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知识、财富积累和家庭资产结构 被引量:90
1
作者 吴雨 彭嫦燕 尹志超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9,124-125,共11页
本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知识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积累,这表现为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水平的家庭会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金融资产上,尤其是风险金融资产上;同时会降低其在非金融资产上的配置,但会... 本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知识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积累,这表现为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水平的家庭会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金融资产上,尤其是风险金融资产上;同时会降低其在非金融资产上的配置,但会提高生产经营性资产的配置。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低资产家庭财富积累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村地区、高年龄组和低教育水平家庭财富积累的边际影响更大。此外,基于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4和2015年最新季度数据的分析发现,金融知识会显著促进家庭财富增长,这进一步证实了金融知识对财富积累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知识 财富积累 资产结构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7
2
作者 高志红 陈晓远 +2 位作者 林昌华 张宇鹏 何永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7-1645,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水平下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差异,探讨粤北坡岗地优质高产木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用量。【方法】以木薯品种南美119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粤北翁源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14个处理。【...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水平下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差异,探讨粤北坡岗地优质高产木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用量。【方法】以木薯品种南美119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粤北翁源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14个处理。【结果】施肥处理的氮素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到根部;不同施肥处理的磷素均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和不施钾处理的钾素主要分配到根部,不施氮处理的钾素在根、冠间分配较均衡。在木薯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的下降速度小于不施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处理。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大,不施肥处理(N0P0K0)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小(P<0.05)。产量最高的是N2P3K2处理,为22 694.06 kg.hm-2,其次是N2P2K2处理,为21 417.87 kg.hm-2。【结论】木薯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其在根冠间的分配,对施肥水平高度敏感,适当比例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既可以显著增加木薯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又可以提高产量。在粤北坡岗地木薯生产中,氮素最重要,在氮素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磷素较钾素更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最佳用量为358.80 kgN.hm-2、89.10 kg P2O5.hm-2和187.50 kg K2O.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岗地 木薯 养分积累 分配 产量
下载PDF
毛果苔草湿地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51
3
作者 何池全 赵魁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74-2080,共7页
毛果苔草 ( Carex lasiocarpa)湿地地上部分积累量小于地下部分的积累量 ,在地上几个构件中 ,叶片比叶鞘积累量大 ,而穗的积累量最小 ;地下部分中细根比根茎的积累量大。土壤分室营养元素贮量在系统的各分室中占绝对优势 ,毛果苔草湿地... 毛果苔草 ( Carex lasiocarpa)湿地地上部分积累量小于地下部分的积累量 ,在地上几个构件中 ,叶片比叶鞘积累量大 ,而穗的积累量最小 ;地下部分中细根比根茎的积累量大。土壤分室营养元素贮量在系统的各分室中占绝对优势 ,毛果苔草湿地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 :K>Fe>N>Ca>P>Mg>Mn>Zn>Cu;它们的吸收系数的排序是 :Mn>N>P>Zn>Mg>Cu>Ca>Fe>K;几种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的排序是 :Mn>N>P>Zn>Mg>Cu>Ca>Fe>K;几种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的排序为 :Ca>K>Mg>N>P>Mn>Zn>Cu>Fe;因此 ,该系统中钙、钾的存留比例最小 ,而流动性较大 ,而铁则相反 ,存留比例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营养元素积累 毛果苔草 营养分配 生物循环
下载PDF
川西云杉人工林养分含量、贮量及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兴良 肖林 +2 位作者 宿以明 向成华 邹伯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8,共9页
采用固定标准法、标准木法对四川西部林区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人工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系统植物子室中 ,营养元素总贮量为 12 2 9 5 0 2kg·hm- 2 ,其中乔木层贮量为 949 36 2kg·hm-... 采用固定标准法、标准木法对四川西部林区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人工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系统植物子室中 ,营养元素总贮量为 12 2 9 5 0 2kg·hm- 2 ,其中乔木层贮量为 949 36 2kg·hm- 2 ,贮量最多 ,占 77 2 2 % ,灌木层、草木层、苔藓层及枯落物层分别为 42 85 6kg·hm- 2 (3 4% )、15 95 1kg·hm- 2 (1 30 % )、15 36 1kg·hm- 2 (1 2 5 % )和 2 0 5 972kg·hm- 2 (16 73% ) ;人工林生态系统 5种大量元素的积累为 2 116 96 0 97kg·hm- 2 ,其中土壤子室为 2 10 493 2kg·hm- 2 ,占系统总贮量的 99 432 % ,植物子室为12 0 2 892kg·hm- 2 ,占系统总贮量的 0 5 6 8% ;比较分析了迹地、人工林及原始林土壤子室的养分状况 ,其养分能够满足人工林的正常生长 ,但密度过大是人工林 2 6年后生长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人工林 营养元素 含量 贮量 分配 生物量 川西林区
下载PDF
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氮的累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牟晓杰 孙志高 +1 位作者 王玲玲 董洪芳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57-66,共10页
2008年5~11月,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Suaedasalsa)氮的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JP1高于JP2,二者枯落... 2008年5~11月,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Suaedasalsa)氮的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JP1高于JP2,二者枯落物量均呈递增变化;JP1、JP2根、茎和枯落物的全氮(TN)含量在生长季均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而叶的总氮(TN)含量波动变化明显;二者不同器官及枯落物的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VN)季节变化明显,JP1地上部分的氮累积量和VN一般明显高于JP2,且二者地上部分氮累积量和VN均明显高于地下;JP1、JP2不同部分的氮分配比差异明显,其中叶的分配比最高,分别为(46.91±16.97)%和(55.21±9.79)%,说明叶是翅碱蓬重要的氮累积器官;二者氮的年吸收量和最大现存量分别为5.29g/m2、2.63g/m2和13.76g/m2、3.19g/m2;二者氮的吸收系数(0.0145和0.0065)均较低,而利用系数表现为JP2(0.8243)>JP1(0.3844),JP1在氮的吸收方面要强于JP2,而在利用方面却低于JP2。JP1和JP2生物量、TN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以及吸收与利用状况的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和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碱蓬 累积 分配 黄河口
下载PDF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程裕伟 任辉 +5 位作者 马富裕 冯治磊 王谊 张涛 廖江 樊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33-139,共7页
2008-2009年在石河子地区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研究了滴灌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小麦全株、穗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叶片、茎鞘呈单峰曲线;滴灌小麦的干物质有效积累积温... 2008-2009年在石河子地区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研究了滴灌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小麦全株、穗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叶片、茎鞘呈单峰曲线;滴灌小麦的干物质有效积累积温(GDDEDMA)为1180.14℃,干物质高速积累持续积温(GDDHDMA)为670.68℃。与漫灌小麦相比,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所需要的有效积温(GDD)少83.38℃,积温产出率(PEGDD)高2.42(kg/hm2)/℃,滴灌小麦不仅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叶片、穗干物质的分配率、输出量、转换率均高于漫灌小麦。滴灌小麦的产量显著高于漫灌小麦,产量增幅为10.89%~18.63%,千粒重提高了4.47~6.47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转运
下载PDF
菊芋氮、磷、钾吸收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钟启文 刘素英 +2 位作者 王丽慧 王怡 李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8-952,共5页
以"青芋1号"菊芋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期各器官内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延长菊芋各器官营养元素浓度呈下降趋势。营养元素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营养元素积累总量... 以"青芋1号"菊芋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期各器官内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延长菊芋各器官营养元素浓度呈下降趋势。营养元素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营养元素积累总量表现为氮>钾>磷。块茎形成前,营养元素主要存于茎、叶;块茎形成到块茎膨大始期,叶内营养元素分配量持续减少,块茎分配量持续增多,而茎内磷、钾则呈单峰曲线变化;块茎开始膨大后,营养元素在茎、叶的分配量均迅速减小,块茎分配量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营养元素 吸收 积累 分配
下载PDF
施用缓释肥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振瑞 陈迪文 +3 位作者 江永 李奇伟 陈清 张福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0-864,共5页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组合施用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CK0(不施肥)、CK1(常规施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225 kg、K2...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组合施用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CK0(不施肥)、CK1(常规施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225 kg、K2O 225 kg);T1(等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225 kg、K2O 225 kg);T2(减20%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240 kg、P2O5180 kg、K2O 180 kg)。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和缓释肥处理在萌芽率、分蘖率、茎径和有效茎数上没有显著差异;而T1株高显著高于CK1;伸长期CK1的干物质净积累比例高于T1及T2;成熟期则相反,T1及T2高于CK1;成熟期T1叶的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K1;T1处理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最高,分别比CK1高11.0%和10.8%;T1和T2处理的两年氮素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1,其中T2两年平均比CK1提高9%。在减少1次施肥的基础上,施用与常规化肥等养分的缓释肥能显著增加株高、甘蔗产量及糖产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施用减20%养分的缓释肥能提高氮素利用率,甘蔗产量和糖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甘蔗 积累分配 干物质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黄河口新生湿地碱蓬生物量及氮累积与分配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星云 孙志高 +3 位作者 孙文广 王苗苗 王伟 田莉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6-237,共12页
2014年4—11月,选择黄河入海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N2,中氮输入;N3,高氮输入)碱蓬不同器官生物量以及氮累积与分配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 2014年4—11月,选择黄河入海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N2,中氮输入;N3,高氮输入)碱蓬不同器官生物量以及氮累积与分配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氮输入处理并未改变碱蓬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但在不同程度上均促进了地上生物量的增长(平均增幅为19.71%—62.29%)且整体表现为N3>N2>N1>N0;不同氮输入处理亦延长了碱蓬的生长高峰期,N1、N2和N3处理下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相对于N0处理推迟20 d左右。与地上生物量不同,不同氮输入处理改变了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模式,特别是N2和N3处理均对生长初期的地下生物量产生了明显促进作用,且其初期地下生物量达到较高值的时间相对于N1和N0处理提前20—50d。不同氮输入处理下的枯落物量在产生初期和中期均增幅不大,末期则骤然增加且整体表现为N3>N2>N1>N0。不同氮输入处理下碱蓬各器官的全氮(TN)含量总体上均表现为叶>茎>根,叶是氮的主要累积器官。尽管不同氮输入处理并未改变碱蓬不同器官的氮累积与分配格局以及地上与地下之间的养分供给关系,但其为适应不同养分条件而调整自身养分供给与分配的特性在N2处理下表现的尤为明显。研究发现,N2处理下碱蓬种子的发育时间相对于N0、N1和N3处理可能会提前约1个月,原因可能与N2氮输入水平可显著影响碱蓬体内的碳分配比以及碱蓬对适量氮养分输入环境的特殊适应对策有关。随着黄河口新生湿地氮养分供给的不断增加,当未来碱蓬湿地氮养分状况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中等水平)时,其生物量、生长节律(特别是种子发育时间)以及不同器官氮累积与分配状况可能将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累积与分配 潮滩湿地 碱蓬 黄河口
下载PDF
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强 马晓君 +5 位作者 程秋博 豆攀 余东海 罗延宏 袁继超 孔凡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7-536,共10页
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在6个氮水平下研究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正红311各阶段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各时期... 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玉米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在6个氮水平下研究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正红311各阶段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各时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均高于先玉508,而先玉508雌穗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更高。与先玉508相比,正红311提高了各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降低了雌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与分配比例。正红311营养器官较高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比例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生产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延长高光合速率使其产量显著高于先玉508。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及产量构成,而对干物质和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过量施氮不仅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还会使玉米收获指数显著降低,从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正红311施氮量在180kg/hm2时产量最佳,而先玉508需要氮肥360kg/hm2才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因此对于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可适当降低施氮量或在土壤贫瘠的丘陵山区种植以充分发挥其低氮条件下的产量优势,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则应适当增加施氮量或种植在肥沃土壤的地区以保证其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玉米 干物质 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氮素的累积与分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于君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4,共8页
2004年5—10月,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草甸和小叶章-苔草沼泽化草甸群落优势植物小叶章的氮素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地上器官及枯落物的全氮含量在生长季均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TN=Aexp(... 2004年5—10月,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草甸和小叶章-苔草沼泽化草甸群落优势植物小叶章的氮素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地上器官及枯落物的全氮含量在生长季均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TN=Aexp(-t/B1)+B2,R2≥0.94),二者根的全氮含量波动较大,且在生长高峰期前的15~30d存在一个明显的养分蓄积时期.不同器官和枯落物的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VN)季节变化明显,且典型草甸小叶章地上部分的氮累积量和VN明显高于沼泽化草甸,而地下部分则相反.两个群落小叶章不同部位的氮分配比差异明显,其中根分配比高达(59.38±12.86)%和(84.58±3.38)%,地上部分的氮分配比以叶最高,为(24.28±12.09)%和(8.18±3.32)%,其他部分较低.二者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氮分配比呈相反规律变化,反映了其在氮供给方面的密切联系.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氮的年吸收量和最大现存量分别为23.02、36.30g·m-2和28.18、51.43g·m-2,前者的氮吸收系数(0.017)和利用系数(0.634)明显高于后者(0.015和0.548),说明典型草甸在氮的吸收与利用方面强于沼泽化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 分配 小叶章 三江平原
下载PDF
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动态两部门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阳小晓 包群 赖明勇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2-51,共10页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基本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进一步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效应,而银行发展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 资本形成 资源配置 供给引导 需求带动
下载PDF
缺苞箭竹密度对养分元素贮量、积累与分配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福忠 鲁叶江 +3 位作者 杨万勤 王开运 乔匀周 张春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63-1669,共7页
研究了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e)-紫果云杉(Picea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群落的养分元素贮量与分配动态以及养分元素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地上、地下部分的N、P、K、Ca、Mg贮量均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研究了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e)-紫果云杉(Picea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群落的养分元素贮量与分配动态以及养分元素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地上、地下部分的N、P、K、Ca、Mg贮量均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养分元素贮量排序为:K>N>Ca>P>Mg。密度较大的箭竹群落(D1和D2)中,地上部分的N、P和K贮量大于地下部分,而密度较小的箭竹群落(D3)中P和K贮存于地下部分的比例较大,3个群落中的地下部分Ca和Mg贮量均大于地上部分,且地下部分的养分元素贮量的比例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排序为:K>N>Ca>P>Mg,且地上部分和群落的总积累量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总积累率以D1群落最大,3个群落的养分元素积累率大小顺序为:Mg>Ca>P>N>K。地下部分(根系和鞭)养分元素贮量比例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地上部分(叶、枝和竹杆)养分元素贮量比例随着箭竹密度增加而上升。密度对缺苞箭竹养分贮量、积累和分配动态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苞箭竹密度 养分 贮量 积累 分配动态
下载PDF
施氮对‘青引1号’燕麦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浩 刘文辉 +2 位作者 贾志锋 梁国玲 马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1期10-18,共9页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氮处理,探讨氮肥处理下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以了解燕麦生物分配格局对氮肥响应机制,为燕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影响了‘青引1号’燕麦各器官生...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氮处理,探讨氮肥处理下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以了解燕麦生物分配格局对氮肥响应机制,为燕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影响了‘青引1号’燕麦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在施氮75 kg/hm^2时茎、叶、穗、根和总生物量积累最高,分别达到1332.97、375.53、587.52、205.20、2501.22 g/m2;茎、叶、穗和根分配分别在30、60~90、90~120、0~60 kg/hm^2施氮处理下较高。‘青引1号’燕麦随生育期推进,总生物量、茎、根生物量呈先慢后快的增长变化,叶生物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穗生物量呈持续增加的变化。乳熟期生物量分配模式表现为茎>穗>叶>根;茎、叶、穗和根生物量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茎、穗生物量的积累高于根,而叶生物量的积累则低于根。各器官在不施肥状态下的形态可塑性高于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引1号’燕麦 氮肥 生物量积累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泽宁 李芳 +3 位作者 郭彩云 陈文红 刘春红 高海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探讨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及其生物量调控机制,以不平茬为对照,平茬高度为0、10、20 cm进行随机排列和拉丁方排列相结合的田间试验,对萌枝数量、萌枝生长、生物量投资格局、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平茬高度之间的... 为探讨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及其生物量调控机制,以不平茬为对照,平茬高度为0、10、20 cm进行随机排列和拉丁方排列相结合的田间试验,对萌枝数量、萌枝生长、生物量投资格局、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平茬高度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对萌枝能力与生物量投资的相关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平茬高度增大,萌枝数上升而存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先升后降;萌枝数与存活率呈负相关,生长量与存活率具有负相关趋势,生长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平茬使克隆对根系和叶片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增大、树干和枝条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减小。因此,平茬干扰通过刺激诱导伐桩不定芽和休眠芽萌发,通过加大根系和叶片生物量投资及分配促进萌芽生长,并在萌枝数、存活率、生长量权衡作用下形成不同平茬高度的萌枝格局。其中,平茬10 cm的萌枝存活率和生长量最大,且经过3个生长季生物量积累能力已显著超过对照(未平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枝能力 生物量投资 生物量分配 平茬高度 中国沙棘
下载PDF
Age-related Changes of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in Plants and Soil of Black Locust Forest on Loess Plateau in Ansa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被引量:11
16
作者 LI Taijun LIU Guob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14-422,共9页
The effects of reforestation on carbon (C) sequestration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ecosystem have attracted much resear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lack locust trees (Robinia pseudoacacia L.) are valued for thei... The effects of reforestation on carbon (C) sequestration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ecosystem have attracted much resear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lack locust trees (Robinia pseudoacacia L.) are valued for their important use in reforestation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efforts. This forest type is widespread across the Loess Plateau, and must h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ny planning for C sequestration efforts in this fragile ecological region.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stand age on C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after reforestation remains uncertain. We examined an age-sequence of black locust forest (5, 9, 20, 30, 38, and 56 yr since plant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to evaluate C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in plants (trees, shrubs, herbages, and leaf litter) and soil (0-100 cm). Allometric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estimating the biomass of tree components (leaf, branch, stem without bark, bark and root) with a de- structive sampling method.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lack locust forest ecosystem accumulated C constantly, from 31.42 Mg C/ha (1 Mg = 106 g) at 5 yr to 79.44 Mg C/haat 38 yr. At the 'old forest' stage (38 to 56 yr), the amount of C in plant bioma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45.32 to 34.52 Mg C/ha) due to the high mortality of trees. However, old forest was able to accumulate C continuously in soil (from 33.66 to 41.00 Mg C/ha). The C in shrub biomass increased with stand age, while the C stock in the herbage layer and leaf litter was age-independent. Reforestation resulted in C re-allocation in the forest soil. The topsoil (0-20 cm) C stock increased constantly with stand age. However, C storage in sub-top soil, in the 20-30, 30-50, 50-100, and 20-100 cm layers, was age-independ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ccession, as a temporal factor, plays a key role in C accumulation and re-allocation in black locust forests and also in regional C dynamics in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accumulation carbon alloc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REFORESTATION allometric equations black locust forest age-sequence Loess Plateau China
下载PDF
遮荫和土壤类型对青桐幼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智西民 何靖雯 +5 位作者 王梦颖 蒋梦琳 杨瑶 李嘉鑫 陈良华 高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61-3970,共10页
为探究遮荫和土壤类型对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青桐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全光(A1,遮光率0%)、50%遮荫(A2,遮光率28%)、75%遮荫(A3,遮光率45%)、95%遮荫(A4,遮光率68%)等4个... 为探究遮荫和土壤类型对青桐(Firmiana platanifolia)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青桐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全光(A1,遮光率0%)、50%遮荫(A2,遮光率28%)、75%遮荫(A3,遮光率45%)、95%遮荫(A4,遮光率68%)等4个遮荫处理,结合酸性紫色土(B1)、碱性紫色土(B2)、红壤(B3)、黄壤(B4)等4种土壤类型,分析遮荫、土壤及两者交互作用对青桐苗期生长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土壤和两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青桐的生长和养分积累(P<0.05)。随着遮荫强度增加,青桐幼苗苗高逐渐增加,在A4B2处理下苗高最大,但地径最小,其中A3B2处理下青桐幼苗地径和总生物量最大;同样,K、Ca、Mg、Na总积累量在A3B2处理下均达到最大值,遮荫处理增加K、Ca、Mg向叶的分配比例,减少向根的分配比例。同时,A3B2处理下青桐幼苗对K、Ca、Mg、Na利用效率也较大。综合分析认为,75%遮荫和碱性紫色土可提高青桐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及养分的积累量,但过度遮荫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青桐苗期适宜的关键栽培管理条件,为养分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土壤类型 青桐 积累量 分配比例 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红三叶群落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钟华平 杜占池 樊江文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81-87,共7页
对红三叶群落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有关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在红三叶群落中的积累、分配和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三叶群落11种元素的积累量水平为Fe和Na元素积累量大于100mg/m2,Mn... 对红三叶群落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有关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在红三叶群落中的积累、分配和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三叶群落11种元素的积累量水平为Fe和Na元素积累量大于100mg/m2,Mn、Cu、Zn、B、Sr元素积累量在10~100mg/m2之间,Mo、V、Ni、Co元素积累量小于10mg/m2;各元素积累的部位表现为Zn、B、Mo、Cu、Mn、Ni、Co、Sr元素为地上部高积累特征,Fe和Na则表现为地下部高积累特征;在器官分配上表现为叶>茎>花序;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积累动态以正态单峰型和W或M波型为基本模式,但地下部元素积累量动态有较大的差异,地下部元素积累量动态则以半W波型和线性化的正态单峰型动态为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群落 微量元素 积累量 分配 动态
下载PDF
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植物群落盐分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永荣 冯宗炜 +1 位作者 张万钧 郭育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对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 4种植物群落盐分离子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表明 ,除未计叶片与枯落物外 ,K、Na、Ca、Mg和Cl 5种元素年均积累量草本群落 (343.89kg/hm2 ) >乔灌草群落 (5 9.79kg/hm2 ) >灌木群落(5 5 .4 6kg/hm2 ) >灌草群... 对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 4种植物群落盐分离子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表明 ,除未计叶片与枯落物外 ,K、Na、Ca、Mg和Cl 5种元素年均积累量草本群落 (343.89kg/hm2 ) >乔灌草群落 (5 9.79kg/hm2 ) >灌木群落(5 5 .4 6kg/hm2 ) >灌草群落 (18.87kg/hm2 )。各植物群落土壤主要盐分离子Na和Cl年积累量有较大差异 ,海滨滩涂草本群落Na、Cl分别为 6 0 .2 2kg/hm2 和 2 18.35kg/hm2 ,灌草群落为 2 .0 4kg/hm2 和 5 .775kg/hm2 ;改良土壤的乔灌草群落为 2 .385kg/hm2 和 11.76kg/hm2 ,灌木群落为 3.95kg/hm2 和 16 .74kg/hm2 。植物各器官盐分积累乔木以根系积累为主 ,灌木枝条积累量略大于根。复层结构群落盐分离子积累呈现极强的层次性 ,乔灌草群落各层次 5种盐分离子积累量占总量百分比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而灌草群落则为灌木层 >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 植物群落 盐分 积累规律 分配规律 生态效益
下载PDF
麦/玉/豆周年套作体系氮素积累分配及转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晓辉 徐开未 +4 位作者 唐义琴 刘静 陈新平 张朝春 陈远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7-1138,共12页
【目的】四川盆地特殊的高温寡照气候,使得作物间套作十分广泛。"麦/玉/豆"体系有利于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研究了"麦/玉/豆"周年套作体系中各作物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花后氮素转运特征,旨在明确... 【目的】四川盆地特殊的高温寡照气候,使得作物间套作十分广泛。"麦/玉/豆"体系有利于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研究了"麦/玉/豆"周年套作体系中各作物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花后氮素转运特征,旨在明确体系各作物的氮素营养吸收特性,为该体系的氮肥合理施用及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1、2012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在不同氮用量下(小麦设N 0、60、120、180、240kg/hm2,分别表示为WN1、WN2、WN3、WN4、WN5;玉米设N 0、97.5、195、292.5、390 kg/hm2,分别表示为MN1、MN2、MN3、MN4、MN5;大豆不施肥,依前作的施氮处理依次记为SN1、SN2、SN3、SN4、SN5)各作物的氮素积累分配、花后氮素的转运。【结果】1)小麦各部位氮积累量都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籽粒、茎鞘、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占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平均为218.6 kg/hm2)的71.5%、12.2%、9.2%和7.1%;小麦花后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的氮量及其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转移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平均为61.5%;随氮用量增加,籽粒的氮分配比例逐渐减少,而非籽粒部分的氮分配比例则随之增大;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WN3~WN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玉米各部位氮积累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籽粒、叶片、茎鞘和苞叶芯分别占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平均为108.1 kg/hm2)的67.2%、3.9%、11.8%和7.0%;玉米花后从营养器官向籽粒的氮素转移量、转移率和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都以MN3处理最大;玉米各部位的氮积累比例在叶片、茎鞘中以MN1处理最大,MN2~MN5处理明显降低,在苞叶芯中不同氮处理间无明显变化,在籽粒中表现为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而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MN4、MN5处理间差异不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 氮积累 氮分配 氮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