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0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肾炎(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娜 赵明辉 +1 位作者 章友康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Anti G B M) 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 N C A) 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4 年来68 例 Anti G B M 和( 或) A N C A 阳性患者进行 Anti G B ... 目的 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Anti G B M) 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 N C A) 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4 年来68 例 Anti G B M 和( 或) A N C A 阳性患者进行 Anti G B M 及 A N C A 检测,对其中4 例两者均阳性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68 例患者中4 例两者均阳性,占全部 Anti G B M 阳性患者的24 % ,占全部 A N C A 阳性患者的7 % 。该4 例患者 Anti G B M 的百分结合率较单纯 Anti G B M 阳性患者低。4 例中3 例髓过氧化物酶 A N C A( M P O A N C A) 阳性,1 例蛋白酶3 A N C A( P R3 A N C A) 阳性,全身系统表现较多,与单纯性 A N C A 阳性患者相似。所检病例肾脏病理多为新月体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多为 Ig G、 C3 呈细颗粒样分布于 G B M。虽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差,类似单纯 Anti G B M 肾炎。结论  Anti G B M 伴 A N C A 阳性患者全身表现类似单纯 A N C A 相关小血管炎患者,但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对较差又类似于 Anti G B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Anti-GBM anca 病例报告 新月体肾炎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的靶抗原及其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明辉 辛岗 +2 位作者 刘娜 白千帆 章友康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明确中国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检出率、主要的特异性靶抗原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近年来送检的820份不同患者的血清行IIF-ANCA检测,阳性血清则进一步经抗原特异性ELISA明确靶抗原,并探讨ANCA相关小血管... 目的明确中国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检出率、主要的特异性靶抗原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近年来送检的820份不同患者的血清行IIF-ANCA检测,阳性血清则进一步经抗原特异性ELISA明确靶抗原,并探讨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的6个高度纯化的ANCA靶抗原包括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组蛋白酶G(CG)、乳铁蛋白(LF)和人白细胞弹力蛋白酶(HLE)。结果43/820(5.2%)为IIF-ANCA阳性,其中36/820(4.4%)为原发性小血管炎。c-ANCA8例,其中7/8识别PR3,1例同时识别LF;p-ANCA28例,其中24例识别MPO,5例识别BPI,2例识别CG,1例识别LF,部分血清可同时识别二到三个不同的抗原。无1例血清识别HLE。ANCA相关小血管炎临床上多表现为多器官损害,肾、肺最易受累,肾脏病理呈活动性病变。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多有中重度贫血及明显的血沉快。结论ANCA相关小血管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其主要的特异性靶抗原为MPO和PR3;临床呈多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 小血管炎 靶抗原 病理 免疫病理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新光 于涛 +3 位作者 赵明辉 汤秀英 谷青 刘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51-454,共4页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分别对UC患者 ( 5 8例 )、非UC患者 ( 4 3例 )及健康献血员 ( 5 8例 )进行...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分别对UC患者 ( 5 8例 )、非UC患者 ( 4 3例 )及健康献血员 ( 5 8例 )进行血清ANCA检测。结果 ANCA对UC诊断的敏感性为 3 7.93 % ,特异性为 10 0 %。UC患者中依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组 ,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17 65 %、4 1.67%和 5 2 .94 %。ANCA阳性肠黏膜炎症III~V级者占 78 95 % ,黏膜血管炎发生率为78 95 % ,而ANCA阴性者分别为 3 7.0 4 %和 4 4.4 4%。髓过氧化物酶 (MPO)、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BPI)、乳铁蛋白 (LF)、组织蛋白酶G(CG)、蛋白酶 3 (PR 3 ) 5种ANCA抗原与UC患者血清的结合率分别为 13 .79%、13 .79%、10 .3 4%、10 .3 4%和 8.62 %。采用Westernblot法对UC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发现显示特异蛋白条带者占 4 8.2 8% ,其中显示分子量为 4 70 0 0条带者最多 ,占 2 2 .4 1%。结论 ANCA检测可作为UC的辅助诊断手段。目前 ,UC相关ANCA的靶抗原仍未明确 ,研究发现 4 70 0 0蛋白可能是UC相关ANCA的靶抗原之一。ANCA可能参与UC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 anca ELISA 诊断
原文传递
霉酚酸酯治疗ANCA阳性重型狼疮性肾炎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伟新 唐政 +4 位作者 章海涛 王庆文 陈惠萍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MMF)治疗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Ⅳ型狼疮性肾炎 (Ⅳ LN)的疗效。  方法 :采用激素联合MMF( 1 0~ 1 5 g/d)治疗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理类型为Ⅳ LN ,血清ANCA阳性的 3例患者 ,随访 6~ 9个...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MMF)治疗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Ⅳ型狼疮性肾炎 (Ⅳ LN)的疗效。  方法 :采用激素联合MMF( 1 0~ 1 5 g/d)治疗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理类型为Ⅳ LN ,血清ANCA阳性的 3例患者 ,随访 6~ 9个月 ,观察肾脏和肾外脏器损害的变化。  结果 :3例患者的血清ANCA ,荧光法检测均阴性 ,ELISA法测定均为抗髓过氧化酶抗体 (MPO ANCA)阳性。均有大量蛋白尿和血尿 ,并伴严重肾外脏器损伤 ,1例患者血清肌酐升高。肾活检显示不同程度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及新月体形成、间质血管炎。经激素联合MMF治疗后 ,尿蛋白均显著减少 ( 1例尿蛋白转阴 ) ,血尿均显著下降。 2例原有大量心包积液者治疗后消失。血清MPO ANCA和抗 dsDNA均转为阴性。 2例患者治疗 6个月时重复肾活检 ,肾小球新月体、袢坏死和间质血管炎病变均消失。肾脏活动指数 (AI)分别由 13分、2 0分降至 5分和 2分。  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显示MMF对ANCA阳性的Ⅳ LN有较好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霉酚酸酯 anca
全文增补中
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海潮 何冰 +1 位作者 朱艳荣 那加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了解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3~1998年间13例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7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6例为Wegener肉芽肿(WG)。发病年龄17~68岁,平均48.8岁。抗中性粒细... 目的了解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3~1998年间13例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7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6例为Wegener肉芽肿(WG)。发病年龄17~68岁,平均48.8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69%(9/13)例,MPA的ANCA阳性率为100%(7/7),WG为33%(2/6)。肺部症状包括咯血占69%(9/13)、呼吸困难占23%(3/13)、干咳占15%(2/13)、胸痛占15%(2/13)。胸部X线在MPA多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影(3/7)或大片状阴影(2/7),WG则主要是单发或多发团块影或结节影(5/6),可有空洞形成。MPA的肺部表现多误诊为肺部感染71%(5/7)。WG多误诊为肿瘤对%(4/6)。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有效,尤其肺部损害可明显吸收。结论伴肺脏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诊断困难,须引起注意。ANCA对MP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激素及CYX对该组疾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炎 肺炎 anca 诊断 治疗 自身免疫病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炎性肠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晓娣 董恩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在炎性肠病 (IBD)中的发生率、其针对的靶抗原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76例溃疡性结肠炎 (UC)、36例克隆病 (CD)及 2 10例正常者进行ANCA的筛选测定 ,用ELISA检测A...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在炎性肠病 (IBD)中的发生率、其针对的靶抗原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76例溃疡性结肠炎 (UC)、36例克隆病 (CD)及 2 10例正常者进行ANCA的筛选测定 ,用ELISA检测ANCA针对的不同靶抗原。结果  76例UC患者中血清ANCA阳性者占 71 1% ,均为核周型染色 ,明显高于CD患者ANCA的阳性率(8 3% ,P <0 0 0 1)。UC病人ANCA针对的抗原主要是增加通透性杀菌蛋白 (BPI)。BPI ANCA的阳性率与UC疾病活动度 (Truelove Witts分类法 )呈明显的正相关。血清BPI ANCA的水平与临床疾病活动参数如C 反应蛋白、血沉、肿瘤坏死因子 α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均呈显著相关 (P值均 <0 0 0 1) ,但BPI ANCA的存在与UC的病变部位、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明显关系。结论 BPI是UC患者ANCA的主要靶抗原 ,BPI ANCA的检测不但有助于UC和CD的鉴别诊断 ,而且是判定UC疾病活动性的重要免疫学指标。该结果提示了UC和CD免疫病理机制的不同和UC发病机制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UC IBD 克隆病 anca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检出率及其靶抗原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辛岗 赵明辉 刘丽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阳性检出率、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靶抗原。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抗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抗蛋白酶 3(PR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近年送检的怀疑小血管炎的 5 6 0 4例患者血清进行了检... 目的 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阳性检出率、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靶抗原。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抗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抗蛋白酶 3(PR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近年送检的怀疑小血管炎的 5 6 0 4例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 ,对IIF ANCA阳性而抗MPO和抗PR3抗体均阴性的血清还进行了其他 5种ANCA特异性靶抗原的检测。并初步对ANCA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IIF ANCA检出率为 5 3% ,阳性检出最多在 7、8及 12月份。另外所有血清中有 390例 (7% )ANA阳性。所有血清进行抗MPO和抗PR3 ELISA检测 ,抗MPO抗体阳性 2 13例 ,抗PR3抗体阳性 32例 ,两者同时阳性 5例。 4 8例不识别MPO和PR3而IIF法阳性的血清中 13例识别其他已知靶抗原 ,识别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人弹力蛋白酶 (HLE)、组蛋白酶G (CG)、天青杀素 (AZU)和乳铁蛋白 (LF)等靶抗原的血清分别为 7、5、1、1、0例 ,其中 1例为抗BPI和抗HLE ANCA同时阳性。 85 %的IIF ANCA阳性患者确诊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这些患者中 ,抗MPO和抗PR3的比例约为 7∶1:男女比例为 1∶1 12 ,年龄 7~ 79岁 ,平均 5 3 1岁 ,>6 0岁的老年人男女比例为 1 17∶1,而年龄 <2 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 1∶4。结论 ANCA相关疾病在我国并不少见 ,以IIF法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抗原受体 anca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检出率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艳娇 李琳芸 +2 位作者 彭长华 江涛 王昌富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9-51,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6例RA患者,分为活动组(83例)和缓解组(23例),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6例RA患者,分为活动组(83例)和缓解组(23例),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各组血清ANCA阳性率。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分析两组R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ANCA阳性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IL-6、TNF-α、vWF、sICAM-1、sVCAM-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A缓解组IL-6、vWF水平均低于RA活动组(P<0.05),但vWF、sVCAM-1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IL-6、IL-1β、IL-17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A患者活动组ANCA阳性率为3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CA阳性患者vWF水平高于ANCA阴性患者(P<0.05)。结论:RA活动期患者存在较明显血管内皮损伤,这种损伤与高水平的炎性因子及ANCA阳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相关性分析 炎性因子 anca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标志物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严重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樱花 龚德华 +3 位作者 刘正钊 章海涛 刘志红 胡伟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活动期AAV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43~72岁),BVAS评分14.7±3....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活动期AAV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43~72岁),BVAS评分14.7±3.2分,其中10例p/MPO-ANCA阳性,2例c/PR3-ANCA阳性,ANCA水平221.3~341.4RU/ml(平均274.9±33.9RU/ml)。平均血清肌酐(SCr)549.9±197.1μmol/L,临床表现均符合急进性肾炎综合征(RPGN),均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肾活检病理类型分为新月体型(细胞性新月体≥50%,5例),混合型(细胞性新月体<50%,肾小球硬化<50%,3例),局灶型(≥50%肾小球正常,1例)和硬化型(≥50%肾小球硬化,3例)。DFPP采用血浆分离器EC50W作一级滤器,血浆成分分离器EC20W作二级滤器,每次处理血浆量为2倍血浆容量。均同时给予甲泼尼松静脉治疗(0.5g/d,3~6d),后续采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或间断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DFPP治疗前后血清ANCA水平变化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DFPP治疗3~5次,治疗结束时ANCA水平显著下降[(274.9土33.9)RU/mlvs(111.8±55.1)RU/ml,P<0.01],平均下降(60.0±18.1)%。10例(83.3%)摆脱透析,1例(新月体型)仅随访1月,尚未摆脱透析,1例(硬化型)肾功能无改善,转为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摆脱透析的10例患者平均随访6.2±4.8月(1~15月),1例(局灶型)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新月体型和混合型各3例,硬化型2例)SCr稳定,1例(新月体型)1月后SCr再次升高行肾脏替代治疗。DFPP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FPP能有效清除AAV患者血清ANCA,改善肾功能,但其疗效还需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损害 双重血浆置换 血管炎 anca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曹然 汪东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30-31,共2页
目的 分析ANCA相关性小血管性肺炎的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点 ,提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0月~ 2 0 0 4年 3月在我院住院经实验室测检ANCA均为阳性患者 7例 ,有多次胸部X线照片 ,4例有CT扫描 ,2例行肾穿刺... 目的 分析ANCA相关性小血管性肺炎的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点 ,提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0月~ 2 0 0 4年 3月在我院住院经实验室测检ANCA均为阳性患者 7例 ,有多次胸部X线照片 ,4例有CT扫描 ,2例行肾穿刺活检。结果  7例患者均确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经治疗 2~ 6周后6例肺部病变完全吸收消失 ,1例因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属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肺脏是最常累及的脏器之一 ,其肺部影像表现并无特异性改变 ,对有肺脏受累的多系统损害的病人 ,特别是有咯血者 ,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及时确诊 ,临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 ,病情在短期内即有显著好转 ,预后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 血管炎 肺炎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婷 赵明辉 马圣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84份SLE患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和6种已知的靶抗原 :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杀菌 -通透... 目的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84份SLE患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和6种已知的靶抗原 :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弹力蛋白酶、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22 6 % ,均为核周型ANCA ;分别有44 1 %和14 3 %的SLE患者血清含有抗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自身抗体 ,且活动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组蛋白酶G为ANCA的主要靶抗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体 anca
原文传递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指标研究近况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凌舟 许敏敏 彭卫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ltis,AAV)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中、老年人多见,累及肾脏即为ANCA相...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ltis,AAV)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中、老年人多见,累及肾脏即为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AAGN),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易导致严重感染等副作用,故须准确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病情变化来决定治疗方案及疗程。现就目前研究评估疾病活动及疗效的指标如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计分、肾脏病理类型、ANCA、C-反应蛋白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 血管炎 肾脏病理 小血管壁 CYTOPLASMIC 主要治疗药物 新月体 肾小球肾炎 内皮细胞 纤维素样坏死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实验大鼠溃疡性结肠炎ANC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瑾 熊芳丽 +1 位作者 向开维 杨孝芳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以及穴位埋线治疗UC的机理。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 (IIF)法观察ANCA。结果 :模型组ANCA阳性率达65 % ,穴位埋线后可降低ANCA阳性率 (P <0 0 5 ) ,炎症程度与ANCA阳...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以及穴位埋线治疗UC的机理。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 (IIF)法观察ANCA。结果 :模型组ANCA阳性率达65 % ,穴位埋线后可降低ANCA阳性率 (P <0 0 5 ) ,炎症程度与ANCA阳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穴位埋线能调节免疫功能 ,减轻肠粘膜血管炎的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穴位埋线疗法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动物实验 anca UC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梦涛 曾学军 +7 位作者 方卫纲 李航 李雪梅 冯凯 李永哲 曾小峰 张奉春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082-2085,共4页
目的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导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TU导致ANCA阳性血管炎(APV)的认识。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2000年以来9例因应用PTU导致的ANCA阳性病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9... 目的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导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TU导致ANCA阳性血管炎(APV)的认识。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2000年以来9例因应用PTU导致的ANCA阳性病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9例患者发病年龄16~51岁(平均331岁),服用PTU时间3~84个月(平均324个月);(2)6例进行了ANCA靶抗原谱的测定,除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外,均同时存在识别其他抗原的抗体,包括抗蛋白酶3(PR3)、抗人白细胞弹力蛋白酶(HLE)、抗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和抗乳铁蛋白(LF);(3)6例核周型ANCA(pANCA)高滴度阳性(≥1∶1280)的病例临床确诊为APV(均有肾脏受累,其中5例为肾穿刺病理证实),另外3例pANCA低滴度阳性(≤1∶320)的病例无明确血管炎表现;(4)8例患者被发现ANCA阳性后停用PTU,其中1例APV仅停用PTU后病情缓解,另外4例APV同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病情逐渐缓解,而1例继续服用PTU随诊18个月pANCA滴度未升高。结论PTU可引起ANCA阳性,而高滴度pANCA阳性提示APV,其病情与抗体滴度相关;及时停用PTU,根据肾穿刺病理的病变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 阳性 PTU 患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丙基硫氧嘧啶 病情 高滴度 病例 高蛋白
原文传递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被引量:13
15
作者 魏林 王海泉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58,共3页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魏林,王海泉综述章友康审校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原发性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于1982年由Davies等...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魏林,王海泉综述章友康审校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原发性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于1982年由Davies等首先在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炎 肾损害 anca 病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ANCA相关小血管炎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明辉 章友康 王海燕 《医师进修杂志》 1997年第12期630-632,共3页
ANCA相关小血管炎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00034)赵明辉章友康王海燕1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Primarysystemicvasculitis)血管炎是指一组以血管壁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临床... ANCA相关小血管炎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00034)赵明辉章友康王海燕1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Primarysystemicvasculitis)血管炎是指一组以血管壁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anca 小血管炎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达海 刘新光 +4 位作者 贾博琦 陈宝雯 张希全 孟尼丽 汤秀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416-418,432,共4页
目的: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中的阳性率、对UC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常规病理学观察肠粘膜炎症程度及肠粘膜血管炎。结果:40例UC病人中13例(3... 目的: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中的阳性率、对UC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常规病理学观察肠粘膜炎症程度及肠粘膜血管炎。结果:40例UC病人中13例(32.5%)ANCA阳性,而15例肠易激综合征,4例克隆病,15例其它原因引起腹泻的病人,以及49例健康对照全部ANCA阴性。ANCA对U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2.5%和100%。病理学检查发现,ANCA阳性者肠粘膜炎症程度较重,粘膜血管炎发生率较高。结论:ANCA对鉴别UC与其他腹泻性疾病有意义;ANCA可能通过介导肠粘膜血管炎参与U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 anca 诊断
下载PDF
多靶点疗法治疗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康 章海涛 +4 位作者 杨柳 程震 刘正钊 刘志红 胡伟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4-939,共6页
目的 针对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治疗方案如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虽可提高治疗缓解率,但... 目的 针对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治疗方案如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虽可提高治疗缓解率,但复发率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文中回顾性观察多靶点疗法治疗AAV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AAV,伴有肾损害,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3 mg/d L,并采用多靶点疗法治疗的患者7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21-54岁,均为髓过氧化物酶-ANCA(myeloperoxidase-ANCA,MPO-ANCA)阳性,均有大量尿蛋白和血尿。其中4例SCr升高(1.47-2.94 mg/d L)伴e GFR90 m L/min、1例e GFR60 m L/min的3例e GFR均恢复正常。随访末,4例e GFR正常,1例e GFR介于60-90 m L/min之间,2例e GFR&lt;60 m L/min,无终末期肾病发生。3例血清MPO-ANCA转阴,4例MPO-ANCA水平明显下降。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多靶点疗法可有效控制伴轻中度肾功能损害AAV患者的肾活动,显著改善肾功能和尿蛋白,耐受性良好,但其疗效仍需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疗法 anca 血管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在原发性小血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于峰 陈旻 赵明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1-334,共4页
近年有不少新型免疫抑制剂问世,如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他克莫司及西罗莫司等,除来氟米特外,上述各药均是先用于器官移植抗免疫排斥反应,而后才扩展至内科免疫介导性疾病包括某些肾脏病治疗。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经验显示,上述新型... 近年有不少新型免疫抑制剂问世,如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他克莫司及西罗莫司等,除来氟米特外,上述各药均是先用于器官移植抗免疫排斥反应,而后才扩展至内科免疫介导性疾病包括某些肾脏病治疗。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经验显示,上述新型免疫抑制剂确为这些肾脏病治疗增添了更多武器,提高了疾病缓解率,所以本刊特在此组织专题笔谈,与读者分享有关研究成果。但是,在临床具体应用时,临床医师必须深入了解上述各药副反应,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而且,目前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还未批准这些药的肾脏病治疗适应证,也提醒临床应用时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血管炎:ANCA诊断Wegener肉芽肿可靠吗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元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炎 anca 诊断 WEGENER肉芽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