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蜈蚣配方颗粒中3,8-二羟基喹啉的含量
1
作者 江斌 蔡小兵 +4 位作者 梁素仪 李璐 郑晓英 张辉 谭沛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蜈蚣配方颗粒中3,8-二羟基喹啉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10 m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68∶3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2 nm。结果HPL...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蜈蚣配方颗粒中3,8-二羟基喹啉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10 m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68∶3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2 nm。结果HPLC色谱图中阴性对照无干扰;3,8-二羟基喹啉在0.01163~1.395 mg/ml(r=0.999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2.7%)。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行,本文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评价蜈蚣配方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配方颗粒 3 8-二羟基喹啉 HPLC
下载PDF
新型驱避配方的筛选及对白纹伊蚊室内驱避效果研究
2
作者 刘曜 刘锐 +5 位作者 张杰 姚隽一 张宸罡 李鑫 吴寰宇 刘洪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驱避成分不同浓度的实验室驱避药效,比较加入助剂的配方制剂与其他常用驱避剂成分对白纹伊蚊的室内驱避效果,为新型驱避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9部分:驱避剂》(GB/T 139... 目的探索新型驱避成分不同浓度的实验室驱避药效,比较加入助剂的配方制剂与其他常用驱避剂成分对白纹伊蚊的室内驱避效果,为新型驱避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9部分:驱避剂》(GB/T 13917.9—2009)试验方法。利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浓度新型驱避剂和乙醇对蚊虫的驱避时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乙醇配制的制剂与新型驱避剂的配方制剂间驱避时间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检验配方制剂与常用驱避剂对蚊虫的驱避时间差异。结果新型驱避成分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新型驱避剂的浓度达到10%时驱避时间可达到4 h以上,浓度为20%时驱避时间可以达到6 h以上。5%浓度制剂[平均驱避时间为(2.62±0.83)h]的驱避效果低于12%、15%和20%等3组驱避剂浓度[平均驱避时间分别为(5.13±1.05)、(4.94±0.98)和(6.08±1.76)h,均P<0.05],其余各浓度驱避剂的驱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浓度制剂的平均驱避时间为(4.91±1.17)h,均P>0.05]。15%乙醇制剂[平均驱避时间为(4.16±1.56)h]的驱避效果低于50%乙醇制剂[平均驱避时间为(5.22±1.53)h]的驱避效果(P<0.05),其余各浓度乙醇制剂的驱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和75%乙醇制剂的平均驱避时间分别为(4.69±1.59)和(4.89±1.77)h,均P>0.05]。新型驱避成分与乙醇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0.849,P=0.601)。使用助剂能延长驱避时间,新型驱避剂配方制剂的驱避时间比12%终浓度的15%、35%、50%和75%乙醇制剂分别增长了55.25%、16.73%、11.89%和9.91%。配方制剂[驱避时间为(6.21±0.97)h]与常用驱避剂对比,驱避效果优于4.5%驱蚊酯[驱避时间为(2.89±0.83)h]和7%避蚊胺[驱避时间为(3.54±0.96)h],低于10%羟哌酯[驱避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避剂 白纹伊蚊 避蚊胺 羟哌酯 驱蚊酯 孟二醇
原文传递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少伟 《化工管理》 2021年第7期60-61,116,共3页
通过驱避剂方法的生物测试,对比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对白纹伊蚊的驱避药效。按照GB/T 13917.9-2009方法对其进行实验室药效对比测定。实验室测试20%羟哌酯驱蚊液可以达到A级标准,20%柠檬桉醇驱蚊液和10%羟哌酯驱蚊液可以达到B... 通过驱避剂方法的生物测试,对比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对白纹伊蚊的驱避药效。按照GB/T 13917.9-2009方法对其进行实验室药效对比测定。实验室测试20%羟哌酯驱蚊液可以达到A级标准,20%柠檬桉醇驱蚊液和10%羟哌酯驱蚊液可以达到B级标准。羟哌酯和柠檬桉醇驱蚊液对白纹伊蚊都具有驱避效果,但在同含量情况下,羟哌酯驱蚊液的驱避效果比柠檬桉醇的驱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液 羟哌酯 柠檬桉醇 白纹伊蚊 药效
下载PDF
合成E-10-羟基-2-癸烯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奉强 韩涛 +3 位作者 涂碧玉 何冰 李仲辉 张小玲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45-249,共5页
以1,8-辛二醇(1)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E)-10-羟基-2-癸烯酸,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考察了乙酰氯、缚酸剂种类及其用量[r=n(1)∶n(乙酰氯)∶n(缚酸剂)]对8-乙酰氧基-1-辛醇(2)收率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三乙胺滴加温度... 以1,8-辛二醇(1)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E)-10-羟基-2-癸烯酸,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考察了乙酰氯、缚酸剂种类及其用量[r=n(1)∶n(乙酰氯)∶n(缚酸剂)]对8-乙酰氧基-1-辛醇(2)收率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三乙胺滴加温度、低温停留时间对8-乙酰氧基辛醛(3)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为缚酸剂,r=1.0∶1.1∶2.0时,2产率达78%;反应温度为-65℃、三乙胺滴加温度低于-50℃、低温反应3 h,3产率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辛二醇 E-10-羟基-2-癸烯酸 Swern氧化 合成
下载PDF
对烷-3,8-二醇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丽芝 赵振东 +1 位作者 毕良武 王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7-1150,共4页
对烷-3,8-二醇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柠檬桉精油,可直接用于香水、杀虫剂和药品等。通常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合成对烷-3,8-二醇,以替代从柠檬桉叶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品。以香茅醛为原料通过Prins环缩合和水解... 对烷-3,8-二醇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柠檬桉精油,可直接用于香水、杀虫剂和药品等。通常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合成对烷-3,8-二醇,以替代从柠檬桉叶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品。以香茅醛为原料通过Prins环缩合和水解,或者通过Solanum aviculare悬浮培养方式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对烷-3,8-二醇;通过薄荷醇的氧化,或者以2-丁烯醛为原料与甲基锂、NaClO2等试剂经过较长步骤也可合成对烷-3,8-二醇。对烷-3,8-二醇可应用于制造驱虫剂、凉味剂、药物或者化妆品的添加剂以及海水防护涂料添加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烷-3 8-二醇 合成方法 应用
下载PDF
(+)-4S,6R-对--1-烯-6,8-二醇的简便合成
6
作者 殷彩霞 肖涵 +3 位作者 高竹林 黄荣 张甦 刘复初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7-439,450,共4页
以α-蒎烯为原料,脂环酸钴作为催化剂,通入氧气,控制反应温度在80~90℃的条件下,意外地得到无色针状结晶化合物(+)-4S,6R-对-(艹孟)-1-烯-6,8-二醇,反应产率为6.6%,ee值为98.9%.经旋光仪测定,其旋光方向为右旋,其结构分别由IR,1HNMR,13... 以α-蒎烯为原料,脂环酸钴作为催化剂,通入氧气,控制反应温度在80~90℃的条件下,意外地得到无色针状结晶化合物(+)-4S,6R-对-(艹孟)-1-烯-6,8-二醇,反应产率为6.6%,ee值为98.9%.经旋光仪测定,其旋光方向为右旋,其结构分别由IR,1HNMR,13CNMR,13G-1H-HMQC-2DNMR及MS波谱图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脂环酸钴 (+)-4S 6R-对-[艹孟]-1-烯-6 8-二醇 合成
原文传递
BP—7,8—diol对表达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中国仓鼠V79细胞毒性的研究
7
作者 崔景荣 VermNPE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3期147-151,共5页
本文采用细胞计数和中性红摄取法观察了BP-7,8-diol对XEM2(稳定表达了大鼠肝细胞色素4501Al)和V79(未表达P4501A1)细胞生长的作用,目的为建立体外细胞毒模型,结果表明,在1.0、2.5、5.0μmol·L^-1不同浓度下,BP-7,8-d... 本文采用细胞计数和中性红摄取法观察了BP-7,8-diol对XEM2(稳定表达了大鼠肝细胞色素4501Al)和V79(未表达P4501A1)细胞生长的作用,目的为建立体外细胞毒模型,结果表明,在1.0、2.5、5.0μmol·L^-1不同浓度下,BP-7,8-diol对XEM2细胞产生很强的毒性,其毒性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相同的浓度下BP-7,8-diol对V79细胞并没有影响,同时也发现,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αNF对BP-7,8-diol引起的细胞毒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说明,BP-7,8-diol对XEM2细胞毒性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1A1的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79细胞株 XEM2细胞株 P4501Al BP-7 8-diol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艾蒿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金兰 马耀玲 +4 位作者 王丹 李军 赵明 时志春 张树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114-5122,共9页
目的研究艾蒿Artemisia argy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艾蒿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β-法尼烯(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 目的研究艾蒿Artemisia argy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艾蒿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β-法尼烯(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环阿屯-3-醇乙酸酯(3)、羽扇豆醇乙酸酯(4)、正三十烷醇(5)、正二十二烷酸(6)、硬脂酸(7)、正二十四烷酸(8)、(2R,4aR,8aR)-3,4,4a,8a-四氢-4a-羟基-2,6,7,8a-四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色烯-5,8-二酮(9)、α-菠甾醇(10)、软脂酸甘油单酯(11)、12β,20β-二羟基-达玛-23-烯-3-酮(12)、硬脂酸甘油单酯(13)、亚麻酸甘油单酯(14)、亚油酸甘油单酯(15)、油酸甘油单酯(16)、3-(3-甲基-2-丁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17)、顺-菊烯醇-β-D-葡萄糖苷(18)、黑沙蒿苷(19)、(1S,2S,4R)-对薄荷烷-1,2,8-三醇-2-O-β-D-吡喃葡萄糖苷(20)、(2E,6R)-2,6-二甲基-2,7-辛二烯-6-羟基-1-O-β-D-葡萄糖苷(21)、白蔹苷(22)、对羟基苯乙酮葡萄糖苷(23)、茵芋苷(24)、东莨菪苷(25)、菊花苷B(26)、(4R)-对薄荷-1-烯-7,8-二醇-7-O-β-D-葡萄糖苷(27)、(4R)-对薄荷-7,8-二醇-7-O-β-D-葡萄糖苷(28)、异野漆树苷(29)、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0)、右旋肌醇甲醚(31)。结论化合物1、9、17、20、21、26、28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4~16、18、19、23、24、27、30、31为首次从艾蒿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三萜 甘油单酯 单萜葡萄糖苷 (E)-β-法尼烯 (4R)-对薄荷-7 8-二醇-7-O-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建平 戴乐 +1 位作者 张昊 陈芬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方法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加成-消除、取代、氧化、重排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各步中间体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确证,最终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总... 目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方法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加成-消除、取代、氧化、重排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各步中间体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确证,最终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总收率为49.7%。结论通过实验探索出一条新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醇 (2E 6E)3 7-二甲基-8-羟基-2 6-辛二烯-1-醇乙酸酯 药物合成
下载PDF
BPDE诱导GC-1细胞凋亡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帆 张国伟 +1 位作者 敖琳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323-2328,共6页
目的探讨7,8-二羟-9,10-环氧苯并[a]芘(benzo[a]pyrene-7,8-diol-9,10-epoxide,BPDE)对小鼠精原细胞株GC-1的细胞毒性机制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BPDE处理GC-1细胞,采用Annexin V/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JC-1探针染... 目的探讨7,8-二羟-9,10-环氧苯并[a]芘(benzo[a]pyrene-7,8-diol-9,10-epoxide,BPDE)对小鼠精原细胞株GC-1的细胞毒性机制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BPDE处理GC-1细胞,采用Annexin V/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JC-1探针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Cyt C及细胞总蛋白中caspase-9/3的活化水平,DCFH-DA探针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褪黑素预处理细胞后再进行BPDE染毒,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褪黑素对BPDE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 BPDE可提高GC-1细胞凋亡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同时,BPDE可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线粒体Cyt C的释放,提高细胞中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活化水平,并诱导细胞中ROS水平升高。褪黑素预处理则可降低BPDE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Cyt C的释放及caspase-9/3的活化,并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降低细胞ROS水平。结论BPDE可诱导小鼠精原细胞GC-1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而褪黑素在这一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8-二羟-9 10-环氧苯并[a]芘 褪黑素 活性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绿原酸对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静 吴诗佳 +1 位作者 顾心培 陈汇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823,共6页
[背景]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BPDE)是一种环境致癌物质,可引起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多种改变。绿原酸(CGA)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其对BPDE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首先采用BPDE染毒,模拟烟草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 [背景]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BPDE)是一种环境致癌物质,可引起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多种改变。绿原酸(CGA)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其对BPDE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首先采用BPDE染毒,模拟烟草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然后采用CGA干预,探索其抗凋亡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预实验采用终浓度为0、25、50、100、150、200μmol/L的CGA分别处理16HBE细胞2、4、8 h。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CGA 50μmol/L预处理细胞4 h后再进行BPDE 0.5μmol/L染毒12 h。实验分为对照组、CGA单独处理组(CGA 50μmol/L)、BPDE单独处理组(BPDE 0.5μmol/L)、CGA干预组(CGA 50μmol/L+BPDE 0.5μmol/L)。采用Annexin V/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的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aspase-9的剪切体(Cleaved caspase-9)、p53、p21的表达水平。[结果]CGA 50、100μmol/L组各时间点相对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150、200μmol/L组处理时长为8 h时,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下降(P <0.05)。与BPDE单独处理组相比,CGA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下降(17.63%vs 9.21%,P <0.05),Cleaved caspase-3(1.81 vs 1.34,P <0.05)和Cleaved caspase-9(2.13 vs 1.37,P <0.05)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二氯荧光素荧光强度下降(250.21±8.13 vs 199.14±6.74,P <0.05),p53(1.66 vs 1.25,P <0.05)及p21(1.64 vs 1.23,P <0.05)蛋白表达量也下降。[结论]本研究证实CGA可以抑制BPDE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降低胞内ROS的水平。这种抗凋亡作用可能与caspase-9/caspase-3介导的内源性线粒体途径和抑制BPDE诱导的p53和p21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 绿原酸 细胞凋亡 活性氧 p53 p21
原文传递
反式二羟环氧苯并(a)芘相关新基因brg的全长克隆
12
作者 安社娟 陈家 +4 位作者 陈华洁 常薇 刘莉莉 赵艳丰 陈学敏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2-305,共4页
背景与目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16HBE-C细胞表达变化的基因中有未知基因参与,因其与BPDE有关,所以命名为brg(anti-BPDErelatedgene)基因。本研究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RACE)扩增此未知基因的全长,以进行... 背景与目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16HBE-C细胞表达变化的基因中有未知基因参与,因其与BPDE有关,所以命名为brg(anti-BPDErelatedgene)基因。本研究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RACE)扩增此未知基因的全长,以进行下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材料与方法: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技术),对3'和5'端分别设计了梯度PCR,巢式PCR等优化程序,以获得特异的产物,然后对特异产物直接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拼接等获得新基因brg全长。结果:3'和5'端均成功获得特异性产物,3'RACE测序为394bp,有明显的PolyA加尾信号,有编码区的终止密码子;5'RACE测序为1017bp,有起始密码子ATG,其中197bp为3'和5'全长共有序列。将3'和5'序列拼接,结果全长1214bp,生物信息学分析brg基因阅读框1032bp,编码344个氨基酸。结论:所得结果与设计一致,说明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简便可行的,brg基因可能在反式二羟环氧苯并(a)芘的致癌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反式二羟环氧苯并(a)芘 基因
下载PDF
DFT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Racemization Mechanism of 1,1 '- Bina phthalene-8,8 '-diol 被引量:1
13
作者 Liang-guo Da Tong-tong Lu +2 位作者 Mei Xiang Tian-jing He Dong-mi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7-375,共9页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ground state geometries and isomerization processes of 1,1'-binaphthalene-8,8'-diol. Three isomers, denoted as ISO1, ISO2, and ISO3, were found, distinguis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ground state geometries and isomerization processes of 1,1'-binaphthalene-8,8'-diol. Three isomers, denoted as ISO1, ISO2, and ISO3, were found,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OH groups, and each OH-orientational isomer has R- and S-enantiomer. The conformational stabilities of these isom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tracking the energy change with respect to the ring-to-ring torsion. The inter-conversions between the three OH-orientational S-isomers were found to have quite low barriers owing to the nearly free rotation of OH groups around the O-C single bonds. The S-R enantiomerization of ISO1 and ISO2 can take place through the ring-ring torsion around the C1-C1/ single bond, either in the anti-rotation manner or in the syn-rotation manner. The barriers of the anti rout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syn routes by 87.95 and 75.04 kJ/mol. For the S-R enantiomerization of ISO3, only the anti route was found. The barriers for the anti route enantiomerizations of ISO1, ISO2, and ISO3 are 119.61, 120.43, and 121.59 kJ/mol, respectively. A parallel reaction mechanism via three anti enantiomerization routes was proposed for the racemization of 1,1'-binaphthalene-8,8'-di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1 1'-Binaphthalene-8 8'-diol RACEM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