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歧视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
作者 严谨 肖水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艾滋(AIDS)歧视,也称为艾滋(AIDS)相关歧视,是指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有关的个人、群体、社区的歧视。艾滋歧视被认为是阻碍艾滋病有效预防的最大障碍。本文从艾滋歧视的测量、理论框架等,对艾滋歧视进行综述。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 歧视 羞辱
下载PDF
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的概念及研究工具发展状况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现红 何国平 王红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420,共7页
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的研制是对其进行评价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的先决条件。阐述了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定义和分类,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艾滋病羞辱和歧视量表,并指出这些量表主要由发达国家研制,缺少适合中国文化... 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的研制是对其进行评价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的先决条件。阐述了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定义和分类,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艾滋病羞辱和歧视量表,并指出这些量表主要由发达国家研制,缺少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量表;对艾滋病高危人群所经历的双重羞辱和歧视,全世界还没有相应的测量工具。研制和修订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艾滋病羞辱和歧视量表是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羞辱 歧视 量表
下载PDF
医疗服务过程中艾滋病相关的耻辱与歧视 被引量:31
3
作者 汪媛 张孔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的耻辱与歧视已成为目前HIV/AIDS防治工作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更引起了研究者和全社会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卫生服务过程中HIV/AIDS相关的耻辱与歧视的现状、造成的影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的耻辱与歧视已成为目前HIV/AIDS防治工作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更引起了研究者和全社会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卫生服务过程中HIV/AIDS相关的耻辱与歧视的现状、造成的影响以及目前的对策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 艾滋病 耻辱 歧视
下载PDF
我国艾滋病歧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任海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143-146,共4页
本文描述了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的现状,指出我国主流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歧视,阐述了消除我国艾滋病歧视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过程,指出我国艾滋病相关偏见和污名在... 本文描述了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的现状,指出我国主流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歧视,阐述了消除我国艾滋病歧视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过程,指出我国艾滋病相关偏见和污名在艾滋病病毒流行前就已基本形成,而歧视则随着艾滋病的流行而确立和强化,并分析了刻板印象、自动化思维、锚定效应、错觉相关、认知归因错误、罗森塔尔效应、"恶有恶报"、认知失调、从众心理和非理性因素等强化艾滋病歧视顽固的社会心理因素。最后为逐步减少和消除我国艾滋病的反歧视"战争"制定了一组侧重于动员社会力量的战略和几个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HIV/aids) 歧视 污名 偏见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状况调查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晶 杨晓林 +2 位作者 王张丽 张宏伟 邵英 《西部医学》 2019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及SF36量表对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复诊的278例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及SF36量表对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复诊的278例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标准化总分为(66.90±12.77)分,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有无稳定住所、HIV感染时间、感染途径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维度与SI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无稳定住所、感染时间、感染途径、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均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与生活质量、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方面呈负相关,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耻感 生活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HIV/AIDS患者病耻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东方 姚瑶 +8 位作者 游霞 黄玉洁 朱锋 王敏 杨新华 邓奇坚 刘哲宁 王红红 欧阳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8)和CornorDavidson心理弹性简表(CD-RISC-10...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8)和CornorDavidson心理弹性简表(CD-RISC-10)对湖南省333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低,焦虑/抑郁症状和精神病性体验也更严重;心理弹性在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心理弹性可以部分中介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病耻感 心理弹性 焦虑 抑郁 精神病性体验
原文传递
艾滋病污名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玲 朱雅雯 李建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艾滋病污名是影响艾滋病预防、治疗及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艾滋病污名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干预措施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国外近20几年来研究者关于艾滋病污名的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有待研究的五个问题。
关键词 艾滋病污名 社会控制理论 谴责理论
下载PDF
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的羞辱与歧视认知现状及干预探讨 被引量:18
8
作者 屈文妍 陈红 +6 位作者 辛衍涛 刘建华 王克荣 巩玉秀 么莉 黄金 徐克沂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羞辱与歧视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和消除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方法。方法通过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了解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羞辱与歧...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羞辱与歧视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和消除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方法。方法通过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了解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具体表现。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对28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进行AIDS的预防及治疗、职业防护和如何认识羞辱与歧视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前后问卷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受训者对AIDS相关知识、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对羞辱与歧视的认知有明显提高,但行为态度改变不明显。结论在医务人员中对HIV/AIDS患者的羞辱与歧视广泛存在并被忽略。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HIV/AIDS羞辱与歧视的认识及了解,教育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工作者 艾滋病 羞辱 歧视
下载PDF
准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认知及羞辱与歧视 被引量:20
9
作者 贺莉萍 陈运平 +4 位作者 李先知 刘勋 黄晓 周勇 李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3-745,共3页
目的了解准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认知与恐惧心理以及羞辱和歧视现象,为进一步在准医护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湖南省湘南学院343名准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43名准... 目的了解准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认知与恐惧心理以及羞辱和歧视现象,为进一步在准医护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湖南省湘南学院343名准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43名准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2.5%,其中男生为71.0%,女生为73.2%,不同性别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6.4%的准医护人员对与艾滋病感染者日常接触各项假设均不惧怕,女生恐惧心理高于男生(t=3.77,P<0.01);男女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相关羞辱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医护人员中愿意为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手外伤包扎者占35.6%,视情况而定者占60.3%,拒绝处理者占4.1%;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只能到传染病院就医者占83.4%,不愿意为HIV阳性患者做体格检查者占6.9%,会将患者感染HIV的情况告诉其他与治疗无关的同事者占22.2%,在接诊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时感到紧张与恐惧者占60.1%,认为不应向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提供就业机会者占23.6%。结论准医护人员对日常接触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存在恐惧心理,艾滋病相关羞辱感与歧视感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医护人员 艾滋病 职业暴露 知晓率 羞辱 歧视
原文传递
HIV/AIDS病人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崔展宇 李琳 +4 位作者 李玥漪 王冶 宋兵 黄辉煌 黄峥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究反刍思维在歧视知觉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以期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抽取278名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艾滋病门诊的HIV/AID... 目的探究反刍思维在歧视知觉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以期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抽取278名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艾滋病门诊的HIV/AIDS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问卷、Berger HIV歧视知觉问卷(BHSS)、反刍思维量表(R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HIV/AIDS病人的BHSS、RRS、SCL-90总均分分别为(2.80±0.45)分,(1.95±0.58)分,(1.65±0.46)分。歧视知觉、反刍思维、心理健康三变量两两呈正相关(P<0.05)。SCL-90高分组的负性自我形象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SCL-90高分组的反刍思维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HIV/AIDS病人的反刍思维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HIV/AIDS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较高的歧视知觉,倾向于使用反刍思维方式。医务人员应该关注HIV/AIDS病人的思维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降低其歧视知觉,降低反刍思维水平,进而提高HIV/AIDS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歧视知觉 反刍思维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基于未感染者与感染者双重视角的艾滋病污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段文杰 李玉梅 +1 位作者 何啊龙 吴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7,共15页
艾滋病污名由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两部分构成。前者指公众所持有的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后者指艾滋病感染者感知到的来自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并由此产生的负面自我认知。测量主要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两... 艾滋病污名由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两部分构成。前者指公众所持有的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后者指艾滋病感染者感知到的来自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并由此产生的负面自我认知。测量主要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两个层面展开。艾滋病的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广泛存在于个人、家庭、医疗、媒体等诸多领域,阻碍艾滋病的有效防治并损害社会平等。减少艾滋病污名的干预既需要消除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改善社会环境;也需要感染者自我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意愿,提升生活质量。未来应该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的双重视角出发,对其相互作用机制、测量工具、干预措施及连带污名等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公众污名 自我污名 双重视角 干预策略
下载PDF
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居民AIDS相关歧视和耻辱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建华 郑锡文 +6 位作者 施小明 杨忠民 贾望谦 张玉良 董少良 徐翠玲 汪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了解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居民艾滋病 (AIDS)相关的歧视 ,为寻求降低歧视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 10个存在既往有偿供血的村庄 ,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入户调查和村中拦截行人的方式 ,对 18~ 5 ... 目的 了解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居民艾滋病 (AIDS)相关的歧视 ,为寻求降低歧视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 10个存在既往有偿供血的村庄 ,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入户调查和村中拦截行人的方式 ,对 18~ 5 9岁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有效问卷 4 77份。结果显示 ,在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存在严重的AIDS相关歧视和耻辱 ,主要表现为不与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来往和不与他们在一起吃饭 ,分别占 5 8 91%和 5 1 36 % ,引起歧视的主要原因有 84 2 8%的人是害怕被传染。AIDS歧视人群主要来自于本村和邻近村 ,分别占 86 37%和 5 3 88% ;有 80 0 8%的人认为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降低AIDS相关的歧视和耻辱。人们对于HIV感染者的态度与其感染途径有关 ,80 2 9%的人对于通过有偿供血途径感染上HIV的人持同情态度。结论 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存在着严重的AIDS相关歧视和耻辱 ,降低AIDS歧视应作为今后宣传教育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偿供血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歧视和耻辱
下载PDF
我国艾滋病相关歧视现状研究及策略建议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丽坪 徐鹏 吕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1年第5期606-609,共4页
艾滋病相关歧视的流行是对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挑战。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研究中国以医疗卫生、就业、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关键领域中,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现状及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目前政策的发展情况,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艾滋病 羞辱 歧视 现状 策略
原文传递
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丹华 方晓义 +1 位作者 李晓铭 蔺秀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考察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2201个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持着一定的歧视态度,表现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隔离、疏远和... 目的:考察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2201个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持着一定的歧视态度,表现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隔离、疏远和排斥态度;已婚、年龄大于25岁以及初小文化的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更强;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和抑郁情绪与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艾滋病知识变量后,抑郁情绪仍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β=0.08)。结论:应关注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有效的艾滋病歧视消除活动应聚焦在艾滋病知识和抑郁情绪缓解等因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 流动人口 艾滋病 歧视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沛 李建升 孙连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艾滋病概念和艾滋病人的病状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艾滋病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能在初步揭示其内隐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减小公众对艾滋病人的消极态度或偏见、改善艾滋病人的社会心理生存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 目的:旨在探讨艾滋病概念和艾滋病人的病状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艾滋病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能在初步揭示其内隐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减小公众对艾滋病人的消极态度或偏见、改善艾滋病人的社会心理生存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结合缜密的实验设计。结果:①艾滋病概念、病状分别对艾滋病污名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最终决定艾滋病污名的形成;②在污名化过程中,艾滋病概念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污名 艾滋病概念 艾滋病病状 内隐联想测验
原文传递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AIDS病人耻辱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燕鸣 卢红艳 +1 位作者 李洋 贺雄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2年第8期518-520,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耻辱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索降低耻辱感的科学方法。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62名MSM人群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一般情况和耻辱感的问卷调查。结果耻辱量表...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耻辱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索降低耻辱感的科学方法。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62名MSM人群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一般情况和耻辱感的问卷调查。结果耻辱量表四个维度得分分别为个人耻辱(53.22±8.13)分、担心公开(33.20±3.73)分、负面自我形象(35.84±6.40)分、关注公众态度(61.31±8.44)分。耻辱感随着感染情况告知家人、好友的人数增多而降低(P<0.05),在婚者的耻辱感低于离异/丧偶者。结论如何获得家人和周围好友的情感支持,是降低HIV感染者/AIDS病人耻辱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 耻辱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天天 金依霖 +7 位作者 蒋涛 朱政 胡雁 杨中方 韩舒羽 温环 张林 卢洪洲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24期2294-2299,共6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感的体验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感染者需求角度给出建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VCT门诊就诊的20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感的体验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感染者需求角度给出建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VCT门诊就诊的20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表现、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的主观原因、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的客观原因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期盼。结论除了社会各界在反歧视上的努力外,医护工作者是协助感染者减少社会疏离的重要推手。建议从艾滋病感染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在定点诊疗机构门诊中设置隐秘性良好的心理咨询室,医护人员及时在艾滋病感染者确诊初期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并设立长期咨询机制改变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疏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感染 社会疏离 歧视 病耻感 质性研究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艾滋病歧视的根源与反歧视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有春 和文臻 《社会建设》 2017年第3期48-54,共7页
国内现有关于艾滋病污名与歧视的研究大多假定在歧视艾滋病与艾滋病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并通过基线调查、干预试验与干预后调查来验证这一假设,继而提出通过传播艾滋病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歧视的策略。然而,恰恰是人们所掌握的艾滋病... 国内现有关于艾滋病污名与歧视的研究大多假定在歧视艾滋病与艾滋病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并通过基线调查、干预试验与干预后调查来验证这一假设,继而提出通过传播艾滋病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歧视的策略。然而,恰恰是人们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与信息而不是无知导致了污名与歧视。因此,考察人们获取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以及这些信息对其认知、行为的影响,才是挖掘歧视的根源的关键。本研究从承载艾滋病相关知识与信息的健康教育材料以及艾滋病防治活动过程中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与目标人群的互动入手,考察艾滋病歧视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反歧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污名 歧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广州市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耻辱感、压力与抑郁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乔佳颖 许志梦 +3 位作者 张晗希 曾澄波 蔡卫平 郭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构建广州市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中耻辱感、压力与抑郁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改善HIV感染者抑郁症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8~12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部的300名HIV感染合并抑... 目的构建广州市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中耻辱感、压力与抑郁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改善HIV感染者抑郁症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8~12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部的300名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收集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耻辱感、压力与抑郁情况等信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耻辱感对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 300名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中,平均年龄28.2岁,92.3%为男性,抑郁量表得分M(P25,P75)为23(19,28)分,提示中度抑郁。对耻辱感与抑郁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模型拟合良好(Chi-Square/df=1.52,RMSEA=0.04,CFI=0.98,SRMR=0.04)。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耻辱感与抑郁之间的直接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31,P<0.001),压力在耻辱感与抑郁程度之间的间接作用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β=0.25,P<0.001)。压力在耻辱感与抑郁程度之间呈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是HIV感染者耻辱感导致抑郁的重要中间环节,今后对HIV合并抑郁症状者的干预可以重点考虑对压力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耻辱感 抑郁 压力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医科大学新生艾滋病歧视与污名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2 位作者 张曼华 彭迎春 于丽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了解与分析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行为和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213名本专科新入学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该医科大学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 目的了解与分析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行为和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213名本专科新入学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该医科大学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性行为发生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排斥与歧视态度。结论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较易受到艾滋病的侵害。且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未能做到客观正确的去看待艾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科大学生 艾滋病 污名化 社会歧视 反歧视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