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8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
作者 武宁 杨忠凯 +2 位作者 李玉 李涛 任保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2,共6页
分析了近几年我国、美国和欧盟的VOCs的排放情况,概述了VOCs的治理途径,指出末端治理是当前VOCs治理的主要措施。介绍了末端治理中的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详细综述了吸附、吸收、燃烧、生物处理、光催化降解等典型技术,对上述技术的原理... 分析了近几年我国、美国和欧盟的VOCs的排放情况,概述了VOCs的治理途径,指出末端治理是当前VOCs治理的主要措施。介绍了末端治理中的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详细综述了吸附、吸收、燃烧、生物处理、光催化降解等典型技术,对上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为VOCs治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吸附法工艺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蓄热式燃烧和催化燃烧技术净化效率高,光催化降解和低温等离子体是新兴技术,指出了未来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量 吸附法 吸收法 燃烧技术
下载PDF
丹酚酸B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睿 刘志东 +2 位作者 张伯礼 高秀梅 张欣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52-854,860,共4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B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丹酚酸B的浓度。结果:丹酚酸B浓度为24.63μg·mL-1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 目的:研究丹酚酸B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丹酚酸B的浓度。结果:丹酚酸B浓度为24.63μg·mL-1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12.54μg·mL-1浓度比较,48.12μg·mL-1浓度时Sal B在空肠的Ka和Papp均显著降低[Ka:(2.13±0.50)×10-2vs(3.10±0.42)×10-2min-1,P<0.05;Papp:(2.07±0.49)×10-3vs(3.10±0.51)×10-3cm.min-1,P<0.05]。结论:丹酚酸B的小肠吸收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且在全肠道吸收良好,且在小肠内无特定吸收部位,提示该药物适合制成日服2次的缓控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小肠吸收 单向灌流法 重量法
下载PDF
几种油水分离技术介绍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晓林 刘红兵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92,共2页
比较了几种油水分离方法,并分别叙述各油水分离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 工业用油 油水分离 重力法 离心法 电脱法 吸附法 蒸发法 气浮法
下载PDF
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金花 宋宽秀 王一平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4年第6期432-437,共6页
近年来,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下简称为中高温吸收涂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类总结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的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不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和最新... 近年来,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下简称为中高温吸收涂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类总结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的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不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和最新成果,并对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制备方法优缺点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选择性吸收涂层 吸收作用机理 制备方法
下载PDF
吸附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黄月 宋丽凤 《染料与染色》 CAS 2018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介绍了染料废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总结了几种染料废水的吸附处理技术。
关键词 染料废水 吸附法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低温水热法制备竹生物炭及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音 单胜道 +5 位作者 杨瑞芹 盖希坤 毛建卫 黄宁宁 钭焱萍 Meas Arun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40-247,共8页
竹是一类常见的生物质资源,竹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是制生物炭的理想原料。该研究采用水热炭化法,在较低的水热温度下制备竹生物炭,并通过Na OH浸泡和N2氛围下高温煅烧2种方法,对竹生物炭进行进一步改性,所得产品用于去除水溶液中2-萘酚... 竹是一类常见的生物质资源,竹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是制生物炭的理想原料。该研究采用水热炭化法,在较低的水热温度下制备竹生物炭,并通过Na OH浸泡和N2氛围下高温煅烧2种方法,对竹生物炭进行进一步改性,所得产品用于去除水溶液中2-萘酚和刚果红。结果显示:仅采用水热炭化得到的竹生物炭产品得率大于54%,表面官能团丰富,均能吸附水溶液中的2-萘酚和刚果红,其中160℃3 h下制备的样品对2-萘酚吸附效果最好,200℃7 h下制备的样品对刚果红吸附效果最好;改性处理会降低终产品得率并影响表面官能团,Na OH浸泡改性处理能增加竹生物炭对2-萘酚和刚果红的吸附容量,N2氛围下高温煅烧改性则不能提高竹生物炭对这2种物质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废弃生物质制炭及生物炭在水污染物吸附分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吸附 炭化 水热法 2-萘酚 刚果红
下载PDF
利用纤维红外吸收特性的皮棉杂质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郏东耀 丁天怀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为有效检测出与棉纤维形态、颜色极其相似的异性纤维杂质,根据异性纤维与棉纤维近红外吸收特性的差别,提出近红外光谱成像方法检测皮棉异性纤维杂质.该方法分析近红外波段中异性纤维与棉纤维吸收特性差异随波长变化规律,确定了区分棉纤... 为有效检测出与棉纤维形态、颜色极其相似的异性纤维杂质,根据异性纤维与棉纤维近红外吸收特性的差别,提出近红外光谱成像方法检测皮棉异性纤维杂质.该方法分析近红外波段中异性纤维与棉纤维吸收特性差异随波长变化规律,确定了区分棉纤维与多种异性纤维的最佳波段的范围,建立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将异性纤维近红外吸收特性转化为近红外图像中异性纤维图像特征,利用自适应图像增强和二值化图像处理,从皮棉背景中提取异性纤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的异性纤维图像特征明显,检测结果与实际相符,此方法可有效识别皮棉中异性纤维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特性 皮棉 杂质检测 异性纤维 图像特征 近红外波段 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图像 近红外吸收 棉纤维 纤维形态 变化规律 成像方法 成像系统 特性转化 图像处理 图像增强 检测结果 二值化 自适应
下载PDF
复合材料波纹梁吸能能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8
作者 龚俊杰 王鑫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2,共5页
运用MSC/DYTRAN有限元软件,对3组不同尺寸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圆弧形波纹梁的破坏过程、峰值载荷和能量吸收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由于MSC/DYTRAN有限元软件不能直接用于复合材料的吸能分析,分析时采用了等效的方法。比较波纹梁的计... 运用MSC/DYTRAN有限元软件,对3组不同尺寸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圆弧形波纹梁的破坏过程、峰值载荷和能量吸收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由于MSC/DYTRAN有限元软件不能直接用于复合材料的吸能分析,分析时采用了等效的方法。比较波纹梁的计算结果与准静态轴向压溃试验的结果可见,两者较为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波纹梁的耐撞性,得到波纹梁在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数据,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薄弱环节设置对波纹梁峰值载荷的影响。说明采用了等效的方法并运用该有限元软件来模拟复合材料结构的吸能能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波纹梁 吸能能力 有限元法 等效方法
下载PDF
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志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2,共9页
目的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研究适用于不同工况的CO_(2)捕集技术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趋势。方法结合碳捕集领域最新发展动态,针对燃烧过程中CO_(2)的排放,对比了吸收法、吸... 目的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研究适用于不同工况的CO_(2)捕集技术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趋势。方法结合碳捕集领域最新发展动态,针对燃烧过程中CO_(2)的排放,对比了吸收法、吸附法、深冷分离、膜吸收法、超重力法等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动态,分析总结了CO_(2)捕集技术的发展趋势。结果阐明了几种CO_(2)燃烧后捕集技术的技术特点。明晰了当前吸收法中吸收剂的选择是核心,反应器与操作条件的优化是重点。对于吸附法,面向大规模工业应用,开发选择性高、吸附容量高、解吸能力强、价格便宜的吸附剂是关键。而对于膜技术,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灵活,但提高膜的性能依然是需要持续进行的研究。总体而言,阐明了几种捕集技术的特点、应用潜力和研究方向。结论尽管当前已经有较多CO_(2)吸收与分离技术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CO_(2)吸收与分离的新材料、新溶剂的研究仍是碳捕集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课题。从碳捕集技术层面出发,今后的发展趋势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技术串联使用,以满足更多工况条件下的脱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捕集 吸收法 吸附法 膜吸收法 深冷分离法 超重力法
下载PDF
CO_(2)化学吸收系统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方梦祥 狄闻韬 +2 位作者 易宁彤 王涛 王勤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6,共9页
CO_(2)化学吸收技术因其捕集效率高、技术相对成熟和适应性好,是目前最具工业应用潜力的CO_(2)捕集技术,然而,CO_(2)化学吸收系统在使用吸收剂捕集烟气中CO_(2)的同时,部分吸收剂及其降解产物随烟气排出,不仅增加吸收剂损耗,且在大气中... CO_(2)化学吸收技术因其捕集效率高、技术相对成熟和适应性好,是目前最具工业应用潜力的CO_(2)捕集技术,然而,CO_(2)化学吸收系统在使用吸收剂捕集烟气中CO_(2)的同时,部分吸收剂及其降解产物随烟气排出,不仅增加吸收剂损耗,且在大气中进一步反应生成强致癌物硝胺和亚硝胺。因此,有必要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目前,通常通过调节系统运行参数、使用污染物控制手段对污染物进行控制,但缺乏普适性的控制方法,还未建立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目标值。介绍了CO_(2)化学吸收系统污染物的3类排放形式,包括物理夹带、气体和气溶胶,其中气溶胶具有较高的排放量且难以被传统方式控制;梳理了研究机构测量到的排放情况,不同规模的CO_(2)化学吸收系统普遍具有较高的排放量;分析了气溶胶生成生长机理,气溶胶排放主要通过非均相成核产生,依赖于凝结核的存在和过饱和的环境;基于试验和模拟2种方法综述了烟气凝结核、贫液进口温度、贫液负荷、烟气CO_(2)含量等因素对气溶胶主导的有机胺排放影响。简要介绍了对降解产物排放的研究,包括氧化降解和热降解;最后对当前污染物排放控制手段的控制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传统水洗方法能有效控制有机胺气态排放,传统除雾器对大粒径气溶胶颗粒控制效果好,但对小颗粒脱除效率低。湿式电除尘、蒸汽注入、干床等方法虽有一定脱除效果,但成本较高。酸洗能解决氨气排放问题,但难以回收有机胺。胶质气体泡沫法对气溶胶脱除效率高,但缺乏工业级研究。未来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需要开发新型控制手段,这一手段既要有效减少气相和气溶胶形式的污染物排放,又要控制工业投资成本,这将成为建立先进碳捕集工艺系统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污染物 气溶胶 控制手段
下载PDF
膜分离法、化学吸收法以及联合法分离CO_2/CH_4试验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凌凡 张忠孝 +1 位作者 樊俊杰 安海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5-250,共6页
在中空纤维膜和化学吸收塔的试验台上,分别采用膜分离法、化学吸收法进行了CO2/CH4混合气体的分离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合法新型CO2脱除技术,并在中空纤维膜串联化学吸收塔的试验台上进行了CO2/CH4混合气体分离试验,重点考察了各影... 在中空纤维膜和化学吸收塔的试验台上,分别采用膜分离法、化学吸收法进行了CO2/CH4混合气体的分离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合法新型CO2脱除技术,并在中空纤维膜串联化学吸收塔的试验台上进行了CO2/CH4混合气体分离试验,重点考察了各影响因素对各分离方法脱碳效果的影响,并对各分离方法脱碳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膜分离法的脱碳效率低且CH4损失率高,适用于处理小流量且对脱碳效率要求不高的工艺;化学吸收法的脱碳效率和CH4回收率高,适用于分离纯度要求高的工艺;联合法脱碳效率偏低但CH4损失率低,适用于处理大流量且对脱碳效率要求不高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法 化学吸收法 联合法 CO2脱除
下载PDF
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的肠外翻吸收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董宇 张英丰 +2 位作者 杨庆 王怡薇 朱晓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研究戊己丸不同配伍比例时在肠道中的吸收动力学的变化,说明方剂配伍的规律性。方法利用L9(34)正交设计,将黄连、制吴茱萸、土炒白芍组成不同配伍的9个组方,通过体外肠外翻模型和LC-MS分析手段,观察方中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 目的研究戊己丸不同配伍比例时在肠道中的吸收动力学的变化,说明方剂配伍的规律性。方法利用L9(34)正交设计,将黄连、制吴茱萸、土炒白芍组成不同配伍的9个组方,通过体外肠外翻模型和LC-MS分析手段,观察方中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芍药苷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以各代表成分的Ka为指标,通过正交分析,得出同一成分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趋势大致相同,但不同成分之间的吸收趋势变化较大。多指标归一加权综合评分法分析表明,黄连在各肠段吸收贡献度最大,确定了其君药地位,制吴茱萸和土炒白芍次之,为臣药。在各个肠段的最优配比组合(黄连∶制吴茱萸∶土炒白芍)为:空肠12∶6∶12,回肠12∶6∶6与12∶6∶12,结肠12∶6∶12。结论戊己丸各代表成分在肠道中吸收动力学过程,随方剂的配伍比例不同而变化,其在肠道吸收的最优配伍组合为黄连∶制吴茱萸∶土炒白芍=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丸 方剂配伍 肠吸收 外翻囊 正交设计 综合评分法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的预处理方法讨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韵华 《云南环境科学》 2004年第B04期213-214,共2页
介绍了原子吸收法测定煤灰、煤渣、塑料薄膜、植物、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鱼类。
关键词 原子吸收 重金属 分解方法
下载PDF
低度白酒浑浊的原因及活性炭处理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翠平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6-57,共2页
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低度白酒,以去除引起白酒浑浊的物质。选用孔径大于2.0nm的活性炭,最好选择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进行,活性炭添加量为0.12%左右为宜,每天搅拌2次,每次不少于1h,并严格把握好过滤关。(陶然)
关键词 低度白酒 活性炭 吸附法 除浊
下载PDF
CO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璐菡 徐金球 孙志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16,共9页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是当今温室气体中CO2污染的主要来源。介绍了CO2捕集技术中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总结了目前新型吸附/吸收剂中金属有机骨架、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和纳米流体吸...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是当今温室气体中CO2污染的主要来源。介绍了CO2捕集技术中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总结了目前新型吸附/吸收剂中金属有机骨架、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和纳米流体吸收剂的研究成果。降低能耗和成本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开发新型吸附/吸收剂、优化反应过程和联合使用不同方法是未来CO2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吸附法 吸收法 膜分离法
下载PDF
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旭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8期55-56,58,共3页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各大炼化企业、油库、码头、加油站都在积极实施、探索油气回收技术,目前主要的油气回收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催化氧化法,在现实应用中一般是这几种方法的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本文将对这...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各大炼化企业、油库、码头、加油站都在积极实施、探索油气回收技术,目前主要的油气回收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催化氧化法,在现实应用中一般是这几种方法的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本文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阐述,并分析最新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收法 吸附法 膜分离法 催化氧化法
下载PDF
尾气中氯甲烷深度回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康志鹏 李保军 +3 位作者 贺高红 阮雪华 于长福 种道师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0-1224,共5页
针对有机硅生产排放尾气中氯甲烷含量过高的问题,在工厂原回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吸收法对排放尾气中的氯甲烷进行深度回收处理。以有机硅生产产生的氯甲烷质量分数为27.0%的尾气为设计基础,应用UniSim Design... 针对有机硅生产排放尾气中氯甲烷含量过高的问题,在工厂原回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吸收法对排放尾气中的氯甲烷进行深度回收处理。以有机硅生产产生的氯甲烷质量分数为27.0%的尾气为设计基础,应用UniSim Design模拟软件对3种改造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经过3种改造方案处理后排放尾气中氯甲烷质量分数分别降至6.2%,6.1%,4.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70,283,237万元/a。比较3种改造方案的经济效益可知,膜分离法工艺可在低投资、低消耗的前提下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增长,更符合工厂处理氯甲烷尾气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烷 尾气回收 冷凝法 膜分离法 吸收法 UniSim Design模拟软件 有机硅
下载PDF
成品油库汽油装车油气回收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晓颖 易琦 张文伟 《石油工程建设》 2008年第5期5-8,共4页
文章介绍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4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通过对4种方法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确定采用吸附法作为油气回收首选方案,通过计算给出装置的油气处理能力,并对油气回收的外部系统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附法 吸收法 冷凝法 膜分离法
下载PDF
脂肪酸的吸收与脂肪酸结合蛋白 被引量:9
19
作者 颜士禄 张铁鹰 刘强 《饲料工业》 2008年第17期17-21,共5页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吸收 研究方法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不同形貌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松梅 王博 +2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安军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54-2760,共7页
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出了两种不同形貌的镍纳米粒子-石墨烯(Ni-GN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形貌对复合材料电磁吸收性能的影响.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顺序,制备出球形和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 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出了两种不同形貌的镍纳米粒子-石墨烯(Ni-GN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形貌对复合材料电磁吸收性能的影响.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顺序,制备出球形和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相比于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吸收性能,其原因是由于复合材料中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独特的各向同性天线形貌引起的尖端放电效应.因此利用简单的原位化学还原制备不同形貌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可以作为其他复合材料制备的总体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 原位化学还原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