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neumo-CT assessing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 Imaging-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Marina Ulla Ernestina Gentile +4 位作者 Ezequiel Levy Yeyati Maria L Diez Demetrio Cavadas Ricardo D Garcia-Monaco Pablo R R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2期222-229,共8页
Pneumo-computed tomography (PnCT) is a technique primarily developed and used to study stenotic lesions of the esophagus,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stom-ach for pre-surgical planning. It helps to define both upper... Pneumo-computed tomography (PnCT) is a technique primarily developed and used to study stenotic lesions of the esophagus,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stom-ach for pre-surgical planning. It helps to define both upper and lower borders of neoplasms located in the aforementioned areas. It achieves maximum lumen distension with CO2 highlighting thickened areas of the esophageal wall, thus allowing an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their extents. Although there are other alterna-tives for distension (oral contrast agents, water and ef-fervescent granules), they may be suboptimal.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have a dismal prognosis despite surgical resection. Therefore, neo-adjuvant treatment strategies using radiation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developed to improve sur-vival. Neoadjuvant therapy improves esophageal tumor prognosis in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use of imaging techniques is mandatory to detect their response. PnCT combined with virtual endoscopy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enhances morphologic details in esophageal cancer, and thus would allow animproved assessment of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reat-ment. Therefore, more information could be provid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re-surgical treatment. We de-scribe the potential use of PnCT to assess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 with an imaging pathologic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US Cancer 64-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NEOADJUVANT treatment Assess-ment RESPONSE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季红 李玉明 +3 位作者 李学文 梁国庆 陈少伯 姜铁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5-978,共4页
目的观察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半年后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协同作用。方法经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目的观察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半年后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协同作用。方法经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116例,分为单纯治疗组(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联合治疗组(6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的水平,半年后复查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同时复查64层螺旋CT,脂质斑块明显减小,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略有缩小,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缩小幅度更明显(P<0.05),钙化斑块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加强了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脑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64层螺旋CT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陶兆武 赵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气道狭窄患者在行气管支架置入术前,通过64排螺旋CT来确定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结果 28例患者行肺部64排螺旋CT检查后,均能准确得出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其...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气道狭窄患者在行气管支架置入术前,通过64排螺旋CT来确定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结果 28例患者行肺部64排螺旋CT检查后,均能准确得出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其中,21例同支气管镜所见相一致,另7例不宜采用支气管镜测量。结论在气管支架置入术的术前准备中,相对于传统的支气管镜检查,64排螺旋CT能够更好地确定气道狭窄的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狭窄 64排螺旋CT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云飞 谢毅 焦成文 《肝脏》 2020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学结果诊断的进一步精确化及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 目的初步分析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学结果诊断的进一步精确化及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及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等额分配至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A组为300 mg I/mL(1.90 mL/kg),B组为380 mg I/mL(1.50 mL/kg)]并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同时分析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CT检测结果及与肝癌血流参数间的关系。结果高碘对比剂浓度组的肝实质门脉期CT值、主动脉动脉期CT值、门静脉门脉期CT值、动脉期检出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而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显著低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均有P<0.05)。结论较高碘对比剂浓度[380 mg I/mL(1.50 mL/kg)]组在64排MDCT检测原发性肝癌过程中有更好的敏感性,同时该组对应的血流灌注各项参数提示患者的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压力值均相对较低,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MDCT 碘对比剂浓度 原发性肝癌 血流灌注参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4 位作者 葛琛瑾 成建生 向青 邹银鸽 孙凤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结果在13例患者中共有15个节段可以评价,其中病变发生在单支血管者11例,病变发生在两支冠状动脉者2例。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10例,局限性冠状动脉扩张3例(2例为球形动脉瘤,1例为梭形动脉瘤)。扩张率为1.5~2.8,发生部位为:RCA 7例(7/15),LM 1例(1/15),LAD 3例(3/15),LCX 3例(3/15),Ramus 1例(1/15);9例伴硬化斑块形成,1例缺血性心脏病。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具有其特征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异常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强 黄方炯 +5 位作者 孙东 杨禁非 于建波 刘岳 赖以恒 邹以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 a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冠状动脉及移植血管同时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比较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 a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冠状动脉及移植血管同时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比较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共移植血管58支。以选择性移植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移植血管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77.27%,特异性为97.22%,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87.50%,准确性为89.66%;对于闭塞加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为93.55%,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85.29%,准确性为87.93%。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移植血管病变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困难的移植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