表型 基因型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反常性痤疮
原文传递
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中IL-17和IL-23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史天威 张江安 +1 位作者 赵青赞 于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了解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处IL-17及IL-23的表达分布。方法收集5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IL-17及IL-23在这些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患者皮损中是否有IL-17及IL-23的... 目的了解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处IL-17及IL-23的表达分布。方法收集5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IL-17及IL-23在这些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患者皮损中是否有IL-17及IL-23的异常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L-17及IL-23在正常对照组低表达或阴性表达,在患者皮损处呈显著的阳性表达,并且在患者皮损处的表皮、毛囊、皮脂腺及汗腺部位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患者组皮损组织的IL-17及IL-23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处存在IL-17及IL-23的高表达,IL-17/IL-23炎症轴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反常性痤疮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IL-17/IL-23炎症轴是治疗反常性痤疮的可选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皮损 表达 IL-17 IL-23.
下载PDF
γ-分泌酶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学敏 何艳艳 +2 位作者 张晓峰 李诚让 王宝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43-247,共5页
γ-分泌酶是一个包含四个疏水性亚基的跨膜蛋白水解酶,可以裂解包括β淀粉样前体蛋白、Notch受体等超过30种Ⅰ型跨膜蛋白.近年来,在多个家族性和散发性反常性痤疮的病例中发现了γ-分泌酶基因存在杂合突变.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γ-分泌... γ-分泌酶是一个包含四个疏水性亚基的跨膜蛋白水解酶,可以裂解包括β淀粉样前体蛋白、Notch受体等超过30种Ⅰ型跨膜蛋白.近年来,在多个家族性和散发性反常性痤疮的病例中发现了γ-分泌酶基因存在杂合突变.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γ-分泌酶在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和诸如炎症性皮肤病、皮肤肿瘤、感染性皮肤病、性病及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皮肤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尚无临床应用,γ-分泌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可能在未来为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学 Γ-分泌酶 反常性痤疮 Notch受体
原文传递
国内反常性痤疮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颂楠 支媛婷 +3 位作者 王玉连 毕新岭 吴建华 顾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09-411,415,共4页
目的分析国内反常性痤疮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有关"反常性痤疮"的期刊文献,归纳文献中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及疗效等资料,对相关临床特征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4篇,收集病例43例,其中... 目的分析国内反常性痤疮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有关"反常性痤疮"的期刊文献,归纳文献中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及疗效等资料,对相关临床特征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4篇,收集病例43例,其中男36例,女7例,初发年龄8~47岁,病程2—34年,皮肤病变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可呈多种表现形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20例(46.5%),中性粒细胞升高15例(34.9%)。21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呈现毛囊病变伴炎性细胞浸润19例。41例患者接受治疗,治愈9例(22.0%),病情反复32例(78.0%)。结论国内反常性痤疮病例的发病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典型皮损、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特点与外文文献基本相近,该病治疗方式尚存争议,值得国内医师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临床特点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的中文期刊文献证据等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颂楠 陈智勇 +3 位作者 赵启明 丁寅佳 毕新岭 顾军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有关反常性痤疮的中文期刊文献证据的等级现状。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主题为"反常性痤疮"的期刊文献,分析其文献类型、发表时间、期刊来源等要素,根据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等级标准来评价文献的评价证据等级。... 目的分析有关反常性痤疮的中文期刊文献证据的等级现状。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主题为"反常性痤疮"的期刊文献,分析其文献类型、发表时间、期刊来源等要素,根据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等级标准来评价文献的评价证据等级。结果共纳入文献99篇,来源于52种中文期刊,出版时间分布于1995年~2015年。无推荐等级为A的文献;推荐等级为B的文献4篇,证据等级均为3b;推荐等级为C的文献78篇,证据等级均为4;推荐等级为D的文献17篇,证据等级均为5。其中,《中华皮肤病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及《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各有8篇,均为证据等级4和5的文献。结论关于反常性痤疮的中文文献绝大多数属于低证据等级文献,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提示当前国内学者需重视对现有低证据等级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学习借鉴,同时积极开展高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中文期刊文献 证据等级 病例
下载PDF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in Women: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12
作者 Dana Sawan Cyril Touboul +1 位作者 Barbara Hersant Jean Paul Meningaud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1年第11期1425-1436,共12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rong>:</stron...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rong>:</strong></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S) or Acne inversa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Verneuil’s disease</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s a rare and debilitating condition arising in the intertriginous folds that bear apocrine glands (axillae, groin, perineum, pubis, ano-genital area). It has a deleterious impact on the life of affected persons who tend to be more depressive and poorly socially and sexually connected because of pain, malodor and stigmatization.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thods</span></b></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b></span></span><spa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b></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Henri Mondor Hospital in Créteil, Franc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gery as a radical treatment and also assess the factors related to recurrence and the surgical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in women operated for severe HS of perineum and genitali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span></b></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acne inversa Wide Excision RECURRENCE Surgical Satisfaction 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下载PDF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增殖、凋亡及脂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婷婷 魏子妤 +3 位作者 叶枫 莫小辉 Christos C.ZOUBOULIS 鞠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2,168,共7页
[背景]吸烟与痤疮及反向痤疮关系密切,香烟是否通过影响皮脂腺细胞生物学功能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仍不清楚。[目的]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体外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增殖、凋亡、脂质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SZ95人... [背景]吸烟与痤疮及反向痤疮关系密切,香烟是否通过影响皮脂腺细胞生物学功能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仍不清楚。[目的]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体外对SZ95人皮脂腺细胞增殖、凋亡、脂质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SZ95人皮脂腺细胞,设置不同浓度CSE刺激组及相应的PBS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MTT法检测体积百分比(余同)为5%、2.5%、1%、0.5%、0.25%、0.1%的CSE染毒24、48、72 h后细胞活力的变化;FITC Annexin/PI双染法检测5%、2.5%、1%CSE染毒24、48、72 h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尼罗河红及油红染色法检测1%CSE对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1%CSE作用前后细胞内芳香烃受体(AhR)及其下游经典靶位基因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5%和5%CSE诱导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的细胞活力下降(P<0.01):2.5%CSE组细胞活力分别为81%、60%、66%,5%CSE组细胞活力分别为54%、16%、12%。2.5%和5%CSE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晚期凋亡:24、48、72 h后2.5%CES组细胞晚期凋亡比例(Annexin+/PI+)分别为3.74%、6.71%、56.6%,5%CSE组分别为22.9%、27.1%、64.5%。1%CSE作用48 h后细胞脂质合成减少(P<0.01),CSE组的脂质合成量是对照组的85%。1%CSE作用2 h时细胞内AhR及CYP1A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1.68倍和4.53倍(P<0.01),48 h时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2.10倍和3.48倍(P<0.01)。[结论]CSE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外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晚期凋亡,一定浓度时抑制细胞脂质合成,上调AhR及CYP1A1蛋白及mRNA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香烟烟雾可能通过干扰人皮脂腺细胞的正常生物学功能而参与皮脂腺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 皮脂腺 芳香烃受体 反向痤疮 痤疮
原文传递
化脓性汗腺炎与相关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敏 何艳艳 徐浩翔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化脓性汗腺炎以反复发生疼痛性皮肤脓肿、窦道伴瘢痕形成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皮肤菌群密切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混合厌氧菌是在患者皮损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本文就化脓性汗腺炎与相关皮肤菌群... 化脓性汗腺炎以反复发生疼痛性皮肤脓肿、窦道伴瘢痕形成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皮肤菌群密切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混合厌氧菌是在患者皮损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本文就化脓性汗腺炎与相关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炎 反向性痤疮 皮肤菌群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一家系调查及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峰 苏惠春 +4 位作者 覃云飞 李诚让 肖学敏 徐浩翔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8-510,共3页
目的:研究一个反常性痤疮家系患者γ分泌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个反常性痤疮患者家系资料,该家系共4代30人,患者12例,其中在世患者9例。提取先证者及其有关亲属8例(患者5例、非患者3例)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NCSTN、PSEN1、P... 目的:研究一个反常性痤疮家系患者γ分泌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个反常性痤疮患者家系资料,该家系共4代30人,患者12例,其中在世患者9例。提取先证者及其有关亲属8例(患者5例、非患者3例)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NCSTN、PSEN1、PSENEN、Ap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测序并分析。选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外周血DNA中的PSENEN基因发生c.229_230insCACC插入突变,导致氨基酸翻译过程中移码,不能形成功能正常的PSENEN蛋白,家系中3例正常亲属及100例健康对照均无该突变。结论反常性痤疮家系存在1个新的插入突变,即PSENEN c.229_230insCACC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反常性痤疮患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反常性痤疮 Γ分泌酶
原文传递
阿达木单抗治疗反常性痤疮3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乌日嘎 韩建文 +1 位作者 李东霞 吕新翔 《皮肤科学通报》 202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患者1,男性,60岁,臀部脓肿反复发作伴疼痛20余年。患者2,男性,59岁,臀部反复皮疹、破溃伴疼痛3年。患者3,男性,18岁,头皮反复红疹破溃溢脓伴疼痛6个月。诊断:反常性痤疮。治疗上给予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时间分别为18月、5月及... 患者1,男性,60岁,臀部脓肿反复发作伴疼痛20余年。患者2,男性,59岁,臀部反复皮疹、破溃伴疼痛3年。患者3,男性,18岁,头皮反复红疹破溃溢脓伴疼痛6个月。诊断:反常性痤疮。治疗上给予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时间分别为18月、5月及6月,治疗后观察国际化脓性汗腺炎严重程度评分(ISH4)均下降,均达到化脓性汗腺炎临床反应评价(HiSCR)临床有效。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应、头痛及骨骼肌疼痛等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诊6个月均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化脓性汗腺炎 阿达木单抗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1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敏华 张馨月 +2 位作者 廖绮曼 陈木开 韩建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反常性痤疮(acne inversa,AI)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总结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2014年该科就诊的13例AI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归纳出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评估异维A酸治疗该病的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反常性痤疮(acne inversa,AI)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总结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2014年该科就诊的13例AI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归纳出不典型患者的诊断方法,评估异维A酸治疗该病的疗效。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腋窝、臀部和头皮的炎性丘疹、结节及脓肿,伴瘘管窦道及挛缩瘢痕形成等多种皮损同时存在,并见具有诊断价值的双头粉刺和多头囊肿。8例患者(61.5%)有严重痤疮家族史。9例患者(69.3%)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借助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破坏或残留的毛囊及皮脂腺组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采用异维A酸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痊愈9例(72.7%),好转2例(18.2%),1例复发(9.1%)。结论:不典型AI患者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及遗传家族史,排除其他疾病等方可诊断。异维A酸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反常性 临床 组织病理 治疗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婷 韩长元 +2 位作者 张力 冯燕娜 王金燕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目的 研究1个反常性痤疮患者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对一确诊的反常性痤疮先证者家系进行现场调查,并采集外周血标本.PCR扩增早老素1(PSEN1)、单过性跨膜蛋白(NCSTN)和早老素增强子2(PSENEN)的所有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目的 研究1个反常性痤疮患者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对一确诊的反常性痤疮先证者家系进行现场调查,并采集外周血标本.PCR扩增早老素1(PSEN1)、单过性跨膜蛋白(NCSTN)和早老素增强子2(PSENEN)的所有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该家系共有5代67人,其中25人患病(男13例,女12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患者皮损主要分布于颈背部、胸部和臀部,腋下很少或未被累及.家系中11例患者NCSTN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c.1258C>T错义突变,导致第420位由氨基酸谷氨酰胺变为终止密码子.同时检测家系中6例无反常性痤疮的正常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100名健康对照者,未发现该突变.检索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库,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该反常性痤疮家系存在一个新的错义突变,即NCSTN基因1 1号外显子c.1258C>T,这可能是该家系患者发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表型 突变
原文传递
徐涟主任从肝脾论治哺乳期聚合性痤疮验案举隅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红梅 肖云 +1 位作者 祁原婷 徐涟(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聚合性痤疮在痤疮类疾病中病情较重,皮损以结节、囊肿、聚合状脓疱多见,可形成窦道,愈后易留疤痕。徐涟主任结合妇人经带胎产乳特点,运用养肝健脾法治疗,缩短病程,减少疤痕遗留,同时亦不影响哺乳。
关键词 聚合性痤疮 养肝健脾 哺乳期
下载PDF
自体皮移植术根治重度反常性痤疮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颂楠 毕新岭 +1 位作者 贲道锋 顾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第11期656-657,共2页
报道1例患重度反常性痤疮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病例,经自体皮移植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希望能为临床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自体皮移植术 根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