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同型半胱氨酸、心电图与妊娠结局 被引量:24
1
作者 沈冉 牛兆仪 +2 位作者 靳晴 陈雪蓉 孟海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究高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异常心电图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280例妊娠晚期(孕28~41周)孕妇,其中20~34岁140例为对照组,≥35岁140例为高龄组,电化... 目的:探究高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异常心电图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280例妊娠晚期(孕28~41周)孕妇,其中20~34岁140例为对照组,≥35岁140例为高龄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情况,跟踪随访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孕妇中25(OH)D3、Hcy水平、异常心电图差异及与妊娠结局关系。结果:高龄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高龄组心电图异常者25(OH)D3水平低于心电图正常者、Hcy水平高于心电图正常者,妊娠结局不良者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孕妇、Hcy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孕妇(均P<0.05);高龄孕妇中妊娠结局良好者心电图正常比例更高,妊娠结局不良者心电图异常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Hcy水平、心电图异常是影响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清中25(OH)D3水平低、Hcy水平高,心电图易发生异常,临床应定期检测及时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妊娠晚期 25-羟维生素 同型半胱氨酸 异常心电图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石春红 王岩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AMA)妊娠晚期心电图(ECG)的异常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167例妊娠晚期AMA为高龄组,并采用相同的方式随机抽取...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AMA)妊娠晚期心电图(ECG)的异常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167例妊娠晚期AMA为高龄组,并采用相同的方式随机抽取本院同期就诊的167例妊娠晚期适龄孕妇为适龄组作对照。于相同孕周对两组孕妇行常规ECG检查,记录比较两组受检者异常ECG的类型及妊娠结局。结果高龄组ECG异常率为33.5%,显著高于适龄组的16.8%,其中导联低电压及ST段改变发生率分别为2.4%、6.0%,均明显高于适龄组的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ECG中,两组均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最高。当ECG正常时,两组在分娩方式、胎儿结局、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ECG异常时,高龄组剖宫产率为88.7%,明显高于适龄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异常ECG者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26.8%,高于适龄组的7.1%(P<0.05);亦显著高于正常ECG者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因此,针对此类孕妇,临床应加强监护,做好早期预防与治疗工作,确保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妊娠晚期 心电图异常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许海燕 徐道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8期974-97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ECG)的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60例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伊宁市农四师医院就诊的妊娠晚期(28~41孕周)孕妇,按年龄将35岁以上的患者分为高龄孕妇组,35...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ECG)的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60例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伊宁市农四师医院就诊的妊娠晚期(28~41孕周)孕妇,按年龄将35岁以上的患者分为高龄孕妇组,35岁及以下者为适龄孕妇组,对所有患者进行ECG常规检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高龄孕妇组妊娠晚期的异常ECG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龄孕妇组异常ECG发生率为31.1%,显著高于适龄组的2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高龄组ECG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的改变、心率失常、短P-R间期、电轴左偏、低电压,其各项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适龄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8、7.21、6.52、5.63、6.23,均P〈0.05)。在ECG正常孕妇中适龄孕妇组和高龄孕妇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高龄孕妇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χ2=4.98,P〈0.05)。在异常ECG孕妇中,适龄孕妇组的流产死胎率、早产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均显著低于高龄孕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12.79、7.93,均P〈0.05)。结论高龄孕妇在妊娠晚期异常ECG发生率较高,其流产、早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也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妊娠晚期 异常心电图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某木业加工企业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爱军 薛晓丹 +1 位作者 汤乃军 孙忠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木业加工企业噪声对作业人员机体不同系统的危害程度。方法选取某木业加工企业193名接触噪声的工人作为接触组,测定其各岗位噪声强度;同时选择不接触噪声和任何有害因素的该企业全部行政管理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他们进行... 目的研究木业加工企业噪声对作业人员机体不同系统的危害程度。方法选取某木业加工企业193名接触噪声的工人作为接触组,测定其各岗位噪声强度;同时选择不接触噪声和任何有害因素的该企业全部行政管理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他们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血压、内科、放射科、心电图、听力测试等。结果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59.6%)、高血压患病率(25.4%)、心电图异常率(23.3%)及听力损伤率(25.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噪声强度、工龄、年龄的增加,神经系统、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听力异常率也相应增加。结论噪声对木业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听觉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神经衰弱综合征 高血压 心电图异常 听力损伤
原文传递
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翠 高敏 叶冬青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指标异常检出情况及分布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老年体检者资料9 226份。分析体检者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或体重超标、高血脂、心电图异常及脂肪肝的检出率,分析在不同性别、年龄体检者慢性... 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指标异常检出情况及分布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老年体检者资料9 226份。分析体检者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或体重超标、高血脂、心电图异常及脂肪肝的检出率,分析在不同性别、年龄体检者慢性病发病及指标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构成。结果 9 226名中老年体检者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检出率为74.33%,其中男性体检者检出率为70.24%,女性体检者检出率为78.35%,女性体检者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体检者。45~65岁年龄组检出率为69.51%,65~岁年龄组体检者检出率为79.11%,45~65岁年龄组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检出率低于65~岁组。将性别及年龄纳为影响因素对6种慢性病及指标异常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及年龄因素与6种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检出具有相关关系。结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发病率较高,老年人是慢性病发病的主要群体,年龄偏大及女性因素能增加慢性病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患病率 糖尿病 高血压 心电图异常 肥胖 脂肪肝 高血脂
原文传递
1155例体检者心电图表现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徐礼霞 章萍 张先林 《现代医学》 2012年第6期642-644,共3页
目的:寻找不同人群心电图的表现规律,探究心电图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 155例体检者按年龄、性别分组,对心电图的主要异常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男、女性均明显... 目的:寻找不同人群心电图的表现规律,探究心电图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 155例体检者按年龄、性别分组,对心电图的主要异常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男、女性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但各组内男、女性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发生率,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但各组内男、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青年组男性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组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发生率均高于青年组,这与中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格检查 异常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西芳 黄学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特点,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3~8月在本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社区老年人体检资料,分析老年人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及其临床分型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相关影响因...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特点,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3~8月在本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社区老年人体检资料,分析老年人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及其临床分型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604例老年体检人群中,正常心电图1117例(42.90%),异常心电图1487例(57.10%)。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62.43%)显著高于女性(52.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异常心电图老年人平均年龄(73.04±6.27)岁,高于正常心电图老年人(71.89±5.81)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OR=1.258)、增龄(OR=1.463)、冠心病(OR=2.686)、高血压(OR=1.591)是社区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群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冠心病、高血压、性别、年龄是老年人发生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应关注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防治,预防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电图异常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04年济南市部分企业电焊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鞠永慧 韩秀山 +1 位作者 邱传伟 苏丽娅 《预防医学论坛》 2007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电焊作业对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电焊作业工人310名和对照组未接触电焊作业人员300名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情况高于对照组,观察组310名工人心电图异常者125人,异常率40.32%;... [目的]进一步探讨电焊作业对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电焊作业工人310名和对照组未接触电焊作业人员300名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情况高于对照组,观察组310名工人心电图异常者125人,异常率40.32%;心电图表现以心肌劳累、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改变为主,工龄长者心电图异常率高。对照组300名心电图异常者54人,异常率18.00%(P<0.01)。[结论]电焊作业对工人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所以电焊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心电图异常 防护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军事训练致新兵横纹肌溶解及相关脏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建 张昕 +6 位作者 刘赫男 周伯宁 李影 焦阳 刘冰 郑小来 付振虹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训练环境对新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心电图的影响,探讨新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横纹肌溶解和相关脏器损伤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两地新兵500名,均为男性,年龄(21.36±2.59)岁,按新兵所在环境分为常规环境组(北京某部,n=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训练环境对新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心电图的影响,探讨新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横纹肌溶解和相关脏器损伤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两地新兵500名,均为男性,年龄(21.36±2.59)岁,按新兵所在环境分为常规环境组(北京某部,n=250)和高温高湿环境组(海南某部,n=250)。进行相同科目训练后4周,采集新兵的一般情况、训练前后血液及尿液学指标、心电图检查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温高湿环境组炎症反应、心肌损伤、肌肉损伤、肝损伤、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45.76%、3.39%、12.71%、25.42%、12.71%,较常规环境组显著增加(P<0.05)。高温高湿环境组新兵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非特异ST-T变化、左室高电压、短PR间期的发生率分别为6.78%、5.93%、8.47%、6.78%、2.54%,显著高于常规环境组(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新兵军事训练后更易出现炎性反应、心肌损伤、肌肉损伤、肝损伤、肾损伤以及心电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高温 高湿 横纹肌溶解 脏器损伤 心电图异常
下载PDF
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在医院内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淑桂 周铜霞 +1 位作者 吴业新 刘志英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6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在医院内部各临床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成立后医院内部各临床科室采集的心电图数据,统计2013—2019年心电图工作量、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类型检出率;统计2... 目的探讨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在医院内部各临床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成立后医院内部各临床科室采集的心电图数据,统计2013—2019年心电图工作量、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类型检出率;统计2013—2019年医院内网心电图危急值患者例数;比较心电远程会诊中心成立前后心电图诊断报告准确率。结果2013—2019年,医院内网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59.08%,异常心电图中,ST及T波改变检出率38.67%、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7.73%、房性早搏检出率4.28%、心房颤动检出率3.99%;2013—2019年,医院内网心电图危急值患者累计643例;心电图会诊中心成立后,2013—2019年心电图诊断报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2012年(P<0.01),且心电图诊断报告准确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结论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可通过网络为医院各临床科室快捷提供心电图诊断,及早发现心电图危急值患者,使患者及时获得诊治。同时,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有助于提高心电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高心电图诊断报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心电远程会诊中心 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 诊断报告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150例的心电图改变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春莉 钱敏 许志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7A期25-26,6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异常心电图 护理
下载PDF
潜在型克山病临床特点及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相有章 张卫星 +3 位作者 宋术亮 汪仲伯 张华芳 宋继金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 研究潜在型克山病的临床特征 ,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山东省克山病病区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年 3~ 14岁人群 316 4例 ,调查克山病的检出率 ,分析临床特征 ,观察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并以... 目的 研究潜在型克山病的临床特征 ,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山东省克山病病区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年 3~ 14岁人群 316 4例 ,调查克山病的检出率 ,分析临床特征 ,观察心脏大小及异常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并以非病区 5 46人作为对照。结果 病区潜在型克山病的检出率高发年、低发年、基本控制年依次为 5 .0 0 %、3.40 %、3.15 %。非病区符合潜在型克山病诊断标准的检出率为 2 .0 1%。检出的 119例潜在型患者中 ,10 .1%有克山病史 ,11.8%心界大 ,9.2 %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但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 6 8.1% ,仅有心电图改变者占 32 .8% ,X线片心脏增大的检出率为 6 3.0 % ,仅有 X线改变者占 2 7.7% ,2项均异常者占 35 .3%。 1年后随访 3种不同临床特征的转复率 :异常心电图为 2 5 .9% ,心脏增大 47.8% ,2项改变18.2 %。 T波改变、房室传导阻滞 (I度 )及心胸比率 0 .5 1、0 .5 2者易于转复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室早及心胸比率较大者变化较小。结论 心脏增大和心电图异常是潜在型克山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各项异常的动态变化对于潜在型克山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型克山病 异常心电图 心脏增大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职业机动车驾驶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郑亦沐 李树强 +3 位作者 赵赞梅 郭利霞 李亚红 关里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职业机动车驾驶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4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23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职业健康检查的北京市某运输服务企业606名职业机动车驾驶员为观察组,以596名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为对照组。收... 目的探讨职业机动车驾驶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4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23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职业健康检查的北京市某运输服务企业606名职业机动车驾驶员为观察组,以596名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为对照组。收集劳动者个人史、职业史、血压和心电图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对高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劳动者年龄(34.1±7.8)岁,工龄(7.0±7.1)年;对照组年龄(33.8±7.6)岁,工龄(7.7±6.5)年。两组年龄和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1.90,P=0.538、0.057)。观察组劳动者收缩压(133.0±14.7)mmHg,舒张压(83.7±11.6)mmHg,高血压检出率33.0%(200/606),心电图异常检出率39.9%(242/6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劳动者[(127.8±14.4)mmHg、(77.5±11.0)mmHg、24.7%(147/596)、31.0%(185/5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是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OR=1.210、1.578,95%CI:1.145~1.231、1.237~2.012,P<0.001)。结论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可能导致劳动者高血压患病和心电图异常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汽车驾驶 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心电图异常 风险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冰霞 唐丽萍 +2 位作者 吴风超 谢琼丽 陈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17期2018-2020,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行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其心电图变化.结果 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高达113例,占72.44%,其中以心肌缺血最多见65例,占...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行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其心电图变化.结果 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高达113例,占72.44%,其中以心肌缺血最多见65例,占41.67%;心律失常41例,占26.28%;心肌梗死7例,占4.49%.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心电图异常,对该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异常心电图 护理
原文传递
高龄孕妇妊娠中晚期异常心电图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分析
15
作者 许淑淑 吴璠 +1 位作者 罗希 钟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异常心电图(ECG)的情况,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指导,以保障高龄孕妇和围生儿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取240例高龄(>35岁)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40例非高...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异常心电图(ECG)的情况,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指导,以保障高龄孕妇和围生儿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取240例高龄(>35岁)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40例非高龄(≤35岁)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妊娠中晚期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心律失常类型;比较观察组心电图正常与异常者妊娠结局、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ST-T改变和短P-R间期发生率分别为35.83%、10.83%、10.00%,高于对照组的22.92%、4.17%、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电轴左偏和低电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60.00%(144/240)高于对照组的34.58%(8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100,P=0.000<0.05)。观察组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12.08%、5.00%、3.75%、2.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67%、0.83%、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者剖宫产率50.00%、早产率11.63%和新生儿低体重率12.79%显著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的35.71%、3.90%、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电图异常者和心电图正常者的妊娠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孕妇中,妊娠中晚期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异常包括心律失常、ST-T改变等,高龄孕妇伴有异常心电图可能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加强高龄孕妇的心电图监测,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以有效地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高龄孕妇和围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妊娠中晚期 异常心电图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聂莲莲 耿倩影 +3 位作者 尹丹娟 刘娟 江雁 张金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年第2期147-150,180,共5页
目的分析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ECG)异常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心血管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在免费体检时进行心电图(ECG)检查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191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结果社区严重精神... 目的分析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ECG)异常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心血管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在免费体检时进行心电图(ECG)检查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191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结果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ECG异常的占5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0年及以上、残疾、精神症状、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明显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ECG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ECG异常率较高。应根据相应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同时应加强心电图检查从而防范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电图异常 影响因素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企事业单位15225例职工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卫华 倪锦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健康体检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及特征,为开展职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苏州市相城区2022年进行普通健康体检的15225名在岗职工心电图资料,按不同的性别和年龄对异常心电图人群分布特征和临床特征进... 目的探讨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健康体检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及特征,为开展职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苏州市相城区2022年进行普通健康体检的15225名在岗职工心电图资料,按不同的性别和年龄对异常心电图人群分布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总体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31.55%,主要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如下: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9.07%、ST-T改变5.96%、电轴右偏4.43%、左心室高电压2.58%、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2.40%、电轴左偏1.89%、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1.66%、非特异性室内阻滞1.2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同性别的其他各年龄组(P<0.05);51~60岁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异常心电图指标的检出率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电轴右偏、窦速、短PR间期在21~30岁组检出率较高,窦缓、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电轴左偏、CRBBB、早搏、一度房室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在51~60岁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女性的ST-T改变、窦速和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的窦缓、左心室高电压、电轴左偏、CRBBB、非特异性室内阻滞、一度房室阻滞、P波时限延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与年龄、性别关系密切。定期健康体检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对这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事业单位职工 健康体检 异常心电图 人群分布特征 健康管理
下载PDF
目标反馈教学法对提高护士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美曲 杨琴 +2 位作者 杨美吴 谢彬彬 赵玉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9期195-196,F0003,共3页
目的研究目标反馈法对护士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小儿心脏科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士的资料,将其中2019年6—12月期间未实施心电图识别教学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6月以目标反馈教学法... 目的研究目标反馈法对护士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小儿心脏科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士的资料,将其中2019年6—12月期间未实施心电图识别教学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6月以目标反馈教学法实施心电图识别教学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心电图识别情况、心电图识别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心电图识别成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正确识别率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电图识别成绩更高,心电图识别时间更短(P<0.05)。结论目标反馈法应用于护士心电图知识、操作培训,可提高护士对异常心电图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心电图 目标反馈教学法 护士 识别能力
下载PDF
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静 任婕 +4 位作者 韩承 赵雪 封琳敏 刘义涛 曾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和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结果的因素。方法于2020年9月,对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噪声暴露水平检测,收集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X^(2...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和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结果的因素。方法于2020年9月,对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噪声暴露水平检测,收集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61名作业工人噪声暴露情况和听力损失等的影响因素。结果噪声作业岗位噪声暴露水平超标率69.39%(34/49),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3.24%(120/361)和11.36%(41/361)。随年龄、接噪工龄增长,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5.95.-6.16,-2.81、-2.74,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接噪工龄>10年和8 h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5 dB(A)均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3.57,95%CI:1.09~11.75;OR=4.05,95%CI:1.97-8.25;OR=1.75,95%CI:1.00-3.05,P=0.036,0.001、0.047]。结论该企业岗位噪声超标率高,噪声暴露工人听力损失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职业性 听力损失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电图异常 汽车配件制造
原文传递
温阳益气法干预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解晓青 陈玉 李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法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2个周期后致心脏毒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继续采...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法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2个周期后致心脏毒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继续采用原方案化疗2个周期,于化疗第1天开始口服辅酶Q10,对照组不予其他干预,观察组则同时予温阳益气方口服,直至化疗结束。观察比较2组入组时和继续化疗2个周期后中医证候评分(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肢冷、下肢水肿)、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记录2组继续化疗2个周期后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继续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肢冷、下肢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各项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心功能及心肌损伤指标与入组时比较虽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入组时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入组时(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14/44),低于对照组的68.2%(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法能够显著减轻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会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化疗药物 心脏毒性 温阳益气法 心肌损伤 EORTC QLQ-C30 心电图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