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在庆大霉素损伤后离体培养的细胞增殖
1
作者 孟曦曦 郑少鹏 +2 位作者 刘鋌 王元身 赵春礼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 在离体状态下对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进行培养,观察庆大霉素损伤毛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白色健康豚鼠36只,体重300-450克,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正常加BrdU(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组;(3)庆大霉素组;(4)庆大霉素加B... 目的 在离体状态下对豚鼠前庭椭圆囊器官进行培养,观察庆大霉素损伤毛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白色健康豚鼠36只,体重300-450克,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正常加BrdU(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组;(3)庆大霉素组;(4)庆大霉素加BrdU组。应用体外组织培养、5—溴基脱氧尿核苷(BrdU,3μg/ml)掺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pon树酯包埋半薄切片等方法,在不同时间(2、3、5、15天)光镜观察庆大霉素(2.0mM)损伤后毛细胞及支持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用庆大霉素48小时后,可见到椭圆囊感觉上皮中的毛细胞溶解破坏。加入BrdU继续培养,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了第5和15天被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核,阳性细胞核多位于椭圆囊感觉上皮中基底层,从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位置上看为支持细胞;感觉上皮的表层,也可观察到BrdU反应阳性的上皮细胞,细胞核较圆,形态和位置类似毛细胞。结论 提示损伤后的椭圆囊感觉上皮支持细胞可以进行细胞的有丝分裂,支持细胞可能是修复毛细胞的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囊 增殖细胞 体外 庆大霉素 5-溴基脱氧尿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 brdu)
下载PDF
意大利蜜蜂工蜂脂肪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兆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2-1257,共6页
脂肪体是昆虫体内物质贮备和中间代谢的重要组织。本研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脂肪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特点进行了... 脂肪体是昆虫体内物质贮备和中间代谢的重要组织。本研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脂肪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工蜂脂肪体细胞数量的快速增加集中在幼虫发育前期(1-3龄),而细胞的凋亡则集中在蛹发育早期的2-3 d(预蛹-2日龄蛹)时间之内。在变态发育中,工蜂幼虫脂肪体凋亡降解后重新组建形成成虫的脂肪体。本研究为昆虫脂肪体的功能研究以及昆虫组织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脂肪体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 凋亡 5-溴-2-脱氧脲嘧啶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
下载PDF
中华蜜蜂上颚腺的组织结构及其胚后发育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兆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上颚腺(mandibular gland)是昆虫重要的外分泌腺,它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昆虫的种内信息交流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上颚腺的组织结构以及胚后发育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组织形态学、Brd... 【目的】上颚腺(mandibular gland)是昆虫重要的外分泌腺,它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昆虫的种内信息交流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上颚腺的组织结构以及胚后发育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组织形态学、BrdU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中华蜜蜂上颚腺的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华蜜蜂的上颚腺在不同级型间差异显著,蜂王的面积最大,工蜂较小,而雄蜂退化。上颚腺出现在末龄幼虫到预蛹阶段,细胞分裂活动的高峰期发生在蛹发育的第1天,随后分裂细胞数减少,并一直持续到蛹发育的第6天结束。在上颚腺发育早期,由分泌细胞分化的内膜就已经出现,并一直保持到成虫。【结论】本研究为昆虫上颚腺的发育和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上颚腺 组织结构 胚后发育 5-溴-2-脱氧脲嘧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宋丹 刘庆淮 +4 位作者 王桂云 付金玲 车松天 苏冠方 隋桂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PDR患者25例31只眼的玻璃体标本.其中,继发NVG者13只眼作为实验组,无NVG者18只眼作为对照组...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PDR患者25例31只眼的玻璃体标本.其中,继发NVG者13只眼作为实验组,无NVG者18只眼作为对照组.配制含10、100、1000 ng/ml SDF-1α和10 ng/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培养液,并以此分组 测量各浓度组与体外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管腔样结构及毛细血管样结构全长.配制含10、100、1000 ng/ml SDF-1α和10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培养液,并以此分组 采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行细胞增生检测,分析各浓度组与体外对照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玻璃体标本实验组和玻璃体标本对照组患者玻璃体标本中VEGF和SDF-1α含量.结果 体外血管生成检测显示,10、100、1000 ng/ml SDF-1α和10 ng/ml VEGF组HUVEC管腔样和毛细血管样结构长度均较体外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生检测显示,10、100、1000 ng/ml SDF-1α和100 ng/ml VEGF 组A值均较体外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玻璃体标本实验组患者玻璃体标本中SDF-1α和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玻璃体标本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DF-1α参与了PDR继发NVG的形成过程,可能与SDF-1α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病理学 趋化因子CXCL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