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评分和ESSEN评分预测TIA发生脑梗死的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建平 赵中 +2 位作者 程庆璋 方琪 赵合庆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ABCD评分系统和ESSEN评分法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为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按照ABCD评分、ABCD2评分、ABCDI评分和ESSEN评分,观察174例TIA患者7、90、180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比较4种评... 目的:探讨ABCD评分系统和ESSEN评分法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为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按照ABCD评分、ABCD2评分、ABCDI评分和ESSEN评分,观察174例TIA患者7、90、180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比较4种评分系统的阳性预测值。结果:174例TIA患者,在7、90、180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2.64%、13.22%和14.37%。预测7 d内脑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ABCD2评分、ABCDI评分和ESSEN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695、0.760、0.862;预测90 d内脑卒中风险时,4种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684、0.754、0.844;预测180 d内脑卒中风险时,4种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696、0.779、0.862。4种评分系统7天阳性预测值分别为:ABCD评分法28.6%,ABCD2评分法27.8%,ABCDI评分法28.6%,ESSEN评分法44.4%;90天:ABCD评分法28.6%,ABCD2评分法27.8%,ABCDI评分法28.6%,ESSEN评分法44.4%;180天:ABCD评分法35.7%,ABCD2评分法27.8%,ABCDI评分法33.3%,ESSEN评分法51.9%。结论:ESSEN评分法在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阳性率上,明显高于ABCD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ESSEN评分法 abcd评分法 abcd2评分法 abcdI评分法
下载PDF
用ABCD^2评分法预测1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宗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评分法
下载PDF
ABCD评分和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穆雪侠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5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ABCD评分和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ABCD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评分,观察2 d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97例TIA患者2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9.6%;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0.9%。预测2 d卒中风险时,A... 目的探讨ABCD评分和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ABCD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评分,观察2 d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97例TIA患者2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9.6%;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0.9%。预测2 d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法与ABCD2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1(0.47~0.75)和0.71(0.57~0.84);预测7 d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法与ABCD2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2(0.50~0.74)和0.74(0.62~0.85)。结论ABCD2评分法可能优于ABCD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评分法 abcd2评分法
下载PDF
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登记随访系统卒中再发风险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春雨 王小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登记、连续随访,评估卒中人群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及ABCD2-1评分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方法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登记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用药情况、ABCD2-1评分,分别于发病后3... 目的通过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登记、连续随访,评估卒中人群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及ABCD2-1评分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方法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登记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用药情况、ABCD2-1评分,分别于发病后3、6、12月进行随访。结果脑卒中的易发年龄为45~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发现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比例高于女性相关(P<0.01)。随访中调查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对患者进行ABCD2-1评分,显示ABCD2-1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ABCD2-1评分可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立完善的评估、长期连续性随访系统,提高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缺血性脑卒中 随访调查 二级预防药物 abcd2-1评分 卒中再发率
下载PDF
应用ABCD^2评分法和纤维蛋白原预测TIA后短期脑卒中风险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为强 任明山 杨毅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法和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分别测定135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 目的探讨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法和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分别测定135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55(0.668~0.842)和0.711(0.618~0.804)。135例TIA患者中≤2分者13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零;评分为3分者12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评分为4分者30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7%;评分为5分者40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5%;评分为6分者28例,脑梗死的发生率54%;评分≥7分者12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58%。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8分)组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4%、21%和55%(P<0.05)。结论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法。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纤维蛋白原评分法 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