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73
1
作者 何希鹏 高玉巧 +2 位作者 唐显春 张培先 何贵松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4-664,共11页
中国志留系页岩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近年来不断取得新成果,盆内焦石坝等地区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藏以超压为主要特征,盆外构造改造作用较强,页岩气藏以常压为主要特征。在勘探实践基础上,开展页岩层序地层、沉积微... 中国志留系页岩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近年来不断取得新成果,盆内焦石坝等地区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藏以超压为主要特征,盆外构造改造作用较强,页岩气藏以常压为主要特征。在勘探实践基础上,开展页岩层序地层、沉积微相、地球化学、储层特征、构造作用等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三大主控因素。一是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富集的基础,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厚20~40m,TOC含量为2%~4%,RO值为2%~3%,页岩气富集静态评价指标优越;二是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通过PY1、NY1、RY1等井钻探效果与断层、埋深、距剥蚀区远近等相关性分析,指出构造改造较弱、距离断层远近、离剥蚀区距离、埋深适中为页岩气富集的必要条件;三是有机孔隙发育是页岩气高产的重要因素,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纳米CT、热模拟等实验手段,研究认为有机孔隙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储集空间,有机质热演化、压实作用、地层压力是影响有机孔隙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甜点区优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富集主控因素 保存条件 渝东南地区
原文传递
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组合、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孙东山 张树林 刘宝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区油气成因类型及2类主要油气成藏组合(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运聚成藏模式特征,剖析与探讨油气运聚成藏规律,指出近期油气勘探方向,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类型 油气成藏组合 油气运聚规律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区带剖析
下载PDF
济阳坳陷花沟地区氦气成藏控制因素探讨——以花501井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顾延景 张保涛 +6 位作者 李孝军 胡兆国 王小玉 张秋实 曹其琛 郭伟 赵晓博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花沟地区为济阳坳陷富氦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区内多口天然气井具有氦气异常显示,其中以花501井最为典型,氦气含量高达2.08%~3.08%。本次研究基于地质、地震、重力、航磁、测试等数据资料,以花501井为例,对研究区氦气来源、运移通道... 花沟地区为济阳坳陷富氦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区内多口天然气井具有氦气异常显示,其中以花501井最为典型,氦气含量高达2.08%~3.08%。本次研究基于地质、地震、重力、航磁、测试等数据资料,以花501井为例,对研究区氦气来源、运移通道和圈闭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研究区氦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花沟地区氦气属于壳幔混合无机成因型,古近纪以来的火山-岩浆活动强烈,提供了充足的气源;花沟-高青断裂与研究区南部的深大断裂在深部连通,形成了氦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由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据此推断,深部新生代岩浆活动活跃,与花沟-高青断裂相连通的相关系列圈闭发育区是研究区氦气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成藏控制因素 花501井 花沟地区 济阳坳陷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odel for sand lens reservoirs in the Jiyang Sub-basin,East China 被引量:6
4
作者 LI Pilong 1, PANG Xiongqi2,3, CHEN Dongxia2,3, ZHANG Shanwen1, JIN Zhijun4 & JIANG Zhenxue2,3 1. Shengli Oil Field Ltd, SINOPEC, Dongying 257051, China 2.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1 位作者 3.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2249, China 4.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SINOPEC, Beijing 100083,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z2期167-176,共10页
The Bohai Bay basin comprises some very important and well documented subtle traps known in China, which have been the major exploration focus and have become a major petroleum play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recent ex... The Bohai Bay basin comprises some very important and well documented subtle traps known in China, which have been the major exploration focus and have become a major petroleum play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recent exploration showed that the oil-bearing proper-ties of some sand lens reservoirs may vary significantly and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for these lithological subtle trap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il-bearing properties for 123 sand lens reservoirs in the Jiyang Sub-basin and combined with detailed anatomy of typical sand lens reservoirs and NMR experimen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factor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onditions of the sur-rounding source rocks, as well as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and lens reservoirs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sand lens reservoirs. The formation of a sand lens reservoir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riving force and the resistance force. The driving force is made up of the differential capillary pressure between sandstones and sources rocks and the hydrocarbon diffusion force, and as well as the hydro-carbon expansion force. The resistance force is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force for hydrocarbons and water to move through the pore throats of the sand len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ource rock condition and s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can change from unfavorable to favorable depend-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When these three factors all reach certain thresholds, the sand lens reservoirs may begin to be filled by hydrocarbons. When all of these conditions be-com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sand lens reservoirs, the reservoir would have high oil satu-ration. This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the sand lens reservoir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N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Jiyang Sub-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lens reservoir accumula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accumulation mechanism accumulation model Jiyang Sub-basin.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有利油气聚集带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杨 张伟 +3 位作者 张景茹 龚晓峰 李晓唐 刘志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6,共14页
琼东南盆地处于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较复杂。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具有下断上拗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造成了盆地凹陷构造展布格局,以及地层、层序系统与沉积体系发育,... 琼东南盆地处于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较复杂。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具有下断上拗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造成了盆地凹陷构造展布格局,以及地层、层序系统与沉积体系发育,有效烃源岩类型及其分布,储、盖层发育及其展布特征,油气运移输导特征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结合该区油气勘探实践,笔者总结出环崖南凹陷有利油气聚集带、宝岛凹陷北坡有利油气聚集带、2号断裂带有利油气聚集带、南部隆起(低凸起区)有利油气聚集带四大有利油气聚集区,且根据这些有利油气勘探区带油气地质特征,重点对主要烃源岩、储盖组合类型、油气输导条件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不同油气聚集带的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有利油气勘探方向,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及油气资源预测评价等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油气聚集带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新疆典型矿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差异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玉垚 程晓茜 +1 位作者 弓小平 田继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179,共8页
基于沙尔湖矿区和阜康白杨河矿区两个发育煤层火烧的典型低煤阶含气地区的地质背景和煤储层物性研究,结合两矿区火烧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比分析,阐明了新疆火烧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差异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矿区煤层厚度大、... 基于沙尔湖矿区和阜康白杨河矿区两个发育煤层火烧的典型低煤阶含气地区的地质背景和煤储层物性研究,结合两矿区火烧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比分析,阐明了新疆火烧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差异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矿区煤层厚度大、构造样式简单、孔隙发育良好,但沙尔湖矿区由于地下水动力条件较弱,且为矿化度极高的原生水,不利于低煤阶煤层气的生成,且矿区东部煤层火烧使得气体发生逸散,导致矿区内含气量偏低;阜康白杨河矿区水源补给充足,在火烧区低洼处形成滞水层,一方面,滞水层为次生生物成因气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形成水力封堵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火烧区滞留水对煤层气富集成藏具有指向作用,因此本次研究成果将为新疆低煤阶煤层气勘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煤层气 火烧区滞水层 水文条件 控藏因素 沙尔湖矿区 阜康白杨河矿区
下载PDF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俊 庞雄奇 +3 位作者 姜振学 陈冬霞 杜春国 李丕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6,共7页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砂岩透镜体圈闭形成时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只有围岩(源岩)进入供烃门限后,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水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即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时,砂岩透镜体才能成藏.当砂体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自身储集条件3方面均满足一定条件时,圈闭才具备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条件,并且上述3方面条件越优越,圈闭含油性就越好.用此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砂岩透镜体 主控因素 成藏动力学机理与模式 供烃门限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含煤层系层序地层及聚煤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彬滔 于兴河 +4 位作者 王天奇 潘树新 杨丽莎 谭程鹏 李顺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露头剖面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结合少量钻、测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含煤层系的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和聚煤控制因素。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含煤层系为1个完整的二级构造层序,内部发育4个三级层序,12个... 以露头剖面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结合少量钻、测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含煤层系的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和聚煤控制因素。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含煤层系为1个完整的二级构造层序,内部发育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研究结果表明,弱伸展、缓慢沉降的古构造背景和温湿还原的古气候条件是中下侏罗统成煤的基本条件;二级构造层序相对湖平面变化和三级层序相对湖平面变化速率是聚煤的主控因素。露头出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工业可采煤层均发育于高位体系域。SQ1沉积时期,二级构造层序的相对湖平面下降,古潜水面整体偏低,煤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相对湖平面上升速率适中的高位体系域下部;SQ3沉积时期为早中侏罗世的最大洪泛期,二级构造层序的相对湖平面上升至最高点,煤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相对湖平面下降且下降速率适中的高位体系域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含煤层系 层序地层 聚煤控制因素露头
下载PDF
江陵凹陷它源油藏成藏模式及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娟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26-29,146,共5页
勘探实践表明,江陵凹陷呈现出多层位立体含油的特点,油源均来源于古近系新沟嘴组。通过对深层白垩系和浅层的荆沙组、潜江组的它源油藏的解剖,发现砂体-砂体侧向输导和砂体-断层-砂体侧向垂向输导两种类型成藏模式,认为油源、油源断层... 勘探实践表明,江陵凹陷呈现出多层位立体含油的特点,油源均来源于古近系新沟嘴组。通过对深层白垩系和浅层的荆沙组、潜江组的它源油藏的解剖,发现砂体-砂体侧向输导和砂体-断层-砂体侧向垂向输导两种类型成藏模式,认为油源、油源断层和储层是它源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的它源油藏成藏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勘探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它源油藏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成藏控制因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油气藏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继伟 田海川 吕鹏佶 《中外能源》 CAS 2014年第8期35-39,共5页
渤海湾盆地具有形成潜山的有利地质条件。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潜山内幕油气藏逐渐取代潜山顶部风化壳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但受成藏机理认识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潜山内幕... 渤海湾盆地具有形成潜山的有利地质条件。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潜山内幕油气藏逐渐取代潜山顶部风化壳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但受成藏机理认识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潜山内幕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成藏主控因素角度出发,评述了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油气藏的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建议分类,指出深部油源、储层、内幕隔层有效配置的综合作用是控制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并阐述相关认识。随着成藏机理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应该积极拓展阿尔奇公式在复杂储层的应用,大力发展潜山内幕储层非均质性预测技术。鉴于潜山内幕速度差异小、波阻抗界面不明显,以及储层埋藏较大、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大力实施高精度二次三维地震采集以及大面积连片、精细处理技术,并结合欠平衡钻井与高效测试等技术,减少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潜山内幕油气藏 成藏主控因 素成藏模式
下载PDF
敖包塔油田西翼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及成藏模式
11
作者 蒋成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8,129,共8页
敖包塔油田西翼葡萄花油层资源潜力丰富,但油水分布复杂、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楚严重制约储量的有效动用.结合地震解释、测井、试油等资料,在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划分、砂体类型及规模研究基础上,分析油水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总结油气成藏... 敖包塔油田西翼葡萄花油层资源潜力丰富,但油水分布复杂、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楚严重制约储量的有效动用.结合地震解释、测井、试油等资料,在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划分、砂体类型及规模研究基础上,分析油水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总结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根据断裂与砂体组合关系划分有利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受局部断块、岩性双重控制,全区无统一油水界面,平面"低油高水"、垂向"上水下油"现象频繁;葡萄花油层属于"下生上储、断层沟通、断层—岩性遮挡"成藏模式,油气来自下覆青一段源岩,反转期活动断裂为主要油源断裂;根据该区断裂、砂体组合特点,可细分出"下倾油源断裂沟通—上倾岩性尖灭"、"上倾反向断裂遮挡—侧向岩性尖灭"和"局部正向构造—高断块控藏"3类有利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水分布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敖包塔油田西翼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东晖 贺敬聪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9-13,5,共5页
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的构造、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输导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出发,对乌伦古坳陷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出相应的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坳陷内的晚石炭系泥岩、三叠系泥岩与侏罗系煤岩为主... 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的构造、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输导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出发,对乌伦古坳陷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出相应的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坳陷内的晚石炭系泥岩、三叠系泥岩与侏罗系煤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盖组合发育在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石树沟群,圈闭条件与油气的运聚具有较好的配置;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预测乌伦古坳陷内存在次生油气藏的可能性较大,南部斜坡和红岩断阶下盘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伦古坳陷 油气系统 烃源岩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渤中34北区浅层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魏刚 王应斌 +2 位作者 邓津辉 王德英 姜利群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6期372-375,共4页
渤中34北区浅层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储层横向连续性差,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区内油气成藏的主要特征是:油气水的分布整体受构造控制,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油气富集丰度。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是古近系“中转站”和断层,“中转站”的存在... 渤中34北区浅层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储层横向连续性差,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区内油气成藏的主要特征是:油气水的分布整体受构造控制,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油气富集丰度。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是古近系“中转站”和断层,“中转站”的存在为浅层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断层的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断层的性质决定了油气运移能力,进而影响了圈闭充满程度。在本区及渤海海域其他凹陷浅层复杂断块区应继续以断块圈闭为主进行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34北区 浅层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断层性质 断块圈闭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断裂带西缘奥陶系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武芳芳 朱光有 +4 位作者 张水昌 金强 韩剑发 陈志伟 孟书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塔中I号断裂带西缘也在多个层系中见到了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并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在下奥陶统鹰山组获得了低产油气流。本文通过油源对比、油气水物性对比、...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塔中I号断裂带西缘也在多个层系中见到了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并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在下奥陶统鹰山组获得了低产油气流。本文通过油源对比、油气水物性对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塔中I号断裂带西缘塔中86井区—塔中45井区奥陶系的油气成藏过程,认为该区奥陶系有过三期油气充注,即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晚加里东期的油气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晚海西期的油气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两期油气均自塔中88井沿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侧向运移而来;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主要以天然气为主,成因复杂。另外,认为该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主要有3点:多源多期油气充注、优质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及各种成藏要素的优质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TSR(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热液流体 塔中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东营凹陷洼陷带沙三中亚段浊积岩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鹏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3期61-65,73,共6页
针对浊积岩油藏成藏规律复杂、含油性差异大的问题,以东营凹陷洼陷带东部沙三中亚段浊积岩为例,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测井、钻井、试油等多项资料,采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及油气现今分布规律研究与典型油藏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分... 针对浊积岩油藏成藏规律复杂、含油性差异大的问题,以东营凹陷洼陷带东部沙三中亚段浊积岩为例,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测井、钻井、试油等多项资料,采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及油气现今分布规律研究与典型油藏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浊积岩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亚段浊积岩的成藏主要受控于以下3个方面:①有效储层的发育基本控制了油层的展布规律,储层的厚度中心往往也是油层的分布区或富集区;②在有效储层的分布约束前提下构造背景及异常高压控制了油气的富集;③有效的断层输导条件是研究区浊积岩能否成藏的关键,与相对独立的透镜状浊积砂体相比,由断裂体系沟通下部烃源岩的浊积岩砂体更容易成藏。在明确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对洼陷带浊积岩油藏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浊积岩 沙三中亚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文智 王红军 +1 位作者 王兆云 汪泽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14,共9页
高效气源灶(包括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型高效气源灶和古油藏裂解型高效气源灶)、高效的成藏过程和优质要素有效组合是天然气高效成藏的核心内容。主要阐述了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价方法、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高效成藏过程的(... 高效气源灶(包括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型高效气源灶和古油藏裂解型高效气源灶)、高效的成藏过程和优质要素有效组合是天然气高效成藏的核心内容。主要阐述了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价方法、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高效成藏过程的(半)定量评价指标以及三大要素耦合控藏等认识。并依据这三个有效性,评价了我国的高效天然气资源。这些进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对拓展天然气勘探领域,指导高效气藏的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高效 成藏 理论 气源灶 接力成气 源储剩余压力差 三要素耦合控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