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人近视眼与各调节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可 刘陇黔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眼屈光不正与调节各因素的关系,探讨近视眼与眼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45名大学生的90眼进行屈光不正、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正相对调节检查,然后将各项结果与屈光不正状况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45名大学生受试者... 目的分析眼屈光不正与调节各因素的关系,探讨近视眼与眼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45名大学生的90眼进行屈光不正、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正相对调节检查,然后将各项结果与屈光不正状况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45名大学生受试者调节幅度的平均值为(8.49±1.61)D(6.25~13.70D)。调节灵活度平均值为(9.64±2.30)周/min。正相对调节平均值为(-2.19±0.84)D。其中调节幅度与眼屈光度有显著相关性(r=-0.885,P≤0.05)。调节灵活度与眼屈光度无相关性。结论眼屈光不正与眼调节幅度有显著关系,眼的调节灵活度与屈光不正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分析 调节 调节幅度 调节灵活度 屈光 眼/分析
下载PDF
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2
作者 布娟 刘峰 +1 位作者 庞宏蕾 刘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2眼)与观察组(44眼)。对照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视知觉...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2眼)与观察组(44眼)。对照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灵敏度、Titmus立体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弱视眼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2行以上的患者为24眼。观察组则为36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1)。训练后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均有所提高。观察组对比敏感度的升高以低、中空间频率升高表现突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频区对比敏感度升高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灵敏度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训练3个月后,拥有〉80″~200″黄斑立体视12眼,〉400″~800″周边立体视18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恢复≤60″正常立体视6眼,对照组为4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在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调节力以及立体视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张艳丽 林鹏飞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1个月、6个月、1年。结果 (1)调节滞后量: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5±0.28、0.92±0.16、0.62±0.13、0.6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3±0.27、1.03±0.19、0.82±0.11、1.08±0.16。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灵敏度: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33±2.65、10.82±2.06、10.90±2.48、11.0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56±2.32、10.76±1.88、10.85±2.08、9.02±1.97。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个月、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1年:实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实验组戴镜后对调节滞后量的改善较明显,并使其逐渐趋于正常化;对照组对调节滞后量改善较慢,不能使其达到正常值,且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滞后量会变大。(2)实验组对调节灵敏度的改善更快,对照组较慢,在近视度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两组的调节灵敏度相似,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灵敏度下降。(3)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等效球镜度 调节滞后量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惠玲 胡玉艳 +3 位作者 徐昕頔 沈品呈 毛欣杰 瞿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比较间歇性外斜视和正常眼位人群之间,间歇性外斜视注视眼和非注视眼之间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3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组... 目的 比较间歇性外斜视和正常眼位人群之间,间歇性外斜视注视眼和非注视眼之间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3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组,另选取24例正位眼或外隐斜斜视度≤6△的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2.00 D的反转拍和开放视野式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受试者在单眼和双眼注视近距视标时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组的双眼调节灵活度为(8.8±4.1)cpm,显著低于对照组[(10.9±3.1)cp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5,P=0.035).间歇性外斜视组的非注视眼调节灵活度显著低于注视眼(t=4.657,P〈0.001).双眼注视40 cm处视标时,间歇性外斜视组的注视眼调节反应高于对照组的主导眼 (t=-2.163,P=0.035).双眼注视状态下,间歇性外斜视组注视眼的调节反应为(1.89±0.30)D,高于其在单眼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 (1.64±0.34)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1, P=0.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调节灵活度低于对照人群,其注视眼和非注视眼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反应均不一致,且双眼注视时调节反应高于单眼注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调节灵活度 调节反应
原文传递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调节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丹 李军 +3 位作者 陈光 鲁静 赵越 叶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 目的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例(24只眼)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5.43±1.33)D和(6.45±2.19)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0.781,P=0.451;f=1.072,P=0.293)。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为(13.22±1.61)D,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0,P=0.006),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为(6.36±1.40)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f=1.542,P=0.137)。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与弱视眼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4,P=0.032),调节灵活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别(t=1.286,P=0.212)。结论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非弱视眼及同龄正视儿童,其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调节灵活度 屈光参差 弱视 远视
原文传递
SMILE术后调节功能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晓琴 王雁 +3 位作者 杨悦 李晓文 刘瑞林 李丽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双眼视及调节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3-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测量调节功能参数...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双眼视及调节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3-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测量调节功能参数,包括单眼调节幅度(MAA)、单眼调节灵敏度(MAF)、双眼交叉柱镜法(BCC)测量的调节反应、正相对调节(PRA)及负相对调节(NRA)。不同时间段之间参数的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MAA在SMILE手术后1周下降,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8,P=0.002);MAF及PRA在SMILE术后1周轻微下降,术后3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F=8.090,P<0.001;F=5.466,P=0.002)。BCC测量的调节反应及NRA在术后各个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45,P=0.071;F=0.536,P=0.659)。结论:SMILE可暂时性降低调节功能,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功能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正相对调节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原文传递
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洁度变化与视觉疲劳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少博 郭海科 +1 位作者 谭娟 黎健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活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AF)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视觉疲劳关系。方法 32例(64眼)近视患者按年龄分成30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行标准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测量双眼AF,术后1个月对术后视觉... 目的研究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活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AF)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视觉疲劳关系。方法 32例(64眼)近视患者按年龄分成30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行标准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测量双眼AF,术后1个月对术后视觉疲劳症状情况行问卷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AF的变化,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前后AF、年龄以及屈光度等对术后视觉疲劳的影响。结果 30岁以下组术前双眼AF为(7.12±2.02)c·min-1,术后1周为(6.22±1.73)c·min-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为(9.46±1.97)c·min-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组术后1周AF由术前(5.68±2.51)c·min-1显著降低至(4.02±1.59)c·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6.03±1.61)c·min-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发现,术后视觉疲劳症状阳性者13例(40.6%),阴性者19例(59.4%);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AF、年龄以及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与视觉疲劳症状显著相关。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AF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可能是术后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灵活度 近视 视疲劳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近视与调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正静 赵粟 +4 位作者 谷浩 蒋浩 龙秋蓉 陈芷璿 谢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碍。近视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健康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如何预防及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大难题。既往研究发现眼调节功能障碍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调节功能相关参数的测量对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近视与眼调节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近视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滞后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AC/A
下载PDF
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调节功能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哲文 胡敏 +1 位作者 张晓帆 周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67-69,73,共4页
目的 研究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调节功能状态.方法 双眼视疲劳患者共42例,年龄7~12岁,排除干眼症、屈光参差、集合不足和斜弱视等疾病,确诊后均予屈光矫正和调节功能分析.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 目的 研究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调节功能状态.方法 双眼视疲劳患者共42例,年龄7~12岁,排除干眼症、屈光参差、集合不足和斜弱视等疾病,确诊后均予屈光矫正和调节功能分析.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与正视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调节幅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进行调节检查可有助于判断病情,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伴调节功能异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继科 吴秋欣 +2 位作者 田庆梅 郭俊国 毕宏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60-265,283,共7页
目的:观察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Eye-TEAS)对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干预效果,同时评价治疗仪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1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使用Eye-TEAS... 目的:观察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Eye-TEAS)对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干预效果,同时评价治疗仪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1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使用Eye-TEAS治疗仪选取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穴治疗,对照组使用SJZ近视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2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裸眼远近视力、调节功能,评价临床疗效;并以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安全性指标,评估治疗仪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裸眼远近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调节功能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ye-TEAS治疗仪在改善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远近视力及调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儿童青少年 近视 调节灵敏度 调节幅度 正相对调节 负相对调节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及云夹对眼调节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任冬冬 杨会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34-1639,共6页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及云夹对调节不足近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2-04/2023-01在廊坊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调节不足的近视患者99例99眼(均纳入右眼数据,如果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则此眼入组)...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及云夹对调节不足近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2-04/2023-01在廊坊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调节不足的近视患者99例99眼(均纳入右眼数据,如果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则此眼入组),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联合组39例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及云夹治疗(给予训练室训练3 mo,家庭训练3 mo,前3 wk给予云夹用眼习惯监测及提醒),角膜塑形镜组30例仅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单光框架眼镜组30例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 mo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结果:治疗3、6、12 mo联合组患者调节幅度明显优于角膜塑形镜组和单光框架眼镜组(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优于单光框架眼镜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6、12 mo调节灵敏度明显优于角膜塑形镜组和单光框架眼镜组,角膜塑形镜组优于单光框架眼镜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3、6、12 mo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12 mo时联合组13%(5/39)患者重新出现调节幅度下降,而无患者出现调节灵敏度下降。结论:对于调节不足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视功能训练及云夹用眼习惯提醒能够改善其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且效果能保持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角膜塑形镜 视觉训练 云夹
下载PDF
儿童远视性弱视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丹 李军 吕亚静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远视性弱视眼与正视眼之间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差别。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能配合检查的远视性弱视儿童50例92只眼,按弱视程度分为中度弱视组(A组),轻度弱视组(B组...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远视性弱视眼与正视眼之间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差别。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能配合检查的远视性弱视儿童50例92只眼,按弱视程度分为中度弱视组(A组),轻度弱视组(B组),弱视治愈组(c组)。正常儿童组(对照组)20人40只眼,采用改良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AMP),正负球镜翻转测量调节灵活度。结果A组、B组、C组及对照组AMP平均值分别为(13.07±1.72)D、(14.17±1.60)D、(15.55±1.26)D、(16.09±1.11)D,调节灵活度平均值分别为(5.77±2.00)次/分、(5.13±1.67)次/分、(5.06±1.56)次/分、(5.45±2.19)次/分,结果显示A组和B组AMP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及对照组(P〈0.05)。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各组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A组及B组中AMP与矫正视力呈正相关(r=0.487,P=0.007),AMP与屈光度无显著相关性(r=-0.236,P=0.218)。结论与同年龄正常眼相比,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调节幅度降低,调节幅度与弱视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性弱视 调节幅度 调节灵活度
原文传递
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眼调节功能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丹 鲁静 +3 位作者 陈光 赵越 赵桁 邱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8期862-864,共3页
目的研究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与正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差别。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能配合检查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儿童(1.0D≤双眼... 目的研究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与正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差别。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能配合检查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儿童(1.0D≤双眼等效球镜差〈2.5D),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以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20例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6.54±1.33)D和(6.95±2.19)次/min,正视儿童的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6.26±1.97)D和(6.74±1.98)次/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9、2.276,P=0.028/0.108,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的调节灵活度(4.45±2.09)次/min,正视儿童双眼的调节灵活度(5.95±1.97)次/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6,P〈0.05)。结论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儿童双眼调节灵活度明显低于正视儿童,单眼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调节灵活度 屈光参差 近视
原文传递
三种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14
作者 米若宁 石晶 +3 位作者 杨洁 陈兴玉 王东华 宋阿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的不同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队列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12/2022-05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初次诊断为隐匿性近视且未经过任何...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的不同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队列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12/2022-05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初次诊断为隐匿性近视且未经过任何相应近视控制训练的患儿60例120眼。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40眼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B组20例40眼接受翻转拍视力训练,C组20例40眼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随访12 mo,观察三组患儿初诊,干预后6、12 mo时等效球镜度数(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CC)、调节灵敏度(AF)、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6、12 mo,三组患儿AL、SE和AF较初诊有差异(均P<0.05),干预后6 mo与12 mo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B组和C组SE和AF均高于A组(均P<0.05),干预前后CC比较无差异(均P>0.05)。三组患儿干预后6、12 mo外环颞侧、鼻侧、下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初诊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干预后6 mo与12 mo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三组患儿干预前后其余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防控近视作用优于翻转拍视力训练及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及接受翻转拍训练可延缓隐匿性近视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近视 0.01%阿托品滴眼液 翻转拍训练 眼轴 等效球镜 调节灵敏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与调节灵敏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俞萍萍 孙朝晖 《科技通报》 2008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与评价调节灵敏度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53名近视学生按近视不同阶段分组:初发近视Ⅰ组14名、进展性近视Ⅱ组23名、稳定性近视Ⅲ组16名,采用±2.0Ds反转拍进行一分钟调节灵敏度值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相关统计... 目的探讨与评价调节灵敏度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53名近视学生按近视不同阶段分组:初发近视Ⅰ组14名、进展性近视Ⅱ组23名、稳定性近视Ⅲ组16名,采用±2.0Ds反转拍进行一分钟调节灵敏度值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Ⅰ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近视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初发近视、进展性近视显示低调节灵敏度值,与稳定性近视的调节灵敏度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为我们预测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进程提供一种简便的尝试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调节功能
16
作者 唐萍 刘晓玲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眼与健眼的调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对31例原先为正视眼的单眼活动期CSC患眼及健眼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的测定。结果在调节幅...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眼与健眼的调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对31例原先为正视眼的单眼活动期CSC患眼及健眼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的测定。结果在调节幅度的检测中,患眼组的调节幅度值平均为(4.89±1.28)D,健眼组的调节幅度值平均为(6.58±1.53)D,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节灵活度测量结果显示患眼组比健眼组明显要慢,患眼组的调节灵活度为(3.16±2.36)cpm,健眼组的调节灵活度为(5.84±2.41)cpm,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调节滞后的测量中,患眼组大多集中在0.75~1.25D之间,健眼组大多在0.50~0.75D之间,患眼组的调节反应明显滞后于健眼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SC患眼的调节功能低于健眼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调节幅度 调节灵活度 调节滞后
下载PDF
主导眼评估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景慧 高祥璐 +3 位作者 杨丽霞 邢秀丽 崔鹏云 曹瀚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分别测量注视性、运动性和知觉性主导眼,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测量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差异。方法:对80位近视眼志愿者,完全矫正后分别利用卡洞法测量注视性主导眼、用集合近点法测... 目的:分别测量注视性、运动性和知觉性主导眼,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测量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差异。方法:对80位近视眼志愿者,完全矫正后分别利用卡洞法测量注视性主导眼、用集合近点法测量运动性主导眼、附加镜片法测量知觉性主导眼。测量单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及调节灵敏度。结果:注视性与运动性、注视性与知觉性、运动性与知觉性主导眼结果一致性分别为k=0.48、k=0.32、k=0.37;双眼屈光差异越大,注视性与运动性主导眼测量结果一致性越低(r=0.732,P<0.05)。运动性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调节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主导眼;运动性主导眼具有更小的调节滞后量和更差的调节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调节幅度 调节滞后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The role of clinical diagnosis criteria on the frequency of 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
18
作者 María García-Montero Beatriz Antona +3 位作者 Ana Rosa Barrio Carmen Nieto-Zayas Irene Martínez-Alberquilla José Luis Hernández-Verdej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4期647-653,共7页
AIM: To estimate and compare the frequency of 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AI) within the same clinical population sample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clinical criteria used for diagnosis. Comparing the frequency within th... AIM: To estimate and compare the frequency of 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AI) within the same clinical population sample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clinical criteria used for diagnosis. Comparing the frequency within the same population would help to minimize bias due to sampling or methodological variability.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5 medical records of symptomatic subjects free of any organic cause and symptoms persisting despite optical compensation evaluated. Based on the most commonly clinical diagnostics criteria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four diagnostics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for AI(Ⅰ, Ⅱ, Ⅲ and Ⅳ) based on subjective accommodative tests: monocular accommodative amplitude two or more diopters below Hofstetter's minimum value [15-(0.25×age)](Ⅰ, Ⅱ, Ⅲ, Ⅳ); failing monocular accommodative facility with minus lens, establishing the cut-off in 0 cycles per minute(cpm)(Ⅰ) and in 6 cpm(Ⅱ, Ⅲ); failing binocular accommodative facility with minus lens, establishing the cut-off in 0 cpm(Ⅰ) and in 3 cpm(Ⅱ).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AI(95%CⅠ) for criteria Ⅰ, Ⅱ, Ⅲ and Ⅳ were 1.95%(0.04%-3.86%), 2.93%(0.31%-4.57%), 6.34%(1.90%-7.85%) and 41.95%(35.14%-48.76%) respectively,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hown between these values(χ2=226.7, P<0.001). A pairwise multiple comparison reveal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AI detected for criterion Ⅳ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proportion for the rest of the criteria(P-adjusted<0.05 in all cases).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cases of AI within the same clinical population varies with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selected. The variation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en considering the monocular accommodative amplitude as the only clinical diagnostic 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accommodative facility
下载PDF
调节对近视发展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海宁 杨积文 +1 位作者 卜立敏 孙凤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 观察调节对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根据年龄、屈光状态,按就诊顺序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门诊验光配镜的在校近视眼学生37例(74只眼),其中女22例,男15例,年龄9~12岁,平均(11.08±1.66)岁.屈光... 目的 观察调节对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根据年龄、屈光状态,按就诊顺序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门诊验光配镜的在校近视眼学生37例(74只眼),其中女22例,男15例,年龄9~12岁,平均(11.08±1.66)岁.屈光状态:球镜(-2.59±1.27)D,柱镜(-0.63±0.91)D.综合验光仪检查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反应(BCC)后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快速散瞳验光配镜.一年后由同一验光师再次做以上检查.比较一年后近视的发展与PRA、NRA、BCC的关系.结果 一年后近视增长(-0.74±0.47)D,PRA与一年近视增长呈负相关(r =-0.297,P=0.01);NRA、BCC与一年近视增长无相关,均P>0.05.结论 PRA与近视发展呈负相关,即调节力越强近视发展越慢,NRA、BCC与近视发展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相对调节 负相对调节 调节反应 近视
原文传递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调节功能与眼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英 陈丽萍 +3 位作者 史秀彤 王立书 邢秀丽 白学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调节功能与眼位各参数的变化,明确影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效率的关键视觉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天津市12所小学五年级学生1458名。根据识字量和瑞文智力的测验结果,筛选出98名...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调节功能与眼位各参数的变化,明确影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效率的关键视觉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天津市12所小学五年级学生1458名。根据识字量和瑞文智力的测验结果,筛选出98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年龄、性别、瑞文智力与之匹配的98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调节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以及眼位的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的双眼调节灵活度、近距离水平眼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单眼或双眼的调节近点及调节幅度、单眼的调节灵活度、近距离垂直眼位、远距离水平眼位及垂直眼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性障碍组儿童的双眼调节灵活度下降,双眼近距离水平眼位偏大,提示这些视觉因素可能是引起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效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 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 调节灵活度 眼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