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精神科病房封闭式管理的人文缺陷及对策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琳霞
姚国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4期86-86,95,共2页
通过分析精神科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存在人文关怀缺乏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精神科病房软性人文环境建设及加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维护。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
封闭式管理
人文缺陷
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工匠文化研究中“重物轻人”现象的反思
2
作者
石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06-114,共9页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思想引擎,这急需我们从文化上推动“大国工匠”精神的彰显。然而,纵观工匠学术史不难发现,当今与工匠直接相关的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科技史等的研究,始...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思想引擎,这急需我们从文化上推动“大国工匠”精神的彰显。然而,纵观工匠学术史不难发现,当今与工匠直接相关的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科技史等的研究,始终存在“重物轻人”现象。通过技术哲学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这与传统社会对工匠的规训、工匠技术的隐性、重技轻器等历史原因;与当今理性技术对悟性技术的排斥,大众对工匠的误读,及研究者的惯性思维等现实原因有必然联系。基于此,在文化建构的视角下,以“挖掘资料—变换视角—尝试建构”的逻辑尝试探究问题解决的路径,以期为中华工匠文化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
工匠精神
中华工匠文化
人的缺席
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耻》:后殖民主义下的人性缺失
3
作者
潘利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3-76,共4页
库切在用《耻》勾勒出南非土地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生活现状的时候,后殖民背景下的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矛盾与冲突也被挖掘出来,人被置于欲望、权力、历史所构建的恶中,人性也消失殆尽。但这些冲突与矛盾的存在势必要人们去寻找一...
库切在用《耻》勾勒出南非土地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生活现状的时候,后殖民背景下的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矛盾与冲突也被挖掘出来,人被置于欲望、权力、历史所构建的恶中,人性也消失殆尽。但这些冲突与矛盾的存在势必要人们去寻找一条道路让它们得到解决与平息。对《耻》的探究也就完成了对这条道路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人性缺失
失语
压制
报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的缺席”:基本权利社会功能的悖论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海涛
《人权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96-119,共24页
'人的缺席'是被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所隐藏了的一项悖论。与维护个体利益并防范国家公权力侵犯的传统功能相比,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在于通过对特定系统的沟通媒介的一般化予以制度化,继而实现维系社会分化的终极目标。这意味着,...
'人的缺席'是被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所隐藏了的一项悖论。与维护个体利益并防范国家公权力侵犯的传统功能相比,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在于通过对特定系统的沟通媒介的一般化予以制度化,继而实现维系社会分化的终极目标。这意味着,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并未直接指向作为权利主体的人,而是在追求一种社会性价值。因此,'人的缺席'成为基本权利作为一项社会制度的直接结果,权利主体与权利功能发生了分离。卢曼所建构的社会系统理论是基本权利社会功能的主要理论依循,其所表现出的'去人文主义'倾向,意图将'沟通'作为社会系统的基本构成,将作为权利主体的人视为社会系统的外在环境,而这正是'人的缺席'的根本原因。尽管如此,'人的缺席'是价值无涉的,它既是基本权利多元价值的客观体现,也是'自创生'系统理论的积极贡献,所以应当正视这一理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社会功能
人的缺席
去人文主义
社会演化
原文传递
让“我”回归:从学术视角看陈寅恪的“独立精神”
5
作者
罗志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6,177,共11页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的名言。过去这一言说常被误解,需要多从学术视角去认识。它不是陈寅恪一人所见,而是当年相当一些人的共同取向,牵涉到时人关于学术与“我”之关联的认知,以及近代从历史研究中“人”的隐去到学术表...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的名言。过去这一言说常被误解,需要多从学术视角去认识。它不是陈寅恪一人所见,而是当年相当一些人的共同取向,牵涉到时人关于学术与“我”之关联的认知,以及近代从历史研究中“人”的隐去到学术表述中“我”的消失这一发展进程。陈寅恪对学生再三强调“读书一定要独立”,强调“我”的主体性,意味着主观和客观可以是互补的,不必以客观取代主观,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中有其特殊意义。至少在学术表述层面,我们需要让“我”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独立精神
自由思想
批评态度
“人”的隐去
“我”的消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科病房封闭式管理的人文缺陷及对策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琳霞
姚国利
机构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4期86-86,95,共2页
文摘
通过分析精神科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存在人文关怀缺乏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精神科病房软性人文环境建设及加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维护。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
封闭式管理
人文缺陷
对策
Keywords
Psychiatric
Ward
Closed
Management
absence
of
humanities
Countermeasure
分类号
R197.3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工匠文化研究中“重物轻人”现象的反思
2
作者
石琳
机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华‘三礼’设计伦理阐释与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2BG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思想引擎,这急需我们从文化上推动“大国工匠”精神的彰显。然而,纵观工匠学术史不难发现,当今与工匠直接相关的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科技史等的研究,始终存在“重物轻人”现象。通过技术哲学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这与传统社会对工匠的规训、工匠技术的隐性、重技轻器等历史原因;与当今理性技术对悟性技术的排斥,大众对工匠的误读,及研究者的惯性思维等现实原因有必然联系。基于此,在文化建构的视角下,以“挖掘资料—变换视角—尝试建构”的逻辑尝试探究问题解决的路径,以期为中华工匠文化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
工匠
工匠精神
中华工匠文化
人的缺席
技术
Keywords
crafisman
the
spirit
of
crafisman
Chinese
crafisman
culture
the
absence
of
human
lechnology
分类号
J505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耻》:后殖民主义下的人性缺失
3
作者
潘利程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3-76,共4页
文摘
库切在用《耻》勾勒出南非土地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生活现状的时候,后殖民背景下的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矛盾与冲突也被挖掘出来,人被置于欲望、权力、历史所构建的恶中,人性也消失殆尽。但这些冲突与矛盾的存在势必要人们去寻找一条道路让它们得到解决与平息。对《耻》的探究也就完成了对这条道路的探究。
关键词
后殖民
人性缺失
失语
压制
报复
Keywords
Post-colonialism
an
absence
of
human
ity
aphasia
suppress
retaliation
分类号
O74 [理学—晶体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的缺席”:基本权利社会功能的悖论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海涛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权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96-119,共24页
文摘
'人的缺席'是被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所隐藏了的一项悖论。与维护个体利益并防范国家公权力侵犯的传统功能相比,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在于通过对特定系统的沟通媒介的一般化予以制度化,继而实现维系社会分化的终极目标。这意味着,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并未直接指向作为权利主体的人,而是在追求一种社会性价值。因此,'人的缺席'成为基本权利作为一项社会制度的直接结果,权利主体与权利功能发生了分离。卢曼所建构的社会系统理论是基本权利社会功能的主要理论依循,其所表现出的'去人文主义'倾向,意图将'沟通'作为社会系统的基本构成,将作为权利主体的人视为社会系统的外在环境,而这正是'人的缺席'的根本原因。尽管如此,'人的缺席'是价值无涉的,它既是基本权利多元价值的客观体现,也是'自创生'系统理论的积极贡献,所以应当正视这一理论现象。
关键词
基本权利
社会功能
人的缺席
去人文主义
社会演化
Keywords
Basic
Rights
Social
Function
the
absence
of
human
Beings
Going
to
human
ism
Social
Evolution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让“我”回归:从学术视角看陈寅恪的“独立精神”
5
作者
罗志田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6,177,共11页
文摘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的名言。过去这一言说常被误解,需要多从学术视角去认识。它不是陈寅恪一人所见,而是当年相当一些人的共同取向,牵涉到时人关于学术与“我”之关联的认知,以及近代从历史研究中“人”的隐去到学术表述中“我”的消失这一发展进程。陈寅恪对学生再三强调“读书一定要独立”,强调“我”的主体性,意味着主观和客观可以是互补的,不必以客观取代主观,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中有其特殊意义。至少在学术表述层面,我们需要让“我”回归。
关键词
陈寅恪
独立精神
自由思想
批评态度
“人”的隐去
“我”的消失
Keywords
CHEN
Yin-que
independent
spirit
free
thought
attitude
of
criticism
absence
of“
human
ity”
disappearance
of
the“self”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精神科病房封闭式管理的人文缺陷及对策
陈琳霞
姚国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华工匠文化研究中“重物轻人”现象的反思
石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耻》:后殖民主义下的人性缺失
潘利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的缺席”:基本权利社会功能的悖论分析
张海涛
《人权研究(辑刊)》
2019
4
原文传递
5
让“我”回归:从学术视角看陈寅恪的“独立精神”
罗志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