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地区不同等级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董朝阳 刘志娟 杨晓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北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区,在中国玉米总产和播种面积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也是中国易发生干旱的地区,北方地区干旱常态化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玉米的稳定发展。该文基于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2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 北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区,在中国玉米总产和播种面积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也是中国易发生干旱的地区,北方地区干旱常态化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玉米的稳定发展。该文基于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2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及作物、土壤和田间管理资料,依据春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并以100 mm为间隔将全区划分为6个区域(Ⅰ~Ⅵ),选取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农业干旱指标,基于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明确了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干旱造成春玉米减产率在空间上呈由西向东下降趋势,降水的空间分布直接导致了灾损程度在各区的差异,其中西部灌溉绿洲农业区雨养种植春玉米干旱风险非常大,需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而东部雨养农业区自然降水已基本满足春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在模拟过程中很难准确的反映出旱级对产量造成的差异影响。春玉米在拔节—抽雄阶段发生干旱会对产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该阶段4个等级干旱造成春玉米减产率的四分位区间分别为特旱(20.1%~33.6%)、重旱(12.0%~20.3%)、中旱(6.3%~15.2%)、轻旱(4.7%~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粮食 模型 北方地区 春玉米 apsim模型 产量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广 李玥 +5 位作者 黄高宝 罗珠珠 王琦 刘强 燕振刚 赵有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8-1095,共8页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的影响机理,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用APSIM模型模拟7个温度水平和7个CO2浓度水平组合设计下的春小麦产量,并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的影响机理,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用APSIM模型模拟7个温度水平和7个CO2浓度水平组合设计下的春小麦产量,并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温度不变,CO2浓度每升高100 mol·mol-1,春小麦平均增产4.9%,最大增产可达到14.6%;春小麦产量随CO2浓度升高呈递增型二次抛物线变化,但春小麦产量会出现报酬递减。当CO2浓度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春小麦平均减产6.1%,最大减产幅度高达14.2%;春小麦产量随温度升高呈递减型二次抛物线变化。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对春小麦产量存在正的协同作用,但温度对春小麦产量负效应大于CO2浓度对春小麦产量的正效应。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会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 旱地春小麦 产量 温度 CO2浓度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降水量分配对旱地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7,共6页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降水总量有关外, 还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 并且都为正效应; 当年6~7月份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5~6月份降水对豌豆产量影响最大, 最大贡献率为每增加1 mm的降水量, 小麦增产10.4 kg·hm^-2, 豌豆增产10.3 kg·hm^-2; 降水量季节分配比年降水总量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 多元积分回归 降水量季节分配 作物产量 小麦 豌豆 雨养农业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APSIM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以重庆冬小麦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戴彤 王靖 +2 位作者 赫迪 张建平 王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7-1243,共7页
利用重庆市4个代表性站点的小麦田间观测数据和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对APSIM模型在重庆小麦产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确定了12个小麦品种的作物参数.结果表明:模拟小麦的播种至出苗、开花和成熟各阶段天数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均方根... 利用重庆市4个代表性站点的小麦田间观测数据和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对APSIM模型在重庆小麦产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确定了12个小麦品种的作物参数.结果表明:模拟小麦的播种至出苗、开花和成熟各阶段天数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均方根误差值分别为0~3、1~8和0~8 d;模拟的12个小麦品种中,模拟与实测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30%,10个品种模拟与实测产量的NRMSE均低于30%,作物生育期、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波动.说明APSIM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生育期、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该模型在重庆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为后续基于模型评估该地区小麦生产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冬小麦 apsim模型 调参 验证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作物水分生产力区域分异规律模拟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超 于强 +1 位作者 王恩利 夏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77-1485,共9页
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Water Poduetivity)是节水农业研究的最终目标,定量分析作物WP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明确该区作... 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Water Poduetivity)是节水农业研究的最终目标,定量分析作物WP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明确该区作物W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对指导该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利用华北平原3个代表性试验站各连续3-4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资料,校准验证澳大利亚开发的APSIM模型,然后利用校准后的APSIM模型和研究区域32个气象站1961年~2005年逐日气象数据,结合GIS技术,对华北平原不同供水情景下冬小麦、夏玉米WP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当不考虑作物品种变化时,华北平原小麦、玉米WPET(产量与蒸散量比值)分布响应于该区平均气候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充分供水情景下全区小麦WPET为(1.38~1.69)kg/m^3,平均值为1.53kg/m^3,玉米WPET为(1.69~2.05)kg/m^3,平均值为1.83kg/m^3;非充分供水情景(仅满足作物水分需求一半)下两作物WPET分布与充分供水情景下相似;雨养情景下小麦WPET为(0.29~1.57)kg/m^3,平均值为0.77kg/m^3,玉米WPET为(0.86~2.13)kg/m^3,平均值为1.47kg/m^3;③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影响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区域小麦生长季VPD北高南低的趋势使得小麦WPET呈北低南高分布特征;而玉米生长季VPD西高东低,玉米WPET呈西低东高的趋势。改善灌溉管理可提高作物WP,减少由土壤蒸发损失的非生产性耗水对提高作物WP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小麦 玉米 水分生产力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调控对小麦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茹晓雅 李广 +2 位作者 陈国鹏 张统帅 闫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5-1734,共10页
水和氮是影响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但其增产效应受降水年型影响明显。本水氮调控试验利用APSIM模型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8年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可持... 水和氮是影响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但其增产效应受降水年型影响明显。本水氮调控试验利用APSIM模型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8年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明确了各年型产量与施氮量、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0以上,一致性指标D均在0.95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在15%以下,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模型拟合度和适应性。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了其最优产量下的水氮优化组合,在当年年降水总量的基础上,干旱年小麦达潜在最优产量时(3492.6kghm^-2),降水需增加39.73%,应施氮182.73kghm^-2;平水年小麦达潜在最优产量时(4514.5kghm^-2),降水需增加45.26%,应施氮208.26kghm-2;湿润年小麦达潜在最优产量时(4890.3kghm^-2),降水需增加46.31%,应施氮211.15kghm^-2。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不同降水年型下缓解小麦干旱和养分胁迫,节约化肥资源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年型 apsim模型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采用“两晚”技术的产量效应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娜 王靖 +2 位作者 冯利平 潘学标 余卫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18,共8页
"两晚"技术即冬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夏玉米适当晚收,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体系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本文应用APSIM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两晚"技术对河北、山东和河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 "两晚"技术即冬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夏玉米适当晚收,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体系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本文应用APSIM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两晚"技术对河北、山东和河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气候变暖后(2000-2009年)如果采用"两晚"技术,雨养条件和充分灌溉条件下都会使小麦轻微减产,而玉米较大幅度增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产量增加,但各地增加的幅度会有不同。具体表现为:雨养条件下,河北、山东和河南小麦平均减产率分别为7.8%,5.1%和2.5%,玉米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9.8%,14.5%和13.4%,三地小麦-玉米体系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0.7%,3.2%和4.8%;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北、山东和河南小麦平均减产率分别为1.8%,0.5%和0.9%,玉米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4.2%,8.0%和8.5%,三地小麦-玉米体系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3.4%和2.8%。说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方式中采用"两晚"技术能够适应当前气候变暖特点,实现总产量增加,其中河北省北部地区为增产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前积温 适宜播期 适应 apsim模型
下载PDF
1961—201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戴彤 王靖 +1 位作者 赫迪 王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5个常用小麦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7.0 d以内,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5%,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1961—2010年研究区域36%的站点冬小麦生长季总辐射显著降低,其中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中区最显著;68%的站点生长季≥0℃有效积温显著增加,西部增温显著;30%的站点生长季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南部中区最显著;全区生长季总降水大面积减少但不显著,减少区主要位于最南端和东南部。模拟的冬小麦潜在产量在65%的站点呈显著减产趋势,南部中区和北部变化最明显;雨养产量在25%的站点显著降低,北部地区较明显,全区减产趋势较弱。减产显著的站点中,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气温日较差减小对潜在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45%、36%和2%,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36%、39%和-8%,而降水减少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为7%。西南冬小麦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及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显著下降,而气温日较差的降低对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分别表现为负作用和正作用,整体上辐射和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psim模型 气候变化 气象因子 潜在产量 雨养产量 逐步回归 贡献率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不同降水年型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模拟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彦茜 肖登攀 +1 位作者 齐永青 柏会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8-116,共9页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产业中地位较高,但长期灌溉造成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严重亏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研究利用APSIM模型对华北平原1986-2015年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华北平原调...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产业中地位较高,但长期灌溉造成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严重亏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研究利用APSIM模型对华北平原1986-2015年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华北平原调整作物种植模式、农业水资源管理以及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产量及水分利用特征,其中生育期模拟结果的误差在5d之内,产量、ET和下渗量模拟结果的R2均在0.84以上,表明该模型在华北平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M2Y1)年均产量(13 445 kg/hm2)最高,但耗水量(724 mm)也是最大,水分亏损(233 mm)最为严重;一年一熟种植模式(M1Y1)年均耗水量(534 mm)较小,水分亏损量(43 mm)最少,但产量(9 215 kg/hm2)较低;两年三熟种植模式(M3Y2)兼顾产量和耗水,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耗水量,产量耗水综合效果最好,适合在华北平原推广实行。此外,该研究对栾城站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降水年型下的3种种植模式产量耗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降水资源对于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年降水量越大,作物产量越高,水分亏损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耗水 种植模式 apsim模型 降水年型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评估北方八省春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俊芳 李宁 +5 位作者 候英雨 张祎 徐精文 蒲菲堉 潘志华 郭建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 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探讨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玉米模型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气温和土壤温度是北方各地春玉米发育期的首要关键气象响应因子,其中北方春播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高气温响应最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低气温响应最明显。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春玉米生育期(出苗、开花和成熟)日序提前,发育天数减少,春玉米提前成熟。北方春播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响应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和潜在蒸散响应明显,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升高和潜在蒸散的增加会引起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北方春玉米 发育期 关键气象因子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钧 李广 +2 位作者 聂志刚 董莉霞 闫丽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4-506,共13页
为进一步探明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依据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2018年大田控水试验数据以及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8年气象数据,验证农业生产系统模拟(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 为进一步探明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依据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2018年大田控水试验数据以及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8年气象数据,验证农业生产系统模拟(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ion,APSIM)模型模拟不同干旱胁迫旱地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适宜性,基于APSIM模型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旱地春小麦籽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确定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最佳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结果表明:(1)APSIM模型模拟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生育期、籽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均小于3.67 d、300.52个·m^(-2)、2.56 g、267.43 kg·hm^(-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均小于3.89%、2.86%、9.71%、11.58%,模型有效性指数(Model effectiveness index,ME)均大于0.62、0.78、0.60、0.66,表明APSIM模型对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2)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下,拔节期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数影响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出苗期、分蘖期、无胁迫、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浆期干旱胁迫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开花期、抽穗期、无胁迫、拔节期、出苗期和分蘖期;拔节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期、抽穗期、开花期、出苗期、无胁迫和分蘖期。(3)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灌水量300.00 mm旱地春小麦产量最大为4866.19 kg·hm^(-2),与其他4种灌水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83.53%、39.65%、0.46%和15.58%。(4)出苗后第1 d、47 d、60 d、82 d、86 d灌水,且灌水量达到343.09 mm时,旱地春小麦产量最大为5578.91 kg·hm^(-2)。干旱胁迫发生时间和程度对研究区小麦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产量 产量构成 apsim模型 陇中黄土高原区
下载PDF
陇中旱地春小麦产量对降水与温度变化的响应模拟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任新庄 闫丽娟 +3 位作者 李广 聂志刚 王钧 罗永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29,155,共6页
为了探索降水与温度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2年共4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ion)模型对不同降水(逐日降水±20%、±15%、±10%、±... 为了探索降水与温度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2年共4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ion)模型对不同降水(逐日降水±20%、±15%、±10%、±5%、±0%)与温度(逐日温度±2℃、±1.5℃、±1℃、±0.5℃、±0℃)变化下的旱地春小麦产量进行了模拟,并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单因素边际效应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春小麦产量(Y)与降水(X_1)和温度(X_2)变化编码值的回归方程为Y=1452.24+2693.88X_1-287.25X_2-200.38X_2~2-344.47X_1X_2(R^2=0.999,P<0.01)。当温度不变时,降水与春小麦产量呈正线性关系,由模拟结果可知,降水每增加5%,春小麦产量最大增幅为21.38%,平均增幅为14.31%;当降水不变时,温度与春小麦产量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递减关系。根据模拟结果,温度每升高0.5℃,春小麦产量最大降幅为4.92%,平均降幅为3.24%;通径分析显示,温度和降水之间存在负互作效应,但降水增加对春小麦产量的增产效应远大于温度升高所造成的减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气候变化 春小麦 产量 模拟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播期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白帆 杨晓光 +5 位作者 刘志娟 孙爽 张镇涛 王晓煜 高继卿 刘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0-491,共12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春玉米适宜播期的变化程度,本文以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5年气象资料,1981—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育期、产量资料以及土壤资料,分气侯区对农...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春玉米适宜播期的变化程度,本文以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5年气象资料,1981—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育期、产量资料以及土壤资料,分气侯区对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进行调参和验证,建立适用于东北三省10个不同气候区的模型相关参数,在各气候区利用调参验证后的APSIM-Maize模型设置不同播期,模拟各年代不同播期下春玉米潜在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综合高产和稳产性指标,明确了不同区域各年代不同条件下适宜播期范围。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于东北三省7个春玉米品种开花和成熟两个关键生育期以及产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APSI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充分灌溉条件下,研究区域内适宜播期范围从4月16日至5月19日,空间上呈纬向分布南早北迟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玉米适宜播期较20世纪80年代有提前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提前趋势更明显;第1、第3、第5、第7和第9气候区雨养条件下较充分灌溉条件下适宜播期有推迟趋势,推迟天数为3~6 d。雨养条件下各年代不同气候区理论上的适宜播期较目前生产中实际播期下的产量提高2.84%~9.96%。以上结果为进行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影响及其适宜播期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北三省 春玉米 apsim模型 适宜播期 产量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产量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变化响应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2 位作者 刘强 燕振刚 罗珠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6-1022,共7页
为了探索气温波动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2个因素进行了9种水平的交叉组合设计,应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各种情况下春小麦产量,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单因素边际效应分析和... 为了探索气温波动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2个因素进行了9种水平的交叉组合设计,应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各种情况下春小麦产量,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单因素边际效应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最高温度不变时,最低温度每升高0.25℃,最大增产1.40%,平均增产1.34%,最低温度升高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当最低温度不变时,最高温度每增加0.25℃,最大减产2.88%,平均减产2.42%,最高温度升高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产量随最高温度的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下降变化;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存在负的协同效应,最高温度升高造成春小麦的减产效应超过最低温度升高的增产效应。平均温度的升高引起春小麦减产,主要是由最高温度的升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春小麦 产量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旱地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模拟水氮调控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茹晓雅 李广 +2 位作者 闫丽娟 陈国鹏 聂志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342-2350,共9页
为明确水氮调控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的影响,研究自然降水条件下小麦产量达到最佳所需含氮量,将田间试验数据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APSIM)结合,分别设定降水和施氮梯度为春小麦... 为明确水氮调控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的影响,研究自然降水条件下小麦产量达到最佳所需含氮量,将田间试验数据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APSIM)结合,分别设定降水和施氮梯度为春小麦的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模型予以检验。APSIM模型对春小麦产量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模型一致性指标(D)分别为0.95、27.36%和0.91。随降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整体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其次,在所有组合中降水增加到20%,施氮量为157.5 kg·hm^–2的处理较好,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 406.64 kg·hm^–2;最后,根据产量变化曲面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方案:当自然降水增加55%,施氮量增加到257.25 kg·ha^–1,产量达到最佳,为5 98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春小麦 自然降水 施氮量 最优产量 正交试验 参数校准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基于APSIM模型的黄土高原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域模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昊蔚 马靖涵 王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1-782,共12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于黄土高原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域的影响,通过APSIM作物模型与降尺度气象数据集的耦合,模拟了RCP 4.5和RCP 8.5情景下2020-2060、2061-2100年间黄土高原冬小麦的产量及其稳定性,并依据产量及其稳定性分析了黄土高原冬小麦...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于黄土高原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域的影响,通过APSIM作物模型与降尺度气象数据集的耦合,模拟了RCP 4.5和RCP 8.5情景下2020-2060、2061-2100年间黄土高原冬小麦的产量及其稳定性,并依据产量及其稳定性分析了黄土高原冬小麦适宜种植范围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RCP 4.5和RCP 8.5情景下,当前黄土高原冬小麦种植范围内产量将显著提高。同时,除RCP 4.5情景的2020-2060年外,其余情景和时间段内黄土高原冬小麦适宜种植范围存在向北扩大趋势,且RCP 8.5情景下种植区域北扩的面积更大。在RCP 4.5情景下,2020-2060年间,小麦适宜种植面积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46.8%,较1981-2010年平均值减少13095 km^(-2);2061-2100年间,小麦适宜种植面积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65.2%,较1981-2010年平均值增加101763 km^(-2)。在RCP 8.5情景下,2020-2060年间,小麦适宜种植面积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56.4%,较1981-2010年平均值增加46968 km^(-2);2061-2100年间,小麦适宜种植面积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65.7%,较1981-2010年平均值增加107671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产量 稳产性 气候情景 反距离权重插值 冬小麦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小麦-玉米不同灌溉制度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薛佳欣 张鑫 +3 位作者 张建恒 张江伟 王贵彦 陈宗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针对海河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维持小麦—玉米两熟较高产量之间的矛盾,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玉米不同灌溉制度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对平衡该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科学决策依据。利用研究区... 针对海河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维持小麦—玉米两熟较高产量之间的矛盾,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玉米不同灌溉制度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对平衡该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科学决策依据。利用研究区域站点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以小麦不同水分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和周年土壤水分动态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APSIM小麦玉米遗传参数和土壤水分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校准和验证。利用校准和验证的APSIM模型,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玉米不同生长阶段水分亏缺指数(CWDI)进行了分析,并模拟了8种不同灌溉制度情景下小麦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小麦各生育阶段CWDI均较高,说明无论干旱、平水和湿润年份小麦需水量远大于降水量,尤其是拔节—成熟期水分严重亏缺,属极旱;玉米抽雄前基本不受干旱胁迫影响,但抽雄后的灌浆阶段处于中旱或重旱,对水分需求迫切。兼顾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制度,干旱、平水及湿润年份全年灌溉3次,灌水量为225 mm(小麦播种75 mm+拔节期75 mm+开花期75 mm)时可获得较高的周年产量和最大WUE。不同降水年型周年产量和WUE在干旱年份分别为17357.6 kg/hm^(2)和29.6 kg/(hm^(2)·mm),平水年份分别为18827.9 kg/hm^(2)和25.9 kg/(hm^(2)·mm),湿润年份分别为19685.2 kg/hm^(2)和25.8 kg/(hm^(2)·mm)。此灌溉制度下,小麦、玉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该区域水—粮权衡的重要灌溉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降水年型 小麦—玉米 灌溉制度 海河平原
下载PDF
1971-2017年陇中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逯玉兰 李广 +2 位作者 闫丽娟 聂志刚 茹晓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陇中地区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运用APSIM模型模拟春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对近47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年降水量按4...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陇中地区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运用APSIM模型模拟春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对近47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年降水量按4.639 m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按1.304 mm·10a^-1的速率减少,8个生育阶段的降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灌浆-成熟期的降水量下降幅度最大,倾向率为-2.995 mm·10a^-1;分蘖-拔节期的降水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倾向率1.855 mm·10a^-1。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日均温、日均最高温和日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并且日均最低温的上升幅度要大于日均最高温。经相关分析,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日均最高温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日均温与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日均最高温与产量分别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地区 旱地春小麦 气候变化 产量 apsim模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多模式集合模拟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祎 赵艳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948,共8页
气候模式驱动作物模型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主要手段。但是,单一气候模式输出和作物模型的结构差异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多模式集合的概率预估可以有效减少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利用1981—2009年东北地区海伦、长岭、本... 气候模式驱动作物模型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主要手段。但是,单一气候模式输出和作物模型的结构差异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多模式集合的概率预估可以有效减少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利用1981—2009年东北地区海伦、长岭、本溪3地区农业气象站的历史气象资料和玉米作物数据,分别建立了作物统计模型并验证了APSIM机理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与CMIP5在RCP4.5情景下的8个全球模式结合,尝试基于多模式集合评估了未来2010—2039年时段和2040—2069年时段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可能影响(相对于1976—2005年基准时段)。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很好的模拟能力。玉米生育期的模拟误差(RMSE)为3~4 d,产量的RMSE为0.6~0.8 t?hm^(-2)。建立的产量统计模型表明,玉米出苗阶段(5月中旬)的温度增加对产量增加有积极作用,而开花到成熟阶段(7月中旬到9月上旬)的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光照的不足均不利于产量增加。与1976—2005年基准时段相比,气候因素影响下2010—2039年玉米产量减少3.8%(海伦)~7.4%(本溪),减产的概率为64%(长岭)~73%(本溪);2040—2069年时段减产6.4%(海伦)~10.5%(本溪),减产的概率为74%(海伦)~83%(本溪)。未来2010—2039年时段和2040—2069年时段基于机理模型模拟的产量降低分别为6.6%(海伦)~8.9%(本溪)和9.7%(海伦)~13.7%(本溪),均高于相应时段基于统计模型得到的0.9%(海伦)~6.0%(本溪)和2.0%(长岭)~7.3%(本溪)减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统计模型 机理模型 集合模拟 玉米 生育期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管理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模拟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静萍 徐昔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314-9324,共11页
高强度的农业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权衡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0—10cm土壤温度、10—20cm土壤温度、水稻生物量和小麦生物量等... 高强度的农业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权衡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0—10cm土壤温度、10—20cm土壤温度、水稻生物量和小麦生物量等为目标函数的PEST软件校准APSIM模型,遴选三类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粮食供给(粮食产量)、水质调节(氮流失)和气候调节(N2O排放、固碳-土壤有机碳),针对不同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稻秆还田麦秆不还田、麦秆还田稻秆不还田、稻麦秆全还田)和施肥模式(0、-5%,-10%,-20%)等设定16种情景模拟1986—2015年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利用自组织映射法(SOM)分析其权衡协同关系变化,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相对秸秆还田,粮食产量、N2O排放、氮流失和土壤有机碳受施肥影响更为显著,均随施肥量减少而下降;(2)不同管理模式对固碳影响较弱,对N2O排放和水质调节影响明显,稻麦秆全还田且减量施肥5%、10%或20%情景对N2O排放抑制最为有效,减排量均超过30%,氮流失量减量大于7%;(3)粮食供给与固碳、N2O排放均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粮食供给与水质调节、固碳与水质调节、水质调节与N2O排放呈显著权衡关系,固碳与N2O排放呈弱权衡关系;(4)基于N2O排放量和氮流失量均低于基准模拟且粮食单位产量减少低于5%的情景下,无秸秆还田且减量施肥5%(S0_F1)和稻麦秆全还田且减量施肥5%(S3_F1)两种模式相对有利于整体提升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生态系统服务。此外,APSIM模型有待更多的野外监测数据进一步校准改进以提高模型率定精度,同时需扩展不同模式影响下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应评估,以获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模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apsim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