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南方红壤酸化和铝毒现状及防治 被引量:81
1
作者 吴道铭 傅友强 +1 位作者 于智卫 沈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7-584,共8页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然而,红壤酸化和铝毒导致该区耕地生产力和质量下降。本文整理分析了近5年南方红壤酸化的相关报道和广东主要酸雨区森林土壤的调查结果,发现,红壤酸化面积加大,并且酸化程度和铝毒害日趋严重。本文...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然而,红壤酸化和铝毒导致该区耕地生产力和质量下降。本文整理分析了近5年南方红壤酸化的相关报道和广东主要酸雨区森林土壤的调查结果,发现,红壤酸化面积加大,并且酸化程度和铝毒害日趋严重。本文还详尽阐述了导致南方红壤酸化加快和铝毒加重的主要因素,如酸沉降加剧、化肥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单一化种植。在此基础上,指出控制酸沉降、合理的施肥方式和作物栽培方式,是防治红壤酸化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酸化 铝毒 酸沉降 施肥
下载PDF
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与土壤矿物的风化特征 被引量:53
2
作者 廖柏寒 戴昭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25-431,共7页
在土壤的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土壤的缓冲能力进行了探讨;用硅作为指示性元素,研究了酸沉降作用下土壤矿物的风化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对土壤中存在的两个缓冲体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土壤 酸沉降 缓冲能力 风化 矿物
下载PDF
酸浸法提钒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静翎 金鑫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研究了用稀硫酸直接浸出—萃取—反萃—氨水沉钒—煅烧的提钒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稀硫酸直接浸出,原矿渣中总钒的一次浸取率可达95%以上;用萃取-反萃方式净化和浓缩浸出液,同时使用萃取促进剂处理酸浸液,使萃取效率比传统方法有明显提高... 研究了用稀硫酸直接浸出—萃取—反萃—氨水沉钒—煅烧的提钒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稀硫酸直接浸出,原矿渣中总钒的一次浸取率可达95%以上;用萃取-反萃方式净化和浓缩浸出液,同时使用萃取促进剂处理酸浸液,使萃取效率比传统方法有明显提高,萃取级数大大减少;沉钒步骤摒弃了传统的铵盐沉钒工艺,使用氨水直接沉钒,提高了产品的纯度。钒的总回收率达86%以上,比传统提钒工艺效率提高了20%以上,同时由于避免了焙烧从而解决了传统提钒过程中因焙烧等产生的HCl、Cl2等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钒 酸浸 萃取 沉钒
下载PDF
我国酸性降水来源探讨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玮 王文兴 全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9-94,共6页
我国的酸性降水存在着大气污染物的局地冲刷和中、长距离传输双重来源机制。我国南方重污染城市的酸性降水主要来源于城市高浓度大气污染物的局地冲刷;广阔区域和清洁地区的酸性降水则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酸性降水... 我国的酸性降水存在着大气污染物的局地冲刷和中、长距离传输双重来源机制。我国南方重污染城市的酸性降水主要来源于城市高浓度大气污染物的局地冲刷;广阔区域和清洁地区的酸性降水则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酸性降水中局地来源和传输作用的贡献,因地而异,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大气污染条件和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成因 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下载PDF
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柱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6-440,共5页
根据浙江省酸沉降监测网24个观测点1992~1994年的监测资料,运用统计学和回归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各化学组份的浓度分布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冬、春季节降水离子... 根据浙江省酸沉降监测网24个观测点1992~1994年的监测资料,运用统计学和回归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各化学组份的浓度分布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冬、春季节降水离子浓度较高,酸度也大,影响降水酸化的主导离子是SO42-、NO3-、NH4+和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化学组成 特征分析 浙江 酸雨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稀土氧化物纳米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魏坤 何地宝 翟建伟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30,共4页
研究了沉淀法制备稀土纳米粉体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草酸作沉淀剂能够制备出球形颗粒的稀土纳米粉体,其一次粒子<50nm,团聚尺寸D50<1μm,比表面积>9m2/g,Cl-的质量分数小于50×10-6。
关键词 纳米粉体 草酸 沉淀法 稀土氧化物 制备
下载PDF
酸沉降影响下近20年来衡山土壤酸化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吴甫成 彭世良 +1 位作者 王晓燕 陈咏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对不同时期采自衡山东坡垂直带谱上6个典型土壤剖面Ah层和AB层的样品分析,土壤酸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近2 0年来,由于酸沉降的影响,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各类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在pH值下降,交换性酸,尤其是交换性Al3 + 增加,... 对不同时期采自衡山东坡垂直带谱上6个典型土壤剖面Ah层和AB层的样品分析,土壤酸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近2 0年来,由于酸沉降的影响,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各类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在pH值下降,交换性酸,尤其是交换性Al3 + 增加,交换性盐基总量减少,盐基饱和度下降,特别是土壤酸缓冲性能和土壤酸害容量降低。相比之下,山顶的常湿淋溶土和山麓的湿润富铁土酸化更明显,而山体中部的常湿富铁土酸化进程较慢,山体上部的常湿雏形土酸化进程更慢,表明土壤酸化除了与土壤酸沉降量有关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淋溶土 垂直带谱 交换性酸 土壤类型 酸沉降 衡山 近20年 典型土壤 AL^3+
下载PDF
北京市近二十年(1987~2004)湿沉降特征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金蕾 徐谦 +1 位作者 林安国 鹿海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95-1202,共8页
通过分析降水酸度和沉降量2个酸沉降控制指标,得出北京市近二十年(1987~2004)湿沉降特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98年以后北京市的湿沉降污染有严重的趋势,pH值逐年下降至5.52,酸雨频率逐年上升。湿沉降中的硫组分来自北京本地污染... 通过分析降水酸度和沉降量2个酸沉降控制指标,得出北京市近二十年(1987~2004)湿沉降特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98年以后北京市的湿沉降污染有严重的趋势,pH值逐年下降至5.52,酸雨频率逐年上升。湿沉降中的硫组分来自北京本地污染源排放的SO2和远距离输送,含氮组分对湿沉降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加,钙沉降是湿沉降中变化最大的因素,钙沉降量明显下降。1998年以后所采取的使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大幅下降的污染控制措施,可能直接导致了湿沉降酸化的加剧.酸沉降污染控制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控制本地的SO2排放量,北京市SO2排放量虽然得到了削减,但是湿沉降污染并未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沉降 酸雨 降水酸度 沉降量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曹洪法 高映新 +4 位作者 舒俭民 刘燕云 陈锐章 黄福祥 彭桂英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8-65,共8页
本文报道了模拟酸雨对小麦、水稻、大豆和白菜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试验。模拟酸雨含自然酸雨中已知的离子成分。摸拟酸雨pH值为5.6、4.5、4.0、3.5、3.0、2.5和2.0。结果指出:大豆和白菜叶片的可见伤害阈值为PH2.5,水稻和小麦的可见伤害... 本文报道了模拟酸雨对小麦、水稻、大豆和白菜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试验。模拟酸雨含自然酸雨中已知的离子成分。摸拟酸雨pH值为5.6、4.5、4.0、3.5、3.0、2.5和2.0。结果指出:大豆和白菜叶片的可见伤害阈值为PH2.5,水稻和小麦的可见伤害阈值分别为pH2.0和pH3.0,大豆和白菜的电导度随酸雨的pH值下降而增加,pH3.5的模拟酸雨可引起白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升绿素b的比值发生变化;pH3.0的模拟酸雨使大豆和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改变。pH3.5的模拟酸雨就可抑制白菜生长;PH3.0的模拟酸雨对小麦和大豆生长产生抑制。pH3.5的模拟酸雨造成小麦和白菜减产;pH3.0引起大豆产量下降;pH2.5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没有影响。大麦和大豆减产主要由酸雨引起籽粒重下降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农作物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Recycling of mixed cathode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utlook 被引量:34
10
作者 Tyler Or Storm WDGourley +2 位作者 Karthikeyan Kaliyappan Aiping Yu Zhongwei Chen 《Carbon Energy》 CAS 2020年第1期6-43,共38页
Worldwide trends in mobile electrification,largely driven by the popularity of electric vehicles(EVs)will skyrocket demands for lithium-ion battery(LIB)production.As such,up to four million metric tons of LIB waste fr... Worldwide trends in mobile electrification,largely driven by the popularity of electric vehicles(EVs)will skyrocket demands for lithium-ion battery(LIB)production.As such,up to four million metric tons of LIB waste from EV battery packs could be generated from 2015 to 2040.LIB recycling directly addresses concerns over longterm economic strains due to the uneve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especially for Co and Li)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both landfilling and raw material extraction.However,LIB recycling infrastructure has not been widely adopted,and current facilities are mostly focused on Co recovery for economic gains.This incentive will decline due to shifting market trends from LiCoO2 toward cobalt-deficient and mixed-metal cathodes(eg,LiNi1/3Mn1/3Co1/3O2).Thus,this review covers recycling strategies to recover metals in mixed-metal LIB cathodes and comingled scrap comprising different chemistries.As such,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es can meet this criterion,while also requiring a low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pyrometallurgy.Following pretreatment to separate the cathode from other battery components,the active material is dissolved entirely by reductive acid leaching.A complex leachate is generated,comprising cathode metals(Li+,Ni2+,Mn2+,and Co2+)and impurities(Fe3+,Al3+,and Cu2+)from the current collectors and battery casing,which can b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using a series of selective precipitation and/or solvent extraction steps.Alternatively,the cathode can be resynthesized directly from the leach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leaching comingled LIB scrap HYDROMETALLURGY NMC selective precipit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6种园林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黄建昌 肖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 6种园林植物损伤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处理前后新梢的生长比率。结果表明 ,不同的pH值的酸雨对 6种园林植物新梢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酸雨的酸度越大 ,对园林植物的伤害越大。随模拟酸雨强度的加强 ,6种园林植...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 6种园林植物损伤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处理前后新梢的生长比率。结果表明 ,不同的pH值的酸雨对 6种园林植物新梢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酸雨的酸度越大 ,对园林植物的伤害越大。随模拟酸雨强度的加强 ,6种园林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含量逐渐下降 ,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升高。pH值等于 2 .0的模拟酸雨对叶片伤害最为明显。pH值等于 4 .0时 ,伤害较为轻微。但不同种类之间对酸雨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它们的抗性强弱顺序为扶桑、海棠花、细叶榕、灰莉、福建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PH值 生理反应 酸雨模拟
下载PDF
鼎湖山地区马尾松年轮元素含量与酸雨的关系 被引量:26
12
作者 侯爱敏 彭少麟 周国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52-1559,共8页
分析了鼎湖山马尾松年轮中几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历史变化 ,并探讨了区域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雨有可能导致马尾松年轮中 N、K和 Al的含量在近 3 0 a中的上升趋势 ,和 Ca、Mg和 Mn明显的下降趋势。马尾松幼年期年轮部分元素含量异常地... 分析了鼎湖山马尾松年轮中几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历史变化 ,并探讨了区域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雨有可能导致马尾松年轮中 N、K和 Al的含量在近 3 0 a中的上升趋势 ,和 Ca、Mg和 Mn明显的下降趋势。马尾松幼年期年轮部分元素含量异常地偏高 ,可能是幼年期生理机制不完善、对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排斥能力较低所致 ,因此 ,以马尾松幼苗为对象进行的模拟酸雨试验结果 ,在推广至成熟的马尾松林地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地区 马尾松 年轮 元素含量 酸雨
下载PDF
小麦铝抗性和敏感品系对铝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孔繁翔 桑伟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研究了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 .铝抗性品系T2 0 2和铝敏感品系T10 5幼苗经 0 ,5 0 μmolL-1,75 μmolL-1,10 0 μmolL-1和 15 0 μmolL-1铝处理后根部的生理生化变化 .结果表明 :小麦根生长被严重抑制 ;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 ,磷代谢激... 研究了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 .铝抗性品系T2 0 2和铝敏感品系T10 5幼苗经 0 ,5 0 μmolL-1,75 μmolL-1,10 0 μmolL-1和 15 0 μmolL-1铝处理后根部的生理生化变化 .结果表明 :小麦根生长被严重抑制 ;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 ,磷代谢激活 ;硝酸还原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对铝浓度极其敏感 ;葡萄糖含量下降 ;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上升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升高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的含量下降 .证实 :铝胁迫造成了氧化伤害 ,激活了植物体内的抗氧化系统 .分析还表明 ,T2 0 2耐铝的各项指标优于T10 5 ,前者的代谢酶活性对铝胁迫的反应更为迅捷 ,并有良好的能量储备和调动机制来抵御铝胁迫及由此产生的胁迫 .图 8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铝胁迫 酸沉降 生理生化反应
下载PDF
氨基酸的提取与精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金龙 王静康 尹秋响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综合介绍了氨基酸提取过程中常用的分离技术以及近期的发展动态。如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和萃取法。并提出了氨基酸提纯精制的关键环节—结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氨基酸 沉淀法 离子交换法 膜分离 反应萃取 反向微胶团
下载PDF
福建省城市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赵卫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1-43,共3页
以福建省23个城市2004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全省酸雨类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全省降水pH年均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 以福建省23个城市2004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全省酸雨类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全省降水pH年均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3月份酸雨强度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分布特征 类型 变化趋势 福建
下载PDF
多氢酸酸化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年银 赵立强 +2 位作者 刘平礼 郭文英 杜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砂岩储层酸化的常规土酸体系存在与矿物反应速度快、酸化液的有效距离短和容易产生二次沉淀等问题。现存的缓速酸酸液体系不能克服粘土和石英界面反应速率的巨大反差,新的深度酸化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酸液的穿透距离,但工艺繁琐,... 砂岩储层酸化的常规土酸体系存在与矿物反应速度快、酸化液的有效距离短和容易产生二次沉淀等问题。现存的缓速酸酸液体系不能克服粘土和石英界面反应速率的巨大反差,新的深度酸化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酸液的穿透距离,但工艺繁琐,且仍然不能解决沉淀、堵塞问题。多氢酸体系与现存的HF酸体系相比,其反应速度慢,溶解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防垢性能和分散性能,可以抑制井眼附近的地层伤害,有效控制二次沉淀等优点。本研究对多氢酸的酸度特性、溶蚀性能、润湿性、静态腐蚀性以及多氢酸的分散和防垢性能进行了室内测试,并对土酸、氟硼酸及多氢酸进行了酸化效果实验评价。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表明,多氢酸性能优越,可明显提高酸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氢酸 土酸 酸化 二次沉淀 现场应用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蛋白质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17
作者 许彦腾 张建新 +2 位作者 宋真真 薛金丽 孙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01-2009,共9页
本文主要研究黑水虻幼虫蛋白质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黑水虻幼虫蛋白质,并于等电点沉淀,沉淀复溶后再浓缩、透析、冻干。分别测定了其总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羟基自由基清除活... 本文主要研究黑水虻幼虫蛋白质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黑水虻幼虫蛋白质,并于等电点沉淀,沉淀复溶后再浓缩、透析、冻干。分别测定了其总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及脂质体系中抗氧化能力,并将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C(测定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时与EDTA)和卵清白蛋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SFLP的等电点在4.8左右,并且该法所提蛋白纯度较高,表明利用碱提酸沉法对黑水虻幼虫进行蛋白的提取的方法可行。BSFLP的总还原力约是VC的0.013倍,是OVA的1.319倍;BSFLP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强于OVA,而弱于VC;其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螯合亚铁离子、亚油酸体系中抑制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2.577、3.965、0.228、0.876、5.050 mg·m L-1,也均介于VC(或EDTA)和OVA之间,说明BSFLP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为黑水虻的进一步研究与综合利用及抗氧化功能蛋白食品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幼虫 蛋白质提取 碱提 酸沉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安徽省酸雨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6
18
作者 石春娥 邱明燕 +3 位作者 张爱民 张浩 张苏 王自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5-1681,共7页
利用气象部门7个酸雨观测站资料、安徽及周边部分省份煤耗量、卫星观测的对流层NO2柱含量资料,分析了安徽酸雨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及酸雨发生频率上升的原因;同时,借助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输送形势对各地酸雨的影响.2006~2... 利用气象部门7个酸雨观测站资料、安徽及周边部分省份煤耗量、卫星观测的对流层NO2柱含量资料,分析了安徽酸雨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及酸雨发生频率上升的原因;同时,借助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输送形势对各地酸雨的影响.2006~2008年间安徽酸雨频率表现为夏季低、秋季高,3a降水均值呈酸性,其中合肥、安庆、马鞍山和蚌埠为中度酸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皖南到江淮之间最为严重,向北递减.阜阳、铜陵和黄山的降水pH值比较集中,各有75%以上位于6.00~7.50(阜阳)、5.00~6.00(铜陵)和5.00~6.50(黄山);其它测站的pH值分布范围比较大,峰值分别位于4.00~4.50(合肥和安庆)、5.00~5.50(马鞍山)和5.50~6.00(蚌埠).与10a前相比,各地酸雨发生频率都大幅度上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酸雨发生频率与污染物的外来输送密切相关,各地都是来自偏东南到偏东北方向,尤其是经过江苏或浙江的气团对应着最高的中度以上酸雨发生频率,说明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安徽酸雨有较大贡献.统计分析发现合肥酸雨变化趋势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煤耗量、对流层NO2柱含量的变化趋势都很一致(相关系数均大于0.7),再次说明该市酸雨增多、变强与区域污染物排放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酸雨 降水PH值 燃煤量 对流层NO2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Trends of the precipitation acidity over China during 1992–2006 被引量:24
19
作者 TANG Jie XU XiaoBin BA Jin WANG Shu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7期1800-1807,共8页
The trends of the precipitation acidity from 1992 to 2006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long-term acid rain observations at 74 sit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change or extension of acid rai... The trends of the precipitation acidity from 1992 to 2006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long-term acid rain observations at 74 sit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change or extension of acid rain area (i.e., with annual mean of precipitation pH<5.6) during the 15 years. The largest and continuous acid rain area exist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le the acid rain areas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remain separate. The severe acid rain area (i.e., with annual mean of precipitation pH<4.5) exists mainly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overall precipitation acidity for the 74 stations showed different trends before 1999 and after 2000. In the period 1992–1999, the precipitation acidity at most of the sites remained steady or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fter 2000, however, an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precipitation acidity was observed at many sites in North China, Central China,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As a result, the pattern of acid rain area changed during 1992–2006. The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 China, Central China, and South China became more acidified in the 15 years, with more pronounced trends in North China and the north of Central China.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precipitation acidity was found in Southwest China, an area characterized as severest acid rain area for about two decades after the early 1980s. Consequently, the center of severe acid rain area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moved eastwards. The non-hydrogen conductivity (NHC),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precipitation conductivity and the H+ conductivity calculated from measured pH, was estimated and treated as a proxy of soluble ions in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NHC before 1999 was pronounced and positive, while the trend after 2000 was inconspicuous or slightly negative. During 2000–2006, the change rate of p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at of the NHC at 21 sites, implying that the increasing acidities found at these sites may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acid rain precipitation acidity TREND
原文传递
山楂叶黄酮物质提取方法的研究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威 周增辉 +1 位作者 崔妍 程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0年第4期7-11,共5页
通过热水、乙醇溶液和酸沉淀三种方法从山楂叶提取黄酮化合物,比较其提取物的得率和总黄酮化合物的含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热水法是比较好的提取方法.通过用紫外光谱、颜色反应等对热水提取法得到的黄酮化合物进行了基本结构... 通过热水、乙醇溶液和酸沉淀三种方法从山楂叶提取黄酮化合物,比较其提取物的得率和总黄酮化合物的含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热水法是比较好的提取方法.通过用紫外光谱、颜色反应等对热水提取法得到的黄酮化合物进行了基本结构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酸沉淀 减压蒸馏 紫外光谱 颜色反应 山楂叶 提取方法 药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