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气内燃发电机及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浅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华华 马克.利普尔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1年第5期57-61,共5页
本文介绍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项目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模式、节能效果、经济性,并简述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及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数据中心项目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燃气内燃发电机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吸收式制冷 经济性分析 能源利用率 环保
下载PDF
燃气内燃发电机在“三联供”系统中的应用和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华华 王淼森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介绍了燃气内燃机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三联供"系统的运行模式、节能效果、经济性,并简述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及"三联供"系统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三联供”系统 吸收式制冷 经济性分析 能源利用率 环保
下载PDF
热电冷联产技术在深井热害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杨丁丁 王佰顺 周生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针对淮南矿区高瓦斯、高地温、开采强度大,矿井瓦斯、地热等灾害十分严重的特点,分析总结各种降温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得出把瓦斯治理与热害治理相结合,实现高浓度和低浓度瓦斯发电,利用发电和余热溴化锂吸收制冷,实现热电冷联供... 针对淮南矿区高瓦斯、高地温、开采强度大,矿井瓦斯、地热等灾害十分严重的特点,分析总结各种降温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得出把瓦斯治理与热害治理相结合,实现高浓度和低浓度瓦斯发电,利用发电和余热溴化锂吸收制冷,实现热电冷联供的矿井热害治理的新模式,是符合当前绿色开采的理念。既充分利用瓦斯、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又缓解了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紧张,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冷联产 高瓦斯矿井 热害防治 吸收式制冷
下载PDF
低品位热驱动新型压缩-吸收复合制冷循环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丽娟 郑霄龙 +1 位作者 陈光明 唐黎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77-1182,共6页
针对传统低品位热驱动制冷空调的制冷效率低、不能连续工作等缺陷,从热力学原理出发,提出一种低品位热驱动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并搭建用于测试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性能的实验装置。在定流量(热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和冷媒水流量相同)... 针对传统低品位热驱动制冷空调的制冷效率低、不能连续工作等缺陷,从热力学原理出发,提出一种低品位热驱动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并搭建用于测试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性能的实验装置。在定流量(热水流量、冷却水流量和冷媒水流量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不仅可利用低品位热源制取高品位冷量,还具有较高的效率,且可扩宽吸收制冷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冷量 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 传热传质 系统性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一些改进措施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小华 曹晓林 +1 位作者 陈茂平 晏刚 《制冷与空调》 2003年第4期60-62,共3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吸附制冷中如何提高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 ,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以及在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控制系统中我们将面临的一些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 。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系统 吸附床 性能 控制系统 热源 热量损失 热容
下载PDF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热电冷联产系统应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周科 龙新峰 梁平 《电力设备》 2006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章分析了热电冷三联产是合理利用天然气的理想方式,阐述了几种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运行方式与特点,包括基于燃气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和燃料电池的热电冷三联产系统。根据国内外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今后... 文章分析了热电冷三联产是合理利用天然气的理想方式,阐述了几种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运行方式与特点,包括基于燃气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和燃料电池的热电冷三联产系统。根据国内外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该系统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热电冷联产 运行方式 燃气轮机 燃料电池 吸收式制冷
下载PDF
多管导流式气泡泵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煌栋 刘道平 郑晓倩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40,133,共5页
为研究多管导流式气泡泵性能,搭建了多管导流式气泡泵性能实验系统,以水为工质,对大气压下的多管导流式气泡泵在不同实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沉浸比和提升管管径不变,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液体提升量和提升效率值... 为研究多管导流式气泡泵性能,搭建了多管导流式气泡泵性能实验系统,以水为工质,对大气压下的多管导流式气泡泵在不同实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沉浸比和提升管管径不变,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液体提升量和提升效率值先增大后减小;保持加热功率和提升管管径不变,随着沉浸比的增大,液体提升量和提升效率不断增大。提升管数量的倍增,并不会带来提升量和提升效率呈相应倍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导流式气泡泵 加热功率 沉浸比:吸收式制冷
原文传递
混合工质功冷联产循环与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宜 韩巍 孙流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与传统单一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混合工质功冷联产循环更有利于提高中温工业余热的利用效率,但能效提高的机理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本研究构建了简化的氨水功冷联产循环系统和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模型,提出了公平的比较基准,通过流程结... 与传统单一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混合工质功冷联产循环更有利于提高中温工业余热的利用效率,但能效提高的机理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本研究构建了简化的氨水功冷联产循环系统和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模型,提出了公平的比较基准,通过流程结构与热力学特性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混合工质功冷联产循环与吸收式制冷循环在能量转换与利用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功冷联产循环的性能提升机理。指出透平膨胀程度是影响热能在动力子循环与制冷子循环间分配比例和梯级利用程度的关键因素,并研究了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冷联产 混合工质 吸收式制冷 热力学分析 热能梯级利用
原文传递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空调制冷技术在高原高海拔地区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蒙悟 《铁道建筑技术》 2011年第5期122-124,共3页
高原高海拔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许多房屋建筑都已安装了太阳能集热设备,若对已建有太阳能热水或采暖系统的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热水通过加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发生器内的工质,使制冷循环进行,建立空调系统,即可提高... 高原高海拔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许多房屋建筑都已安装了太阳能集热设备,若对已建有太阳能热水或采暖系统的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热水通过加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发生器内的工质,使制冷循环进行,建立空调系统,即可提高高原高海拔地区夏季房间的舒适度,同时又能达到节能,保护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海拔地区 太阳能 空调制冷技术 建筑节能
下载PDF
吸收式汽轮机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王海峰 钟斌 《节能》 2011年第2期20-22,2,共3页
以吸收式制冷装置为基础,在发生器出口和冷凝器进口之间增加一个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汽轮机,来提供装置中所有泵的耗电量并将多余部分外送,将此新型装置简称吸收式汽轮机。吸收式汽轮机主要由发生器、汽轮机、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等部... 以吸收式制冷装置为基础,在发生器出口和冷凝器进口之间增加一个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汽轮机,来提供装置中所有泵的耗电量并将多余部分外送,将此新型装置简称吸收式汽轮机。吸收式汽轮机主要由发生器、汽轮机、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等部件组成。吸收式制冷和汽轮机联合循环技术可以回收利用工业中的大量低品位废热,而且其所用工质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对此自行设计的装置进行计算,证明它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装置 吸收式汽轮机 计算 可行性
下载PDF
氨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涛 郭晓娟 +1 位作者 吴春锋 李可茵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23期150-150,153,共2页
介绍了氨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热力计算方法,从二元溶液相平衡角度分析了循环的热力特性,温度限制、及热源温度变化时运行特性,得出在材料允许前提下,如何确定达到系统运行最经济对应的最佳热源温度,此时系统COP值在0.3~0.4左右.
关键词 氨吸收式 制冷循环 系统分析
下载PDF
两级气泡泵泵起现象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鞠晓群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7,162-163,共4页
通过搭建实验台,以水和不同浓度的溴化锂溶液为工质针对两级气泡泵的泵起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研究表明:冷剂蒸汽加热是第二级气泡泵泵起的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是中间溶液降压闪发形成气泡;两级气泡泵的泵起与中间溶液和一级冷... 通过搭建实验台,以水和不同浓度的溴化锂溶液为工质针对两级气泡泵的泵起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研究表明:冷剂蒸汽加热是第二级气泡泵泵起的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是中间溶液降压闪发形成气泡;两级气泡泵的泵起与中间溶液和一级冷剂蒸汽的压力差有关;工质为水时,当一级冷剂蒸汽压力与中间溶液压力之差为3.5-3.9k Pa之间时,两级溶液泵能够运行起来,且启动时间随着浸没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工质为溴化锂溶液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两级气泡泵泵起所需要的压差是增大的,且比以水为工质时压差大。启动时间在溴化锂溶液浓度为45.5%-54%范围内时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浓度为54%-59.5%时,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浓度为54%时气泡泵的启动时间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气泡泵 泵起现象 中间溶液 吸收式制冷 压差
原文传递
空调冷热源系统的选择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志浩 张永铨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0,共8页
根据1995年9月16日至19日在成都市举行的“全国空调冷热源技术交流会”上所交流的内容和有关资料,将制冷剂替代、热泵机组的设计和应用、溴化锂吸收式机组、蓄冷空调等几个主要问题综合整理成此文,供参考。
关键词 空气调节 蓄冷 冷热源 热泵 吸收式 制冷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流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陈光明 石玉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共22页
吸收式制冷作为最早的人工制冷方法,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在民用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有60多年。近20余年来,吸收式制冷在理论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并在制冷机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得到国内外厂商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随... 吸收式制冷作为最早的人工制冷方法,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在民用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有60多年。近20余年来,吸收式制冷在理论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并在制冷机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得到国内外厂商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随着人类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的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使得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采用电驱动蒸气机械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不同,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可利用采用低品位热源的热能直接驱动,运行成本远低于电驱动系统。吸收式系统多采用H2O-LiB r溶液、NH3-H2O溶液等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具有环境友好特性,同时具有安全、可无噪音运行、可靠性高等显著优点。但也具有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冷却负荷高,一次能源效率低(直燃形式)等不足。针对这些特性,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循环设计优化、工质对选择、系统部件热质传递强化、系统控制策略优化等。狭义的吸收式循环是指闭式、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的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该类循环按照循环形式分类包括单吸收循环、多吸收循环和复合循环。单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基本单效吸收循环、扩散吸收循环、膜吸收循环、热变换器循环、重力驱动的阀切换循环以及自复叠循环;多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再吸收循环、多效循环、中间效循环、多级循环、中间级循环以及GAX循环;复合循环主要包括喷射-吸收复合、压缩-吸收复合和膨胀-吸收复合等复合形式。现有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且不局限于太阳能、中低温余热利用、冷热电联产、储能(蓄冷、蓄热),膜交换材料、高温下耐腐蚀材料,塑料热交换器等方面。吸收式循环现有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循环 吸收式制冷 溴化锂 氨水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汤成伟 刘道平 +1 位作者 祁影霞 王汝金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9,共5页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的细管径气泡泵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作用在于提升发生器内的稀氨水工质至高位贮液器;气泡泵的最佳运行状态不是由提升管高度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浸比和泵管的内径尺寸参数。所以针对气泡...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的细管径气泡泵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作用在于提升发生器内的稀氨水工质至高位贮液器;气泡泵的最佳运行状态不是由提升管高度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浸比和泵管的内径尺寸参数。所以针对气泡泵的研究概况,工作原理以及在Einstein制冷循环中的运行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气液两相流压降理论得出了固定提升效率下气泡泵内径、沉浸比和外部加热功率三者的性能关系曲线,为气泡泵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Einstein循环 吸收制冷 气泡泵:性能分析
下载PDF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士鸣 袁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5-450,共6页
通过对影响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制冷循环的COP值,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制冷循环的COP值达到最大;并指出完全回收制冷循环的精馏热可使循环的COP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氨水 吸收式 制冷循环 COP值 制冷系统
下载PDF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参数的设计确定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汝金 刘道平 +1 位作者 薛相美 钟栋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提出了在制冷循环初始运行工况和设计蒸发冷量已知条件下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尺寸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算例。计算过程和算例结果对该类制冷机的整体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气泡泵 弹状流 Einstein循环
下载PDF
太阳能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顾兆林 钱永耀 +1 位作者 李兴武 冯诗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5-80,共6页
报道了一种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焓能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该系统能较大地提高热力系数。还初步分析了可以用于该循环系统的工质对,最后给出计算实例。
关键词 复合制冷 吸收制冷 太阳能 工质对 喷射制冷
下载PDF
太阳能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何梓年 刘芳 +1 位作者 南振英 刘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结合建于山东的一个工程实例 ,介绍了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的构成、设计特点和主要性能 。
关键词 太阳能 吸收式制冷 供热 吸收式空调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卞宜峰 何国庚 +2 位作者 蔡德华 肖如熙 张奥妮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6,共10页
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在当今节能与环保两大主题之下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其中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发展作为吸收式制冷的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文中列举了部分在吸收式制冷方向的热门课题,指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差距;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将... 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在当今节能与环保两大主题之下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其中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发展作为吸收式制冷的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文中列举了部分在吸收式制冷方向的热门课题,指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差距;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将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分为氨系、水系、醇系、氟系以及其它共五类,回顾这五类工质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针对这五类中传统工质对的缺陷,探讨相应的优化措施和研究新型工质对,并且与传统工质对进行性能比较。重点介绍了NH3-Na SCN和NH3-LiNO3两对工质对的研究现状,比较两者在不同工况下的优缺点;介绍了以各类盐组合的方式替代Li Br来改善Li Br-H2O强烈腐蚀特性。在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了改进现有工质对性能和发掘新型工质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综述 制冷剂 吸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