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加+0.75D对近视眼调节滞后及调节波动的影响
1
作者 邢秀丽 高祥璐 +3 位作者 张艳龙 崔鹏云 曹瀚坤 张玉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附加+0.75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D双眼视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附加+0.75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D双眼视状态下将视标分别放在50、40、33、25、20cm距离下测量左右眼的调节滞后量,然后在40cm距离处分别阅读20min文本,连续测量左右眼的调节反应。结果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全矫和附加+0.75D状态下不同距离(除20cm)的调节滞后量随着距离减少,调节滞后量增大。每个距离附加+0.75D后调节滞后量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0、3.737、5.149、6.022、5.445,P〈0.05)。全矫状态下ESO组调节滞后量大于EXO组,除25cm、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2.569、-2.440,P〈0.05)。40cm状态下阅读,附加+0.75D后调节波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P〈0.05),全矫状态下调节波动量EMM组较LOM组MOM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25,P=0.000),调节波动量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关系(r=-0.500,P〈0.05)。结论近视者在调节幅度正常的情况下视近时可戴附加+0.75D的镜片,防止近视进一步进展,对于内隐斜更为有效,对于调节幅度不正常者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滞后 调节波动 隐斜 调节幅度
原文传递
近视儿童眼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龚胜 吴晓彤 +4 位作者 张莉唯 汪莎 张盼盼 毕爱玲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7-961,共5页
目的对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儿童注视近距与远距视标时的调节功能进行客观检查分析,探讨眼调节功能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济南市某小学眼健康筛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105眼)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睫状肌麻痹验... 目的对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儿童注视近距与远距视标时的调节功能进行客观检查分析,探讨眼调节功能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济南市某小学眼健康筛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105眼)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眼组(40例)、假性近视组(33例)、真性近视组(32例)。首先所有受试者检测主观调节反应(BCC)与正/负相对调节(PRA/NRA),然后应用近远调节功能检测系统测量受试者在注视近点25 cm处与远点250 cm处时眼客观调节反应(AR)、调节微波动(AM)与调节滞后(AL),最后所有受试者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3组受试者BCC、NR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P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与真性近视组、假性近视组与真性近视组受试者P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视眼组与假性近视组受试者P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点25 cm处,3组受试者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受试者AR值显著高于假性近视组和真性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假性近视组受试者与真性近视组患者A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假性近视组受试者AM值显著高于正视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A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视眼组受试者AL值显著低于假性近视组与真性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假性近视组受试者与真性近视组患者A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点250 cm处,3组受试者AR值、AM值、A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试者在近点25 cm处AR值、AM值、AL值均显著大于远点2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 调节反应 调节微波动 调节滞后
下载PDF
高近附加设计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云云 丁程璐 +3 位作者 李雪 黄莹莹 陈浩 保金华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比较高近附加设计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软镜)和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儿童调节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近视儿童,依次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单焦软镜)、多焦软镜、OK镜。分别在不同矫正状态(OK镜矫正1个月后裸眼检查)测量角膜形... 目的比较高近附加设计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软镜)和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儿童调节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近视儿童,依次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单焦软镜)、多焦软镜、OK镜。分别在不同矫正状态(OK镜矫正1个月后裸眼检查)测量角膜形态、3 D和6 D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结果在3 D、6 D调节刺激下,配戴多焦软镜产生的调节反应均低于单焦软镜(3 D,F=5.94,P<0.01;6 D,F=4.81,P<0.05),但近似于OK镜(P>0.05);配戴多焦软镜产生的调节微波动大于OK镜和单焦软镜(3 D,F=7.51,P<0.01;6 D,F=4.81,P<0.05),而配戴OK镜与单焦软镜的调节微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近附加设计多焦软镜的调节反应与OK镜接近,但调节微波动高于OK镜,为近视防控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索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软镜 角膜塑形镜 单焦软镜 调节 调节微波动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调节聚散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惠玲 江帆 +3 位作者 郑辉浒 吴戈 许斌敏 姜珺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669-674,共6页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对调节和聚散功能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7─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46例近视患者参加本研究,分别在配戴单光...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对调节和聚散功能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7─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46例近视患者参加本研究,分别在配戴单光框架眼镜和多焦软镜时测量其调节参数和聚散参数,包括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相对调节、远近隐斜以及远近BI/BO破裂点。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同一受检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和多焦软镜时在33 cm处的调节反应无明显差异,多焦软镜配戴后的调节微波动高于单光框架眼镜(t=-5.155,P<0.001),近距隐斜向外隐斜方向偏移(单光框架眼镜:-0.83△±7.03△,多焦软镜:-2.46△±6.29△,t=-2.647,P=0.011),远距BO破裂点变小(t=-3.023,P=0.004),近距BI破裂点变大(t=2.575,P=0.013)。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多焦软镜后近距调节微波动增大,近距外隐斜增大,近距发散范围变大,提示多焦软镜的周边离焦设计会对配戴者的双眼视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选择多焦软镜作为近视防控手段时需评估其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 调节反应 调节微波动 隐斜 聚散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