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乐者乐也”谈《乐记》的接受美学思想
1
作者
杨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96-198,共3页
《乐记》除审美功能外更多被赋予本体以外的特殊内涵。儒家将“乐”与人的心性、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赋予“乐”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与社会教化功能,使其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创作主体及读者之维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要求与期...
《乐记》除审美功能外更多被赋予本体以外的特殊内涵。儒家将“乐”与人的心性、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赋予“乐”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与社会教化功能,使其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创作主体及读者之维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要求与期待视野。作为音乐文本其形式应突显“和”与“简”的特性,其内容需符合“礼”与“仁”的道德标准。作为创作主体首先要“明道”,其次如“圣人”般具有至善至美的人格品质,人心和美才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应以“君子”为榜样,通过礼乐相济涵养性情,克制私欲,通达“乐者乐也”的精神审美之境,继而推己及人,实现对民众教化的目的,人心美善社会自然安定和谐,这也是《乐记》接受美学思想之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者乐也
接受美学
审美期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德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0-44,49,共6页
《乐记》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迄无定论。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本文在考辨诸说的基础之上,结合出土文献,对《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进行了新的论证。
关键词
《乐记》
作者
成书年代
出土文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媛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现代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在"换代升级",认为健康是由生理到心理,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格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和谐统一。本文运用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乐记》这部音乐心理学专著的重要理论思想和音乐本质,由此来探讨《乐记...
现代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在"换代升级",认为健康是由生理到心理,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格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和谐统一。本文运用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乐记》这部音乐心理学专著的重要理论思想和音乐本质,由此来探讨《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音乐本质
音乐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记·乐记》之“象德”考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牛月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85-92,共8页
现代人对"象德"的理解侧重作品功能论的方面,强调乐符合道德、体现道德;古人对"象德"的理解侧重接受功能论的方面,强调以乐为媒,民之行对君之徳的法象,以象致德。其实,"象德"还有本体论和创作论的方面,...
现代人对"象德"的理解侧重作品功能论的方面,强调乐符合道德、体现道德;古人对"象德"的理解侧重接受功能论的方面,强调以乐为媒,民之行对君之徳的法象,以象致德。其实,"象德"还有本体论和创作论的方面,前者强调乐就是"象德",后者强调使德成象(使德外显为一系列符号)。由此,构成了一个以"象德"为核心的乐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象德
考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以诗乐化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赛
《音乐探索》
2023年第2期82-93,共12页
周以诗乐化性,实现了礼乐由崇德向治心的重大转变,注重通过乐歌对表演者、接受者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礼乐教化,使人和敬、和顺、和亲,最终达到万民亲附,天下大治的效果。诗乐可以明心见性,使人感知自己情绪的变化,再实施积极的干预、...
周以诗乐化性,实现了礼乐由崇德向治心的重大转变,注重通过乐歌对表演者、接受者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礼乐教化,使人和敬、和顺、和亲,最终达到万民亲附,天下大治的效果。诗乐可以明心见性,使人感知自己情绪的变化,再实施积极的干预、调节与提升,培植百姓的善心,快速、大量养成人们和平、中庸、稳定的德性。周诗乐的表演者必须自觉优化情性,不断提升德性,以与歌诗相适用。周诗乐对接受者进行化性,实现深入、持久的教化功能,维护核心价值观。《周颂》化性以中和,《商颂》《齐颂》化性以勇义,培养君子之德,提倡君子之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大雅》铺张事业。《小雅》维系着君臣、兄弟、朋友间的和谐关系,弘扬忠信、孝友、廉耻等人伦价值。《乐记》将以风化性分为六种情况,好的风教化人民养成康乐、刚毅、肃静、慈爱的德性,差的风则使人民养成忧虑、淫乱的德性。周以诗乐化性,进而化俗,构建立体的教化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德性
教化
《乐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声无哀乐论》对《乐记》的回应
被引量:
1
6
作者
闫岩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2-45,共4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在音乐和情感、音乐与政治关系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这对传统的《乐记》是一个很大的颠覆,二者冲突的实质是对音乐本质认知的差异;《声无哀乐论》提出的音乐观点实际是对儒家"礼乐"传统的质疑。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乐记
政治
自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乐记》中以乐为教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7
作者
赵敏
岳恩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68-371,共4页
《乐记》作为最早记载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对中国的音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的“以乐为教”的思想在古代起到了一定的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以及安定人心作用。今天,将“以乐为教”思...
《乐记》作为最早记载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对中国的音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的“以乐为教”的思想在古代起到了一定的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以及安定人心作用。今天,将“以乐为教”思想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增加教育的乐趣,而且通过寓教于“乐”,使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以乐为教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乐记》的作者及与子思学派的关系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德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1-58,共8页
有关今本《乐记》的作者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从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乐记》最有可能的作者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通过《乐记》与《性自命出》、《荀子.乐论》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肯定了《乐记》作于公孙尼子之说。公孙尼...
有关今本《乐记》的作者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从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乐记》最有可能的作者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通过《乐记》与《性自命出》、《荀子.乐论》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肯定了《乐记》作于公孙尼子之说。公孙尼子的思想与子思学派接近,或说公孙尼子原本就属于子思一系。因此,研究子思学派可以把《乐记》纳入考察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公孙尼子
《性自命出》
《荀子·乐论》
子思学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乐记》论孔子“述而不作”
被引量:
1
9
作者
杨合林
张绍时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8,共10页
"述而不作"是孔子的解释思想,也是中国最早、最为基本、影响最为深远的解释学原则。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孔子何以要"述而不作",以及孔子如何"述而不作",凡此皆可借助《乐记》这一...
"述而不作"是孔子的解释思想,也是中国最早、最为基本、影响最为深远的解释学原则。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孔子何以要"述而不作",以及孔子如何"述而不作",凡此皆可借助《乐记》这一儒家经典文献获得深一层理解。"作"与"述"的观念跟古人解释"乾"与"坤"、"乐"与"礼"、"道"与"德"关系的思想方式相同,二者一体而二面,相对待而成立、而存在。"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身文化处境和身份的自觉意识,对"斯文在兹"历史使命的主动承担。孔子通过解释"六经",传承并开显礼乐文化精义,以天地之道和人性之端为礼乐根本,并将"礼乐之情"与"礼乐之文"结合起来,其"述"充满创造性。孔子在述文武周公之志时,向世人演示了"述而不作"的生动范例。孔子之被称为"圣之时者"、"至圣",与他的解释原则和方法密切相关。此一原则和方法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述而不作”
《乐记》
礼乐
“六经”
原文传递
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
10
作者
薛永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3,共5页
《乐记》肯定了乐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揭示了创美主体情感的真实性,认为乐是情深、气盛与和顺积中的感性显现,是主体浓郁情感的抒发,是主体"气盛"的表现,进而达到和顺积中的中庸之美。情深才能文明,气盛才能化神,和顺积中才能...
《乐记》肯定了乐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揭示了创美主体情感的真实性,认为乐是情深、气盛与和顺积中的感性显现,是主体浓郁情感的抒发,是主体"气盛"的表现,进而达到和顺积中的中庸之美。情深才能文明,气盛才能化神,和顺积中才能英华发外。《乐记》通过对乐心互动之真的阐释,进一步证明了"唯乐不可以为伪"这一重要的美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由中出
和顺积中
乐心互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乐记》“气”范畴的美学内涵
11
作者
王琴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气"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文艺美学范畴首次出现于《乐记》。"气"被用来解释乐的生成、乐的政治工具性、乐的功能性,其美学内涵的形成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巫术活动及"乐"的理念等各个方面。《乐记》中乐&qu...
"气"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文艺美学范畴首次出现于《乐记》。"气"被用来解释乐的生成、乐的政治工具性、乐的功能性,其美学内涵的形成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巫术活动及"乐"的理念等各个方面。《乐记》中乐"气"范畴的理论成型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
气
美学范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记·乐记》中“情”之意蕴阐微
12
作者
谭惟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6,共9页
《乐记》历来被视作儒家礼乐文明的重要典籍。"情"作为贯通"修身"、"伦常"、"天地"的枢纽和基础,是我们理解《乐记》所构建的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乐记》中,"情"至少有"天地之...
《乐记》历来被视作儒家礼乐文明的重要典籍。"情"作为贯通"修身"、"伦常"、"天地"的枢纽和基础,是我们理解《乐记》所构建的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乐记》中,"情"至少有"天地之情"、"礼乐之情"、"人情"等三个内涵:"情"从天道而言是"情实";"情"从人心而言是"人情";而礼乐"管乎人情",是沟通"天地之情"与"人情"的枢纽。《乐记》中"情"的三个维度,在理论内部各自成立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浑然一体,可以使用"体、相、用"这一中国传统哲学范式来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情"是"乐"的内核,而"乐"又是"情"的彰显;而且,"情"之意蕴的三个维度与"乐"的"体、相、用"又呈现出大致对应的关系。总之,对《乐记》中"情"之意蕴三个维度的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乐记》中"乐"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窥测中国传统文化早期"情"论的个中三昧,也有助于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情
礼
乐
体相用
原文传递
教化与感动:儒家与中国美学传统
13
作者
干春松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2期4-15,I0005-I0019,共27页
儒家强调审美活动的教化指向,在制礼作乐的过程中,乐要服从于礼仪秩序建构的需要,从孔子的"尽善尽美"到《荀子·乐论》与《礼记·乐记》,都体现出道德目标对审美体验的优先性。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伟大的艺术作品...
儒家强调审美活动的教化指向,在制礼作乐的过程中,乐要服从于礼仪秩序建构的需要,从孔子的"尽善尽美"到《荀子·乐论》与《礼记·乐记》,都体现出道德目标对审美体验的优先性。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会突破美学偏向,在教化的目标下,吸收道家和佛教的超越性、非功利性思想,从而呈现出儒释道圆融合一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善尽美
审美
道德价值
教化
《乐记》
《乐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的背离
14
作者
卢鸣
江守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声无哀乐",乐之"声"与人的感情无关,音乐也没有治世功能,这是对儒家传统乐教的背离;即使有些看法和传统乐教类似,也貌同而实异。导致《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背离的根源在于嵇康偏爱的...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声无哀乐",乐之"声"与人的感情无关,音乐也没有治世功能,这是对儒家传统乐教的背离;即使有些看法和传统乐教类似,也貌同而实异。导致《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背离的根源在于嵇康偏爱的玄学对儒学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
嵇康
传统乐教
乐记
背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
15
作者
薛永武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从关于创美主体的身份确认、创美主体的前理解、创美主体的情感和欲望等角度,对《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予以解读。由于"圣人作乐以应天",故创美主体应有君子和圣人的修养,要"明于天地"、"穷本知变&qu...
本文从关于创美主体的身份确认、创美主体的前理解、创美主体的情感和欲望等角度,对《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予以解读。由于"圣人作乐以应天",故创美主体应有君子和圣人的修养,要"明于天地"、"穷本知变"以及具备相应的心理结构;由于人的"好恶无节",故应"慎所以感"、"以道制欲",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进行必要的审美调控,以促使社会向着人性化、文明化的方向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创关主体
修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乐记》看儒家传统思想中的礼乐关系
被引量:
5
16
作者
石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84,120,共4页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典籍,儒家思想素有"礼"、"乐"相统一的传统。在《乐记》中,虽然以"乐"贯穿诸章始终,但这里的"乐"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概念、艺术形态,...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典籍,儒家思想素有"礼"、"乐"相统一的传统。在《乐记》中,虽然以"乐"贯穿诸章始终,但这里的"乐"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概念、艺术形态,更是与人性和情感、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乐教"。它以"礼"、"德"为灵魂,并且通过与政治的结合,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乐记》中有大量的关于礼乐关系的记载,这些记载既肯定了"礼"、"乐"教化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和道德属性,又揭示了二者在性质、功用和教化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乐记》中所体现的儒家关于"礼"、"乐"相辅相成关系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礼节乐、以乐和礼、礼乐相成。正是由于"礼"、"乐"在性质与功能上的这种特征,才使中国传统乐教能够发挥政治道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礼
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先秦文化的包容体——浅析《乐记》中“和”的人文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
3
17
作者
陈志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0-54,共5页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所有这些,在“和”这个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
《乐记》
音乐美学
文化内涵
秩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白居易对儒家乐教思想的复归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新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9,共7页
《礼记·乐记》是儒家音乐思想的集成之作,它系统论述了音乐导引民心,补察时政的乐教理论主张。汉魏以降,乐教思想逐渐被淡化,直到中唐才重受重视,其中以白居易为代表。白居易通过对"乐与政通"、"礼乐相济"的论...
《礼记·乐记》是儒家音乐思想的集成之作,它系统论述了音乐导引民心,补察时政的乐教理论主张。汉魏以降,乐教思想逐渐被淡化,直到中唐才重受重视,其中以白居易为代表。白居易通过对"乐与政通"、"礼乐相济"的论证,阐发了崇雅抑俗,力主恢复"正始之音"的音乐主张,并最终形成以疏越清缓为正宗的审美范式,表现出他对儒家乐教思想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乐教
礼记·乐记
复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琴境界说
19
作者
欧阳祯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3-69,共7页
古琴的起源与发展,由伏羲到神农,由狩猎时代到农业文明,从儒家到道家,均赋予其艺术某种神圣性。研究古琴,离不开对上古历史文化背景、人与天的深刻关系的了解与探讨。古琴操缦的过程,也就是儒家“礼”“乐”思想对人的不断渗透、浸润的...
古琴的起源与发展,由伏羲到神农,由狩猎时代到农业文明,从儒家到道家,均赋予其艺术某种神圣性。研究古琴,离不开对上古历史文化背景、人与天的深刻关系的了解与探讨。古琴操缦的过程,也就是儒家“礼”“乐”思想对人的不断渗透、浸润的过程。古琴操缦的手法必须极尽娴熟、完美,从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精神的飞跃。依据《易经》《中庸》合说的理路,古琴操缦调养性情,“成于乐”“游于艺”“思无邪”的最高境界乃是人琴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人琴合一
《乐记》
礼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尔虎民歌的记录与研究
20
作者
红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巴尔虎民歌记录方面,有关乌日汀哆的记录一直是个难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的巴尔虎民歌集中,不少乌日汀哆是使用混合节拍记录的。另外,诺古拉的记谱逐渐变得具体起来,这不但是乌尔汀哆记谱方面的发展,更是民间音乐工作者试图探...
在巴尔虎民歌记录方面,有关乌日汀哆的记录一直是个难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的巴尔虎民歌集中,不少乌日汀哆是使用混合节拍记录的。另外,诺古拉的记谱逐渐变得具体起来,这不但是乌尔汀哆记谱方面的发展,更是民间音乐工作者试图探索其旋律发展规律的体现。有关巴尔虎民歌的研究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多数属于一般介绍类文章或仅限于对音乐形态的分析,只有少数学者在研究中对新巴尔虎民歌与陈巴尔虎民歌进行了音乐形态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虎民歌
新巴尔虎民歌
陈巴尔虎民歌
乌日汀哆
记谱
音乐形态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乐者乐也”谈《乐记》的接受美学思想
1
作者
杨阳
机构
郑州商学院
出处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96-198,共3页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商代甲骨文与中国早期身体审美观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CZX020)。
文摘
《乐记》除审美功能外更多被赋予本体以外的特殊内涵。儒家将“乐”与人的心性、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赋予“乐”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与社会教化功能,使其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创作主体及读者之维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要求与期待视野。作为音乐文本其形式应突显“和”与“简”的特性,其内容需符合“礼”与“仁”的道德标准。作为创作主体首先要“明道”,其次如“圣人”般具有至善至美的人格品质,人心和美才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应以“君子”为榜样,通过礼乐相济涵养性情,克制私欲,通达“乐者乐也”的精神审美之境,继而推己及人,实现对民众教化的目的,人心美善社会自然安定和谐,这也是《乐记》接受美学思想之根本所在。
关键词
《乐记》
乐者乐也
接受美学
审美期待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
music
is
an
expression
of
happy
feelings
reception
aesthetics
aesthetic
expectations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德波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0-44,49,共6页
文摘
《乐记》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迄无定论。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本文在考辨诸说的基础之上,结合出土文献,对《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进行了新的论证。
关键词
《乐记》
作者
成书年代
出土文献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author
writing
time
unearthed
documen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媛
机构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7期117-119,共3页
文摘
现代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在"换代升级",认为健康是由生理到心理,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格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和谐统一。本文运用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乐记》这部音乐心理学专著的重要理论思想和音乐本质,由此来探讨《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乐记》
音乐本质
音乐疗法
Keywords
A
record
of
music
music
nature
music
therapy
分类号
J60-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记·乐记》之“象德”考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牛月明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85-9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社科基金"从象根词看中国文论对明治学术的影响与选择"(09yjazh096)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现代人对"象德"的理解侧重作品功能论的方面,强调乐符合道德、体现道德;古人对"象德"的理解侧重接受功能论的方面,强调以乐为媒,民之行对君之徳的法象,以象致德。其实,"象德"还有本体论和创作论的方面,前者强调乐就是"象德",后者强调使德成象(使德外显为一系列符号)。由此,构成了一个以"象德"为核心的乐论系统。
关键词
乐记
象德
考论
Keywords
record
of
music
Xiang
De
textual
criticism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以诗乐化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赛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
出处
《音乐探索》
2023年第2期82-93,共12页
基金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音乐古谱研究”(22ZD13)
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先秦乐制史”(202234)阶段性成果。
文摘
周以诗乐化性,实现了礼乐由崇德向治心的重大转变,注重通过乐歌对表演者、接受者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礼乐教化,使人和敬、和顺、和亲,最终达到万民亲附,天下大治的效果。诗乐可以明心见性,使人感知自己情绪的变化,再实施积极的干预、调节与提升,培植百姓的善心,快速、大量养成人们和平、中庸、稳定的德性。周诗乐的表演者必须自觉优化情性,不断提升德性,以与歌诗相适用。周诗乐对接受者进行化性,实现深入、持久的教化功能,维护核心价值观。《周颂》化性以中和,《商颂》《齐颂》化性以勇义,培养君子之德,提倡君子之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大雅》铺张事业。《小雅》维系着君臣、兄弟、朋友间的和谐关系,弘扬忠信、孝友、廉耻等人伦价值。《乐记》将以风化性分为六种情况,好的风教化人民养成康乐、刚毅、肃静、慈爱的德性,差的风则使人民养成忧虑、淫乱的德性。周以诗乐化性,进而化俗,构建立体的教化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
《诗经》
德性
教化
《乐记》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virtue
moral
cultivation
the
record
of
music
分类号
J604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声无哀乐论》对《乐记》的回应
被引量:
1
6
作者
闫岩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2-45,共4页
文摘
嵇康《声无哀乐论》在音乐和情感、音乐与政治关系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这对传统的《乐记》是一个很大的颠覆,二者冲突的实质是对音乐本质认知的差异;《声无哀乐论》提出的音乐观点实际是对儒家"礼乐"传统的质疑。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乐记
政治
自然
Keywords
music
Has
no
Sorrow
or
Joy
A
record
of
music
politics,
n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记》中以乐为教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7
作者
赵敏
岳恩莉
机构
济宁医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68-371,共4页
基金
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5CSZJ09)
文摘
《乐记》作为最早记载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对中国的音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的“以乐为教”的思想在古代起到了一定的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以及安定人心作用。今天,将“以乐为教”思想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增加教育的乐趣,而且通过寓教于“乐”,使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
《乐记》
以乐为教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Taking
music
a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G4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乐记》的作者及与子思学派的关系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德华
机构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1-58,共8页
文摘
有关今本《乐记》的作者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从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乐记》最有可能的作者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通过《乐记》与《性自命出》、《荀子.乐论》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肯定了《乐记》作于公孙尼子之说。公孙尼子的思想与子思学派接近,或说公孙尼子原本就属于子思一系。因此,研究子思学派可以把《乐记》纳入考察之范围。
关键词
《乐记》
公孙尼子
《性自命出》
《荀子·乐论》
子思学派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
GongSun
Nizi,
Xing
Zi
Ming
Chu,
music
theory
of
XunZi,
ZiSi
school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乐记》论孔子“述而不作”
被引量:
1
9
作者
杨合林
张绍时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省美学学会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一般规划基金项目<〈乐记〉文本
理论与注释史研究>(项目编号:15BZW001)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述而不作"是孔子的解释思想,也是中国最早、最为基本、影响最为深远的解释学原则。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孔子何以要"述而不作",以及孔子如何"述而不作",凡此皆可借助《乐记》这一儒家经典文献获得深一层理解。"作"与"述"的观念跟古人解释"乾"与"坤"、"乐"与"礼"、"道"与"德"关系的思想方式相同,二者一体而二面,相对待而成立、而存在。"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身文化处境和身份的自觉意识,对"斯文在兹"历史使命的主动承担。孔子通过解释"六经",传承并开显礼乐文化精义,以天地之道和人性之端为礼乐根本,并将"礼乐之情"与"礼乐之文"结合起来,其"述"充满创造性。孔子在述文武周公之志时,向世人演示了"述而不作"的生动范例。孔子之被称为"圣之时者"、"至圣",与他的解释原则和方法密切相关。此一原则和方法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
关键词
孔子
“述而不作”
《乐记》
礼乐
“六经”
Keywords
Confucius
interpreting
instead
of
creating
(Shu
Er
Bu
Zuo)
The
record
of
music
ritual
and
music
Six
Classics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
10
作者
薛永武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06JA75011-44040)
文摘
《乐记》肯定了乐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揭示了创美主体情感的真实性,认为乐是情深、气盛与和顺积中的感性显现,是主体浓郁情感的抒发,是主体"气盛"的表现,进而达到和顺积中的中庸之美。情深才能文明,气盛才能化神,和顺积中才能英华发外。《乐记》通过对乐心互动之真的阐释,进一步证明了"唯乐不可以为伪"这一重要的美学命题。
关键词
《乐记》
乐由中出
和顺积中
乐心互动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music
comes
from
nature
of
the
mind
interaction
between
music
and
hear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乐记》“气”范畴的美学内涵
11
作者
王琴
机构
海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文摘
"气"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文艺美学范畴首次出现于《乐记》。"气"被用来解释乐的生成、乐的政治工具性、乐的功能性,其美学内涵的形成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巫术活动及"乐"的理念等各个方面。《乐记》中乐"气"范畴的理论成型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
《乐记》
乐
气
美学范畴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music
'qi'
aesthetic
categor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记·乐记》中“情”之意蕴阐微
12
作者
谭惟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6,共9页
基金
2016年度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为16YJ010016
文摘
《乐记》历来被视作儒家礼乐文明的重要典籍。"情"作为贯通"修身"、"伦常"、"天地"的枢纽和基础,是我们理解《乐记》所构建的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乐记》中,"情"至少有"天地之情"、"礼乐之情"、"人情"等三个内涵:"情"从天道而言是"情实";"情"从人心而言是"人情";而礼乐"管乎人情",是沟通"天地之情"与"人情"的枢纽。《乐记》中"情"的三个维度,在理论内部各自成立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浑然一体,可以使用"体、相、用"这一中国传统哲学范式来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情"是"乐"的内核,而"乐"又是"情"的彰显;而且,"情"之意蕴的三个维度与"乐"的"体、相、用"又呈现出大致对应的关系。总之,对《乐记》中"情"之意蕴三个维度的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乐记》中"乐"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窥测中国传统文化早期"情"论的个中三昧,也有助于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
《乐记》情
礼
乐
体相用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Qing
Ritual-
music
Ti-Xiang-Yong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教化与感动:儒家与中国美学传统
13
作者
干春松
Wang Keyou(译)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Shandong University
出处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2期4-15,I0005-I0019,共27页
文摘
儒家强调审美活动的教化指向,在制礼作乐的过程中,乐要服从于礼仪秩序建构的需要,从孔子的"尽善尽美"到《荀子·乐论》与《礼记·乐记》,都体现出道德目标对审美体验的优先性。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会突破美学偏向,在教化的目标下,吸收道家和佛教的超越性、非功利性思想,从而呈现出儒释道圆融合一的倾向。
关键词
尽善尽美
审美
道德价值
教化
《乐记》
《乐论》
Keywords
perfection
in
goodness
and
beauty
aesthetic
moral
values
moral
education
"
record
of
music
"
"Discourse
on
music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3-092 [艺术—艺术理论]
J0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的背离
14
作者
卢鸣
江守义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16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声无哀乐",乐之"声"与人的感情无关,音乐也没有治世功能,这是对儒家传统乐教的背离;即使有些看法和传统乐教类似,也貌同而实异。导致《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背离的根源在于嵇康偏爱的玄学对儒学的背离。
关键词
声无哀乐
嵇康
传统乐教
乐记
背离
Keywords
no
joy
or
sadness
in
sound
JI
Kang
traditional
music
education
record
of
music
departure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
15
作者
薛永武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编号:06BWJ015)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本文从关于创美主体的身份确认、创美主体的前理解、创美主体的情感和欲望等角度,对《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予以解读。由于"圣人作乐以应天",故创美主体应有君子和圣人的修养,要"明于天地"、"穷本知变"以及具备相应的心理结构;由于人的"好恶无节",故应"慎所以感"、"以道制欲",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进行必要的审美调控,以促使社会向着人性化、文明化的方向提升。
关键词
《乐记》
创关主体
修养
Keywords
record
of
music
aesthetic
subject
cultivation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乐记》看儒家传统思想中的礼乐关系
被引量:
5
16
作者
石磊
机构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84,120,共4页
文摘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典籍,儒家思想素有"礼"、"乐"相统一的传统。在《乐记》中,虽然以"乐"贯穿诸章始终,但这里的"乐"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概念、艺术形态,更是与人性和情感、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乐教"。它以"礼"、"德"为灵魂,并且通过与政治的结合,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乐记》中有大量的关于礼乐关系的记载,这些记载既肯定了"礼"、"乐"教化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和道德属性,又揭示了二者在性质、功用和教化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乐记》中所体现的儒家关于"礼"、"乐"相辅相成关系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礼节乐、以乐和礼、礼乐相成。正是由于"礼"、"乐"在性质与功能上的这种特征,才使中国传统乐教能够发挥政治道德功能。
关键词
《乐记》
礼
乐
Keywords
Yueji(The
record
of
music
),Rites,
music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先秦文化的包容体——浅析《乐记》中“和”的人文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
3
17
作者
陈志菲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0-54,共5页
文摘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所有这些,在“和”这个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
和
《乐记》
音乐美学
文化内涵
秩序
Keywords
he
(harmony)
Yueji
(A
record
of
music
)
music
aesthe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order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白居易对儒家乐教思想的复归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新荷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9,共7页
文摘
《礼记·乐记》是儒家音乐思想的集成之作,它系统论述了音乐导引民心,补察时政的乐教理论主张。汉魏以降,乐教思想逐渐被淡化,直到中唐才重受重视,其中以白居易为代表。白居易通过对"乐与政通"、"礼乐相济"的论证,阐发了崇雅抑俗,力主恢复"正始之音"的音乐主张,并最终形成以疏越清缓为正宗的审美范式,表现出他对儒家乐教思想的复归。
关键词
白居易
乐教
礼记·乐记
复归
Keywords
Bai
Juyi(772-846)
education
thought
music
Book
of
Rites-
record
of
music
(Yue
Ji)
inheritance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琴境界说
19
作者
欧阳祯人
机构
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3-69,共7页
文摘
古琴的起源与发展,由伏羲到神农,由狩猎时代到农业文明,从儒家到道家,均赋予其艺术某种神圣性。研究古琴,离不开对上古历史文化背景、人与天的深刻关系的了解与探讨。古琴操缦的过程,也就是儒家“礼”“乐”思想对人的不断渗透、浸润的过程。古琴操缦的手法必须极尽娴熟、完美,从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精神的飞跃。依据《易经》《中庸》合说的理路,古琴操缦调养性情,“成于乐”“游于艺”“思无邪”的最高境界乃是人琴合一。
关键词
古琴
人琴合一
《乐记》
礼乐
Keywords
Guqin(Chinese
lyre)
unity
of
human
and
Guqin
record
of
music
(The
Book
of
music
)
rites/rituals/manners/propriety(Li)and
music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尔虎民歌的记录与研究
20
作者
红梅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文摘
在巴尔虎民歌记录方面,有关乌日汀哆的记录一直是个难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的巴尔虎民歌集中,不少乌日汀哆是使用混合节拍记录的。另外,诺古拉的记谱逐渐变得具体起来,这不但是乌尔汀哆记谱方面的发展,更是民间音乐工作者试图探索其旋律发展规律的体现。有关巴尔虎民歌的研究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多数属于一般介绍类文章或仅限于对音乐形态的分析,只有少数学者在研究中对新巴尔虎民歌与陈巴尔虎民歌进行了音乐形态比较。
关键词
巴尔虎民歌
新巴尔虎民歌
陈巴尔虎民歌
乌日汀哆
记谱
音乐形态比较
Keywords
Barghuu
folk
songs
Old
Barghuu
folk
songs
New
Barghuu
folk
songs
Urdinduu
record
of
music
score
the
comparison
of
the
music
morphology
分类号
J624.21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乐者乐也”谈《乐记》的接受美学思想
杨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再论《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赵德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影响
李媛
《长春大学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礼记·乐记》之“象德”考论
牛月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周以诗乐化性
杨赛
《音乐探索》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声无哀乐论》对《乐记》的回应
闫岩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乐记》中以乐为教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赵敏
岳恩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论《乐记》的作者及与子思学派的关系
孙德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乐记》论孔子“述而不作”
杨合林
张绍时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10
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
薛永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乐记》“气”范畴的美学内涵
王琴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礼记·乐记》中“情”之意蕴阐微
谭惟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13
教化与感动:儒家与中国美学传统
干春松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CSSCI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的背离
卢鸣
江守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
薛永武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从《乐记》看儒家传统思想中的礼乐关系
石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和:先秦文化的包容体——浅析《乐记》中“和”的人文内涵及意义
陈志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白居易对儒家乐教思想的复归
王新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古琴境界说
欧阳祯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巴尔虎民歌的记录与研究
红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