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退耕地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赵勇钢 赵世伟 +1 位作者 曹丽花 梁向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0,共7页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和56mm/h雨强下观测坡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分析土壤结构特征对入渗的影响。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指标、孔隙性指标和分形维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结构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模拟降雨结果显示,随着雨强的增大,退耕地的土壤入渗率增加,但坡耕地反而降低。退耕11a样地受放牧牲畜践踏影响,入渗性能最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17mm/h和56mm/h雨强下,影响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土壤结构因子主要是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而在43mm/h雨强下主要是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孔隙状况的差异致使土壤结构特征不同,从而对入渗性能和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土壤结构特征 雨强 入渗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草地植被根系动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61
2
作者 李鹏 李占斌 澹台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9-853,共5页
采用土钻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退耕年限和天然草地植被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样地上不同采样点间的根系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根系指标的合并计算结果可以代表立地上植被根系的分布特征.植被根系生物量、根系长度等指标的垂直分布... 采用土钻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退耕年限和天然草地植被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样地上不同采样点间的根系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根系指标的合并计算结果可以代表立地上植被根系的分布特征.植被根系生物量、根系长度等指标的垂直分布特征均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植被根系的生物量、根系长度等指标逐渐增加,一般在退耕年限超过20年后,植被根系的分布特征接近天然草地的根系分布特征.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根系消失系数从0.98逐渐降低到0.96,说明植被在深层土壤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根系逐渐集中在0~40cm的表层土壤中.退耕植被根系分布特征的改善提高了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新物种入侵和植被演替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钻法 根系指标 根系生物 量根系消失系数 退耕地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撂荒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理化性质 被引量:61
3
作者 李强 刘国彬 +2 位作者 许明祥 张正 孙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159,共7页
为了评价农地撂荒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该文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时空互代法,通过原状土冲刷试验对不同撂荒阶段(0~43a)的坡地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阶段Ⅰ)相比,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表层(0~15cm... 为了评价农地撂荒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该文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时空互代法,通过原状土冲刷试验对不同撂荒阶段(0~43a)的坡地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阶段Ⅰ)相比,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表层(0~15cm)和中层(>15~30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下层(>30~50cm)土壤容重变化较小(约下降0.5%)。土壤团聚体和抗剪强度(黏聚力C和内摩察角φ)在3个土层中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土壤崩解速率在3个土层中均呈下降趋势,与表层相比,中层和下层土壤崩解速率减小幅度更大(约4.2和1.8倍)。土壤抗冲性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大在表层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中层呈稳定增加而下层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中层和下层土壤抗冲系数分别平均增大76.9%和30.7%。土壤团聚体和根系密度在3个土层中均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从土壤抗侵蚀性的角度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质 侵蚀 撂荒地 根系 土壤抗冲性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撂荒、弃耕、退耕还林与休耕转换机制谋划 被引量:59
4
作者 罗婷婷 邹学荣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撂荒、弃耕一直困扰着我国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而土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力下降、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休耕是把撂荒、弃耕以及二调新增的耕地与退耕还林、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可恢复地力、修复环境。应... 撂荒、弃耕一直困扰着我国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而土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力下降、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休耕是把撂荒、弃耕以及二调新增的耕地与退耕还林、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可恢复地力、修复环境。应继承我国休耕的优秀传统,并借鉴欧美休耕的先进经验,建立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与休耕转换的有效机制:运用计划手段把休耕纳入国土规划,并把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纳入休耕计划;运用退耕还林等休耕补偿和撂荒、弃耕、闲置赔偿以及土地收回等市场手段,把休耕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 弃耕 退耕还林还草 休耕 耕地红线 粮食安全 耕地转换机制 土地整治
下载PDF
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废弃地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44
5
作者 黄敬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及其废弃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重视。在本土飘台法、鱼鳞穴法、燕巢法、阶梯台阶法及钢筋混凝土框格悬梁等绿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作者引进了客土喷播法、液压喷播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及其废弃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重视。在本土飘台法、鱼鳞穴法、燕巢法、阶梯台阶法及钢筋混凝土框格悬梁等绿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作者引进了客土喷播法、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喷混植生法等国外边坡防护绿化新方法,并重视废弃地的开发利用,不仅挖掘出废弃地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潜力,而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文章从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需要解决的岩质边坡绿化及废弃地利用两方面,探讨了绿化技术的适宜性及废弃地开发利用的最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石场 岩质边坡 绿化技术 生态环境效益 废弃地 土地开发整理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弃耕地植被的演替规律 被引量:45
6
作者 郑翠玲 曹子龙 +2 位作者 赵廷宁 孙保平 丁国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以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不同年限弃耕地为对象 ,研究了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弃耕地的植被演替一般经历 4个阶段 :1年生杂草阶段、丛生小禾草阶段、多年生根茎禾草阶段和多年生丛生禾草阶段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 以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不同年限弃耕地为对象 ,研究了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弃耕地的植被演替一般经历 4个阶段 :1年生杂草阶段、丛生小禾草阶段、多年生根茎禾草阶段和多年生丛生禾草阶段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与弃耕年限不是单一的直线关系 ,且随弃耕年限的增加 ,多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逐渐增大。对不同放牧干扰下弃耕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弃耕地植被演替的第 1、2阶段不宜利用 ,但在弃耕地植被演替的第 3、4阶段 ,可以进行适度利用 ;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 ,只要不对地表土壤进行破坏 ,弃耕地都会发生进展演替 ,并达到一个偏顶级群落 ,然后又会在放牧干扰下 ,发生逆行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耕地 年限 放牧 地上生物量 演替规律 禾草 农牧交错带 植被演替 浑善达克沙地 群落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7
作者 陈敏 张大超 +1 位作者 朱清江 聂锦霞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1-468,共8页
稀土矿的长期开采对稀土矿山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与遗留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同时介绍了稀土矿山废弃地带来的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 稀土矿的长期开采对稀土矿山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与遗留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同时介绍了稀土矿山废弃地带来的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多种方法联合修复,对上述几种修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从提高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角度提出此领域需加强研究的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山 废弃地 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向荣 林箐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76,共7页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除根植于丰厚的园林传统外,还受到现代艺术的极大影响。现代雕塑,尤其是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思想和手法对当代景观设计产生了很大作用。大地艺术是雕塑和景观的综合,今天许多景观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大地艺术作品。
关键词 现代雕刻 景观设计 大地艺术
下载PDF
我国推行休耕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慧芳 吴宇哲 何良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0,共5页
针对目前我国耕地大面积抛荒和掠夺性开发等耕地无序利用并存的现象,分析我国实施休耕制度必要性、难点及实施途径,从而在宏观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经济分析、文献总结、实证研究等得出耕地的无序利用是农民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休... 针对目前我国耕地大面积抛荒和掠夺性开发等耕地无序利用并存的现象,分析我国实施休耕制度必要性、难点及实施途径,从而在宏观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经济分析、文献总结、实证研究等得出耕地的无序利用是农民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休耕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农民利益的最优化。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实施休耕制度可能遇到的难点,设计了3种休耕实施模式供参考:季节性休耕、"流转+休耕"及休耕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制度 抛荒 粮食安全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贾松伟 贺秀斌 陈云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0,84,共4页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之一,增加土壤中碳的储量对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比较了退耕1年,3年,5年,7年,10年,15年和25年7个不同年限撂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之一,增加土壤中碳的储量对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比较了退耕1年,3年,5年,7年,10年,15年和25年7个不同年限撂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耕地撂荒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土壤中的腐殖质以胡敏素为主,占总有机碳含量的70%~80%;深度在40cm以上的表土,腐殖酸总量及各组分含量都随着撂荒年限的增长呈递增趋势。说明耕地撂荒后,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明显增高,对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植被恢复后也减少了土壤中有机碳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撂荒 土壤有机碳 养分积累 活性
下载PDF
上饶市某铜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陶美霞 胡虎 +4 位作者 胡兰文 陈明 杨泉 李凤果 师艳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3-1159,共7页
以上饶某铜矿废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50份采场边坡废弃地土壤样品,对该铜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探析,为矿山开采及废弃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Cd、Cr... 以上饶某铜矿废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50份采场边坡废弃地土壤样品,对该铜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探析,为矿山开采及废弃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Cd、Cr、Pb和Zn含量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该铜矿废弃地重金属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结合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重金属中Cu和Cd均远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和江西省土壤背景值,Zn、Pb和Cr含量都超过江西省土壤背景值;Cd、Pb、Cr、Cu和Z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5%、98%、71%、60%和1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d受理化性质的影响较为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样品中的Cd受TN的影响较大,各重金属均受到理化性质的不同程度影响,且在不同的主成分上的比重各异,表明它们具有同源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中Cu和Cd的污染最为严重,Cr的污染相对较轻。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产生的非致癌暴露风险值均为Cr>Cd>Pb>Cu>Zn,其中Cr对周围居民所产生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废弃地 重金属 指数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不同人工草地对干旱区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贾倩民 陈彦云 +2 位作者 杨阳 陈科元 韩润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8-182,220,共6页
在宁夏干旱区弃耕地种植6种牧草建植人工草地,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人工草地对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人工草地的土壤容重、pH、全盐均低于撂荒地,其中全盐含量... 在宁夏干旱区弃耕地种植6种牧草建植人工草地,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人工草地对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人工草地的土壤容重、pH、全盐均低于撂荒地,其中全盐含量显著降低;各禾本科草地保水蓄水能力均强于豆科草地,以披碱草的效果最佳;各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撂荒地,且豆科草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的效果强于禾本科草地,效果大小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禾本科草地提高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效果强于豆科草地,效果大小为披碱草>扁穗冰草>蒙古冰草;各人工草地表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撂荒地;各豆科草地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各禾本科草地,而真菌数量较禾本科草地少,紫花苜蓿和沙打旺草地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人工草地;禾本科中披碱草草地细菌数量显著多于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土壤水分与放线菌、真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盐与放线菌、真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真菌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弃耕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4
13
作者 郭明明 王文龙 +5 位作者 史倩华 陈同德 李建明 康宏亮 朱宝才 李艳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6,共8页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Ⅰ)相比,TAL和GAL处理水稳性团聚体、根系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覆盖度大于0时,崩解速率显著减小44.87%-79.16%和33.79%-70.65%,有机质显著增加70.12%-222.70%和59.20%-194.88%,覆盖度最大时,土壤容重和渗透系数才显著减小和增大。2)TAL处理0覆盖度小区抗冲系数(AS,anti-scouribility)较对照无差异,其余覆盖度则显著增大2.31-7.57倍,GAL处理AS较对照显著增大0.99-7.12倍,覆盖度越大,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能的效果越显著。3)TAL和GAL处理AS分别与容重、崩解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渗透系数均呈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与有机质含量、根系生物量及根系密度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水稳性团聚体是影响塬面和沟头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关键因子。结果可为研究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功能评价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地利用 植被 理化性质 退耕地 根系 土壤抗冲性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振国 黄建成 +1 位作者 焦菊英 白文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纸坊沟小流域为例,对小流域内退耕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讲,老荒坡和狼牙刺群落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是刺槐、沙棘等人工林地,以猪毛蒿为优势种...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纸坊沟小流域为例,对小流域内退耕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讲,老荒坡和狼牙刺群落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是刺槐、沙棘等人工林地,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和农耕玉米地抗侵蚀能力最弱;(2)从土壤团聚度、分散率和分散系数指标看,刺槐和黄刺梅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农耕地和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差,人工林地和其它退耕还草地抗蚀性能居中;(3)从土壤生物结皮盖度讲,抗蚀性能为以茭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铁杆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4)从土壤侵蚀量来看,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综合分析得出抗蚀性能为:老荒坡,狼牙刺>刺槐,黄刺玫,沙棘>柠条>白羊草,茭蒿>铁杆蒿>猪毛蒿,农耕地。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抗蚀性较农耕地不断提高,而与当地老荒坡群落的抗蚀性越来越接近。狼牙刺群落、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好,猪毛蒿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老荒坡各群落抗蚀性能较强,农耕地抗蚀能力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抗蚀性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弃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变化 被引量:32
15
作者 安慧 杨新国 +3 位作者 刘秉儒 李学斌 何秀珍 宋乃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45-3149,共5页
采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以荒漠草原区不同年限(1、4、9、12和20年)弃耕地为对象,研究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弃耕年限的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cm土... 采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以荒漠草原区不同年限(1、4、9、12和20年)弃耕地为对象,研究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弃耕年限的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4年和20年弃耕地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达到峰值.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对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土壤容重和土壤全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弃耕地 植被演替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涛 王得祥 +2 位作者 周金星 王强 蔺雨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5,共6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基础上,对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的植被演替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退耕后50 a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草本植物58种,分属于20科45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共计23属35种,占属、种总数的51.1%和60.3%,说明这3科植物在陕北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2)物种构成表现为多数种属于少数科,且少数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且群落演替由藜科杂草开始,依次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根茎草本群落→多年生丛生草本群落,呈现向地带性物种和灌丛群落演替的趋势。(3)退耕36 a后,植被演替由多年生地带性丛生草本群落逐渐向耐旱耐瘠薄的灌丛群落演变,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植被将朝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方向演替,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相协调的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地 植被演替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典型草原区撂荒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永强 许志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不同撂荒年限的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年限的草原撂荒地植物群落特征,分析了演替序列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群落组成由1年生植物为主发展到多年生植物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  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不同撂荒年限的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年限的草原撂荒地植物群落特征,分析了演替序列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群落组成由1年生植物为主发展到多年生植物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逐渐增加;但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在不利干扰条件下,植被难以恢复甚至退化。通过人工干扰,可加快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撂荒地 植物群落 演替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撂荒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9
18
作者 乔文静 戴银月 +6 位作者 张伟 付淑月 杨改河 韩新辉 陈正兴 高德新 冯永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687-5698,共12页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趋势,以黄土丘陵区10~45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撂荒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变规律、土壤养分含量、4种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恢复过程中主要群落的演...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趋势,以黄土丘陵区10~45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撂荒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变规律、土壤养分含量、4种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恢复过程中主要群落的演变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茭蒿(Artemisia giraldii)+铁杆蒿→白羊草(Bothriochloa flaccidum)+茭蒿,群落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及豆科(Leguminosae)这3科占比从66. 67%降至50%,后上升到75%.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与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E)与蔗糖酶(SC)这4种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程度不同,化学计量比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菊科、禾本科与豆科相比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及植物多样性,对养分和酶活性有更显著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2. 8%、69. 1%、66. 0%,且三大科对土壤酶的影响大于土壤养分,其中禾本科与豆科对养分及酶活性表现为正影响,而菊科表现为负影响.撂荒恢复过程中草地群落优势科占比的升高显著影响土壤酶的升高,并导致土壤养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撂荒地 植物群落 化学计量 酶活性
原文传递
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毅川 乔丽芳 +2 位作者 陈亮明 姚连芳 焦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i002,共5页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迫在眉睫。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了景观恢复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该措施可满足废弃地在自然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景观与生态恢复 景观设计
下载PDF
黄土高原弃耕地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景福军 张德罡 +2 位作者 尚占环 曾昭霞 刘孝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不同地形下典型黄土高原弃耕地植物群落发育初期阶段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相似性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不同地形下典型黄土高原弃耕地植物群落发育初期阶段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相似性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下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地面芽植物或一年生植物居多。植物群落演替初期坡顶和阴坡的群落相似性较大,而阳坡和坡底植物群落相似性较大。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差异,群落均匀度差异较小,各个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地形的群落间的差异显著性不同,综合多个多样性指数值的大小,坡顶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大,而阳坡植物群落多样性最小。笔者推测,未来几年坡顶植物群落和阴坡植物群落将向多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而坡底和阳坡将向一年生植物群落方向演替。建议弃耕地植物群落学特性研究应长期进行,以便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弃耕地 地形 植物生活型 群落多样性 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