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纪忠萍 熊亚丽 +2 位作者 谷德军 梁建茵 谢炯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2~ 7年左右的年际和 3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振荡 ;开汛的年代际振荡与副高、PDO指数是一致的 ,并与它们存在反向的关系 ,且突变的时间也均发生在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 ;广东开汛与后期天气的相关分析表明 ,它与广东 4月降水的相关最好 ,与 5 ,6月的相关则差 ;与广东降水集中期初日只有在 1986年以后至今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降水集中期次数却在 1977年之前就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广东开汛的早晚与前冬 5 0 0hPa高度场存在几个显著的相关中心 ,与前秋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也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广东 年际 500hpa高度场 20世纪70年代 日期 汛期 年代际振荡 1986年 1977年 小波分析 周期振荡 海温异常 北太平洋 PDO 海温场 环流场 50年 中后期 分析表 月降水 正相关 集中期 负相关 副高 指数 天气 期次
下载PDF
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秋红 纪忠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据: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标准化时间系数显示异常高温的年份有6年:1962、1983、1990、1993、1998、2003年;异常低温的年份有5年:1973、1975、1976、1994、1997年。异常高温年份盛夏前期的副高已经异常偏强,而且东亚的大气环流的经向度不大,极涡不强,冷空气势力不强、东亚槽不深等特征也有利于副高的进一步加强;到盛夏,副高异常偏强,异常低温年份的情形恰恰相反;异常高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厄尔尼诺分布,对预报盛夏副高异常偏强有一定作用;而异常低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拉尼娜分布,可预报盛夏副高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气温异常 EOF分析 500hpa高度场 海温场
下载PDF
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晋红 荆肖军 +1 位作者 任慧龙 李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0-476,共7页
利用1961—2008年春季山西省62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Monte 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的异常关系。结果表明,当春季500hP... 利用1961—2008年春季山西省62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Monte 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的异常关系。结果表明,当春季500hPa平均高度场上,欧洲北部、日本海和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当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且前期冬季也有相似的海温距平分布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春季,850hPa我国东部地区110°~120°E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季降水偏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降水 太平洋海温 500hpa环流场 山西省
下载PDF
湘中雨季结束日期的异常与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罗伯良 彭莉莉 张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1961-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ERSST-v3海温资料,研究了湘中雨季结束日期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9 a湘中雨季结束日期具有较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呈2.6天/10a的较显著变晚趋势。湘中雨... 利用1961-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ERSST-v3海温资料,研究了湘中雨季结束日期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9 a湘中雨季结束日期具有较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呈2.6天/10a的较显著变晚趋势。湘中雨季结束偏早(晚)年在大气环流上的前兆信号表现为前期冬春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鄂霍茨克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强度弱(强),东亚大槽较浅(深),冷空气活动偏弱(强)。前期冬春季中东赤道及以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是湘中雨季结束的重要短期气候预测信号,前期冬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印度洋区域海温偏低(高),北太平洋区域海温偏高(低),湘中雨季结束日期偏早(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结束期 500 hpa环流场 海温场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夏季雨日变化及前期环流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0-226,共7页
利用1961-2017年黑龙江省62个台站的雨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系数与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夏季不同级别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各级雨日变化趋势暴雨、大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增加趋势,而中雨和小雨以上日数呈现略... 利用1961-2017年黑龙江省62个台站的雨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系数与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夏季不同级别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各级雨日变化趋势暴雨、大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增加趋势,而中雨和小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日数平均分布,各级别以上的日数分布中心基本是一致的。用黑龙江省夏季大雨以上日数做代表进行分析,小波分析表明存在20a(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还有9a左右、6a左右和3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前期北半球500hPa(百帕)环流场特征,初冬季由极地到太平洋距平场“-+-”形式,夏季大雨以上日数易偏多,反之,排列为“+-+”形式,夏季大雨日数易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雨日 分析 500hpa月平均环流场 前期特征
下载PDF
Analysis of Stationary-Wave Nonstationar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500-hPa Height Field
6
作者 周国华 王盘兴 +2 位作者 施宁 李巧萍 佘高杰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 of stationary-wave nonstationarity is presented and elucid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orenz circulation decomposition.This concept indicates the relative magnitude of the zonal nonuniform a...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 of stationary-wave nonstationarity is presented and elucid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orenz circulation decomposition.This concept indicates the relative magnitude of the zonal nonuniform abnormity to the intensity of stationary waves on the monthly mean scale.Based on the Lorenz circulation decomposition,the nonstationarity degree I_(us)(I_(us)~1) of the global(local) stationary waves is defined,and then used to analyze the stationary-wave nonstationarity at 30°-60°N,where the intensity of stationary waves at 500 hPa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as is well known,is very high.The following findings are obtained:(1) There exist seasonal southward and northward movement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nonstationarity zones of the global stationary waves.The steady stationary waves occur in midlatitudes (35°-55°N) in winter and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south of 35°N) in summer,associated with the major troughs over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nd the weak European trough in winter,and with the relatively steady subtropical high system in summer.A high value center of I_(us) is at 35°N in spring and 50°N in summer,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tationary-wave intensity,particularl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rough/ridge positions of stationary waves on the monthly mean maps.(2) There exists obvious asymmetry in I_(us)~1,with the steady zones always located in the areas controlled by strong troughs/ridges and the unsteady ones in the areas where the stationary-wave intensity is low.The I_(us)~1 in the subtropics(south of 35°N) is larg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and vice versa in the midlatitude region(north of 35°N).The summertime distribution of I_(us)~1 on the whole shows a rather complicated structure.However,North Europe is the most unsteady area for local stationary waves,as represented by high values of I_(us)~1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while over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stationary waves nonstationarity general circulation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