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鲟鱼类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46
1
作者 冯广朋 庄平 +3 位作者 章龙珍 张涛 黄晓荣 赵峰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稀少 ,难以满足市场巨大需求 ,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鲟鱼养殖的主要种类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生物学特性 ,鲟鱼养殖的主要方式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 ,... 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稀少 ,难以满足市场巨大需求 ,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鲟鱼养殖的主要种类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生物学特性 ,鲟鱼养殖的主要方式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 ,并且阐述了目前我国鲟鱼养殖的规模和发展前景 ,预计鲟鱼可能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类 天然资源 养殖品种 养殖规模 发展前景 养殖模式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5种鲟、鳇鱼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梁利群 孙效文 +1 位作者 董崇智 尹家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以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达氏鳇(Husodauric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小体鲟(A.ruthenus)西伯利亚鲟(A.baeri)的基因组DNA为实验材料,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获得了完整的基因组DNA片段。通过25个SSLP及Ⅰ型引物对5种鲟鳇鱼... 以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达氏鳇(Husodauric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小体鲟(A.ruthenus)西伯利亚鲟(A.baeri)的基因组DNA为实验材料,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获得了完整的基因组DNA片段。通过25个SSLP及Ⅰ型引物对5种鲟鳇鱼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多态性引物筛选,获得11个能扩增出遗传多态性的有效引物,通过对5种鱼的PCR分析,平均遗传距离为0.748,遗传距离最大的为达氏鳇和小体鲟之间为0.9355,DNA分析结果还显示,鲟鳇鱼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十分低下(47.93%)。同时建立了5种鲟鳇鱼的聚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鱼与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及食物竞争 被引量:25
3
作者 庄平 罗刚 +4 位作者 张涛 章龙珍 刘健 冯广朋 侯俊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44-5554,共11页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为底栖生物食性;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游泳生物食性;刀鲚(Coilia ectene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浮游动物食性;鲻(Mygil cephalus)和鮻(Liza haematochiela)为腐屑(有机碎屑)食性。中华鲟幼鱼及6种主要经济鱼类食性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大小排列:中华鲟(IRI):鱼类>端足类>多毛类>蟹类;窄体舌鳎(IRI):虾类>瓣鳃类>鱼类;中国花鲈(IRI):鱼类>虾类>等足类>蟹类;刀鲚(IRI):糠虾类>虾类>桡足类>鱼类;凤鲚(IRI):糠虾类>桡足类>虾类>鱼类;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长江口崇明东滩中华鲟与6种经济鱼类饵料重叠系数显示,中华鲟与窄体舌鳎的饵料重叠系数达到了0.4,而与其余5种鱼类的饵料重叠系数均小于0.12。这表明窄体舌鳎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余5种鱼类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竞争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崇明东滩 中华鲟 经济鱼类 食物组成 食物竞争 饵料重叠系数
下载PDF
五种养殖鲟、鳇鱼DNA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尹洪滨 孙中武 孙大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鲟鱼相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小体鲟和达氏鳇的DNA含量是6.06pg/N和4.77pg/N,两种鱼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但与上述三种鲟鱼相比较DNA含量几乎相差1倍。从测定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有关鲟鱼类资料可以确定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属于八倍体类型,而小体鲟和达氏鳇则属于四倍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鳇鱼 养殖鱼类 DNA含量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3种鲟科鱼类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富良 陈刚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值分析,可以判断3种鲟鱼类... 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值分析,可以判断3种鲟鱼类种群为典型k-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时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3种鲟科鱼类为典型的K型种群。作为渔业管理对策是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科鱼类 k-选择 生活史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