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学标志物Aβ1-42、sICAM-1、VILIP-1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2
1
作者 汪东良 王锦华 +7 位作者 韩威威 谢朝艳 方兴 谢增华 唐孝龙 陈强 吴允钦 彭勇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神经视锥蛋白样抗体1(VILIP-1)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 D)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Va D分为Va D组(68... 目的探讨血清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神经视锥蛋白样抗体1(VILIP-1)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 D)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Va D分为Va D组(68例)和非Va D组(270例);均于入院次日和出院前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Aβ1-42、s ICAM-1和VILIP-1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β1-42、s ICAM-1、VILIP-1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 Va D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Aβ1-42、s ICAM-1、VILIP-1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Va D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高于非Va 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和出院时血清Aβ1-42、s ICAM-1、VILIP-1水平对Va D均有预测价值,入院时Aβ1-42、s ICAM-1、VILIP-1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87.5、408.0、11.5 ng/L,敏感度分别为52.9%、67.6%、35.3%,特异度分别为83.7%、71.9%、92.6%;出院时Aβ1-42、s ICAM-1、VILIP-1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60.0、264.0、7.5 ng/L,敏感度分别为85.3%、79.4%、64.7%,特异度分别为57.8%、61.5%、68.9%。结论血清学标志物Aβ1-42、s ICAM-1、VILIP-1对脑梗死后Va 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1-42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神经视锥蛋白样抗体1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原文传递
β淀粉样蛋白1-40和1-42的聚集性质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武一 吉尚戎 +1 位作者 蒋伍玲 隋森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5,共5页
β淀粉样蛋白 (Aβ)是阿尔茨海默症 (AD)患者脑中斑块的核心蛋白 ,它由多种衍生自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不同长度的肽组成 ,其中Aβ40和Aβ42是主要的组分。我们通过电镜研究了这两种蛋白的纤维形成过程。在溶液中Aβ42倾向于形成斑块... β淀粉样蛋白 (Aβ)是阿尔茨海默症 (AD)患者脑中斑块的核心蛋白 ,它由多种衍生自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不同长度的肽组成 ,其中Aβ40和Aβ42是主要的组分。我们通过电镜研究了这两种蛋白的纤维形成过程。在溶液中Aβ42倾向于形成斑块状沉积 ,而Aβ40则更易于形成典型的纤维。这种不同可能由Aβ42的相对更为紧密的二级构象所致。根据这些数据 ,我们推测静电作用对于早期Aβ42聚集是非常重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性质 β淀粉样蛋白 静电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 纤维 比较研究 阿尔茨海默症 Aβ1-40 Aβ1-42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β-淀粉样蛋白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虎平 吴红彦 +4 位作者 李海龙 马春林 曾庆涛 崔淑梅 朱凯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海马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β-淀粉样蛋白(Aβ)1-42及血清乙酰胆碱(Ach)、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海马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β-淀粉样蛋白(Aβ)1-42及血清乙酰胆碱(Ach)、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PF级Wistar大鼠经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筛选合格后,随机选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以脑立体定位注射Aβ25-35复制AD大鼠模型,以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筛选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当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给药组大鼠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每日给药体积均为2 m L/100 g,连续28 d。给药25~28 d 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取材检测血清Ach、ChAT、AChE、SOD、MDA及海马APP、Aβ1-42。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缩短,空间探索实验首次到达原逃生平台位置潜伏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及目标象限滞留的时间缩短,血清Ach含量与ChAT、SOD活性明显降低,AChE活性及MDA水平明显升高,海马APP、Aβ1-42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不同程度缩短,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延长,首次到达原逃生平台位置潜伏时间缩短,跨原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含量和ChAT、SOD活性升高,AChE活性及MDA水平明降低,海马APP、Aβ1-42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当归多糖可能通过改善胆碱能神经递质、提高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及促进Aβ的代谢,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对AD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MORRIS水迷宫 神经递质 抗氧化 -淀粉样蛋白前体 -淀粉样蛋白1-42 大鼠
下载PDF
三七皂苷R_1对Aβ_(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马涛 辛文锋 +1 位作者 张文生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对Aβ1-4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MI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的表达;ELISA法检测e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的...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对Aβ1-4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MI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的表达;ELISA法检测e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的酶活性。结果:6.25,12.5,25,50,100nmol·L^-1的三七皂苷R1对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Aβ1-42可诱导SH-SYSY细胞发生凋亡,6.25~100nmol·L^-1的三七皂苷R1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结果显示,6.25~100nmol·L^-1的三七皂苷R1可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ELISA分析显示不同剂量的三七皂苷R1可抑制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的激活,但对caspase-8的激活没有影响。结论:三七皂苷R1通过抑制线粒体相关的凋亡通路激活,减少Aβ1-42诱导的SH-SYSY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三七皂苷R1 细胞凋亡 线粒体 SH-SY5Y细胞 Aβ1-42
原文传递
电针对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小鼠海马微血管淀粉样沉积的影响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薛卫国 张忠 +2 位作者 许红 吴海霞 白丽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3月龄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以相同月龄和背景的C 57 BL/6小鼠作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取"百会""涌泉"穴,每次留针15 m...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3月龄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以相同月龄和背景的C 57 BL/6小鼠作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取"百会""涌泉"穴,每次留针15 min,隔日1次,针刺3个月。以LashleyⅢ水迷宫测定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 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水迷宫游出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海马沟微血管壁Aβ1-42表达的累积吸光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海马沟微血管壁LRP 1表达较对照组减低(P<0.01);而电针治疗组的水迷宫游出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海马沟微血管壁Aβ1-42表达低于模型组,海马沟微血管壁LRP 1表达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脑微血管壁Aβ受体LRP 1的清除转运能力,降低APP转基因鼠脑微血管壁的Aβ沉积,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APP转基因鼠 海马沟 Aβ1-42 LRP1
原文传递
β-细辛醚对Aβ_(1-42)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何潆 何嘉娜 +3 位作者 付俊 包玉婷 李昌煜 杨元宵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82-1288,共7页
该文探讨β-细辛醚对Aβ1-42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β-细辛醚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首先,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 analysis,R... 该文探讨β-细辛醚对Aβ1-42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β-细辛醚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首先,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构建RA-h/PC12共培养体系,实时动态观察Aβ1-42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对共培养体系中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存活率曲线和参数选出最佳的药物干预时间,采用不同浓度的β-细辛醚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共培养体系中PC12细胞存活率的改变;其次,采用MTT法检测Aβ1-42作用于RA-h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β-细辛醚的干预效应,验证RTCA的检测结果;进一步采用ELISA法检测下室培养液中IL-1β,TNF-α,BDNF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NF-κB的活性和ERK,p38,JNK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β-细辛醚(55.5 mg·L-1)能显著减缓Aβ1-42诱导的RA-h活化引起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P<0.01),显著降低下室培养液中IL-1β,TNF-α的水平和PC12细胞ERK,p38,JNK磷酸化水平(P<0.01);β-细辛醚(166.7 mg·L-1)能促进下室培养液中BDNF的释放(P<0.05)。以上结果表明,Aβ1-42诱导RA-h活化并释放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加剧PC12细胞的损伤;β-细辛醚能降低IL-1β,TNF-α和促进BDNF的释放,抑制PC12细胞NF-κB的活性和ERK,p38,JNK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辛醚 Aβ1-42 星形胶质细胞 PC12细胞 RTCA NF-κB
原文传递
黑逍遥散对AD模型小鼠海马区Aβ_(1-42),GSK-3β,NEP,ID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红彦 马春林 +3 位作者 崔淑梅 朱凯敏 刘佳楠 曾庆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2,共7页
目的:研究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多肽1-42(β-amyloid 1-42peptide,Aβ1-42),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胰岛素抵抗酶(insulindegra... 目的:研究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多肽1-42(β-amyloid 1-42peptide,Aβ1-42),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胰岛素抵抗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APP/PSI双转基因小鼠称体质量后,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多奈哌齐,3. 25 mg·kg-1),黑逍遥散高、低剂量组(6,3 g·kg-1)。10只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12周后,Morris水迷宫予以行为学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NEP,IDE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跨原平台次数减少(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 <0. 01),HE染色显示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跨原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 <0. 05,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 <0. 05,P <0. 01),HE染色显示各治疗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减轻。结论:黑逍遥散能够显著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调节Aβ在海马区的异常沉积和降解作用等方面来减轻AD小鼠认知能力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黑逍遥散 β淀粉样多肽1-42(β-amyloid 1-42 peptide Aβ1-42) 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 脑啡肽酶(neprilysin NEP) 胰岛素抵抗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 IDE)
原文传递
知母-黄柏药对有效部位群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静 党院霞 +2 位作者 高英 周欣欣 李卫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037-4043,共7页
目的研究知母-黄柏药对有效部位群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知母-黄柏药对有效部位群... 目的研究知母-黄柏药对有效部位群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知母-黄柏药对有效部位群高剂量(ZBH,2.0 g/kg)和低剂量(ZBL,1.0 g/kg)组、盐酸美金刚(MHT,1.0 mg/kg)组;采用ip链脲佐菌素(STZ)联合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20周,分别在给药8、16周时测定大鼠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并结合Barnes迷宫、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给药20周后,取大鼠胰腺、海马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q RT-PCR检测PI3K、Akt、Bcl-2基因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给药8、1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Aβ1-4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MHT、ZBH组Aβ1-42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大鼠记忆能力(P<0.05、0.01);给药20周,大鼠海马CA1区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形态规则、着色均匀。模型组大鼠大量神经元细胞核深染、固缩,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被小胶质细胞代替。与模型组相比,ZBH、ZBL可有效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及细胞排列形态,修复神经损伤;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PI3K、Akt mRNA表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减弱(P<0.05),MHT、ZBH均能不同程度上调PI3K、Akt、Bcl-2 mRNA的表达(P<0.05、0.01)。结论知母-黄柏药对有效部位群能明显降低Aβ1-42蛋白水平,上调PI3K、Akt mRNA的水平,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说明知母-黄柏药对有效部位群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而实现对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黄柏药对 有效部位群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β淀粉样蛋白1-42 PI3K/AKT信号通路 Bcl-2
原文传递
老年性痴呆血浆中Aβ1-42、Aβ1-40及p-tau(^(181)P)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丹涛 许贤豪 +3 位作者 孟晓梅 刘江红 谢琰臣 冯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2、Aβ140及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 tau(181P)对老年性痴呆(AD)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分层法选择早期AD患者23例(19≤MMSE≤26,CDR=1),中后期AD患者35例(MMSE<19,CDR≥2)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 目的探讨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2、Aβ140及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 tau(181P)对老年性痴呆(AD)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分层法选择早期AD患者23例(19≤MMSE≤26,CDR=1),中后期AD患者35例(MMSE<19,CDR≥2)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30例。所采集血标本置EDTA抗凝管中,低温离心取上清,加酸置低温冰箱保存。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Aβ142、Aβ140及p tau(181P)蛋白水平。结果早期AD患者血浆Aβ142浓度较HC组显著升高,随着病情加重AD患者血浆Aβ142浓度明显下降,至中后期其水平与HC组差异无显著性。而AD各组患者血浆Aβ140浓度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D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p tau(181P)蛋白且特异性较高,中后期AD患者血浆p tau(181P)蛋白浓度较HC组显著升高。结论根据病程将AD患者进行分层并对血标本进行特殊处理,检测血浆中Aβ142、Aβ140及p tau(181P)蛋白浓度可能成为临床辅助诊断AD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p-tau(^181p)蛋白 Aβ1-42 Aβ1-40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中Aβ及Tau蛋白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二赫 武剑 贾建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及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对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VD患者组102例,其中男65例,女3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8±5.8岁。根据MMSE量表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 目的探讨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及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对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VD患者组102例,其中男65例,女3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8±5.8岁。根据MMSE量表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43例,中度(10~19分)38例,重度(10分以下)21例。选取100例健康老年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4.2±6.7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均排除其他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和物质原因所致的痴呆。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Aβ1-40、Aβ1-42及Tau蛋白水平。结果 (1)V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浓度(105.2±5.6pg/ml,80.1±6.5pg/ml)与对照组(102.5±6.1pg/ml,78.1±7.2pg/ml)差异无显著性。VD患者血浆中Tau蛋白浓度(13.4±8.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2±4.1p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病情加重V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轻度101.5±5.4pg/ml,79.2±6.2pg/ml;中度98.5±6.8pg/ml,78.6±6.5pg/ml;重度97.2±7.8pg/ml,77.2±8.1pg/ml)。而血浆Tau蛋白浓度随着病情的加重有显著升高(轻度9.1±7.9pg/ml;中度14.1±6.7pg/ml;重度15.5±7.8pg/ml),尤其是中、重度痴呆组(P<0.001)。结论检测VD患者血浆中Aβ1-40、Aβ1-42浓度对诊断无意义,而Tau蛋白浓度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辅助诊断VD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Aβ1-42 Aβ1-40 TAU蛋白
下载PDF
参芪益智颗粒对Aβ1-42双侧海马注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秦莉霞 吴倩 +2 位作者 夏鹏 高丽娟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1-2166,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芪益智颗粒对Aβ1-42双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参芪益智颗粒干预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 目的:探讨参芪益智颗粒对Aβ1-42双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参芪益智颗粒干预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PI3K,AKT蛋白表达,RT-PCR检测PI3KmRNA、AKT m 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及百分比明显减少(P <0.05);同时海马CA3区椎体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出现明显病变;海马PI3K/AKT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均呈明显抑制状态(P <0.05)。经参芪益智颗粒干预后,该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明显增加(P <0.05)。结论:参芪益智颗粒可改善Aβ1-42双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学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脑内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益智颗粒 Aβ1-42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β-细辛醚对Aβ_(1-42)联合2-VO致A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博林 宣玲 +3 位作者 戴世杰 姬丽婷 李昌煜 杨元宵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847-4854,共8页
该文通过侧脑室注射Aβ_(1-42)联合2-VO建立AD大鼠模型,探究β-细辛醚对该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β-细辛醚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1)... 该文通过侧脑室注射Aβ_(1-42)联合2-VO建立AD大鼠模型,探究β-细辛醚对该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β-细辛醚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1))、多奈哌齐组(0.75 mg·kg^(-1))和银杏叶提取物组(24 mg·kg^(-1)),不同药物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海马CA1区病理改变、皮质HIF-1α水平及血清CAT,SOD和MDA水平。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Aβ1-42联合2-VO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局部脑血流量降低,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出现大量空泡、淀粉样沉淀增多,皮质HIF-1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血清CAT和SOD显著下降,MDA显著上升。给予20,30 mg·kg^(-1)β-细辛醚后,上述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果表明,β-细辛醚能够缓解Aβ_(1-42)联合2-VO建立AD大鼠模型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β-细辛醚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体内的活性氧类物质,从而降低HIF-1α水平,减轻了过氧化物及HIF-1α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最终达到缓解A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辛醚 阿尔茨海默 Aβ1-42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 抗氧化酶 HIF-1α
原文传递
洗心汤对Aβ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邵怡然 第五永长 +3 位作者 曾健 王芳 翟家明 李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281-1284,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名方洗心汤对Aβ(1-42)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调控作用,探讨名方洗心汤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提取Wistar新生鼠海马神经元并培养,分正常对照组,Aβ模型组,低、中、高浓度... 目的:观察名方洗心汤对Aβ(1-42)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调控作用,探讨名方洗心汤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提取Wistar新生鼠海马神经元并培养,分正常对照组,Aβ模型组,低、中、高浓度治疗组;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ROS与Cyt-c的蛋白基因表达。结果:洗心汤含药脑脊液对Aβ(1-42)诱导所致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名方洗心汤能够修复线粒体功能,从而提高Aβ(1-42)诱导细胞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β1-42 细胞凋亡 线粒体 ROS CYT-C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血清缓激肽、s100β蛋白和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付劭静 杨月明 +1 位作者 周延华 卑红喆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45-2249,共5页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血清缓激肽(BK)、s100β蛋白、A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AD患者60例(AD组)、非AD痴呆患者48例(非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血清缓激肽(BK)、s100β蛋白、A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AD患者60例(AD组)、非AD痴呆患者48例(非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BK、s100β、Aβ1-42表达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分析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价值,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AD组血清BK、s100β、Aβ1-4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AD组、对照组,AD组NIHSS评分高于非AD组、对照组,而MMSE评分低于非A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D组、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非AD组、对照组(P<0.05);随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增加(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BK、s100β、Aβ1-42联合诊断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1,0.82、0.84,0.82、0.83,0.865、0.89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水平与NIHSS评分两两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D患者血清BK、s100β、Aβ1-42呈高表达,且三者在预测AD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S100β蛋白 Aβ1-42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天麻素对Aβ_(1-42)致痴呆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冯超 姜霁芳 +1 位作者 唐美霞 陈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了探讨天麻素(Gastrodin)对Aβ1-42致痴呆大鼠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微注射Aβ1-42建立大鼠痴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评价天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理作用。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天... 为了探讨天麻素(Gastrodin)对Aβ1-42致痴呆大鼠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微注射Aβ1-42建立大鼠痴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评价天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理作用。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天麻素治疗组(1 mg/kg)、中剂量天麻素治疗组(5 mg/kg)和高剂量天麻素治疗组(25 mg/kg)。天麻素治疗组SD大鼠微注射Aβ1-42后,连续灌胃天麻素14 d,模型组SD大鼠微注射Aβ1-42后,连续灌胃生理盐水14 d。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和GSH-Px的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SD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脑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GSK-3β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脑组织出现严重的损伤和凋亡现象,并且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天麻素的治疗干预后,我们发现,天麻素治疗可以显著逆转上述的损伤现象,并且天麻素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高剂量天麻素可显著升高脑组织中GSK-3β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天麻素对海马区微注射Aβ1-42致痴呆SD大鼠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GSK-3β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抗氧化 抗凋亡 GSK-3β
下载PDF
Aβ1~40、Aβ1~42与Aβ25~35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复制中的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磊 杜艳军 孙国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84-2586,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 AD )患者大脑皮质弥散性萎缩,神经元丢失,突触减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 Aβ)沉积形成老年斑( SP)和细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形成是其特征性病理变化。因此,建立能够较好模拟AD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 AD )患者大脑皮质弥散性萎缩,神经元丢失,突触减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 Aβ)沉积形成老年斑( SP)和细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形成是其特征性病理变化。因此,建立能够较好模拟AD患者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改变的动物模型是AD研究的重点之一,将有助于推动对AD 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药物的筛选。目前,在AD的模型复制中,大多集中在模拟AD主要病理特点之一,即 SP 的形成为主,多采用海马注射 Aβ1~42、Aβ1~40与Aβ25~35淀粉样蛋白进行模型复制。在动物实验中,模型是评价实验结果的决定性依据,因此,能够建立合适的AD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本文对比Aβ1~42、Aβ1~40与Aβ25~35的来源、结构及与AD的特异性关系,分析三种模型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模型复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1~42 Aβ1~40 Aβ25~35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通心络对Aβ_(1-42)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IF-1α、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志慧 吴以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通心络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2)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分泌及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通心络预处理,并用20μmol·L-1的Aβ1-42干预24h诱导细胞损伤,经处... 目的通心络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2)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分泌及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通心络预处理,并用20μmol·L-1的Aβ1-42干预24h诱导细胞损伤,经处理后检测细胞形态的变化、VEGF分泌及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Aβ1-42可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VEGF分泌减少及VEGF蛋白表达降低,HIF-1α蛋白表达增强,通心络可升高Aβ1-42诱导的VEGF分泌、增强其蛋白的表达,增强HIF-1α蛋白表达,保护内皮细胞。结论通心络可通过HIF-1α途径增强VEGF蛋白的表达,增加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分泌,从而对Aβ1-42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Aβ1-42 VEGF HIF-1Α 通心络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Aβ_(1-42)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乐裕 刘晨阳 于顾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099-4105,共7页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纤维状Aβ_(1-42)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Aβ_(1-42)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和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非接触式共培养BBB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_(1-42)30μmol...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纤维状Aβ_(1-42)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Aβ_(1-42)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和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非接触式共培养BBB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_(1-42)30μmol/L)及黄芪甲苷低、高剂量(50、200μmol/L)组;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黄芪甲苷对Aβ_(1-42)诱导的b End.3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检测荧光素钠透过体外BBB模型的量鉴定BBB的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执行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的半胱天冬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以及BBB内皮细胞间相关连接蛋白细胞质透明带蛋白-1(ZO-1)、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b End.3细胞活性(P<0.001),且保护作用与黄芪甲苷浓度呈正相关;荧光素钠通透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黄芪甲苷预处理可显著降低BBB的通透性(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预处理后,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显著降低,ZO-1、Claudin-5、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是通过抑制Aβ_(1-4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的凋亡及增加其连接蛋白表达而发挥BBB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Aβ1-42 血脑屏障 阿尔兹海默病 半胱天冬蛋白酶-3 细胞质透明带蛋白-1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结构及脑脊液中Aβ_(1-42)和tau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志秀 喻超 +7 位作者 陈俊俊 郝延辉 刘肖 高亚兵 赵黎 左红艳 彭瑞云 王运良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结构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2)和tau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平均逃避潜伏期(average ...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结构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2)和tau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平均逃避潜伏期(average escape latency,AEL)稳定的二级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AD模型组、Cur给药组,每组15只。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联合Aβ25-35海马立体定位的方法制作AD模型。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生理盐水将Cur溶解成50 mg/ml,Cur组以4 ml/kg腹腔注射,1次/d;Con组和AD组注射等体积的DMSO和生理盐水。治疗14 d后,每组随机选取9只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用HE染色光镜观察海马组织结构的变化;各组6只大鼠用1 ml注射器经枕骨大孔由延髓池抽取CSF,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SF中Aβ1-42和tau蛋白含量。结果与Con组比,AD组AEL延长(P<0.05或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少(P<0.01);海马神经元部分固缩、深染;CSF中Aβ1-42含量明显降低(P<0.01),tau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AD组比,Cur组AEL缩短(P<0.05或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多(P<0.05);海马神经元固缩、深染减少;CSF中Aβ1-42含量显著升高(P<0.01),tau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Cur可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组织结构的损伤,其生物学作用可能与提高CSF中Aβ1-42的水平和降低tau蛋白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和记忆 海马 脑脊髓液 Aβ1-42 TAU
原文传递
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晨曦 张一帆 +1 位作者 白如玉 郝美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2356-2360,共5页
目的研究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司来吉兰片,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重酒... 目的研究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司来吉兰片,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3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 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T-AUT)评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和多巴胺转运体(DAT)活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4.00%和8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和SCOPT-AUT评分显著降低(P<0.05),Mo CA和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β1-42和IGF-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Aβ1-42和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和健侧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DT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升高血清Aβ1-42和IGF-1水平,延缓DAT失活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 盐酸司来吉兰片 帕金森病 淀粉样蛋白1-42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多巴胺转运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