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被引量:172
1
作者 戴金星 邹才能 +4 位作者 陶士振 刘全有 周庆华 胡安平 杨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地研究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特别注重研究那些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的量化和半量化条件和因素,认为中国大气田分布在生气中心及其周缘(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晚期成藏是中国大气田形成的普遍规律(除... 通过定量或半定量地研究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特别注重研究那些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的量化和半量化条件和因素,认为中国大气田分布在生气中心及其周缘(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晚期成藏是中国大气田形成的普遍规律(除鄂尔多斯盆地的大气田和徐深气田成藏在白垩纪外,其余大气田均成藏于第三纪和第四纪),有效烃源区内古隆起圈闭有利于大气田形成(分为古构造形成与聚气同步型、古构造聚气滞后型、古构造聚气叠置型),大气田多形成于煤系或其上、下圈闭(分为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大面积孔隙型储集体(砂岩储层孔隙度多大于12%,渗透率多大于3×10-3μm2;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多大于3%,渗透率多大于1×10-3μm2)和低气势区有利于形成大气田。综合利用这些条件指导中国大气田评价和勘探,近10 a来取得了好的效果,发现储量在1000×108m3以上大气田8个(克拉2、苏里格、大牛地、榆林、乌审旗、子洲、普光和徐深等气田),促使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2005年天然气产量达500×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田 形成条件 主控因素 生气中心 成藏期 煤成气 中国
下载PDF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mineral deposit in Ordos Basin 被引量:47
2
作者 REN ZhanLi ZHANG Sheng GAO ShengLi CUI JunPing XIAO YuanYuan XIAO 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z2期27-38,共12页
The analyzing data on stratigraph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trata and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 rate show that the present average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Ordos Basin is 2.93℃/100 ... The analyzing data on stratigraph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trata and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 rate show that the present average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Ordos Basin is 2.93℃/100 m, and the average heat flow value is 61.78 mW/m2, which belongs to the mesothermal basin, and the value of the present geothermal gradient and heat flow in the eas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The sandstone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 rate of Zhiluo Group in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s of Yimeng uplift i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mudstone, 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s a uranium anomaly.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present thermal field of the basin, the late-Mesozoic paleotemperature and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paleotemperatur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omaly of the late-Mesozoic paleo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magmatic event age, there was a tectonic thermal event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of late-Mesozoic. This article rebuilds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by thermal history simulation using basin simulating software. The evolution of oil-gas and coal, and accumulation (mineralization) of mineral uranium a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in the Ordos basin, especially by the tectonic thermal event that happened in the late Mesozoic. For both the gas source rocks of upper Paleozoic group and lower paleozoic group, the gas was largely generat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of the late Mesozoic. The main petroleum generation period for Yanchang Group in Triassic system is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too, and the highest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coal of Permo-Carboniferous, Triassic, and Jurassic reaches is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also. Early Cretaceous epoch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ineralizing periods of uran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heat flow geothermal gradient paleotemperature TECTONIC THERMAL event THERMAL history accumulation period
原文传递
北京平原晚第四纪堆积期与史前大洪水 被引量:31
3
作者 袁宝印 邓成龙 +2 位作者 吕金波 金昌柱 吴玉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482,共9页
通过北京平原地区东方广场剖面和小红门剖面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环境变迁、沉积相及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现 ,从大约 0 .1MaB .P .~ 2 2 0 0 0aB .P .,北京平原地区形成以砂砾石沉积为主的洪积扇 ,此后开始进入北京平原形成时期。 2... 通过北京平原地区东方广场剖面和小红门剖面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环境变迁、沉积相及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现 ,从大约 0 .1MaB .P .~ 2 2 0 0 0aB .P .,北京平原地区形成以砂砾石沉积为主的洪积扇 ,此后开始进入北京平原形成时期。 2 2 0 0 0~ 1 2 0 0 0aB .P .,气候干冷 ,永定河水量减少 ,平原沉积速率较低。进入冰后期以来 ,气候逐渐温暖湿润 ,永定河水量增加 ,山区风化物质被搬运至北京平原堆积下来。沉积以天然堤相、决口扇相为主 ,沉积速率大增。 80 0 0~ 40 0 0aB .P .,沉积速率达到最大 ,出现晚第四纪堆积期 ,同时洪水频繁 ,恰好与传说中的史前大洪水时期相当。 3 0 0 0aB .P .以后 ,气候向干冷转化 ,永定河水量减少 ,人类生产力提高 ,抵御洪水能力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北京平原 沉积速率 堆积期 史前大洪水 环境变迁 孢粉分析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消融期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36
4
作者 孙维君 秦翔 +4 位作者 任贾文 吴锦奎 杜文涛 刘宇硕 侯典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研究冰川消融期积累区的能量平衡,利用2006年6月21日—7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 04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冰川的能量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估算了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组成.结果表明: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是冰川的主要热量来源(占82... 为研究冰川消融期积累区的能量平衡,利用2006年6月21日—7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 04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冰川的能量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估算了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组成.结果表明: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是冰川的主要热量来源(占82.1%),其次是感热通量(占17.9%);冰川消融耗热是主要的能量支出项(占70.8%),其次是潜热通量(占29.2%).通过能量平衡方程计算的冰川蒸发/升华量日平均值为0.8mm w.e.,物质亏损量为473mm w.e.,与实测物质亏损量492mm w.e.相差不大,冰川累积物质亏损量计算值和观测值的趋势变化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积累区 消融期 能量平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6 位作者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4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盆地深部热动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热事件及形成的热异常使烃源岩生烃量明显增加,是盆地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大规模生油、生气及成藏,主要受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深部热动力学过程及构造热事件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不同层位的油气田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储层控制。从烃源岩发育层系及热演化程度来看,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致密油、页岩油热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广,勘探潜力巨大;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全盆地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明确烃源岩生烃潜力;深层中-新元古界值得进一步勘探,关键是明确规模断陷分布及烃源岩的生烃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热异常 构造热事件 岩石圈厚度 热动力 成藏期 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油气相态与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任战利 崔军平 +4 位作者 祁凯 杨桂林 陈占军 杨鹏 王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0,共9页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目前关于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差异性及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为此,在收集大量深层温度、压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热演化历...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目前关于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差异性及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为此,在收集大量深层温度、压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热演化历史复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度、加热时间、压力对油气形成温度及相态的影响,划分了温度与压力关系类型;并在对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热历史类型盆地热演化史对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盆地、不同地区深层油气相态差异大,主要受深层经历的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率、压力、烃源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分布最重要的控制及影响因素;②在快速增温、加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深层、超深层在高温下仍然可能存在油藏及凝析气藏;③超压对生烃及烃类的高温裂解具有抑制作用;④深层温度与地层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划分为中低温高压型、高温高压型、中温中低压型3种主要类型;⑤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可划分为后期快速沉降增温低地温梯度型、后期快速沉降增温高地温梯度型、中后期快速增温晚期抬升降温型、前期大幅度沉降快速增温中后期大幅度抬升剥蚀降温型4种类型,不同热演化史类型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及成藏期早晚与油气前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深层 温度 地温梯度 加热时间 异常压力 热演化史 烃类相态 油气成藏期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超深断控油藏关键成藏期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率 邬光辉 +4 位作者 朱永峰 张银涛 赵星星 鲁子野 张宝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61,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现了埋深大于6000 m的断控型特大油田,关键成藏期厘定对油气成藏研究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岩相学精细分析基础上,开展12口井断裂充填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测试分析,并结合烃源岩及其生...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现了埋深大于6000 m的断控型特大油田,关键成藏期厘定对油气成藏研究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岩相学精细分析基础上,开展12口井断裂充填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测试分析,并结合烃源岩及其生油期、断裂与圈闭形成期研究断控油藏成藏期。结果表明,①FIA类型多样,主要存在坳陷区黄色荧光与隆起区黄绿色荧光2类不同成熟度油包裹体,指示2期石油充注;②FIA中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遭受升温作用的影响,与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最小温度值更接近成藏期温度;③黄色荧光的FIA都检测到低于50℃的均一温度,黄绿色荧光的FIA均检测到70~90℃的温度数据,揭示中晚加里东期与晚海西期的2期石油成藏期;④中晚奥陶世为走滑断裂、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储集层与圈闭的关键形成期;⑤下寒武统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高峰期为晚奥陶世,坳陷区以晚奥陶世成藏为主,隆起区以早二叠世成藏为主。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超深断控油藏关键成藏期为加里东晚期,坳陷区保存了加里东期的原生古油藏,隆起区发育晚海西期从坳陷区调整过来的次生油藏;保存条件是该区走滑断裂带石油富集的关键,阿满过渡带坳陷区油气更富集、勘探开发潜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走滑断裂 断控油藏 成藏期 成藏演化 流体包裹体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根据储层沥青和流体包裹体综合判识油气成藏期:以黄骅坳陷北大港古生界潜山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蒋有录 刘学嘉 +3 位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刘景东 吕雪莹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0-988,共9页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资源较丰富,近期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但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及期次尚不明确.以黄骅坳陷北大港古生界潜山为例,综合利用储层沥青、流体包裹体观察、测温、拉曼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资源较丰富,近期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但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及期次尚不明确.以黄骅坳陷北大港古生界潜山为例,综合利用储层沥青、流体包裹体观察、测温、拉曼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结合烃源岩生烃史,对其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界发育碳质、胶质-沥青质、油质3种沥青,经历了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等多种次生改造过程,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及生烃史,推测早侏罗世中期之前存在油气充注;古生界潜山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一期包裹体发黄褐色荧光,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表面及方解石脉内,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75~80℃,第二期包裹体包括黄色、蓝绿色荧光两类,分布在石英颗粒内裂缝、穿石英颗粒裂缝及方解石脉内,均一温度峰值范围分别为85~90℃和95~100℃;综合古生界潜山储层沥青及包裹体特征,结合烃源岩生烃史,确定古生界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分别为中三叠世(235~223 Ma)和新近纪-第四纪(22~0 Ma),且以晚期成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成藏期 储层沥青 流体包裹体 北大港潜山 黄骅坳陷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流体包裹体精细分析在塔中志留系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鲁雪松 宋岩 +3 位作者 柳少波 蒲泊伶 张鼐 张宝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0,76,共7页
利用均一温度、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TSF)、色谱-质谱(GC-MS)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复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储层中发育3期不同类型的烃类包裹体;确定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3期成... 利用均一温度、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TSF)、色谱-质谱(GC-MS)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复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储层中发育3期不同类型的烃类包裹体;确定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3期成藏过程,即在泥盆纪沉积末期中下寒武统来源的原油第I期成藏,泥盆纪末构造抬升剥蚀遭受破坏形成残余沥青;二叠纪沉积末期中上奥陶统来源的原油第Ⅱ期成藏;喜山期中下寒武统来源的深部调整油气第Ⅲ期成藏;现今油气主要为第Ⅱ期和第Ⅲ期成藏的油气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志留系 流体包裹体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成藏期次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春强 王德英 +2 位作者 张新涛 杨海风 杨传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17-225,共9页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新近系 浅层勘探 油源 成藏期次 断层 渤中凹陷
下载PDF
甜玉米籽粒发育糖分积累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新奇 王文龙 +2 位作者 罗永兰 赵东海 田宗城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的差异 .结果表明 :在各采收期总糖含量以超甜玉米最高 ,加强甜次之 ,普通甜玉米最低 ;随发育进程的不同 ,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的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水溶性多糖 (WSP)... 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的差异 .结果表明 :在各采收期总糖含量以超甜玉米最高 ,加强甜次之 ,普通甜玉米最低 ;随发育进程的不同 ,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的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水溶性多糖 (WSP)含量以及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相一致 .依籽粒水分含量和糖分积累规律确定的适宜采收期 ,普通甜玉米以授粉后 18~ 2 1天为好 ,加强甜玉米相对延长 ,超甜玉米则宜适当推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籽粒发育 糖分积累 采收期 水分含量 可溶性糖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型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于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利用天然气地质储量、含气面积和成藏时期,定义和求取了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通过我国60余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计算,将其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种类型.通过天然气聚集效率与各种成藏条件叠合研究得到,我国不同类型盆地高效大中... 利用天然气地质储量、含气面积和成藏时期,定义和求取了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通过我国60余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计算,将其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种类型.通过天然气聚集效率与各种成藏条件叠合研究得到,我国不同类型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主要受源岩供气能力、输导层输导能力和天然气封盖保存能力的控制.要形成高效大中型气田,源岩生气强度前陆盆地一般应大于80×108m3/km2.Ma,克拉通盆地一般应大于26×108m3/km2.Ma,裂谷盆地应大于60×108m3/km2.Ma.输导层输导天然气能力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应大于5×10-14m/Pa.s,克拉通盆地一般应大于6×10-12m/Pa.s.盖层封盖能力CSI前陆盆地一般应大于1×1010m/s,克拉通盆地一般应大于5×109m/s,裂谷盆地一般应大于3×1010m/s.天然气成藏期前陆盆地一般应晚于古近纪中期,而克拉通和裂谷盆地均应晚于古近纪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气田 聚集效率 主控因素 生气强度 CSI 成藏期 输导速度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3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于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4-759,共6页
中国60余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含气面积和成藏时期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型气田的聚集效率差别很大.据此将中国大中型气田分为高、中、低效3种类型:高效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大于100×106 m3/(Ma·km2);中效大中... 中国60余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含气面积和成藏时期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型气田的聚集效率差别很大.据此将中国大中型气田分为高、中、低效3种类型:高效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大于100×106 m3/(Ma·km2);中效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为10×106~100×106 m3/(Ma·km2);低效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小于10×106 m3/(Ma·km2).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主要受源岩生气强度、天然气输导速度、封盖能力和天然气成藏期相对早晚等因素的共同控制.即源岩生气强度越大,天然气输导速度越大,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越大和天然气成藏时期越晚,天然气聚集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效率 生气强度 输导速度 封盖能力 成藏时期 大中型气田
下载PDF
描述简单货车集结过程的群论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慈光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6-71,共6页
对车组大小相等,车组到达均衡的这种简单货车集结过程,首先应用同余理论,分析集结中断的规律性,引出集结周期的概念,进而提出集结类和集结类加群概念,导出集结车小时计算公式,建立群论模型,从而对简单货车集结过程作出较完美的... 对车组大小相等,车组到达均衡的这种简单货车集结过程,首先应用同余理论,分析集结中断的规律性,引出集结周期的概念,进而提出集结类和集结类加群概念,导出集结车小时计算公式,建立群论模型,从而对简单货车集结过程作出较完美的数字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余 集结周期 货车集结过程
下载PDF
翅碱蓬体内重金属在不同生长期的分布与迁移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鸣鹤 丁永生 丁德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10-113,共4页
研究了盐沼植物翅碱蓬体内Cu、Zn、Pb和Cd总量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幼苗期和生长期表现为Zn>Cu>Pb>Cd,花期和果期表现为Zn>Pb>Cu>Cd.Cu和Pb含量均为果期>幼苗期>花期>生长期,且果期和幼苗期分别达... 研究了盐沼植物翅碱蓬体内Cu、Zn、Pb和Cd总量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幼苗期和生长期表现为Zn>Cu>Pb>Cd,花期和果期表现为Zn>Pb>Cu>Cd.Cu和Pb含量均为果期>幼苗期>花期>生长期,且果期和幼苗期分别达到最高值和次高值;Zn为花期>生长期>果期>幼苗期,且花期和生长期分别达最高值和次高值;Cd为果期≈幼苗期>花期>生长期.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分布和迁移效率分析表明,除Pb在花期分布表现为根>叶>茎外,Cu和Pb分布在整个生理周期均表现为根>茎>叶,且大部分在地下;Zn幼苗期为根>茎>叶和果期为茎>根>叶外,其他时期均为叶>茎>根,且大部分迁移至地上;而Cd各个时期均表现为根>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翅碱蓬 累积 潮滩盐沼植物 生长期
下载PDF
饱和压力法确定成藏期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包友书 蒋有录 +3 位作者 张林晔 李钜源 张守春 王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4,共6页
采用饱和压力法确定油藏成藏期的原理和方法一直存在争议,在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的应用中发现,该方法对许多油藏不适用,所推测的成藏深度和成藏期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济阳坳陷众多油藏资料为基础,结合坳陷油气生成、运移过程中原油... 采用饱和压力法确定油藏成藏期的原理和方法一直存在争议,在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的应用中发现,该方法对许多油藏不适用,所推测的成藏深度和成藏期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济阳坳陷众多油藏资料为基础,结合坳陷油气生成、运移过程中原油的饱和压力变化特点,就该方法对许多油藏不适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济阳坳陷地下原油黏度影响因素较多,总体上与其是否为天然气所饱和关系不大;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生成并排出的大部分原油为欠饱和原油,大部分原油在欠饱和状态下运聚成藏是该方法对许多油藏不适用的主要原因,饱和压力法仅适用于原油在饱和状态下聚集成藏的油藏。据此认为:原油既可以在饱和状态下大规模聚集成藏,又可以在非饱和状态下大规模聚集成藏,因此,运用饱和压力法确定成藏时期前,首先要明确该油藏中的原油是在饱和条件下聚集成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压力 成藏期 油藏 饱和原油 生排烃 济阳坳陷 地层原油黏度
下载PDF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立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青东凹陷是济阳坳陷勘探程度较低地区,同时也是近期勘探重点和热点地区。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油藏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了咸化低熟、咸化成熟、正常成熟3类原油。咸化低熟、咸化成熟原油... 青东凹陷是济阳坳陷勘探程度较低地区,同时也是近期勘探重点和热点地区。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油藏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了咸化低熟、咸化成熟、正常成熟3类原油。咸化低熟、咸化成熟原油都来自于沙四段烃源岩,正常成熟原油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该区具有馆陶末期和明化镇期—第四纪2期成藏的特点,晚期充注范围较大,为主要成藏期。青东凹陷发育了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类4种油藏类型。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于沙四上亚段;平面上,青东凹陷共发育东北部走滑断裂构造带、西北部斜坡构造带、中央地垒构造带和青东—青南过渡构造带4个油气富集区带。西北部斜坡构造带可作为近期海上现实的重点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成藏期次 油藏类型 分布规律 青东凹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南斜坡新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磊 徐长贵 +2 位作者 杨海风 黄江波 陈保柱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对黄河口凹陷南斜坡火山岩发育区新生界碎屑岩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均一化温度、盐度及丰度等分析测试,定量确定了油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油气充注时间。结果表明: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包... 利用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对黄河口凹陷南斜坡火山岩发育区新生界碎屑岩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均一化温度、盐度及丰度等分析测试,定量确定了油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油气充注时间。结果表明: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油气包裹体2种类型,油气包裹体以绿色、黄色及蓝色荧光为主;新近系和古近系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分别为90~120℃,60~90℃,具有单峰、窄主频的特点,盐度数据和包裹体丰度具有双低特点;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气成藏期为3.0 Ma以来,表现出晚期快速充注、同期幕式成藏的特点,具有"垂向贯通式"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 均一化温度 新生界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小云 覃军 +1 位作者 聂婉 倪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以各要素的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源岩热演化、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典型油气藏解剖,厘清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卡因迪克地区原... 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以各要素的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源岩热演化、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典型油气藏解剖,厘清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卡因迪克地区原油可分为3类,分别源自侏罗系煤系地层、古近系湖相泥岩以及二者混源,以侏罗系油源为主。该地区主要接受了2期油气充注,分别距今10~8 Ma和2 Ma左右,第二期充注包含第一期充注所形成古油藏的调整。卡因迪克地区砂层主要受北部物源控制,与南部连通性差,油气在侧向上主要通过区域性不整合运移,断层是沟通深部油源及古油藏调整的关键因素。在断裂和背斜的双重控制下,油气藏类型以断控-挤压型背斜油气藏为主,成藏主控因素为沟通烃源的断层,成藏模式为混源、垂向运移为主、2期成藏、晚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卡因迪克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沉积盆地深层热演化历史与油气关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3 位作者 杨桂林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3期1-7,15,共8页
沉积盆地的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历史有重要控制作用,我国不同盆地的地温场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导致不同类型盆地的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温度差异大。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盆地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历史演化史与... 沉积盆地的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历史有重要控制作用,我国不同盆地的地温场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导致不同类型盆地的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温度差异大。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盆地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历史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加热时间及压力等因素对油气形成温度及相态影响的研究现状,认为温度是油气形成及油气相态分布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加热时间对油气生成温度、相态差异有重要影响。准确恢复沉积盆地深层热演化史是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复杂叠合盆地深层热演化史恢复的理论及方法,提出了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温度 地温梯度 加热时间 异常压力 烃类相态 成藏期次 热演化史 叠合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