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书院教育特点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宇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1期94-96,共3页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教育特点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管理方面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书院的教师非常重视学术研究,书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很关注社会实际。这些经验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教育特点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管理方面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书院的教师非常重视学术研究,书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很关注社会实际。这些经验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书院教育 自学 自我管理 学术研究 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 教育组织形式
下载PDF
简论书院建筑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6
2
作者 万书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中国书院建筑的风格是在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在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院建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这种打上了区域和历史印记的差异性,正是我们把握书院建筑的美学精神的关键。
关键词 建筑艺术 书院 风格
下载PDF
宋代书院与宋代蜀学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昭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89,共9页
就学术思想而言,宋代蜀学经历了以苏氏蜀学为主转为以洛学为主的局面。蜀学的这种变化转型,与书院有密切关系。苏氏蜀学诸儒不如洛学诸儒重视书院教育,是苏学逐渐衰隐的原因之一。而张縂之学及其通过书院返传回蜀、魏了翁所进行的书... 就学术思想而言,宋代蜀学经历了以苏氏蜀学为主转为以洛学为主的局面。蜀学的这种变化转型,与书院有密切关系。苏氏蜀学诸儒不如洛学诸儒重视书院教育,是苏学逐渐衰隐的原因之一。而张縂之学及其通过书院返传回蜀、魏了翁所进行的书院教育,又使洛学大举深入四川,从而促成了洛学取代苏氏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书院 蜀学
下载PDF
书院藏书谈 被引量:6
4
作者 蔡仪 蔡晓初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
书院藏书为我国古代藏书事业史上三大系统之一,地位重要。从唐末五代以迄清季,上下贯串,朝代踵接,历有千余年;地连南北,空间跨度亦大。内容包括其兴废变迁之由、始末经过、独具特色、辉煌成就,以及意义影响等,所涉面广。文章力求以历史... 书院藏书为我国古代藏书事业史上三大系统之一,地位重要。从唐末五代以迄清季,上下贯串,朝代踵接,历有千余年;地连南北,空间跨度亦大。内容包括其兴废变迁之由、始末经过、独具特色、辉煌成就,以及意义影响等,所涉面广。文章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实事求是精神,在占有较翔实文献资料和深入钻研基础上,努力做到史论结合,以揭示其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藏书 藏书事业史 管理 教学 版本
下载PDF
清代甘肃书院时间分布特点成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尚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在清代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大背景下,甘肃实现了书院教育的普及,从省会到各府州县,甚至有些乡村,都有了书院教育。甘肃书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兴盛、回落、中兴和废止几个阶段。甘肃书院的发展一方面折射着清廷文教政策和国内时局的变... 在清代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大背景下,甘肃实现了书院教育的普及,从省会到各府州县,甚至有些乡村,都有了书院教育。甘肃书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兴盛、回落、中兴和废止几个阶段。甘肃书院的发展一方面折射着清廷文教政策和国内时局的变化,同时也受甘肃本土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书院的发展和全国书院发展不相一致,因此可以说,甘肃是清代书院发展中一个非代表性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甘肃 书院
下载PDF
略论我国古代的书院藏书 被引量:5
6
作者 牛红亮 《晋图学刊》 2004年第4期70-72,共3页
书院是我国古代致学、研究的重要教育机构,不仅较好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在完善古代藏书管理制度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孕育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文化。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书院 藏书
下载PDF
礼乐相成——中国传统书院建筑空间文化内涵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鞠叶辛 刘万里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3期91-93,共3页
中国传统书院是古代东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学府,其建筑空间形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本文从书院建筑本体与书院文化脉络入手,通过对传统书院的空间特点进行深入解析,探索在古代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的书院... 中国传统书院是古代东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学府,其建筑空间形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本文从书院建筑本体与书院文化脉络入手,通过对传统书院的空间特点进行深入解析,探索在古代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的书院空间演化历程,进而归纳出"礼乐相成"的传统书院空间模式与深层文化内涵。把握书院建筑精髓、传承书院空间文化内涵,将有助于当代大学校园找到真正具备文化意义的发展道路,并对继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建筑空间 文化内涵 礼乐相成
下载PDF
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其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8-153,共6页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和思想不同,书院寺观在风水选址和布局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书院更强调对案山的选择,佛寺更偏重于发脉(即龙脉)的选择,而道观却偏重于建筑布局和方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书院 佛寺 道观 选址
下载PDF
乌江下游民族地区清代书院的管理 被引量:6
9
作者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研究'课题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3-66,共4页
清朝政府对乌江下游民族地区书院的严格控制,地方官吏对书院创设、人事、教学、经费诸方面的严加管理,最终导致该地区书院的特质消失殆尽,不得不改为中小学堂。探讨这一地区清代书院的管理,有助于深入研究乌江流域乃至我国其他少数民族... 清朝政府对乌江下游民族地区书院的严格控制,地方官吏对书院创设、人事、教学、经费诸方面的严加管理,最终导致该地区书院的特质消失殆尽,不得不改为中小学堂。探讨这一地区清代书院的管理,有助于深入研究乌江流域乃至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书院的演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下游 民族地区 清代 书院 管理
下载PDF
试论清代书院的兴衰及其学术活动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进 高鹏 白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3-96,共4页
清代的书院是清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在清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且书院和学术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客观上促进了学术活动的发展。甲午战争后 ,随着古老的封建制度的衰落 ,书院制度也逐步崩溃。
关键词 书院 学术活动 清代
下载PDF
书院与桐城文派传衍考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雁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8-110,共13页
书院对清代学术影响极大,对文学的发展亦有推助之功。桐城文派能绵延二百余年,有诸多原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是靠书院讲学来传衍。包括姚鼐在内的众多名家都曾主持书院讲席,且历时较长,培养出众多弟子,几乎代有传人。依此传衍途径,桐... 书院对清代学术影响极大,对文学的发展亦有推助之功。桐城文派能绵延二百余年,有诸多原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是靠书院讲学来传衍。包括姚鼐在内的众多名家都曾主持书院讲席,且历时较长,培养出众多弟子,几乎代有传人。依此传衍途径,桐城文派在广西形成包括吕璜、朱琦、彭昱尧、龙启瑞、王拯在内的“岭西五家”;在河北,经过张裕钊、吴汝纶、王树柟等人的努力也形成风气。桐城文派因此以东南一隅为中心扩展开来,在地域上获得一种平衡,形成既有时间长度又有空间广度的全国性文派。文学流派的传衍方式有多种多样,然而像桐城文派这样以书院为媒介颇有规模地传衍,则前所未有,从中亦可稍见教育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文派 书院 讲学 传播 文学史
下载PDF
略论我国书院藏书与刻书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麦青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该文概述和分析了我国古代书院藏书来源,藏书与刻书之互动关系,刻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分析,以及刻书的四种具体类型。
关键词 书院 藏书 刻书 来源 读书札记
下载PDF
唐代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性质问题刍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劲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6-99,共4页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佳书堂 书院 起源 性质 唐代 《元代书院研究》
下载PDF
论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明德 江梓荣 江裕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7,共7页
“书院”始于唐代 ,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 ,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 ,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 ,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 ,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 ,对官... “书院”始于唐代 ,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 ,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 ,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 ,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 ,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 ,对官学和书院教育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 1 )以白鹿洞书院为楷模 ,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精舍”、“道源书院”等全国一流书院 ;( 2 )大力提倡教育兴国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仅吉州继文天祥后 ,又有 1 7名学子荣登进士科状元 ,至明清共有 2 72 8名学子进士及第 ,故吉州享誉“南宋进士的摇篮”。江万里十分重视书院教育 ,并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借鉴 :( 1 )重视思想教育 ,是南宋书院教学的灵魂 ;( 2 )提倡学术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精舍 理学 祠堂 进士科 江万里 朱熹 南宋
下载PDF
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与八旗教育
15
作者 谢丽梅 斯钦布和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通过对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的深入研究,详细梳理了该城设立满蒙官学的经过,其中包括将军补熙的奏请、军机处的审议以及皇帝的批准等过程,分析了绥远城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指出绥远城官学在培养满... 通过对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的深入研究,详细梳理了该城设立满蒙官学的经过,其中包括将军补熙的奏请、军机处的审议以及皇帝的批准等过程,分析了绥远城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指出绥远城官学在培养满蒙翻译人才和选拔笔帖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对绥远城的书院与义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启秀书院、古丰书院和启运书院的创办背景、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目标等,这一研究揭示了绥远城八旗教育的发展脉络,为了解清代边疆地区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远城 满文奏折 官学教育 书院 义学
下载PDF
佛教寺院与书院“讲学空间”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刘聪玲 成舒宁 毕小芳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书院与寺院作为传播儒、释文化的建筑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用于弘法和传道的讲学空间,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精神教育和文化教育。该文以汉传佛教寺院与传统书院的“讲学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空间营造三个... 书院与寺院作为传播儒、释文化的建筑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用于弘法和传道的讲学空间,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精神教育和文化教育。该文以汉传佛教寺院与传统书院的“讲学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空间营造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寺院的讲学空间位于建筑群的中后部,强调内外空间界面清晰,建筑形制较高,形成凝重且神秘的宗教氛围。书院的讲学空间在建筑群中心位置,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尺度适宜,整体空间庄严却不失亲切。两者空间特征的形成是受不同教育形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与自身文化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书院 讲学空间 空间特征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论我国书院与当代大学文化教育及建筑环境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金陵 刘听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书院是我国古代办学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形式,书院的文化教育观对我国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仍然有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书院与当代大学文化教育观的比较,从建筑环境建设的角度阐述书院对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环境构建的启示.
关键词 书院 文化教育 人文环境 建筑环境 启示
下载PDF
中国古代学校武术教育回眸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6,共3页
中国最早学校武术教育可以追溯到夏、商朝。中国古代官学中,由于"重文轻武"和儒家教育思想主导地位的影响,官学教育中几乎没有武术教育;私学师徒传承是中国武术师徒传承的滥觞;书院以私人讲学为主,对武术教育开展不多,但也有... 中国最早学校武术教育可以追溯到夏、商朝。中国古代官学中,由于"重文轻武"和儒家教育思想主导地位的影响,官学教育中几乎没有武术教育;私学师徒传承是中国武术师徒传承的滥觞;书院以私人讲学为主,对武术教育开展不多,但也有个别书院关注武术教育,如清初教育家颜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育 官学 私学 书院
下载PDF
从书院到学堂——以1898~1905年的潮汕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国强 郑茵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4-20,共7页
潮汕地区既是一个传统书院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又是一个较早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的地区。在清末这一场改书院为学堂的兴学运动中,中央政府、地方官员、地方士绅、宗族势力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兴学运动产生了不同的作用。潮汕地区地方... 潮汕地区既是一个传统书院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又是一个较早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的地区。在清末这一场改书院为学堂的兴学运动中,中央政府、地方官员、地方士绅、宗族势力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兴学运动产生了不同的作用。潮汕地区地方势力强大、侨商众多的特点也对这场兴学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学堂 潮汕地区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书院研究的梳理与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永明 刘艳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5,共8页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书院研究 书院史 书院制度 书院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