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只含一个p阶子群的无限p-群
1
作者 陈重穆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15-417,共3页
若群G有上升列1=G_0<G_1<…<G_β=G β为某一序数其中任意相邻二群G_i<G_(i+1) 恒有Abel子群A_i存在,使G_iA_i=G_(i+1),则称G为AI-群.证明了:设无限p-群P仅含一个p阶子群.若p=2,则P同构于Z(2~∞)或局部广四元数群:a^2=b_1 b... 若群G有上升列1=G_0<G_1<…<G_β=G β为某一序数其中任意相邻二群G_i<G_(i+1) 恒有Abel子群A_i存在,使G_iA_i=G_(i+1),则称G为AI-群.证明了:设无限p-群P仅含一个p阶子群.若p=2,则P同构于Z(2~∞)或局部广四元数群:a^2=b_1 b_1~2=1 b_(n+1)~2=b_n b_n^n=b_n^(-1) n=1,2…若p为奇素数,且P为局部AI-群,则P同构于Z(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p群 无限群 子群
下载PDF
教育领域“智能鸿沟”的生成、危害与弥合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黎 周霖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与数据驱动的智能传播引发“智能鸿沟”这一新的数字不平等问题。关注“智能鸿沟”在教育领域的产生和表征等现实问题,有益于进一步发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作为一种智能现代性在教育领域蔓延... 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与数据驱动的智能传播引发“智能鸿沟”这一新的数字不平等问题。关注“智能鸿沟”在教育领域的产生和表征等现实问题,有益于进一步发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作为一种智能现代性在教育领域蔓延的不良后果,教育领域智能鸿沟的根源是人机协同学习的算法逻辑所引发的歧视和偏见。通过对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下“AI弱势群体”的风险进行审视,教育领域智能鸿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一,随着在数字空间中的社会关系与数字权利被悬置,教育领域的“AI弱势群体”进入“例外状态”;其二,由算法定制和预设的学习方案将学习者引入“算法鸿沟”的定制歧路,进而促逼教育主体陷入主权者困境;其三,教育领域“智能拜物教”的兴起,驱动教育领域“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的身份发生两极反转。对此,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亟须秉持一种底层视角:首先,重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认知,健全“AI—学习者”的关系格局与责任关系;其次,复归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叙事,考察教育领域“AI弱势群体”的数字化生存状态;再者,挖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路径,优化弥合智能鸿沟的制度供给与战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鸿沟 数字鸿沟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不平等 ai弱势群体
下载PDF
“智能鸿沟”的教育镜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黎 鲍文雨 赵磊磊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7期51-60,共10页
进入智能时代,由数字鸿沟演化而来的智能鸿沟加剧了数字不平等的马太效应,并以新型智能交互、人工智能素养、数据和算法的公正性问题等为核心,扩展了数字鸿沟的内涵与外延。当智能鸿沟从“技术-社会”耦合系统迁移至下位的“技术-教育... 进入智能时代,由数字鸿沟演化而来的智能鸿沟加剧了数字不平等的马太效应,并以新型智能交互、人工智能素养、数据和算法的公正性问题等为核心,扩展了数字鸿沟的内涵与外延。当智能鸿沟从“技术-社会”耦合系统迁移至下位的“技术-教育”耦合系统,智能鸿沟的教育镜像便得以浮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智能鸿沟产生了复杂、隐匿的多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智能鸿沟加剧学习者的“系统化区隔”、教育领域AI弱势群体陷入“接榫-断裂”的技术反差、“算法茧房”中的学习者面临主体性异化困境、学习者之间的数字资本积累差距进一步扩大。为弥合教育领域的智能鸿沟,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秉持一种底层视角,即强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引导、规避人机协同学习中的“算法驯化”、贯彻对教育领域AI弱势群体的底层关怀,从而将作为一种“底层问题”的智能鸿沟现象纳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话语谱系之中。文章的研究可为弥合教育领域的智能鸿沟提供理论指导,并有益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关注教育领域的AI弱势群体及其面临的技术不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鸿沟 数字鸿沟 教育数字化转型 ai弱势群体
下载PDF
迁徙与认同:中越跨国“艾人”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何良俊 乔艳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的流动几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区域研究成为难解释因人群迁徙而形成的地方社会的重要工具。作为环南中国海区域中的重要群体,"艾人"为客家人的一支,因所操方言为"艾话"而得名。由于生计、避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的流动几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区域研究成为难解释因人群迁徙而形成的地方社会的重要工具。作为环南中国海区域中的重要群体,"艾人"为客家人的一支,因所操方言为"艾话"而得名。由于生计、避难、避祸等原因,艾人在不断从福建、广东向广西,以及越南迁徙,形成跨国而居的分布局面。区域文化及族群互动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艾人"的研究,既是以人类学的视角对区域研究的具体实践,同时可能也从民族志个案的角度丰富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环南中国海 跨国民族 艾人 艾族
原文传递
全媒介时代语境下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保护与传播
5
作者 孙婕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立足新视野,从跨学科角度入手,对福建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国家级名录的“非遗”项目为主进行调研,剖析福建闽东畲族“非遗”保护与传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全媒介时代语境下创新影像保护与传播的3个方面开发路径,即用好... 立足新视野,从跨学科角度入手,对福建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国家级名录的“非遗”项目为主进行调研,剖析福建闽东畲族“非遗”保护与传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全媒介时代语境下创新影像保护与传播的3个方面开发路径,即用好政策,推进闽东畲族非遗影像保护;短视频平台传播,提升闽东畲族非遗文化资源转化;面向数字人文,开辟闽东畲族非遗影像传播的独立赛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介时代 闽东畲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像保护与传播
下载PDF
浙江陈蔡群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绍海 周新华 +2 位作者 李继亮 陈汉林 包超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4-165,共12页
陈蔡群斜长角闪岩的基本组成矿物是斜长石和角闪石,不同样品中还可出现透辉石、黑云母、石英和碱性长石等。大多数斜长角闪岩显示石英拉斑和橄榄拉斑系列的特征,个别属于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不同程度的LREE富集特... 陈蔡群斜长角闪岩的基本组成矿物是斜长石和角闪石,不同样品中还可出现透辉石、黑云母、石英和碱性长石等。大多数斜长角闪岩显示石英拉斑和橄榄拉斑系列的特征,个别属于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不同程度的LREE富集特征,指示斜长角闪岩原岩在成岩过程方面的多样性。根据微量元素蛛网图的斜率和Nb、Ta异常情况以及Zr-TiO2相关性,斜长角闪岩主要分成岛弧和洋岛两种类型,指示陈蔡群的原岩形成于洋内俯冲或洋陆俯冲的环境。龙游八都群斜长角闪岩呈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陈蔡群
下载PDF
AI空调群控技术在通信机楼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聂红娟 柳倩 刘基伟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S01期335-341,共7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老旧通信机楼绿色低碳化重构给通信运营商提出了严峻考验。本文选取某通信机楼内两种典型通信机房作为实践场景,进行AI空调群控节能技术应用研究,验证了AI空调群控技术在老旧通信机楼节能降耗的应用成效,探讨...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老旧通信机楼绿色低碳化重构给通信运营商提出了严峻考验。本文选取某通信机楼内两种典型通信机房作为实践场景,进行AI空调群控节能技术应用研究,验证了AI空调群控技术在老旧通信机楼节能降耗的应用成效,探讨了该技术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的优势,为其它存量通信机楼节能改造、绿色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空调群控 通信机楼 能效优化
下载PDF
一种设备焕新和AI技术应用的机房改造方案
8
作者 柳倩 聂红娟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S01期329-334,共6页
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种老旧通信机房的节能改造模型,聚焦低能效设备焕新和AI技术应用,通过高频UPS、变频式专用空调及AI空调群控技术引入,实现提升机房配套设备能效和降低机房PUE的目的。通过设备焕新和AI节能策略部署... 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种老旧通信机房的节能改造模型,聚焦低能效设备焕新和AI技术应用,通过高频UPS、变频式专用空调及AI空调群控技术引入,实现提升机房配套设备能效和降低机房PUE的目的。通过设备焕新和AI节能策略部署前后数据对比,两种手段节电率分别约为35%和15%,验证此种方法可高效改善老旧通信机房PUE指标(由2.25降低至1.39),对存量老旧机房节能改造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通信机房改造 设备焕新 ai空调群控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