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68
1
作者 刘树根 徐国盛 +3 位作者 徐国强 雍自权 李国蓉 李巨初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3-330,共8页
四川叠合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区之一。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和勘探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川东地区在纵向剖面上存在两个压力封存箱,第一个压力异常带(下... 四川叠合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区之一。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和勘探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川东地区在纵向剖面上存在两个压力封存箱,第一个压力异常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叠系)为上部流体高压封存箱,第二个高压异常带(志留系)为下部流体高压封存箱,石炭系位于两个压力封存箱之间。生烃增压为上列封存箱内主要的升压机制。川西地区致密碎屑岩储层和川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初次运移排烃方式主要为垂向排烃,并且是在异常古高压驱使下通过封存箱破裂产生的混相涌流完成的。异常古高压是促使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流体调整并使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动力。浮力和水动力(成藏动力)控制了川东地区天然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动力学 天然气 压力封存箱 油气藏
下载PDF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国盛 刘树根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11-417,共7页
川西上三叠统碎屑岩储层是一套低孔、低渗,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致密砂泥岩层。须家河组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以生烃增压为箱内主要的升压机制。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原始高压封存箱的压力场进行调整改造。依据流体封存箱的... 川西上三叠统碎屑岩储层是一套低孔、低渗,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致密砂泥岩层。须家河组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以生烃增压为箱内主要的升压机制。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原始高压封存箱的压力场进行调整改造。依据流体封存箱的发展、改造与定型状况,将川西地区划分为箱顶板断通型、断开型、未断型三种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上三叠统 高压封存箱 天然气 成藏
下载PDF
流体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文彩霞 李艳 +2 位作者 张辉 赵小会 贾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2期14-19,共6页
引入流体封存箱理论,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流体封存箱形成的关系,并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型。通过气源岩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次生孔隙发育史、成岩圈闭孕育史及天然气运聚史等五史分析研究,并结合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及自生伊利石K—Ar同位... 引入流体封存箱理论,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流体封存箱形成的关系,并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型。通过气源岩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次生孔隙发育史、成岩圈闭孕育史及天然气运聚史等五史分析研究,并结合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及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山1气藏的形成时间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演化模式。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圈、运、保等天然气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总结了天然气富集规律:生烃强度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程度;优势运移通道是天然气运聚的基本途径;储层物性优劣是影响天然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异常压力 流体封存箱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寇克鹏 李永民 柳广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针对酒东坳陷营尔凹陷异常高压十分发育的特殊地质环境,利用测井声波资料和地震波阻抗资料研究了营尔凹陷异常压力并建立三维异常压力场。分析研究了营尔凹陷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基本特征。从油气分布与异常高压带纵向分布的关系、流体势... 针对酒东坳陷营尔凹陷异常高压十分发育的特殊地质环境,利用测井声波资料和地震波阻抗资料研究了营尔凹陷异常压力并建立三维异常压力场。分析研究了营尔凹陷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基本特征。从油气分布与异常高压带纵向分布的关系、流体势与油气运聚单元评价等方面,研究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从压力发育与油气运移角度对勘探有利区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东盆地 营尔凹陷 异常压力场 压力封存箱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2封存箱的划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雅星 柳广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6-48,共3页
为了探明克拉 2气藏异常高压的原因 ,通过对克拉 2气田钻井、声波时差和压力测试资料分析 ,认为有封存箱存在 ,下第三系膏盐岩层和中上侏罗统泥岩层是封存箱的顶板和底板 ,分布于克拉 2圈闭四周的逆断层和走滑断层是封存箱边板 ,下第三... 为了探明克拉 2气藏异常高压的原因 ,通过对克拉 2气田钻井、声波时差和压力测试资料分析 ,认为有封存箱存在 ,下第三系膏盐岩层和中上侏罗统泥岩层是封存箱的顶板和底板 ,分布于克拉 2圈闭四周的逆断层和走滑断层是封存箱边板 ,下第三系底部砂砾岩段和白垩系砂岩构成了封存箱的主体层系 .克拉 2封存箱是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础 .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气藏 异常高压 封存箱 泥岩 断层 岩性 膏盐岩
下载PDF
论压力封存箱及其对次生孔隙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祝总祺 苗建宇 +1 位作者 刘文荣 卢焕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8,共6页
讨论了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及其对岩石中扎隙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对孔隙的保护作用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①压力封存箱的存在不仅可保护次生扎隙也可以保护原生扎隙;②压力封存箱对次生扎隙的... 讨论了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及其对岩石中扎隙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对孔隙的保护作用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①压力封存箱的存在不仅可保护次生扎隙也可以保护原生扎隙;②压力封存箱对次生扎隙的保护是有条件的;③在压力封存箱的保护下,深部地层中的孔隙,特别是次生孔隙不会很快地消失。通过对济阳拗陷下第三系中的压力封存箱与次生扎隙发育带的分析,提出了箱内的、箱缘的、箱侧的和不整合面以下与风化壳有关的4种次生扎隙发育带基本的地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封存箱 次生孔隙 保护作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西湖凹陷A洼陷异常高压封存箱成因机制与控藏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金水 张国栋 刘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3,共9页
近年来勘探实践表明,西湖凹陷斜坡带A洼陷岩性目标普遍发育高压,高压封存箱内为主要油气富集区。从高压封存箱的判别方法入手,引入“开放压力系统”的概念,从地质成藏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义高压,并利用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A洼... 近年来勘探实践表明,西湖凹陷斜坡带A洼陷岩性目标普遍发育高压,高压封存箱内为主要油气富集区。从高压封存箱的判别方法入手,引入“开放压力系统”的概念,从地质成藏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义高压,并利用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A洼的优质烃源岩(煤层)发育特征、高压成因、高压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等方面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湖凹陷斜坡带A洼平湖组高压源于生烃增压,且高压封存箱内的砂体具有层层成藏特征;(2)平湖组“先增压再降压”的特殊压力系统特征是煤层发育丰度、热演化程度和砂体发育广度三者耦合的结果;(3)高压封存箱是砂体尖灭和源灶生烃叠合的指示标志,其边界的有效刻画,将显著提高油气钻探成功率。本项研究对于生烃增压型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异常高压 封存箱 平湖组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在克拉2气田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乐 蒋有录 姜在兴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7年第1期1-4,15,共5页
阐述了克拉2气田在异常高压下,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由于构造应力的持续挤压作用。异常高压在压力封存箱、次生孔隙的发育与保存、流体运移泄漏点以及阻止地下水活动、氧和细菌对油气藏的破坏等方面,对克拉2气田的形成过程起到非常... 阐述了克拉2气田在异常高压下,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由于构造应力的持续挤压作用。异常高压在压力封存箱、次生孔隙的发育与保存、流体运移泄漏点以及阻止地下水活动、氧和细菌对油气藏的破坏等方面,对克拉2气田的形成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说明,持续的构造应力的挤压作用对克拉2气田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气田 异常高压 封存箱 泄漏点
下载PDF
Study of the Constituent of Abnormal Low Pressure Compartment and Fluid Characteristics in Huatugou Oilfield,Qaidam Basin
9
作者 Xiaozhi Chen,Hao Xu,Dazhen Tang,Xiaolan Hu,Shu Tao,Yidong Cai 1.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ervoir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7-157,共1页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core samples,well testing data and fluid parameters of the reservoirs,the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abnormal low pressure compartment and 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Huatugou...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core samples,well testing data and fluid parameters of the reservoirs,the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abnormal low pressure compartment and 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Huatugou oilfield of Qaidam basin were report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artment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was reveal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reservoirs are lo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 low pressure compartment DISTAL bar fluid characteristics Huatugou OILFIELD Qaidam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